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五公开 > 决策公开 > 规划计划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关于九江市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中国九江网  发布日期: 2018-08-17 13:46:00 【字体: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18-08-17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G00000-0301-2019-0002
  • 责任部门: 市发改委

市人大常委会: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和市人大的大力支持帮助监督指导下,我们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两会”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坚定不移稳增长、调结构、攻项目、建平台、增活力、保民生,全力打造“百里长江风光带、万亿临港产业带”,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预期、高于国省,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预计上半年GDP增长9.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

  (一)咬定目标稳增长

  1-5月份,全市16个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计划目标个数增多,在全省排位同比前移,经济下滑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基本走势为近年来最好的一次。(具体见附表)

  与计划目标相比。GDP、财政总收入、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固投、工业用电量、进出口总值、出口值、实际利用外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等12个指标增幅高于计划数,而去年同期仅7个指标高于计划数,这是近年来完成情况最好的一次,也为全年目标的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方面:GDP、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固投、进出口总值、出口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6个指标较去年同期增速加快,而去年同期仅有4个指标增速加快。排位方面:8个指标在全省排位上升,3个持平,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个指标后移,后移指标占比不到1/3,而去年同期超半数指标排位后移。

  (二)三产联动调结构

  始终坚持产业兴市、工业强市,聚焦聚力“5+1千亿产业集群”,驱动工业做强做优,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推动现代农业做特做精,产业支撑不断增强。

  一是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 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28.1亿元,增长12.6%;实现利润总额166.8亿元,总量列全省第一,增长39.9%,增速全省第二;上缴工业税收121.3亿元,增长35.9%,对财政税收增收贡献率达93.2%。出台《打造“5+1”千亿产业集群实施方案》,建立“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5+1”千亿产业集群工业增加值增长14.4%,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重点产业稳定增长,石油化工、钢铁有色、现代轻纺、装备制造、电力能源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1.2%,高于全市规上增速2.4个百分点。新材料、新能源、电子电器、生物医药、绿色食品5大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5%,增幅较一季度提高6.5个百分点。《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正式印发,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园区面积拓展至146.7平方公里,园区首位产业、主导产业基本明确,全市12个工业园区入库税收105.1亿元,同比增收23.8亿元,增长29.3%。

  二是现代服务业势头强劲。实现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 %,同比提高 个百分点。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颐高、猪八戒网等电商平台建成营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电子商务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金融业发展迅速,九江银行成功赴港上市,龙开河药业、精达检测等挂牌新三板上市进程加快。1-5月份,全市实现直接融资超过200亿元,总量全省第一。房地产业稳中向好,实商品房销售面积186.3万平方米,增长43%、同比提高14.6个百分点。以庐山为龙头,加快文旅融合,旅游业接待游客8516.1万人次、增长32.5%,实现总收入 809.7亿元、增长33.3%,

  三是现代农业特色凸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以“两茶一水”为重点、“一县一特”为路径,大力推进“一县一园”建设,积极探索“农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的新路子,不断打响九江特色农业品牌。1-5月份,全市新增茶叶面积2.5万亩、油茶4.6万亩、虾蟹养殖面积13.3万亩;新上3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75个;新增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9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3个;成功组织申报省级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2个,彭泽现代农业示范园申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永修县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

  (三)挂图作战攻项目。

  确定今年为“重大项目见效年”,把项目建设作为主抓手,坚持“发展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项目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彭泽心连心、鲁花食用油、爱升电路板一起、巨石二期、兄弟医药二期建成投产;神华煤电2台100万千瓦发电机组实现并网发电;浔南城市森林公园、花果园小游园等建成投用。

  一是定好项目盘子。全市纳入重点调度的重大项目共计754个(含17个前期工作项目),项目总投资4849.57亿元,1-6月计划投资680.9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36.13亿元,占1-6月计划投资的93.4%,较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

  二是建优项目机制。创新建立了两套“五个一”的项目责任机制,即重大产业项目“五个一”机制(一名市级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批重点发展县区、一支招商队伍、一张规划推进图)和市本级重大城建类项目“五个一”机制(一个重大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个实施主体、一张推进时间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三是强化项目督查。建立督查机制,由市纪委书记牵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当组长,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脱产督查。责任项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时间节点、完成情况都在九江日报、九江电视台公布,接受全社会监督。

