关于九江市柴桑区东广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前公示
发布时间:2018-12-26 11:42:59 来源:本网字体: [大 中 小]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18-12-26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0-58785
- 责任部门:
根据市政府工作安排,我局委托九江市城市规划市政设计院编制了《九江市柴桑区东广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现对该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和建议请书面反馈至九江市规划局技术科,电话:0792-8588177,电子邮箱:jjsghj_jsk@163.com。
一、规划目的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深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确立的发展目标,明确本编制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更好地协调各专业、各部门的需求和规划管理的要求,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边界北起双瑞路,南至发展大道,西起京九铁路,东至庐山东路和昌九高速。本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约449.90ha。
二、规划依据
本规划以《九江都市区总体规划(2016-2035)》和《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相关规范标准及已批复的规划文件等为依据编制。
三、功能定位
九江城南门户,区域交通枢纽、活力宜居区域。
四、规划策略
策略一:构建独特的城市形象
高铁站前区及高速公路出入口,是城市的标志性门户,规划复合的用地功能。在高铁站前区倡导建筑功能的混合适用,以集约化的开发,实现地区土地价值的最大化。注重商业业态的合理布局和都市生活的有序经营,通过植入新的功能,营造活力的城市综合体。
规划区东南侧为庐山余脉,东北侧为中华贤母园,西侧为庐山站,规划将三者之间通过绿廊相连,沿凤凰路、甘泉路两侧布置绿化带,将外围景观引导、渗透至规划区内。
策略二:优化交通组织
1、衔接区域交通
(1)发展大道快速路从规划区南穿越,并在规划区内设置上下匝道。
(2)加强铁路东西两侧的联系,柴桑路上跨铁路,与高铁新区的高铁大道相连。
(3)轨道交通1号线途经规划区,并在规划区内敷设方式由高架转为地下,规划改变庐山北路局部段的道路断面形式,轨道交通高架段的庐山南路断面形式由现状的三块板形式改成二块板形式。
2、优化内部交通
结合老城区改造更新,增加道路网密度。
3、合理安排公共交通
提倡公交优先的居民出行方式,增加线路覆盖率,提高车辆运行效率。
轨道交通1号线及庐山旅游线经过规划区,并且轨道交通1号线在规划区内设置站场1处(体育馆站)。
策略三:完善配套设施
1、根据合理的人口规模预测,补充现状所缺乏的区级文化、体育、社会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对设施给予用地支持并优化其服务范围;对组团及社区设施采取总量控制虚位布点的方式,落实小区级医疗、社区养老、社区文化活动、社区服务等设施。
2、完善绿地系统,补充街头绿地及居民公共活动空间。
五、人口和用地规模
规划总用地面积449.90ha,其中建设用地面积449.01ha(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434.60ha,区域交通设施用地14.41ha),非建设用地0.89ha。规划居住区人口约7.5万人。
六、规划结构
根据功能定位及空间发展现状确定规划结构为“一心、一轴、三区”。
一心:庐山站客运综合交通枢纽。
一轴:依托庐山南路形成的城市发展轴。
三区:根据用地布局形成的站前综合区、北部居住片区及南部居住片区。
七、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
规划区居住用地206.02ha,占城市建设用地47.82%。其中住宅用地203.25ha,服务设施用地2.77ha。服务设施用地主要为幼儿园及社区服务设施用地。
本次规划合并居住区公共设施,形成功能明确、分级清晰的单元~社区两级体系。单元级公益性公共设施包括区级、居住区级公共设施,一般为实位控制。社区级公益性公共设施主要安排在R22用地内或根据居住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具体落实居民日常便民服务设施的建设安排。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安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8.94ha,占建设用地9.04%。
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5.69ha,主要为保留的区级行政办公单位。管理单元内社区级行政办公用地可结合商业服务网点合建。
