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魅力九江 > 九江年鉴 > 九江年鉴(2006)

工 业

来源:中国九江网  发布日期: 2007-05-29 00:00:00 【字体: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 生成日期: 2007-05-29
  • 公开时限:
  • 公开范围:
  • 信息索取号:
  • 责任部门:
    推进“3+1”战略使工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2005年开展“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活动,极大地解放了全市上下思想,市委提出的“3+1”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新阶段九江工业奋斗目标,确立了工业发展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结合全市工业实际制订了《九江市人民政府构建大工业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听取推动大工业战略专题汇报,亲自调度大工业战略推进情况,及时对工业发展作出批示,并就如何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提出明确要求。随着大工业战略的推进,全市各地经济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向工业聚焦,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向工业倾斜,各方力量进一步向工业集中,各种优势要求进一步向工业汇集,加快构建大工业的氛围浓厚,全市工业经济进入了更快更好的发展时期。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为工业增添了新力量。2005年,全市各县(市、区)工业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效益大幅提高。13个县(市、区)完成工业增加值65.82亿元,增长47.04%,占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0%,达到103.6%,比上年提高12.98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长26.9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7.99,超过上年全市实际完成数,同比增长103.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1.0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9.76亿元,占全市实际完成数的120.6%,比上年同期增长255.41%。10个县(市、区)累计实现利润超千万元,比上年增加3家,其中修水县实现利润4.08亿元,同比净增2.97亿元,增加额最大,同比增长267.7%;永修县实现利润2.37亿元,同比净增2.72亿元;德安县实现利润0.82亿元,同比增长63.25%。
    工业园区成为工业快速发展的新战场。全市在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进程中,将园区作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大工业的主战场规划,集中精兵强将,调动市县积极性。到2005年底,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到位资金290亿元,入园企业1034家,其中工业企业911家;已投产企业819家,其中工业企业704家。园区内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化工建材、食品医药和以汽车、船舶、钢铁为主的重工业等五大支柱产业蓬勃发展。全年园区招商实际到位资金92.2亿元,同比增长7.3%;完成工业产值141.46亿元,同比增长36.2%;完成工业增加值37.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1.8%,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4.6%。九江出口加工区已在顺利地筹建中,预计2006年3月封关验收;制订了《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园区已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极具潜力的产业链(群),园区正朝着“产业集群,项目集中,客商集聚”的目标迈进。
【科技进步取得新进展】      坚持科技进步与生产紧密结合,狠抓技改技措,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科技开发项目14项已全部完成,其中“汽油满足欧Ⅲ标准并增产液化气催化裂化工艺(MIP-CGP)工业试验”、“溶剂脱沥青-沥青制氨-脱沥青油进催化裂化组合工艺”两个总部“十条龙”攻关项目顺利“出龙”,分获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成为提高重油加工能力、降低化肥原料成本、产品质量升级和提高高附加值产品产量的重要手段,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技术改造完成34项。新产品开发方面,医用透明和耐γ射线消毒聚丙烯专用料、环保型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等新产品开发成功。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果,实现ERP系统一次上线成功,现已实现ERP系统单轨运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于2005年11月1日正式上线,仪长原油管线信息系统与管输油进厂同步投用。强化达标管理,装置达标率83%,Ⅰ套常减压、Ⅰ套催化、Ⅱ套常减压、Ⅱ套催化均实现装置保标。
【招商引资】     2005年,按照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抓住沿海发达地区纺织服装业向内地转移的历史机遇,主动出击,先后参加了在北京、泉州、上海、庐山、宁波等地举行的招商引资洽谈会,积极推介九江发展纺织业的优势条件和重大项目,使招商引资又有了新的突破。到2005年底,福建凤竹集团在瑞昌新上20万纱绽及配套设施的项目已经落实,现正在进行建厂的各项前期工作;台湾远东集团在九江建立纺织工业园的前期各项报批手续已基本完成;长江制衣厂在开发区建设年产300万件(套)服装的新厂已基本完工;另外,已与浙江维科集团达成初步协议,力争美国Well公司的阻燃服装生产线落户九江,建设世界级九江维科纺织工业园。随着外资源源不断地进入九江纺织行业,有力地推进了国有纺织企业的改制改革,促成了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到2005年,民营纺织企业产值和销售收入均占到全市纺织业的90%以上,已经成为推动全市纺织工业向前发展的更具活力和决定性的力量。
