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九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01-02 15:19:30 来源:本网字体: [ ]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20-01-02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0-12971
  • 责任部门:

九江市工信局2019年工作重点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精神,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围绕工业“百千万”目标,以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综合试点工作为主抓手,以推进“555”工程为主支撑,围绕工业预期目标综合施策,进一步推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快推动我市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确保6000亿元以上、力争63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实现利润总额55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三)重点举措

2019年将是工业战线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科学谋划好2019年度工作,直接决定着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为此,围绕工业主要预期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七个“聚力”工作:

第一、聚力促升级,进一步推动产业“59475”系统优化工程。坚持以“5+1”千亿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倍增,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一是全面启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按照《九江市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省级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围绕“59475”目标工程,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分类优化、监管运行”的投入机制,整合利用省、市、县各级专项资金,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在2个综合试点县(市、区)和9个专业试点县(市、区)中,每年优先并扶持60个左右的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示范企业,打造样板、塑造典型,建设一批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二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始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紧盯国内外新兴产业发展前沿,突出扶优引强,积极推进新松机器人产业园、壮龙无人机科技园、瑞昌LED科技园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实现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策应全省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发展规划,做大做强我市PCB、新型光电显示、集成电路等电子电器产业三是大力推进“5+1”千亿产业集群。启动“5+1”千亿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坚持市县合力、一产一策,推动石油化工、现代纺织、电子电器、新材料、新能源五大千亿产业集群链式发展,快速壮大产业规模。2019年力争石油化工、现代轻纺两个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均突破1000亿元,新材料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电子电器和新能源两个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亿元。

第二、聚力稳增长,进一步完善“十大调度”工作机制。在经济下行压力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保持工业稳增长是今年工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要围绕全年预期目标强化综合施策,尤其要突出做好完善“十大调度”工作机制,确保工业经济平稳高质量发展。一是完善丰富“十大调度”工作内容。建立包括紧抓100户重点企业运行调度;20个重大增长点增效调度;100户企业申规调度;每季度100个新项目集中开工调度;200个续建项目建设调度;100个重大技改项目调度;100户工业企业融资调度;30户企业两化融合示范调度;盘活存量、重组联强调度;传统产业聚集升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调度等10个方面内容的调度推进。二是建立“十大调度”工作机制。建立局领导挂点帮扶县(市、区)工作机制,实行一名处级领导带领责任科室对接一个县(市、区),确保各县(市、区)各项工作任务如实如期推进。实行“每月调度分析、每季度汇总提炼、半年督查落实、年终总结通报”工作制度。

第三、聚力提品质,进一步创新项目“擂台比武”模式。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品质为上的理念,大力实施“项目品质提升年”活动,以项目稳投资促增长、提质量增后劲。一是推进“高质量”项目开工。继续开展季度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持续为工业经济注入强大动力,严格按照高质量要求筛选开工项目,同时要对新开工项目适时开展“回头看”,进行调度和督查,促进项目稳步推进。每年滚动推进100个投资5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00个每季度开工工业项目。二是“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继续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重点推进石化芳烃、星火有机硅技改扩能、天赐锂电产业园、100万吨纤维素纤维、德宏工业、生益科技、中车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三是“高标准”引进项目。国家级园区每年要引进2~3个投资过50亿元的产业项目,省级园区每年要引进1~2个投资过20亿元的产业项目。2019年要在高新科技和巨无霸项目上要有新的突破。

第四、聚力促转型,进一步促进“四位一体”融合发展。按照“政策引路、榜样示范、平台连接、合力共为”四位一体模式,推进融合发展,切实做好两化融合、三产融合、工物融合、军民融合等新模式新路径。一是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工业互联网,建设云平台体系,加快企业入网上云。扶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智能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邀请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和国内知名第三方服务机构,对我市重点企业把脉会诊,提供咨询和融合升级服务。二是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鼓励有实力企业发展工业设计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等第三方服务。在全市唯一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天赐锂电材料工业设计中心)基础上,争取新的突破。引导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积极创建服务型制造企业。三是促进工业和物流业深度融合。重点推进德安乾圣物流园、瑞昌林安物流园、中林家居产业园、永修星火物流园、九鼎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园建设,以更好的服务工业,降低物流成本。四是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挥我市作为全省军工企业发展重地优势,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军转民”、培育“民参军”。加快推进中船九江产业园、中船海洋装备产业园等军民融合项目建设。

第五、聚力强平台,进一步推进园区“五化同建”工作。坚持把生态园区建设作为工业发展的主平台、主支撑,全力推进园区环境景观化、企业环保化、生产安全化、产业循环化、管理智能化。一是重点推进智能化和循环化。以企业入云工作为契机,强化园区信息平台与企业的信息联通,进一步提升园区信息化政务服务效能;推动园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互联互通提供平台支撑;协同推进智能制造、机器换人、两化融合试点示范等工作。推进循环化试点工作,在全市选取2~3个园区进行循环化工作试点,并总结经验予以推广。二是巩固提升环境景观化。巩固园区景观化建设成果,开展园区景观化建设样板工程,鼓励和推动各地园区打造全省示范。三是严防紧盯环保和安全。紧绷环保、安全两根弦,持续推进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企业排污统一处理;加强与环保、应急部门的合作,强化对历史遗留隐蔽违规排污设施的排查清理,强化对企业排污、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四是加强“1平方公里”科技园建设。继续推动各地“1平方公里”科技园建设,推选2-3家成为全市典范。

第六、聚力转动能,进一步加强企业“四轮驱动”创新。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加强科技创新、工程技术创新、客户中心创新、效率驱动创新四大模式的引导作用,培育一批创新典型。以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试点工作为契机,选取60家左右企业进行改革创新,并运用四大创新模式予以指导、推进、总结和推广。一是推进产业研究中心建设。突出抓好石化、纺织、船舶等传统产业研究中心,组建一批产业技术联盟,建设一批省市级产业研究院。二是推进引智引才。积极引进博士和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本市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三是推进校企合作。实施全覆盖式校企合作行动,引导企业对接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每年新增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户以上。

第七、聚力优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把服务企业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持续打造“四最”营商环境。一是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加快推进财政资金出笼,召开政银企金融对接会,运用财政扶持资金杠杆,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优化升级项目,缓解项目资金压力。二是加大政务服务力度。进一步发挥精准帮扶APP服务功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方式回应企业诉求;落实“一企一策”、周协调等机制,帮助企业和项目解决困难和问题;常态化开展““5+1”千亿产业集群企业帮扶活动。三是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继续协调全市各部门,认真落实省市惠企政策,促使企业共享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