  (四)着眼长远建平台。

  一是加快区域航运中心建设。《九江长江经济带区域航运中心建设规划》编制完成,为区域性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在城西港区规划建设九江市航运服务中心,目前已确定了投资主体,基本完成选址等前期工作。加大对“小散乱”码头规范、整合、提升力度,全市共拆除码头76座、泊位85个,腾出岸线7529米。上半年,货物吞吐量完成5539.1万吨,下降2%;集装箱完成18.5万TEU,增长19%。

  二是着力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对标对表习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要求,把省委“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的部署落实落细。研究出台《九江打造长江“最美岸线”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建成百里长江风光带、万亿临港产业带,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的九江长江“最美岸线”的目标,成立了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沿江7个县(市、区)和37家市直部门工作职责,建立了“周调度、月督查、季推进、年度总结”的工作机制,并由县(市、区)挂点市领导任督查长,各项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三是着力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区。加快探索绿色发展之路,我市与湖北省武汉市、上海崇明岛被列入首批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城市。《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已完成,正在逐步启动省、市征求意见环节,力争7月底报国家审批。

  (五)改革创新增活力

  一是加快培育新经济新动能。着力抓好“一南一北”暨共青城高新区、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和九江经开区建设,重点推进各县(市、区)1平方公里的科创园建设。上半年全市科技研发投入14.3亿元,增长21.9%,增幅位居全省第一。积极培育双创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双创”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平台43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9家、市级26家。

  二是不断强化人才支撑。研究出台了《九江市人才新政30条》,围绕“5+1”千亿产业集群发展,创新人才集聚模式,优化人才保障措施,着力人才集聚工程,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集聚人才,引导各类人才到九江创业、就业、置业。截至目前,全市柔性引进“两院”院士29名,建立院士工作站27家,建站数量位居全省第一。上半年,九江石化等四家企业院士工作站被评为“省级院士工作站”。

  三是深入推进综合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五证合一”,材料申请“化繁为简”,公告环节“有效缩短”,实现了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全面降低创业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1751户,累计达27.58万户。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次不跑”和行政许可“一次办”改革,创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政务改革模式,为企业、群众创业办事提供清晰指引。

  四是开放经济稳步前行。内资总量领先全省,1-5月份,全市新开工省外2000万以上项目148个,实际进资395.1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增长10.9%,位列全省第三。实际利用外资稳步增长,1-5月份,全市实际利用外资9亿美元,位列全省第二,其中现汇进资7791万美元,位居全省第三。外贸出口内动动力增强,1-5月份,全市外贸进出口29.9亿美元,增长25%,其中出口26亿美元,增长26.6%。生产型出口5.9亿美元,增长16.7%,2/3以上的企业实现正增长。

  (六)倾心尽力保民生。

  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1-5月,全市财政民生支出19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9.1%。

  一是打好脱贫攻坚战。抓住农村、城市两个战场,精准发力,对修水、都昌等深度贫困地区,特别是对全市24个深度贫困村,集中精力加大脱贫帮扶力度,确保今年脱贫5.8万人、108个贫困村退出,明年基本实现全市脱贫摘帽。

  二是抓实民生工程。认真抓好省下达的民生任务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民生实事,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加快实施惠民利民工程,新建改造绿地小游园、健身小广场、公共停车场、公交候车亭、标准化幼儿园、标准化菜市场、边街小巷、免费公厕、便民放心超市、社区综合服务站等项目200个以上。

  三是发展社会事业。拓宽城镇就业渠道。健全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等制度。进一步优化教育、医疗网点布局。重点加强农村、城市留守儿童以及城乡流动儿童关爱服务,重视城镇贫困群众的脱贫解困工作,在城区开展精准扶贫。

  四是维护社会稳定。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风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力度,着力构建法治九江、平安九江,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上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国内外宏观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际上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我市经济社会仍然处于稳中有忧,稳中有难的态势。

