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魅力九江 > 九江年鉴 > 九江年鉴(2004)

劳动和社会保障

来源:中国九江网  发布日期: 2006-10-24 00:00:00 【字体: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 生成日期: 2006-10-24
  • 公开时限:
  • 公开范围:
  • 信息索取号:
  • 责任部门:
    【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   进一步完善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印发《九江市再就业考核办法》,健全考核体系,建立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督促检查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实行领导重点联系县和再就业目标任务“倒计时”管理,出台了促进就业18项配套政策,形成一个体系比较完整、制度配套、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效果明显,社区就业平台和就业网点建设稳步推进,22个社区就业平台,37家再就业基地,26个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和15场大型招聘洽谈会在开发就业岗位、沟通信息渠道、提供就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小额贷款逐步规范,“下岗失业人员贷款、干部担保”机制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1050万元小额贷款发放,直接扶持下岗职工610人,带动其他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50人;免费培训和免费职介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8万人,免费职业介绍1.5万人。技工学校招生走出“低谷”,招生数量是前三年总和,增长比例进入全省前三位,职业培训工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劳务输出克服“非典”影响,输出总量“未降而升”,达到58.88万人,促进全市劳动力市外、省外就业,成为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九江市再就业“一城两园一街”正式挂牌,各地按照这一模式,加快再就业基地建设步伐。200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186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614人、“405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71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低于4%的控制目标,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做好社会保险扩大覆盖面和改制接续工作,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96万人、26.91万人和28.88万人,比上年分别增长2.42%、2.75%和4.07%,在国有、集体企业职工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参保人数和缴费人数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养老保险费征缴突破3亿元大关,达到3.36亿元,失业保险费征缴2595万元,基本医疗保险费征缴1.53亿元,“三金”征缴同比均有大幅度增长。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4.63亿元,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8561万元,继续巩固“两个确保”成果。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81.48%。全面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加强对重点县市监控和工作督查,加强政策宣传,强化稽核和激励约束,社会保障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离休干部医疗保障机制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核心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成《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生育保险实施范围不断扩大。
    【再就业工作呈现新亮点】   强化目标管理。围绕全年再就业各项目标,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责任状,并及时进行督促、开展专项检查、实行逐项通报。坚持做到再就业工作与领导政绩挂钩、与干部考核挂钩、与资金分配挂钩。市县两级都建立了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政策协调。狠抓“三个落实”。落实好再就业扶持政策,加快《再就业优惠证》发放进度,2003年,39267人领取《再就业优惠证》,各项扶持政策对再就业工作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落实好再就业资金。2003年,全市共筹集促进再就业资金3369万元,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1200万元,支付公益性岗位补贴160.70万元,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补贴15.10万元,兴建再就业基地支出130万元,免费职业介绍96.9万元,购买培训成果428.35万元,小额贷款贴息11.88万元,发放社保补贴68.50万元,劳动力市场建设和运行补贴314.01万元,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补贴451.20万元,其它307.01万元,共支出2867.32万元,结余501.68万元;落实好就业服务措施,通过在街道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将劳动就业服务工作延伸到社区,在城镇所有街道(镇)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退休人员提供服务。发展非正规劳动组织26个,开发社区就业网点2000多个,在社区就业和创业的下岗职工人数达3989人,使社区平台成为开发就业岗位的有效依托。
    【职业培训工作有新突破】   建立政府出资购买培训成果制度,为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免费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充分发挥全市16个再就业培训基地作用,免费培训下岗职工17737人,其中通过培训推荐就业13845人。同时,将再就业免费培训的对象延伸到了就业困难群体的子女,通过对困难人员子女的免费培训后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解困”。以市场为导向,抓好“订单培训”,实行创业培训与开业指导相结合。配合“一城两园一街”再就业示范基地建设,为有入园进街创业意愿的下岗失业人员组织4期创业培训,聘请有关部门专家讲课,邀请再就业明星现身说法,同时坚持创业培训与开业指导紧密结合,跟踪服务。2003年全市共举办创业培训班30多项,培训下岗职工1615人,打造创业“小老板”408人,创业率达71%。
    【建立职工多层次的医疗保障机制】   建立职工个人参保库,从技术手段上保证《九江市置换身份职工接续医疗保险管理暂行办法》的落实。在科学调研基础上,完善离休干部医疗费用单独统筹机制,离休干部每人每年按7500元进行单独统筹、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定点定额包干管理,有效地控制离休干部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势头。建立困难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机制。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出台《九江市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和《九江市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通过降低缴费门槛,不设个人,账户、只享受住院和大病统筹待遇,适当提高个人自付标准等措施,将困难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到医疗保险中。建立个人负担过重补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重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收缩
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九江 > 九江年鉴 > 九江年鉴(2004)