【专家论坛】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九江市委关于在全市集中开展“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决定,由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九江市纺织集团公司、九江市纺织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新阶段、新发展纺织专家论坛”于7月24日在市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论坛邀请到中国纺织协会孙淮滨、朱兰芬、周绍宁三位高级专家就当前纺织行业的形势,如何做大做强纺织产业,如何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贸易磨擦等问题作了精彩的论述,市有关领导及纺织业界200多人到会听取专家的演讲报告,这是九江市纺织行业多年来少有的盛会。通过这次论坛,全市纺织、服装企业的决策者们对当前的行业形势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对频现的国际贸易磨擦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对做大做强九江纺织、服装产业充满了信心。
【“十一五”规划】    为了推进“3+1”发展战略,谋求科学发展,五年后实现九江工业总量全省第一,按照市政府的统一布置,由市经贸委、市纺织集团公司于12月组织编制了《九江市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并印发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九江、共青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广泛征求意见。规划草案在回顾历史,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发展九江纺织工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确定依据科学发展观,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狠抓招商引资和纺织园区建设,加快形成纺织产业链和集群效应,迅速扩大纺织工业经济总量,调整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力争五年内把九江建成全省乃至中部地区的纺织工业强市。到2010年,棉纺生产能力150万锭以上;棉织生产能力1000亿米以上/年;印染生产能力1.5亿米以上/年;服装生产能力1.5亿~2亿件/年;化纤生产能力18万吨以上/年。规划草案对于九江纺织工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战略和基本思路、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问题都作出了相应的安排和部署。
【领导关心】     九江纺织行业以其在全市的重要地位,得到了省市及有关领导的热忱关心。7月27日,副省长、市委书记会见维科控股集团总裁何承命率领的赴九江考察团一行,对他们参与九江国企改制,投资收购三棉公司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维科控股集团在九江多做几个大项目,建设九江维科工业园。7月26日,市政协主席胡春如、副主席安珍清等深入纺织行业调研。9月21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林光兴深入九江针织集团公司和三针公司调研和指导。10月13日,副省长凌成兴在市长蔡晓明陪同下,到江西华孚纺织有限公司调研,凌成兴看望一线职工,仔细了解情况,对该企业计划在7年内建成集轧花、纺织、服装为一体的大型棉纺织企业加以赞许,表示省政府全力支持华孚集团在江西做强做大。11月2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蔡晓明召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深入纺织行业召开现场办公会,督促推进“3+1”战略,检查重大工业项目进展情况,并就企业提出的若干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李放,副市长陈立国也一同参加了现场办公会。
【先进性教育】     遵照中共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2005年元月至11月,九江纺织集团公司机关和下属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分两批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动员、分析评议和整改提高几个阶段,使全行业2400多名共产党员的党性得到锻炼,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此外,继先进性教育和“两新”大讨论后,11月中旬,纺织集团公司机关又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两个规范”(即九江市党的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九江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的学习活动。学习中,机关工作人员找问题,析原因,明方向,订措施,扎实解决了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11月26日地震发生后,大家情系灾区,带头捐款,并组织发动全行业向灾区奉献爱心,共向灾区群众捐献款物计69万余元。
【企业技术创新不断加强】    根据市场需求,注重推进企业加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系统内企业年内已陆续投入技改资金650万元,同比增长22.0%,相继研发多种新产品。九江整流器材厂总装车间生产条件进行了改善,完成整流系列自动控制领域开发项目4项,荣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1项,九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德福公司投入110万元、汇尔公司投入100万元对生产线进行了改造。江西制氧机厂全年共完成69个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荣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1项,企业通过了中国船级社组织的罐式集装箱产品工厂认可及汽车产品3C认证年度审查,ASME取证、罐式集装箱国际船级社的认证工作在积极推进。加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2005年,集团公司被市政府授予“技改、投资”先进单位,九江整流器材厂、江西制氧机厂也由于开发新产品受市政府表彰、奖励。