  一是财政增收难度加大。随着上年结存收入一次性入库增收因素的逐步稀释,中央减税降费政策的加快落地,后续全市财政收入要保持既有“增速”又有“质量”的增长,压力较大。

  二是产业投资后劲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虽较去年同期有所回暖,但较一季度明显回落。产业支撑略显不足,1-5月工业投资较全社会投资低2.1个百分点,工业本外币贷款余额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9.6个百分点。社会资本信心不足、投资意愿不强,民间投资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同比回落。

  三是小微企业举步维艰。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受困于钢材、塑料、玻璃等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产成品价格不升反降的双重挤压,加之人工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出口订单减少和政策性调控等现实问题,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四是节能降耗压力上升。上半年我市上报省待批项目总能耗已经超过省“十三五”下达能耗增量控制目标的90%,发展空间进一步压缩。而随着近些年新上项目的陆续竣工投产,扩总量和降能耗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强化。

  三、下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打造“5+1”千亿产业集群,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一)抓产业,着力促进提质增效

  一是加快打造五大千亿产业集群。紧盯“百千万”的目标,注重在“新”字上下功夫,在“高”字上求突破,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激励机制,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考核权重,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加速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电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龙头骨干企业。立足已有产业基础,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迈进,加快打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装配式建筑等产业链、产业网,全面提升产业高端化水平。加大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力度,继续抓好园区调区扩区,积极争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大力推进园区“二次开发”、闲置土地利用和僵尸企业处置,提高园区发展水平。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做强核心景区,做靓旅游景点,做实旅游项目,做响旅游品牌,打响“庐山天下悠”品牌,扩大世界名山影响力。加快牯岭整体业态提升、山上山下功能性基础性项目建设、环庐山旅游公路改造提升,启动庐山石雕公园建设;争取庐山西海5A景区创建成功,加快推进环西海旅游公路和小球中心等运动健康休闲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体育旅游示范区。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加快天沅高科、美庐生物、德福电子、善水科技上市步伐,力争实现 “新三板”挂牌县域全覆盖。积极打造区域航运中心,加快推动红光枢纽港、城西港、航运服务中心、航运物流园区建设。加快信息、咨询、创意、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实现省级县区全覆盖、国家级有突破。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推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发展土地流转、入股、托管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建立耕地占补平衡与扶贫开发联动机制。突出建基地、深加工、抓示范、创品牌、活流通,打响“一蟹一虾”“一油一果”“一红一绿”等品牌,打造一县一品电商品牌,进一步促销产品,宣传产地,带动产业。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保障。

  (二)抓项目,着力扩大有效投入

  一是抓好招商引资。强化招商引资“头号工程”地位,围绕“5+1”千亿产业集群,突出精准招商,与相关县(市、区)产业发展方向相结合,形成高规格、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招商服务新格局。注重招商队伍建设,招商小分队人员主要从市直(驻市)单位、相关县(市、区)中择优选用,并将主要工作贯穿项目招引、落户、建设、运营全过程,以提供专业招商和全程“保姆”式服务。明确年度任务,依据产业目标细化年度目标,压实责任、确保任务完成。

  二是抓好项目实施。严格落实五环链接抓落实机制,分类推进重大项目,强化五大组团平台建设。继续开展每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压茬推进项目建设,保持投资持续增长。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安九客专建设,启动昌九高铁、九岳常、修南铁路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九江石化30万吨烷基化项目、德宏工业项目、赛得利(中国)100万吨纤维素纤维项目建设,加大腾讯大数据存储及计算中心、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思科产学研创新孵化中心、猪八戒“互联网+”型创新创业综合示范区、天赐科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项目建设力度。

  三是抓好项目督查服务。继续落实好督查长每月现场督查,市联合督查办每月督查任务落实,市落实办每月通报进展情况督查督导机制。进一步抓实台账管理,强化督查成果运用,严格兑现年初目标任务。提升要素保障水平,优化投资环境,深入开展政企茶叙会,政银企对接等活动,帮助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用地、拆迁、筹融资、项目报批等难题。