劳动和社会保障

来源:中国九江网 发布日期:2006-10-24 00:00:00
    【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   进一步完善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印发《九江市再就业考核办法》,健全考核体系,建立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督促检查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实行领导重点联系县和再就业目标任务“倒计时”管理,出台了促进就业18项配套政策,形成一个体系比较完整、制度配套、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效果明显,社区就业平台和就业网点建设稳步推进,22个社区就业平台,37家再就业基地,26个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和15场大型招聘洽谈会在开发就业岗位、沟通信息渠道、提供就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小额贷款逐步规范,“下岗失业人员贷款、干部担保”机制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1050万元小额贷款发放,直接扶持下岗职工610人,带动其他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50人;免费培训和免费职介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8万人,免费职业介绍1.5万人。技工学校招生走出“低谷”,招生数量是前三年总和,增长比例进入全省前三位,职业培训工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劳务输出克服“非典”影响,输出总量“未降而升”,达到58.88万人,促进全市劳动力市外、省外就业,成为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九江市再就业“一城两园一街”正式挂牌,各地按照这一模式,加快再就业基地建设步伐。200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186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614人、“405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71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低于4%的控制目标,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做好社会保险扩大覆盖面和改制接续工作,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96万人、26.91万人和28.88万人,比上年分别增长2.42%、2.75%和4.07%,在国有、集体企业职工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参保人数和缴费人数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养老保险费征缴突破3亿元大关,达到3.36亿元,失业保险费征缴2595万元,基本医疗保险费征缴1.53亿元,“三金”征缴同比均有大幅度增长。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4.63亿元,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8561万元,继续巩固“两个确保”成果。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81.48%。全面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加强对重点县市监控和工作督查,加强政策宣传,强化稽核和激励约束,社会保障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离休干部医疗保障机制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核心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成《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生育保险实施范围不断扩大。
    【再就业工作呈现新亮点】   强化目标管理。围绕全年再就业各项目标,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责任状,并及时进行督促、开展专项检查、实行逐项通报。坚持做到再就业工作与领导政绩挂钩、与干部考核挂钩、与资金分配挂钩。市县两级都建立了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政策协调。狠抓“三个落实”。落实好再就业扶持政策,加快《再就业优惠证》发放进度,2003年,39267人领取《再就业优惠证》,各项扶持政策对再就业工作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落实好再就业资金。2003年,全市共筹集促进再就业资金3369万元,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1200万元,支付公益性岗位补贴160.70万元,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补贴15.10万元,兴建再就业基地支出130万元,免费职业介绍96.9万元,购买培训成果428.35万元,小额贷款贴息11.88万元,发放社保补贴68.50万元,劳动力市场建设和运行补贴314.01万元,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补贴451.20万元,其它307.01万元,共支出2867.32万元,结余501.68万元;落实好就业服务措施,通过在街道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将劳动就业服务工作延伸到社区,在城镇所有街道(镇)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退休人员提供服务。发展非正规劳动组织26个,开发社区就业网点2000多个,在社区就业和创业的下岗职工人数达3989人,使社区平台成为开发就业岗位的有效依托。
    【职业培训工作有新突破】   建立政府出资购买培训成果制度,为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免费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充分发挥全市16个再就业培训基地作用,免费培训下岗职工17737人,其中通过培训推荐就业13845人。同时,将再就业免费培训的对象延伸到了就业困难群体的子女,通过对困难人员子女的免费培训后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解困”。以市场为导向,抓好“订单培训”,实行创业培训与开业指导相结合。配合“一城两园一街”再就业示范基地建设,为有入园进街创业意愿的下岗失业人员组织4期创业培训,聘请有关部门专家讲课,邀请再就业明星现身说法,同时坚持创业培训与开业指导紧密结合,跟踪服务。2003年全市共举办创业培训班30多项,培训下岗职工1615人,打造创业“小老板”408人,创业率达71%。
    【建立职工多层次的医疗保障机制】   建立职工个人参保库,从技术手段上保证《九江市置换身份职工接续医疗保险管理暂行办法》的落实。在科学调研基础上,完善离休干部医疗费用单独统筹机制,离休干部每人每年按7500元进行单独统筹、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定点定额包干管理,有效地控制离休干部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势头。建立困难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机制。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出台《九江市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和《九江市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通过降低缴费门槛,不设个人,账户、只享受住院和大病统筹待遇,适当提高个人自付标准等措施,将困难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到医疗保险中。建立个人负担过重补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重病患者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