【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集团公司着重抓三项工作。一抓责任制。在年初工作会议上,对所属企业下达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二抓责任人和管理体系。从集团公司到企业均明确专人和机构负责,自上到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网络,明确“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三抓日常管理。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集团公司抽调专人组织了6次安全生产工作大检查,提出整改和处理意见近30条,坚持采取面上管理与重点管理相结合,常效管理与突出检查相结合的办法,确保了系统内安全生产工作平稳运行,所属企业全年没有发生群死群伤及重大伤亡安全事故。2005年,集团公司被市政府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德福电材公司被市安委会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稳定形势进一步巩固】    2005年,集团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做好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企业职工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落实各项解困政策。在巩固完善“两个确保”和“应保尽保”工作的基础上,着力做了以下六项工作。一是重点解决了江泵厂改制后医疗保险遗留问题;二是帮助江氧厂协调处理养老保险历欠缴费问题;三是解决了江氧、九整、农机公司、汽配公司两电分设改造;四是地震之后在系统内募捐赈灾资金4.83万元、捐赠衣物1215件及时送往灾区;五是落实了困难企业困难补助款34.5万元,困难企业法人生活补助6.4万元;六是解决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工资补差17.76万元,慰问金0.83万元;发放企业抗美援朝老战士生活困难补助4.32万元。
【惠民实事】    2005年,九江矿冶总公司在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效益的同时,切实予惠于民,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全体职工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238万元,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发放,确保全体职工有病能医。投入100万元,对位于九江开发区300户职工居住的“矿冶小区”进行全面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服务功能,实施绿化、亮化、美化,使“矿冶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的居住生活环境。向在“11·26”地震中受灾的本公司职工发放慰问金5万元,充分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怀。与此同时,总公司还积极回报社会,热心公益事业。向九江县捐赠108万元,用于港口镇村村通公路建设;当9月2日九江县遭受“泰利”号台风灾害时,及时捐赠救灾款18万元;在“11·26”地震后,又及时向九江县捐赠救灾款20万元;公司机关工作人员还自发捐款2280元送交市慈善总会。12月29日,总公司积极响应市委关于向困难群众送温暖的号召,走访慰问九江县新合镇爱国村10户特困群众,发放慰问金7000元。
【概况】    2005年,九江船舶工业公司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领导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实际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指示,切实把握“发展军品与发展民品相结合;扩大生产总量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深化改革与维护稳定相结合”的工作原则,继续坚持“以维护稳定为前提、改革脱困为重点、生产经营为中心”的工作方针,加强与地方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克服资金困难、原材料涨价、台风和地震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认真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和发动全体职工共同奋斗,维护了全局的基本稳定,部分企业政策性破产改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生产经营特别是军品任务完成较好,各方面工作又有了新进展。
2005年,全公司企业政策性破产改制重组工作历经了“甜、酸、苦、辣、咸”,年底江西江州造船厂按期终结了破产司法程序,工厂干部职工自己组建的江西江州联合造船有限责任公司接盘,改制重组已经完成,新任命的江州社区管委会班子成员已经开始工作。被评为省国防工业改制脱困先进单位;江西江新造船厂由清华同方(713厂)接盘,改制重组基本完成;九江仪表厂年底按期进入政策性破产司法程序;江西浔阳电子仪器厂、九江船用机械厂政策性军民分线、分立破产的资产、债务分割已经完成,新组建的军品公司已正式运作,民品部分按照破产要求进行了各项准备工作。为2006年完成军民分线、分立破产打下了必要的基础;江西朝阳机械厂已成立了债转股和企业改制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组织专业人员到相关单位学习调研,开展了债转股的准备工作;江西船用阀门厂根据本厂改革发展的需要,在上级公司指导下,正在努力争取纳入全国军工企业破产项目计划,为实施整体破产工作做了有关的基础准备;各相关单位“主辅分离”改制和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正在有效推进。按照国办发〔2005〕4号文件的要求,公司和各相关单位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了厂办学校和公安派出所移交地方的全部工作,财政部已经核定批复了拟移交人员和费用,其中移交厂办学校7所,在职教师350人,离退休教师139人,经费补助金额1673.5万元,移交厂办派出所1个,在职人员14人,经费补助金额82万元。
【安全管理】     着力打造三道防线:一是筑牢安全思想防线。建立了厂级领导深入基层调研和中层管理人员挂钩班组指导安全活动制度,举办各类安全培训班、消防知识讲座、灭火演练、反事故演习17次,参培人数1741人。二是夯实安全技术防线。通过开展安全性评价,制定“安措”计划,不断完善生产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全年制定安措计划13项,先后完成三期主变区域电缆防火系统改造,特种设备检测和一、二期电缆隧道防水系统及防火系统综合整治。三是强化安全管理防线。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两票三制管理规定”等20项安全管理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在11月26日地震期间,由于防范措施得当,生产秩序井然,5台机组全天发电2140万千瓦时。2005年,未发生重大及人身、设备、交通、火灾事故,实现连续安全运行429天,荣获国电二级奖状。
【经营管理】     由于受煤炭、电力市场变化及煤电价格联动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影响,九江发电厂生产经营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仅1~4月,就亏损9934万元。通过采取强化预算管理、严格计划管理、加强费用控制和经济分析纠偏等有效手段,生产经营被动局面逐步好转。2005年,共计亏损5336万元;入炉煤综合标煤单价一、二期完成571.83元/吨,三期完成541.75元/吨;固定成本一、二期完成9054.96万元,三期完成9502.37万元;净资产收益率三期完成120.6%;资产负债率三期完成90.82%;折旧上缴率一、二期完成87.99%;折旧还贷额三期完成1.4亿元;当年电费回收率一、二、三期完成100%,三期陈欠电费回收率完成20%。全年上缴税金14535万元。