  (三)抓创新,着力培育新动能

  一是坚持人才兴市战略。围绕“5+1”千亿产业集群人才需要,深入对接省“千人计划”和贯彻落实我市“双百?双千”人才工程,积极落实《九江市人才新政30条》。加快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步伐,建设九江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并申报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大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建站力度,力争全年新增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5—6家市级“院士工作站”。加大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力争全年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不少于60人。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抓紧培养一大批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重点培养急需的金融、生物、信息、科技服务等领域的专门人才。

  二是突出科技创新。继续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开展研发投入工作考核奖励,对规上企业研发投入情况进行奖励资助,力争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增幅保持全省前列,占比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加快科创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九江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6354所、九江学院大学科技园、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电器基地争创国家级平台,支持永修县、彭泽县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推进一县一科技园建设。认真落实省创新驱动“5511”工程目标任务,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2个以上;扶持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创业孵化基地,新增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0个左右。

  三是创新优化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次不跑”改革,让办事“零”跑动,并对外公布“一次不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进一步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开张容易开业难”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行政许可“一次办”,统筹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为企业、群众创业办事提供清晰指引。加快推动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人才落户限制,全面落实引进人才居住证申领政策,推广“互联网+户政服务”等模式。

  (四)抓生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一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实施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活死水“五水共治”工程,健全“河(湖)长制”,持续开展沿长江、环西海环保专项行动和环保“零点行动”,加快沿江码头整合和改造提升,加强沿江城区排污口、沿江化工企业排污等专项整治,着力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联防联治,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切实抓好工业废气治理、施工扬尘整治、秸杆禁烧等污染防控,推动县城烟花鞭炮禁燃全覆盖,推动空气质量稳步提升。扎实推进“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加快土壤治理修复,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减少面源污染。

  二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生态控制线制度,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完善生态文明考评制度。加快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细化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实施办法,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以重大生态工程为抓手,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加快生态廊道建设,开展园林城市、生态文明县(乡、村)创建,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

  三是积极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引导绿色生产和消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坚持“引环保企业、建生态园区、促绿色发展”的理念,推进园区绿色发展,鼓励园区建设使用多层标准厂房、下沉式厂房,根据企业需要代建订制标准厂房,统筹地上地下实施“零增地”技术改造。推进绿色工厂建设,采用装配式建筑,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五)抓创建,着力提升城市品质

  一是完善城市功能。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全面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把九江建设成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加快“五纵五横”、城市轨道交通、昌九大道二期等项目建设,实现新城与老城、城区与园区、组团与组团、沿路与沿江,以及中心城区与庐山、瑞昌、湖口的快速互联互通。着力推进昌九高速“四改八”和沿路生态提升、高速公路出入口“拆四建二”,不断提升门户城市形象。着力推进城市“双修”和绿化、亮化、美化、彩化、“黑化”,加快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启动甘棠湖、南门湖改造提升工程。启动实施环湖交通快线、慢线、亲水步道、岸线加固、八赛湖控枢纽等项目。

  二是繁荣城市经济。加快推进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和行业龙头集中,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在改造提升餐饮、住宿、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港口物流、新零售、工业设计、现代金融、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各类城市综合体,促进文旅商融合发展。坚持做强市域经济实力与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并重,促进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区经济转型,推动县城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做精做美,加速“聚人旺城,聚产兴城”。

  三是加强城市治理。深化巩固城市环境整治成果,加大道路拥堵、街道立面、两违建筑、固废垃圾、湖泊河道、扬尘废气、破损设施、历史街区、市场秩序、物业乱象、服务短板、陈规陋习等十二个重点方面的治理力度。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人性化、智能化、法治化。

  (六)抓民生,着力发展社会事业

  一是全力推进精准脱贫。聚焦特定贫困群众和深度贫困地区发力,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落实鄱余万都滨湖四县小康攻坚措施,确保全年4万贫困人口脱贫、108个贫困村退出。