文化设施用地:规划文化设施用地0.86ha,主要为新华书店、图书馆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教育科研用地:规划安排教育科研用地20.16ha,主要为中小学用地。小学按照千人70名学生指标计算,每班45人。片区中小学校须统筹考虑柴桑区老城的设施覆盖。规划保留陶渊明小学、育英学校,扩建二小,续建天波小学,并在凤凰路以南新建1所初中,占地面积为3.38ha。
体育设施用地:规划安排体育设施用地5.30ha,保留现状体育馆,并在规划区中部设置2处社区体育中心,另在街头绿地中安排健身场地。
医疗卫生用地:规划安排医疗卫生用地6.82ha。保留现状的红十字医院,并在规划区东部新建1处片区级医院,占地面积分别为6.05ha,在规划区中部规划居住区级医院一处,占地面积0.46ha。
宗教用地:宗教用地面积0.11ha,为现状庆神寺。
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按照分级模式进行配套。整个片区规划大型商业服务业中心用地两处,分别为站前城市商业中心和高速公路出入口商业中心。商业中心主要提供商务会议、餐饮购物、度假休闲等服务。同时在每个编制单元和管理单元内根据服务需求设置居住区级商业中心和小区级商业服务点。规划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41.83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9.71%。
4、混合用地
为保障城市活力,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性和规划可实施性,以多功能的土地使用及多样化的空间布局为手段,规划在庐山站站前综合区设置2处混合用地,混合用地占地面积3.05ha。规划通过用地兼容性来控制混合用地,混合用地主要为商业混合办公或庐山站的车务段用地。
5、物流仓储用地
规划安排物流仓储用地0.94ha,占城市建设用地0.22%。主要为现状保留的粮食储备库。
6、交通设施用地
规划注重加强铁路东西两侧交通联系。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09.39ha,占城市建设用地25.39%。道路总长35.67km,达到8.0km/km2。
规划停车场12处,基本覆盖整个规划区,主要结合学校、医院、大型商业等重要设施区域布置。社会停车场用地总面积4.63ha,占建设用地比例为1.07%。
规划结合庐山站,设置公交首末站1处,占地面积0.63ha;另将现状远郊公交站从庐山西路以南的中心区域迁至庐泉路以东,避免大量客运的交通量穿越城区中心,占地面积1.47ha。
其他交通设施用地主要为驾校用地,占地面积为2.37ha。
7、公用设施用地
规划落实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中对本区域内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安排。
(1)供电用地:保留现状110KV沙城变电站,占地面积1.02ha。
(2)通信用地:保留现状电信局和邮政局,占地面积0.66ha。
(3)环境设施用地:保留现状垃圾中转站4处,在规划区南部新建垃圾中转站1处。总占地面积0.19ha。
8、绿地与广场用地
规划区绿地和广场用地共46.97ha,占城市建设用地10.90%。
规划均衡布置便民型绿地,在每个编制单元内设置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公园绿地多处,就近为周边小区居民服务。公园绿地31.59ha,人均4.21m2;防护绿地主要为沿高速控制30m绿化防护带,沿铁路控制30m绿化带,沿110KV变电站周边控制20m绿化防护带,防护绿地总用地面积10.03ha;改造庐山站站前广场,占地面积2.37ha,并在沙阎路以东新建1处广场,占地面积2.98ha。
八、道路交通
1、道路网结构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布置城市道路,规划区内道路基本呈方格网布局,规划区干路网(红线宽度30m及以上)呈“四横四纵”的框架结构,四横为双瑞路、柴桑路、庐山南路以及发展大道,四纵为庐山东路——庐山西路、庐泉庐、纵二路、沙阎路延伸线,干路道路网密度为3.0km/k㎡;次干路及支路纵横交错,次干路及支路网密度为5.0km/k㎡;城市道路网密度为8.0km/k㎡。
2、道路系统
规划区内城市道路形成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道路系统。
快速路:为高架快速路,为双向6车道,连接九江市老城区与庐山站。
主干路:规划形成网格型的主干路系统,是连接各片区的主要道路,为贯穿全区或组团之间的交通服务。道路红线宽度为30——50m,主要采用一、二块板、三块板或四块板的断面形式。
次干路:次干路是连接主干路和支路之间的道路,主要为组团内交通服务,道路红线宽度为18——30m,断面采用一块板断面形式。
支路: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10—18m,主要采用一块板断面形式。
九、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沿规划区道路下方设置了给水、雨水、污水、通讯、电力、燃气等管线,结合上位规划、各专项规划及现状基础设施,规划区内保留现状110KV变电站、电信分局1处、邮政支局1处,垃圾转运站4处,并新建垃圾转运站1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