【概况】    2005年,江西柘林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江西省电力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公司工作会议和柘电公司董事会的部署,规划了建设“三高一和”(高标准的管理、高素质的队伍、高效益的经营,和谐发展的新柘电)一流水电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11268”的工作目标,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公司出现了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流域平均降雨量1600.5毫米,比上年同期均值1306.8毫米增长22.47%,比多年均值1578.9毫米增加21.6毫米,入库水量79.64亿立方米,较多年均值80.6亿立方米偏少1亿立方米。上网电量45935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33431万千瓦时增长37.4%。全年未发生人身伤亡、误操作、重大设备和火灾事故,未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和人为责任事故。
【经济管理进一步强化】    加强执行力建设,公司制度建设和程序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出台了《月综合指标考核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招标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32项管理制度,修订了业务招待费、交通费、电话费承包考核办法等,可控费用同比明显下降;争取调增电价0.04元/千瓦时,新电价从5月1日起执行;加强水情测报,优化水库调度;强化财务资金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资金管理办法,协调各方工作,科学调度资金。日常依法经营,规范管理。严格按照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江西省电力公司废旧物资变卖处理管理办法》,以及柘电公司效能监察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了招标和废旧物资管理,加强了对公司各个单位和项目的审计、监察。
【电网建设】    为满足九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配合九江市“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和城市大建设”工程的实施,公司加大了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力度。全年累计争取了电网建设资金达2.9亿元。其中,主网方面:完成了110千伏飞机坝、柴桑南、万里输变电新建工程以及220千伏妙智、海山变电站扩建工程,新增主变6台,变电容量为413MVA,新增110千伏线路5条,长27.698KIll;启动了220千伏新港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城网方面:完成了投资额为2230万元的迎峰度夏工程、672万元的变电站10千伏配套工程和1200万元的市政府大城建配套电力工程。农网方面:在各县(市、区)启动了三期农网改造。在电网规划方面,公司完成了总投资额达27亿元的“十一·五”电网建设规划,其中包括主干电网规划、城网规划、通信规划和农网规划;争取了500千伏昌北开关站规划选址落户九江,启动了500千伏九江变电站的规划选址工作。这些工作,既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公司当好九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奠定了基础。
【优质服务】    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三个十条”为契机,公司提出优质服务的工作总目标是在全市的行风评议中跨入先进行列,客户满意率超过95%。围绕这一目标,公司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努力满足了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要求;建设示范窗口,努力满足了业扩和营业场所信息公开要求;完善95598系统,努力满足了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要求;依法停电程序,努力满足了停电催费或检修的时限要求;坚持“三公”调度,全面落实了“三公”调度“十项措施”;认真抓好队伍建设,坚决执行了员工服务“十个不准”;开通了五家银行97个网点实时电费代收业务,为广大用电客户提供了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在九江城区开展“供电诚信服务进社区”活动,并得到了新闻媒体和市民的好评;加大了行风工作整治力度,在窗口营业员中开展了“星级员工”评比活动,使优质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K14B发动机的试制成功】    顺利完成K14B发动机的试制,当年投产即形成批量。为给K14B发动机的批量生产创造条件,发动机生产线分别在1月、3月、5月,分三次进行发动机的试制工作,共试制发动机25台,全面检验了发动机生产线员工技术、生产保障能力和生产线运行状态。6月,K14B发动机开始进入批量生产,配装北斗星轿车阶段,发动机生产人员团结拼搏,克服在新员工多操作不熟练、新生产线调试期间故障频繁等困难,月产量由最初的12台增加到4000多台,创下了当年投产,当年上批量,全年生产发动机1.6万台的好成绩。由于K14B发动机具有大功率、低油耗的优势,带动了配装K14B发动机的新北斗星轿车的销售势头,刚上市时,出现了抢购的喜人场面。
【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2005年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在基层单位成立党支部并同时建立工会、团支部等基层群众组织。公司将原来的5个基层党支部调整建立为17个基层党支部;每个单位都成立了基层工会支会,完成了会员的发展和登记工作;基层团支部发展到13个。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公司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劳动竞赛活动,结合公司组织机构正式到位运行、新员工大量招收进厂、全面推行少人化管理、新的薪酬模式即将推行的形势,公司采取座谈会、宣传栏和班前会等多种形式教育员工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树立长远意识、大局意识和团队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从7月16日开始,公司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利用工作间隙和业余休息时间,在全体党员中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保先教育做到“两不误,两促进”,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发展。〖JY,2〗(黄东昱)