  二是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提升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养老服务、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法治九江、平安九江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的预防力度,加大相关物资储备,全力保障生命安全,减少自然灾害财产损失。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有效处置特定利益诉求群体、重大敏感案件事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收缩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五公开 > 决策公开 > 规划计划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关于九江市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中国九江网 发布日期:2018-08-17 13:46:00

市人大常委会: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和市人大的大力支持帮助监督指导下,我们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两会”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坚定不移稳增长、调结构、攻项目、建平台、增活力、保民生,全力打造“百里长江风光带、万亿临港产业带”,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预期、高于国省,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预计上半年GDP增长9.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

  (一)咬定目标稳增长

  1-5月份,全市16个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计划目标个数增多,在全省排位同比前移,经济下滑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基本走势为近年来最好的一次。(具体见附表)

  与计划目标相比。GDP、财政总收入、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固投、工业用电量、进出口总值、出口值、实际利用外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等12个指标增幅高于计划数,而去年同期仅7个指标高于计划数,这是近年来完成情况最好的一次,也为全年目标的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方面:GDP、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固投、进出口总值、出口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6个指标较去年同期增速加快,而去年同期仅有4个指标增速加快。排位方面:8个指标在全省排位上升,3个持平,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个指标后移,后移指标占比不到1/3,而去年同期超半数指标排位后移。

  (二)三产联动调结构

  始终坚持产业兴市、工业强市,聚焦聚力“5+1千亿产业集群”,驱动工业做强做优,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推动现代农业做特做精,产业支撑不断增强。

  一是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 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28.1亿元,增长12.6%;实现利润总额166.8亿元,总量列全省第一,增长39.9%,增速全省第二;上缴工业税收121.3亿元,增长35.9%,对财政税收增收贡献率达93.2%。出台《打造“5+1”千亿产业集群实施方案》,建立“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5+1”千亿产业集群工业增加值增长14.4%,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重点产业稳定增长,石油化工、钢铁有色、现代轻纺、装备制造、电力能源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1.2%,高于全市规上增速2.4个百分点。新材料、新能源、电子电器、生物医药、绿色食品5大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5%,增幅较一季度提高6.5个百分点。《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正式印发,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园区面积拓展至146.7平方公里,园区首位产业、主导产业基本明确,全市12个工业园区入库税收105.1亿元,同比增收23.8亿元,增长29.3%。

  二是现代服务业势头强劲。实现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 %,同比提高 个百分点。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颐高、猪八戒网等电商平台建成营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电子商务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金融业发展迅速,九江银行成功赴港上市,龙开河药业、精达检测等挂牌新三板上市进程加快。1-5月份,全市实现直接融资超过200亿元,总量全省第一。房地产业稳中向好,实商品房销售面积186.3万平方米,增长43%、同比提高14.6个百分点。以庐山为龙头,加快文旅融合,旅游业接待游客8516.1万人次、增长32.5%,实现总收入 809.7亿元、增长33.3%,

  三是现代农业特色凸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以“两茶一水”为重点、“一县一特”为路径,大力推进“一县一园”建设,积极探索“农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的新路子,不断打响九江特色农业品牌。1-5月份,全市新增茶叶面积2.5万亩、油茶4.6万亩、虾蟹养殖面积13.3万亩;新上3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75个;新增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9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3个;成功组织申报省级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2个,彭泽现代农业示范园申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永修县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

  (三)挂图作战攻项目。

  确定今年为“重大项目见效年”,把项目建设作为主抓手,坚持“发展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项目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彭泽心连心、鲁花食用油、爱升电路板一起、巨石二期、兄弟医药二期建成投产;神华煤电2台100万千瓦发电机组实现并网发电;浔南城市森林公园、花果园小游园等建成投用。

  一是定好项目盘子。全市纳入重点调度的重大项目共计754个(含17个前期工作项目),项目总投资4849.57亿元,1-6月计划投资680.9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36.13亿元,占1-6月计划投资的93.4%,较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

  二是建优项目机制。创新建立了两套“五个一”的项目责任机制,即重大产业项目“五个一”机制(一名市级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批重点发展县区、一支招商队伍、一张规划推进图)和市本级重大城建类项目“五个一”机制(一个重大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个实施主体、一张推进时间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三是强化项目督查。建立督查机制,由市纪委书记牵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当组长,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脱产督查。责任项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时间节点、完成情况都在九江日报、九江电视台公布,接受全社会监督。

