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II《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一百问(4)
发布时间:2020-02-18 11:37:35 来源:本网字体: [大 中 小]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20-02-18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0-165194
- 责任部门:
22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全民健身生态圈?
生态圈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生物在其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状态的总和。生态工程学把生态圈分为核心圈(生态核)、内部环境圈(生态基)、外部环境圈(生态库)三个组成部分。
全民健身生态圈是指:以人的全面健康和全民健身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中心,以全民健身活动、场地、组织为生态核,以全民健身政策、法规、体制、机制、人才、资金、交流等为生态基,以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系统内部环境和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地理、气候等系统外部环境为生态库,共同构成的全民健身生存与发展状态的总和。
《计划》首次提出统筹建设全民健身生态圈,目的在于全面构建最有利于人的全面健康和全民健身发展的生态系统,促进全民健身稳步、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建立全民健身生态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1)要立体思考。树立全局意识、多维意识、系统意识、关联意识,通过调研,全面认识和理解全民健身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时代发展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不同人群、不同阶段的健身需求等各种因素,全方位研究全民健身工作,构建科学、合理、互促共进、充满生机的全民健身发展战略,制定系列工作标准,明确全民健身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2)在实践中要整合推进。充分发挥全民健身的广泛性、普及性、融合性和渗透性特点,以发现、挖掘共同需求和创造共同需求为核心,将全民健身生态核、生态基等内在各因素和生态库外部各因素进行充分大整合,调动一切资源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共同支持全民健身事业健康发展。
(3)在实践推进中要动态把握。结合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围绕人的需求变化,用发展的眼光谋划全民健身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制约全民健身发展的新问题、新矛盾,建立全民健身动态监管和评估机制,因时、因地、因需不断调整全民健身工作方案和机制,丰富发展内涵,完善保障措施,从而为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23如何提高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高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方面,全民健身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国家、社会和市场全方位视域下对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全面审视。
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是指运用现代治理思维、现代治理方法和手段推动全民健身改革、完善全民健身制度、强化全民健身服务以有效解决全民健身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引领全民健身发展目标的实现、使全民健身事业保持续发展的能力。全民健身治理能力要随社会的发展进生不断优化提升,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1)树立全民健身现代治理意识。推进全民健身治理能力现代化应不断培育现代治理主体、更新治理理念,推动全民健身向科学治休,民主治体、依法治体方向发展。
(2)建立全民健身现代治理体系。①明晰全民健身与体育文化,体育产业扣竞技体育之间的关系,即体育文化为导向、全民健身为基础,休育产业和竞技体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协同发展“;②构建以各级政府为主体,与之用对应的各级智库和社会组织为辅助的"杰"字型全民健身治理体系架构,即以国务院为决策层,以国家体育总局和各部委相关部门等为领导层,以省、市、县人民政府和智库、社会组织为执行层,以街道(乡镇)全民健身服务中心、文体中心等为落实层;③随着"十三五时
期全民健身发展的需要,既改革不适应全民健身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全民健身各方面制度,机制、政策等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科学化、
体系化。
(3)强化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①抓好人才和科技两个关键点、
一方面重视人才、培育人才,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另一方面将先进的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全民健身工作,如开展全民健身理论、模式、技术和相关硬件的科学研究与应用;②充分调动智库和以行业协会为主的社会组织力量参与决策。
24.《全民健身计划(2015—2016年)中为什么要使用"每周参加1次以及体育锻炼
的人数"的指标?这一目标是如何测算的?
在衡量体育参与度的指标选取上,以往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即“体育人口”)作为唯一标准。研究表明,体育锻炼的参与度达到这一标准可以有效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发挥体育锻炼在増强体质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总体来讲,。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标准较高,仅用这一个指标不能全面衡量全体国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为此,《计划》中使用了"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这一指
标,以丰富体育锻炼参与的评价标准。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群数量相对较大,且具有参与体育锻炼的持久性,可以认为已经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兴趣,这一人群对于拉动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结果,2014年我国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接50%。按照历次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结果此项指标的变化幅度测算,在“十三五”时期,我国每周参加1次及以
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将基本稳在50%左右。按照2020年预测的总人口(14—14.5亿),到2020年我国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将达到7亿人。
2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评定标准是什么?《全民健身计划》
(2016-2020年)》中的这一目标是如何测算的?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一个反映体育锻炼参与度,包含参加锻炼频度、每次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三个指标的复合指标、经多方研究证实,达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标准对于提高个体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具有明显正相关性。此项指标已连续调查多次,对于评价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从一个侧面准确有效地反映一个地区的全民健身发展水平,是实施《计划乡中建立的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结果,2014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炼的人数比例33.9%,人数约为3.64亿人。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
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到2025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的目标,结合历次调查此项指标的变化幅度测算,
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将在现有基础上各略有提升(提升幅度约为2个百分点,约为36%),到2020年我国经常参加
体育锻炼的人数将达到4.35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