【“三个文明”建设】    2005年,该矿继续推进江铜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即将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导入到党建工作中,使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并经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登记注册的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党员特色活动富有成效,深入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职工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关键时刻广大党员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大力推行矿务公开工作,完善了矿、车间、工区(段)和班组四级公开网络,使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得到了落实。江铜企业文化战略有序推进,深入开展江铜企业文化宣传培训,探索基层文化管理新模式,把“文化管理班组”试点与“学习型班组”有机结合。宣传思想工作成效显着,尤其在抗洪、抗震中,宣传思想工作起到了稳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年初,该矿职工向东南亚海啸灾区捐款35935元,年末在江铜集团向九江地震灾区捐款200万元的同时,职工又捐款31318元。2005年被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评为“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周庆国)
【生产经营】    公司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将项目管理归纳为“两建设三控制五管理”,此项成果在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项目管理经验交流会上交流,得到好评。公司全面推广精细化管理,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公司分布在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34个工程项目均处于可控状态中。2005年,公司有江西吉安大桥、浙江宁波鄞州二桥、湖南株州建宁大桥在内的16项工程竣工通车,工程合格率100%,分项工程优良率99.3%。长沙市人民东路浏阳河大桥荣获湖南省优质工程,厦门钟宅湾大桥荣获2005年度铁道部火车头优质工程一等奖,长沙洪山大桥、浙江江山市北关大桥荣获中铁大桥局集团优质工程,长沙三汉矾大桥项目部荣获湖南省安全文明工地,云南水麻高速公路项目部获2005年度中铁工程总公司安全标准工地。
【技术创新】    2005年,五公司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尤其注重了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约创新。公司科技实力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创造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在世界首座铁路四线公铁两用斜拉桥——天兴洲长江大桥施工中,在国内首次采用大型双壁吊箱围堰整体浮运锚墩预施拉力定位兼作钻孔平台新技术和双壁吊箱围堰整体浮运重型锚墩前后定位船定位施工工艺,这两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五公司承担了号称“世界梁王”(长70米宽16.8米,重2200吨)的世界跨度最大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预制工程,采用低强早张拉和整幅桥面现浇振动桥施工工艺,实现了中国桥梁施工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在国内首座采用刚桁拱柔性梁组合体系的连续钢桁拱梁铁路大桥——万州长江大桥施工中,集成了独具特色的钢梁架设工艺,顺利完成360米主跨钢桁拱梁的零误差合龙,填补了中国在这一建桥梁领域的空白。在国内首座城市公轨两用桥—重庆菜园坝大桥施工中,其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自行施工的跨度为420米、重量为420吨的国内最大的缆索吊机投入使用,填补了中国桥梁装备史上的空白。
【概况】    2005年,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全年实现新签合同额5.04亿元,完成企业营业额4.12亿元,实现利润61.6万元。2005年公司实施产业结构重组后,调整发展战略,实施战略转型,加大战略投入。提出:“一业为主、三元经营、争创一流、实现四化”的公司发展战略;用两到三年时间,将七公司打造成“国内知名、行业一流”企业。同时,制定了具体实施措施:在完善第一条钢梁生产线、建造第二条钢梁生产线的基础上,建造第三条钢梁生产线。将公司厂区内一水塘填平,建造长120米、宽60米、起重能力120吨的重型钢构厂;改变传统的制孔方法,购买了1台大型数控钻床和1台大型联合折边机床;解决了各生产区厂房漏雨和排水不畅问题、规划各生产单位绿化带,改善员工作业环境,美化厂区;盘活存量资产,扩大厂房面积;更新公司厂大门,拓宽了厂区主干马路,公司面貌发生新变化。
【概况】    2005年,公司实现营销额11.34亿元,新取得了公路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隧道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目前共具有铁路、公路、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和桥梁、隧道、地基与基础、公路路基、水工隧洞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全年完成建安产值12.02亿元,完成土石方1132.7万立方米,隧道成洞1253.99延米,涵渠4189延米,特大中桥9045.37延米,制梁3312片,架梁3005片,正线铺轨1000米,站线铺轨6400米,公路路面50.33万平方米。公司无因工死亡事故,无铁路行车重大事故,连续实现第十二个安全年。验评单项工程60件,合格率100%,承建的深圳地铁土建5标工程获得铁道部优质工程奖、南钢高架桥获得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优质工程奖、福州机场演屿特大桥被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评为安全标准工地。公司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优秀企业”、“江西省守合同重信用AAA企业”、“江西省企业50强”等荣誉称号。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位一体”管理体系通过了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的监督审核,计量检测体系通过了江西省计量协会的跟踪审核。“中铁四局集团南昌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由隶属五公司管理变更为隶属中铁四局集团公司管理。