  (四)着眼长远建平台。

  一是加快区域航运中心建设。《九江长江经济带区域航运中心建设规划》编制完成,为区域性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在城西港区规划建设九江市航运服务中心,目前已确定了投资主体,基本完成选址等前期工作。加大对“小散乱”码头规范、整合、提升力度,全市共拆除码头76座、泊位85个,腾出岸线7529米。上半年,货物吞吐量完成5539.1万吨,下降2%;集装箱完成18.5万TEU,增长19%。

  二是着力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对标对表习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要求,把省委“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的部署落实落细。研究出台《九江打造长江“最美岸线”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建成百里长江风光带、万亿临港产业带,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的九江长江“最美岸线”的目标,成立了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沿江7个县(市、区)和37家市直部门工作职责,建立了“周调度、月督查、季推进、年度总结”的工作机制,并由县(市、区)挂点市领导任督查长,各项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三是着力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区。加快探索绿色发展之路,我市与湖北省武汉市、上海崇明岛被列入首批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城市。《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已完成,正在逐步启动省、市征求意见环节,力争7月底报国家审批。

  (五)改革创新增活力

  一是加快培育新经济新动能。着力抓好“一南一北”暨共青城高新区、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和九江经开区建设,重点推进各县(市、区)1平方公里的科创园建设。上半年全市科技研发投入14.3亿元,增长21.9%,增幅位居全省第一。积极培育双创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双创”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平台43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9家、市级26家。

  二是不断强化人才支撑。研究出台了《九江市人才新政30条》,围绕“5+1”千亿产业集群发展,创新人才集聚模式,优化人才保障措施,着力人才集聚工程,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集聚人才,引导各类人才到九江创业、就业、置业。截至目前,全市柔性引进“两院”院士29名,建立院士工作站27家,建站数量位居全省第一。上半年,九江石化等四家企业院士工作站被评为“省级院士工作站”。

  三是深入推进综合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五证合一”,材料申请“化繁为简”,公告环节“有效缩短”,实现了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全面降低创业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1751户,累计达27.58万户。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次不跑”和行政许可“一次办”改革,创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政务改革模式,为企业、群众创业办事提供清晰指引。

  四是开放经济稳步前行。内资总量领先全省,1-5月份,全市新开工省外2000万以上项目148个,实际进资395.1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增长10.9%,位列全省第三。实际利用外资稳步增长,1-5月份,全市实际利用外资9亿美元,位列全省第二,其中现汇进资7791万美元,位居全省第三。外贸出口内动动力增强,1-5月份,全市外贸进出口29.9亿美元,增长25%,其中出口26亿美元,增长26.6%。生产型出口5.9亿美元,增长16.7%,2/3以上的企业实现正增长。

  (六)倾心尽力保民生。

  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1-5月,全市财政民生支出19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9.1%。

  一是打好脱贫攻坚战。抓住农村、城市两个战场,精准发力,对修水、都昌等深度贫困地区,特别是对全市24个深度贫困村,集中精力加大脱贫帮扶力度,确保今年脱贫5.8万人、108个贫困村退出,明年基本实现全市脱贫摘帽。

  二是抓实民生工程。认真抓好省下达的民生任务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民生实事,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加快实施惠民利民工程,新建改造绿地小游园、健身小广场、公共停车场、公交候车亭、标准化幼儿园、标准化菜市场、边街小巷、免费公厕、便民放心超市、社区综合服务站等项目200个以上。

  三是发展社会事业。拓宽城镇就业渠道。健全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等制度。进一步优化教育、医疗网点布局。重点加强农村、城市留守儿童以及城乡流动儿童关爱服务,重视城镇贫困群众的脱贫解困工作,在城区开展精准扶贫。

  四是维护社会稳定。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风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力度,着力构建法治九江、平安九江,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上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国内外宏观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际上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我市经济社会仍然处于稳中有忧,稳中有难的态势。

