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山管理局,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八里湖新区、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驻市有关单位:
《关于加快我市开发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动争先进位工作方案》已经2019年8月30日第34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9年9月26日
(此件主动公开)
关于加快我市开发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推动争先进位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二、工作重点
1.夯实开发区平台。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启动我市开发区发展规划编制。各开发区要围绕主攻、首位产业定位,按照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的要求,2019年全面完成本区域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主体,加快整合或代管区域相邻、产业相近的开发区,按照“统一发展平台、统一产业规划、统一招商引资、利益合理共享”的模式,强化统一管理,形成定位清晰、协同配合、链条完整的发展格局。抓紧启动共青城高新区调区扩区,构建共青城高新区与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德安高新区、永修云山经开区“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九江经开区“二次开发”和调区扩区(含石化园区)。启动设立濂溪区省级产业园。有序推进省级开发区扩区调区,加快湖口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瑞昌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开发区“三个一工程”,每个开发区围绕首位、主攻产业至少建立一个产业引导基金、一个专业研发平台、一个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九江经开区管委会、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管委会负责,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金融办、市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配合)
2.做大规模总量。聚焦“5+1”千亿产业集群,各开发区围绕首位产业和主攻产业,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重点培育1-2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和若干个超10亿元的骨干企业,2019年力争九江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进入全省前三,力争永修县、湖口县、瑞昌市过450亿元;到2020年,10家以上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过300亿元,其中永修县、湖口县、瑞昌市进入“500亿元俱乐部”。加强对开发区经济运行调度,推进开发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确保各开发区每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不少于上一年度,每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收入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九江经开区增幅在长江中游同类城市经开区中保持前列。(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九江经开区管委会、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管委会负责,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税务局、市统计局配合)
3.提升科创能力。以全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综合试点为契机,加快推进优势传统产业技改升级、延伸链条、兼并重组、科技创新、跨界融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每年增加200家以上。大力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倍增计划和重点创新产业升级工程,建立首位(主攻)产业联盟,组建基础技术研发中心,抓好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创建,力争每年新增科技孵化器、双创示范基地、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研发平台和创新载体10家以上,力争国家级平台有新突破。抓好各县(市、区)1平方公里科创园建设,切实发挥科创开发区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科创园做实做优做强。积极落实“人才新政30条”,探索建立开发区人才激励机制和干部容错机制。鼓励和支持开发区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进行技术攻关,争创名牌产品,各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每年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底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鼓励全社会参与发明创造,年发明专利授权数增量保持全省前列。深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推广使用工业机器人,到2020年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0%以上,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71。(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九江经开区管委会、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管委会负责,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人社局配合)
4.扩大开放水平。围绕首位产业、主攻产业进行精准招商,提升开发区首位产业集聚度,各开发区每年谋划储备3个以上产业集群项目包,国家级开发区每年要引进签约1-2个投资过50亿元或7亿美元的产业项目,省级开发区每年引进签约1-2个投资过20亿元或3亿美元的产业项目。提升外资利用水平,提高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量,确保各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年均增幅保持全省前列。坚持走创新、高端、特色发展之路,鼓励各开发区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金融创新示范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区等各具特色的试点示范。积极推动跨省合作,探索建立九江—安庆、九江—黄冈、九江—黄石、修水—平江等中部崛起跨省协作试验区。(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九江经开区管委会、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管委会负责,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金融办配合)
5.放大综合效益。稳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和闲置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实施节地增效行动,确保各开发区亩均投资强度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项目用地开发率达到95%以上,国家级开发区新建工业项目达产后亩均税收不低于20万元,省级开发区不低于10万元,工业利润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继续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百元主营业务成本持续下降,2020年达到全省最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九江经开区管委会、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管委会负责,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统计局、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
6.提高生态质量。持续推进“环境景观化、企业环保化、生产安全化、产业循环化、管理智能化”五化园区建设,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生态示范开发区。大力开展沿江小化工企业清理整顿退出工作,分类实施“关停并转搬”,确保2019年底完成“三退出一升级”目标(沿长江、鄱阳湖、修河1公里范围内小化工企业全部关闭退出;其他区域内问题小化工企业全部关闭退出;停产的规上化工企业全部关闭退出;留存的化工企业安全、环保、工艺、技改实施升级)。大力推动开发区企业节能降耗,到2020年全市各开发区单位GDP能耗完成各县(市、区)“十三五”能耗强度降低目标,用水量比“十二五”末下降1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COD排放量控制在国家和省规定范围以内,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持续提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企业污染在线监控设备的安装率、联网率全部达到100%。持续提高开发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九江经开区管委会、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管委会负责,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应急管理局、市统计局配合)
7.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市开发区建设新型标准厂房200万平方米以上,确保各开发区当年基础设施投资额增速不低于上一年度。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开发区创办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加快推进开发区物流中心和信息平台建设。整合市、县产业引导基金,确保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或其他政策性扶持基金实现投资规模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投资项目“承诺制”,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并联审批等模式,稳步提升权限内审批事项“一网通办率”。(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九江经开区管委会、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管委会负责,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统计局配合)
三、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市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和协调推动全市开发区争先进位,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推进会,指导做好考评统计数据上报,及时通报考评结果。年底前召开一次开发区争先创优攻坚会,推动各开发区在全省争先进位。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并督促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市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统计局配合)
2.加强分类指导。国家级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由市商务局牵头管理,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市科技局牵头管理,市级以上工业园区由市工信局牵头管理。市生态环境部门、各牵头管理部门以及有关职能部门,指导各开发区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做好规划环评工作,及时妥善做好污水、固废、危废集中处理,做好集中供热、环境应急,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市统计部门会同牵头管理部门做好开发区的各项指标统计工作。(市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统计局各负其责)
3.强化政策保障。各县(市、区)要加快制定出台本地区扶持首位、主攻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要素资源、政策措施、工作力量向首位、主攻产业集聚。各开发区要加快落实“标准地”要求,重点围绕本区域的细分产业,明确准入范围、能耗、环境、投资、亩均税收等指标,构建特色鲜明、量化入园的“标准地”指标体系,凡不符合“标准”的项目,一律不得入园,促进开发区产业向专业、特色领域集群集聚,实现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九江经开区管委会、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管委会负责)
4.加强考核评价。按照《江西省开发区争先创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各职能部门加强指导开发区围绕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开放水平、综合效益、生态文明和营商环境等指标体系,做好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工作。对评价结果连续两年度在全省后5位或连续两年度倒退10位以上的开发区予以警告、限期整改,并对管委会负责人进行问责。(市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统计局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