【宣传教育】    2005年,在集团公司《铁道建设报》发表文章436篇,有4篇新闻稿件被评为优秀好新闻,在中央新闻媒体用稿53篇,中央行业报新闻媒体用稿21篇,总公司《中国铁路工程》用稿43篇,其他省、市级新闻媒体刊物用稿200余篇。电视新闻报道被省、市级电视台采用12条,集团公司电视台采用136条,公司电视台全年编发286条,制作专题片12部。依托公司网站实现了“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学习、网络办公”的互动,公司荣获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连续第四届蝉联“江西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荣获了九江市企业文化建设十佳企业、创建文明单位竞赛活动标兵、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统战工作先进单位、集团公司“四五”普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生产经营】     2005年,工程建设业继续以“壮大路桥,拓展房建”为经营思路,培育出路桥、房建两个经济增长极,共参加工程投标51个,中标5个,承接了景婺黄高速公路港口大桥工程,宜春市温汤镇明月山天沐温泉度假村土建工程,404厂生活基地青禾园六标和通讯楼工程,完成了山东聊城市中通时代豪园二期、三期累计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土建工程;工程勘察继续以铁路勘察为重点,承接了武广客运线路基二期勘察、铜九线二期补充定测、宜万线补充定测、石家庄至太原线定测,西宁至格尔木线定测、襄渝线、宁芜线、溪铬渡备用通道等铁路勘察工程,工程勘察产值实现超千万元目标;第三产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内部项目结构,关停效益差、占用资金较大的项目,积极发展旅游业和早餐工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收缩
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九江 > 九江年鉴 > 九江年鉴(2006)

工 业

来源:中国九江网 发布日期:2007-05-29 00:00:00
    推进“3+1”战略使工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2005年开展“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活动,极大地解放了全市上下思想,市委提出的“3+1”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新阶段九江工业奋斗目标,确立了工业发展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结合全市工业实际制订了《九江市人民政府构建大工业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听取推动大工业战略专题汇报,亲自调度大工业战略推进情况,及时对工业发展作出批示,并就如何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提出明确要求。随着大工业战略的推进,全市各地经济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向工业聚焦,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向工业倾斜,各方力量进一步向工业集中,各种优势要求进一步向工业汇集,加快构建大工业的氛围浓厚,全市工业经济进入了更快更好的发展时期。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为工业增添了新力量。2005年,全市各县(市、区)工业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效益大幅提高。13个县(市、区)完成工业增加值65.82亿元,增长47.04%,占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0%,达到103.6%,比上年提高12.98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长26.9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7.99,超过上年全市实际完成数,同比增长103.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1.0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9.76亿元,占全市实际完成数的120.6%,比上年同期增长255.41%。10个县(市、区)累计实现利润超千万元,比上年增加3家,其中修水县实现利润4.08亿元,同比净增2.97亿元,增加额最大,同比增长267.7%;永修县实现利润2.37亿元,同比净增2.72亿元;德安县实现利润0.82亿元,同比增长63.25%。
    工业园区成为工业快速发展的新战场。全市在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进程中,将园区作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大工业的主战场规划,集中精兵强将,调动市县积极性。到2005年底,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到位资金290亿元,入园企业1034家,其中工业企业911家;已投产企业819家,其中工业企业704家。园区内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化工建材、食品医药和以汽车、船舶、钢铁为主的重工业等五大支柱产业蓬勃发展。全年园区招商实际到位资金92.2亿元,同比增长7.3%;完成工业产值141.46亿元,同比增长36.2%;完成工业增加值37.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1.8%,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4.6%。九江出口加工区已在顺利地筹建中,预计2006年3月封关验收;制订了《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园区已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极具潜力的产业链(群),园区正朝着“产业集群,项目集中,客商集聚”的目标迈进。
【科技进步取得新进展】      坚持科技进步与生产紧密结合,狠抓技改技措,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科技开发项目14项已全部完成,其中“汽油满足欧Ⅲ标准并增产液化气催化裂化工艺(MIP-CGP)工业试验”、“溶剂脱沥青-沥青制氨-脱沥青油进催化裂化组合工艺”两个总部“十条龙”攻关项目顺利“出龙”,分获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成为提高重油加工能力、降低化肥原料成本、产品质量升级和提高高附加值产品产量的重要手段,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技术改造完成34项。新产品开发方面,医用透明和耐γ射线消毒聚丙烯专用料、环保型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等新产品开发成功。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果,实现ERP系统一次上线成功,现已实现ERP系统单轨运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于2005年11月1日正式上线,仪长原油管线信息系统与管输油进厂同步投用。强化达标管理,装置达标率83%,Ⅰ套常减压、Ⅰ套催化、Ⅱ套常减压、Ⅱ套催化均实现装置保标。