  一是财政增收难度加大。随着上年结存收入一次性入库增收因素的逐步稀释,中央减税降费政策的加快落地,后续全市财政收入要保持既有“增速”又有“质量”的增长,压力较大。

  二是产业投资后劲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虽较去年同期有所回暖,但较一季度明显回落。产业支撑略显不足,1-5月工业投资较全社会投资低2.1个百分点,工业本外币贷款余额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9.6个百分点。社会资本信心不足、投资意愿不强,民间投资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同比回落。

  三是小微企业举步维艰。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受困于钢材、塑料、玻璃等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产成品价格不升反降的双重挤压,加之人工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出口订单减少和政策性调控等现实问题,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四是节能降耗压力上升。上半年我市上报省待批项目总能耗已经超过省“十三五”下达能耗增量控制目标的90%,发展空间进一步压缩。而随着近些年新上项目的陆续竣工投产,扩总量和降能耗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强化。

  三、下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打造“5+1”千亿产业集群,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一)抓产业,着力促进提质增效

  一是加快打造五大千亿产业集群。紧盯“百千万”的目标,注重在“新”字上下功夫,在“高”字上求突破,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激励机制,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考核权重,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加速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电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龙头骨干企业。立足已有产业基础,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迈进,加快打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装配式建筑等产业链、产业网,全面提升产业高端化水平。加大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力度,继续抓好园区调区扩区,积极争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大力推进园区“二次开发”、闲置土地利用和僵尸企业处置,提高园区发展水平。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做强核心景区,做靓旅游景点,做实旅游项目,做响旅游品牌,打响“庐山天下悠”品牌,扩大世界名山影响力。加快牯岭整体业态提升、山上山下功能性基础性项目建设、环庐山旅游公路改造提升,启动庐山石雕公园建设;争取庐山西海5A景区创建成功,加快推进环西海旅游公路和小球中心等运动健康休闲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体育旅游示范区。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加快天沅高科、美庐生物、德福电子、善水科技上市步伐,力争实现 “新三板”挂牌县域全覆盖。积极打造区域航运中心,加快推动红光枢纽港、城西港、航运服务中心、航运物流园区建设。加快信息、咨询、创意、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实现省级县区全覆盖、国家级有突破。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推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发展土地流转、入股、托管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建立耕地占补平衡与扶贫开发联动机制。突出建基地、深加工、抓示范、创品牌、活流通,打响“一蟹一虾”“一油一果”“一红一绿”等品牌,打造一县一品电商品牌,进一步促销产品,宣传产地,带动产业。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保障。

  (二)抓项目,着力扩大有效投入

  一是抓好招商引资。强化招商引资“头号工程”地位,围绕“5+1”千亿产业集群,突出精准招商,与相关县(市、区)产业发展方向相结合,形成高规格、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招商服务新格局。注重招商队伍建设,招商小分队人员主要从市直(驻市)单位、相关县(市、区)中择优选用,并将主要工作贯穿项目招引、落户、建设、运营全过程,以提供专业招商和全程“保姆”式服务。明确年度任务,依据产业目标细化年度目标,压实责任、确保任务完成。

  二是抓好项目实施。严格落实五环链接抓落实机制,分类推进重大项目,强化五大组团平台建设。继续开展每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压茬推进项目建设,保持投资持续增长。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安九客专建设,启动昌九高铁、九岳常、修南铁路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九江石化30万吨烷基化项目、德宏工业项目、赛得利(中国)100万吨纤维素纤维项目建设,加大腾讯大数据存储及计算中心、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思科产学研创新孵化中心、猪八戒“互联网+”型创新创业综合示范区、天赐科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项目建设力度。

  三是抓好项目督查服务。继续落实好督查长每月现场督查,市联合督查办每月督查任务落实,市落实办每月通报进展情况督查督导机制。进一步抓实台账管理,强化督查成果运用,严格兑现年初目标任务。提升要素保障水平,优化投资环境,深入开展政企茶叙会,政银企对接等活动,帮助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用地、拆迁、筹融资、项目报批等难题。

