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XXX公安局的民警,你是不是叫XXX,你的身份证号码是XXXXXXXXXXXXXXXXXX,你现在涉嫌xxxxxx......”
最近,不知道广大市民朋友是否接到过类似电话?你是不是会一脸蒙圈?自己向来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怎么就违法了?而且还被公安机关调查,对方既能说出自己的姓名,又能准确说出身份证号码,是不是要配合对方好好调查呢?
其实接到这种电话,千万不要轻信,这其实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的惯用手段。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冒充公检法诈骗一直是发案率较高的诈骗类型。虽然这一“套路”的诈骗已不是新鲜事,但我市近期还是有不少人掉入“陷阱”,并且经济损失巨大。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市民被骗的两个案例——
案例1:
2019年12月1日,市民余某接到冒充北京市通州区警察“刘泽”的来电, 并添加了对方的QQ好友,称余某涉及一起洗钱案,让其配合调查。对方以需要配合调查第三方支付平台、贷款平台、信用卡的名义,让余某在各个平台上贷款借钱,放到余某名下的邮政储蓄银行卡上。
犯罪分子利用余某的银行卡号、信用卡号、身份证图片和手机短信验证码,擅自操作余某的邮政储蓄银行卡进行转账,消费余某的邮政储蓄银行信用卡,并冒以余某名义办贷款、做分期。其中在借贷平台分6次共借款181641元,均从银行卡被转出;信用卡被犯罪分子操作消费两笔,分别为4700元、5000元,共被骗194341元。
案例2:
2019年12月2日,市民黄某接到一个自称江西省通信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黄某办理的一张电话卡涉嫌违法发送短信的情况,需要添加某公安局刑警队民警的QQ。黄某添加后,犯罪分子在QQ上告诉黄某,查到其名下有张银行卡还涉嫌洗黑钱,并给黄某发了一张逮捕令图片,犯罪分子称此事很严重,并说如果想解决这些事情,就需要按照他说的去做。
随后,犯罪分子发来一条链接,黄某按犯罪分子的要求,在该链接内输入了自己的中国银行卡号、登录密码和U盾密码等信息。此时的黄某并不清楚那条犯罪分子提供的虚假链接早已泄露了黄某输入的所有中国银行卡的账户信息,犯罪分子已在黄某不知不觉中将黄某名下中国银行卡内的钱全部转走了。
从这两个案例不难看出,骗子的伎俩其实如出一辙,首先会通过电话以冒充通信管理局、社保局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谎称受害者名下的电话卡、身份信息等被人冒用,涉嫌诈骗、洗黑钱等犯罪活动,之后帮忙转接到某地公安局办案“民警”,该“民警”就会要求加QQ、微信等聊天工具,并向受害人发送虚假警官证、通缉令、法院判决书等,最终以帮其洗白罪名为由,利用虚假程序、病毒链接等手段操控受害人的手机,套路受害人将其名下的资金转入犯罪分子提供的账户下。在诈骗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还会要求受害人去一个相对隐蔽的地方,不要向家人朋友说此事,避免牵涉其中,并且在受害人已无存款的情况下,依然要求受害人在多个网贷平台进行借贷。
警方提醒
1、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或QQ、微信等社交软件谈及案件内容;
2、如接到电话称是公检法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电话办案的,应该及时拨打110求证,或提出到办案单位见面谈话;
3、不会通过传真、网页、邮箱等方式送“拘留证”、“通缉令”、“法院判决书”等文书材料;
4、不会要求任何人核查账户、汇款,更不会要求任何人随意透露个人隐私信息;
5、不要下载陌生软件,更不要随意填写个人信息及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
6、诈骗手段千变万化,遭遇诈骗时刻要保持清醒和冷静,牢记以下事情:“三不一要”,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透露无论什么情况;不要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信息不转账;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要及时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