【招商引资】     2005年,按照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抓住沿海发达地区纺织服装业向内地转移的历史机遇,主动出击,先后参加了在北京、泉州、上海、庐山、宁波等地举行的招商引资洽谈会,积极推介九江发展纺织业的优势条件和重大项目,使招商引资又有了新的突破。到2005年底,福建凤竹集团在瑞昌新上20万纱绽及配套设施的项目已经落实,现正在进行建厂的各项前期工作;台湾远东集团在九江建立纺织工业园的前期各项报批手续已基本完成;长江制衣厂在开发区建设年产300万件(套)服装的新厂已基本完工;另外,已与浙江维科集团达成初步协议,力争美国Well公司的阻燃服装生产线落户九江,建设世界级九江维科纺织工业园。随着外资源源不断地进入九江纺织行业,有力地推进了国有纺织企业的改制改革,促成了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到2005年,民营纺织企业产值和销售收入均占到全市纺织业的90%以上,已经成为推动全市纺织工业向前发展的更具活力和决定性的力量。
【专家论坛】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九江市委关于在全市集中开展“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决定,由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九江市纺织集团公司、九江市纺织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新阶段、新发展纺织专家论坛”于7月24日在市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论坛邀请到中国纺织协会孙淮滨、朱兰芬、周绍宁三位高级专家就当前纺织行业的形势,如何做大做强纺织产业,如何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贸易磨擦等问题作了精彩的论述,市有关领导及纺织业界200多人到会听取专家的演讲报告,这是九江市纺织行业多年来少有的盛会。通过这次论坛,全市纺织、服装企业的决策者们对当前的行业形势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对频现的国际贸易磨擦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对做大做强九江纺织、服装产业充满了信心。
【“十一五”规划】    为了推进“3+1”发展战略,谋求科学发展,五年后实现九江工业总量全省第一,按照市政府的统一布置,由市经贸委、市纺织集团公司于12月组织编制了《九江市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并印发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九江、共青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广泛征求意见。规划草案在回顾历史,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发展九江纺织工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确定依据科学发展观,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狠抓招商引资和纺织园区建设,加快形成纺织产业链和集群效应,迅速扩大纺织工业经济总量,调整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力争五年内把九江建成全省乃至中部地区的纺织工业强市。到2010年,棉纺生产能力150万锭以上;棉织生产能力1000亿米以上/年;印染生产能力1.5亿米以上/年;服装生产能力1.5亿~2亿件/年;化纤生产能力18万吨以上/年。规划草案对于九江纺织工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战略和基本思路、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问题都作出了相应的安排和部署。
【领导关心】     九江纺织行业以其在全市的重要地位,得到了省市及有关领导的热忱关心。7月27日,副省长、市委书记会见维科控股集团总裁何承命率领的赴九江考察团一行,对他们参与九江国企改制,投资收购三棉公司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维科控股集团在九江多做几个大项目,建设九江维科工业园。7月26日,市政协主席胡春如、副主席安珍清等深入纺织行业调研。9月21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林光兴深入九江针织集团公司和三针公司调研和指导。10月13日,副省长凌成兴在市长蔡晓明陪同下,到江西华孚纺织有限公司调研,凌成兴看望一线职工,仔细了解情况,对该企业计划在7年内建成集轧花、纺织、服装为一体的大型棉纺织企业加以赞许,表示省政府全力支持华孚集团在江西做强做大。11月2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蔡晓明召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深入纺织行业召开现场办公会,督促推进“3+1”战略,检查重大工业项目进展情况,并就企业提出的若干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李放,副市长陈立国也一同参加了现场办公会。
【先进性教育】     遵照中共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2005年元月至11月,九江纺织集团公司机关和下属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分两批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动员、分析评议和整改提高几个阶段,使全行业2400多名共产党员的党性得到锻炼,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此外,继先进性教育和“两新”大讨论后,11月中旬,纺织集团公司机关又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两个规范”(即九江市党的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九江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的学习活动。学习中,机关工作人员找问题,析原因,明方向,订措施,扎实解决了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11月26日地震发生后,大家情系灾区,带头捐款,并组织发动全行业向灾区奉献爱心,共向灾区群众捐献款物计69万余元。
【企业技术创新不断加强】    根据市场需求,注重推进企业加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系统内企业年内已陆续投入技改资金650万元,同比增长22.0%,相继研发多种新产品。九江整流器材厂总装车间生产条件进行了改善,完成整流系列自动控制领域开发项目4项,荣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1项,九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德福公司投入110万元、汇尔公司投入100万元对生产线进行了改造。江西制氧机厂全年共完成69个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荣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1项,企业通过了中国船级社组织的罐式集装箱产品工厂认可及汽车产品3C认证年度审查,ASME取证、罐式集装箱国际船级社的认证工作在积极推进。加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2005年,集团公司被市政府授予“技改、投资”先进单位,九江整流器材厂、江西制氧机厂也由于开发新产品受市政府表彰、奖励。