  (三)抓创新,着力培育新动能

  一是坚持人才兴市战略。围绕“5+1”千亿产业集群人才需要,深入对接省“千人计划”和贯彻落实我市“双百?双千”人才工程,积极落实《九江市人才新政30条》。加快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步伐,建设九江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并申报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大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建站力度,力争全年新增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5—6家市级“院士工作站”。加大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力争全年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不少于60人。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抓紧培养一大批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重点培养急需的金融、生物、信息、科技服务等领域的专门人才。

  二是突出科技创新。继续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开展研发投入工作考核奖励,对规上企业研发投入情况进行奖励资助,力争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增幅保持全省前列,占比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加快科创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九江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6354所、九江学院大学科技园、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电器基地争创国家级平台,支持永修县、彭泽县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推进一县一科技园建设。认真落实省创新驱动“5511”工程目标任务,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2个以上;扶持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创业孵化基地,新增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0个左右。

  三是创新优化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次不跑”改革,让办事“零”跑动,并对外公布“一次不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进一步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开张容易开业难”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行政许可“一次办”,统筹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为企业、群众创业办事提供清晰指引。加快推动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人才落户限制,全面落实引进人才居住证申领政策,推广“互联网+户政服务”等模式。

  (四)抓生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一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实施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活死水“五水共治”工程,健全“河(湖)长制”,持续开展沿长江、环西海环保专项行动和环保“零点行动”,加快沿江码头整合和改造提升,加强沿江城区排污口、沿江化工企业排污等专项整治,着力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联防联治,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切实抓好工业废气治理、施工扬尘整治、秸杆禁烧等污染防控,推动县城烟花鞭炮禁燃全覆盖,推动空气质量稳步提升。扎实推进“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加快土壤治理修复,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减少面源污染。

  二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生态控制线制度,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完善生态文明考评制度。加快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细化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实施办法,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以重大生态工程为抓手,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加快生态廊道建设,开展园林城市、生态文明县(乡、村)创建,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

  三是积极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引导绿色生产和消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坚持“引环保企业、建生态园区、促绿色发展”的理念,推进园区绿色发展,鼓励园区建设使用多层标准厂房、下沉式厂房,根据企业需要代建订制标准厂房,统筹地上地下实施“零增地”技术改造。推进绿色工厂建设,采用装配式建筑,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五)抓创建,着力提升城市品质

  一是完善城市功能。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全面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把九江建设成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加快“五纵五横”、城市轨道交通、昌九大道二期等项目建设,实现新城与老城、城区与园区、组团与组团、沿路与沿江,以及中心城区与庐山、瑞昌、湖口的快速互联互通。着力推进昌九高速“四改八”和沿路生态提升、高速公路出入口“拆四建二”,不断提升门户城市形象。着力推进城市“双修”和绿化、亮化、美化、彩化、“黑化”,加快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启动甘棠湖、南门湖改造提升工程。启动实施环湖交通快线、慢线、亲水步道、岸线加固、八赛湖控枢纽等项目。

  二是繁荣城市经济。加快推进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和行业龙头集中,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在改造提升餐饮、住宿、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港口物流、新零售、工业设计、现代金融、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各类城市综合体,促进文旅商融合发展。坚持做强市域经济实力与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并重,促进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区经济转型,推动县城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做精做美,加速“聚人旺城,聚产兴城”。

  三是加强城市治理。深化巩固城市环境整治成果,加大道路拥堵、街道立面、两违建筑、固废垃圾、湖泊河道、扬尘废气、破损设施、历史街区、市场秩序、物业乱象、服务短板、陈规陋习等十二个重点方面的治理力度。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人性化、智能化、法治化。

  (六)抓民生,着力发展社会事业

  一是全力推进精准脱贫。聚焦特定贫困群众和深度贫困地区发力,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落实鄱余万都滨湖四县小康攻坚措施,确保全年4万贫困人口脱贫、108个贫困村退出。

  二是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提升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养老服务、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法治九江、平安九江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的预防力度,加大相关物资储备,全力保障生命安全,减少自然灾害财产损失。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有效处置特定利益诉求群体、重大敏感案件事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