【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集团公司着重抓三项工作。一抓责任制。在年初工作会议上,对所属企业下达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二抓责任人和管理体系。从集团公司到企业均明确专人和机构负责,自上到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网络,明确“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三抓日常管理。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集团公司抽调专人组织了6次安全生产工作大检查,提出整改和处理意见近30条,坚持采取面上管理与重点管理相结合,常效管理与突出检查相结合的办法,确保了系统内安全生产工作平稳运行,所属企业全年没有发生群死群伤及重大伤亡安全事故。2005年,集团公司被市政府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德福电材公司被市安委会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稳定形势进一步巩固】    2005年,集团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做好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企业职工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落实各项解困政策。在巩固完善“两个确保”和“应保尽保”工作的基础上,着力做了以下六项工作。一是重点解决了江泵厂改制后医疗保险遗留问题;二是帮助江氧厂协调处理养老保险历欠缴费问题;三是解决了江氧、九整、农机公司、汽配公司两电分设改造;四是地震之后在系统内募捐赈灾资金4.83万元、捐赠衣物1215件及时送往灾区;五是落实了困难企业困难补助款34.5万元,困难企业法人生活补助6.4万元;六是解决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工资补差17.76万元,慰问金0.83万元;发放企业抗美援朝老战士生活困难补助4.32万元。
【惠民实事】    2005年,九江矿冶总公司在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效益的同时,切实予惠于民,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全体职工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238万元,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发放,确保全体职工有病能医。投入100万元,对位于九江开发区300户职工居住的“矿冶小区”进行全面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服务功能,实施绿化、亮化、美化,使“矿冶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的居住生活环境。向在“11·26”地震中受灾的本公司职工发放慰问金5万元,充分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怀。与此同时,总公司还积极回报社会,热心公益事业。向九江县捐赠108万元,用于港口镇村村通公路建设;当9月2日九江县遭受“泰利”号台风灾害时,及时捐赠救灾款18万元;在“11·26”地震后,又及时向九江县捐赠救灾款20万元;公司机关工作人员还自发捐款2280元送交市慈善总会。12月29日,总公司积极响应市委关于向困难群众送温暖的号召,走访慰问九江县新合镇爱国村10户特困群众,发放慰问金7000元。
【概况】    2005年,九江船舶工业公司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领导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实际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指示,切实把握“发展军品与发展民品相结合;扩大生产总量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深化改革与维护稳定相结合”的工作原则,继续坚持“以维护稳定为前提、改革脱困为重点、生产经营为中心”的工作方针,加强与地方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克服资金困难、原材料涨价、台风和地震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认真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和发动全体职工共同奋斗,维护了全局的基本稳定,部分企业政策性破产改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生产经营特别是军品任务完成较好,各方面工作又有了新进展。
2005年,全公司企业政策性破产改制重组工作历经了“甜、酸、苦、辣、咸”,年底江西江州造船厂按期终结了破产司法程序,工厂干部职工自己组建的江西江州联合造船有限责任公司接盘,改制重组已经完成,新任命的江州社区管委会班子成员已经开始工作。被评为省国防工业改制脱困先进单位;江西江新造船厂由清华同方(713厂)接盘,改制重组基本完成;九江仪表厂年底按期进入政策性破产司法程序;江西浔阳电子仪器厂、九江船用机械厂政策性军民分线、分立破产的资产、债务分割已经完成,新组建的军品公司已正式运作,民品部分按照破产要求进行了各项准备工作。为2006年完成军民分线、分立破产打下了必要的基础;江西朝阳机械厂已成立了债转股和企业改制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组织专业人员到相关单位学习调研,开展了债转股的准备工作;江西船用阀门厂根据本厂改革发展的需要,在上级公司指导下,正在努力争取纳入全国军工企业破产项目计划,为实施整体破产工作做了有关的基础准备;各相关单位“主辅分离”改制和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正在有效推进。按照国办发〔2005〕4号文件的要求,公司和各相关单位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了厂办学校和公安派出所移交地方的全部工作,财政部已经核定批复了拟移交人员和费用,其中移交厂办学校7所,在职教师350人,离退休教师139人,经费补助金额1673.5万元,移交厂办派出所1个,在职人员14人,经费补助金额82万元。
【安全管理】     着力打造三道防线:一是筑牢安全思想防线。建立了厂级领导深入基层调研和中层管理人员挂钩班组指导安全活动制度,举办各类安全培训班、消防知识讲座、灭火演练、反事故演习17次,参培人数1741人。二是夯实安全技术防线。通过开展安全性评价,制定“安措”计划,不断完善生产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全年制定安措计划13项,先后完成三期主变区域电缆防火系统改造,特种设备检测和一、二期电缆隧道防水系统及防火系统综合整治。三是强化安全管理防线。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两票三制管理规定”等20项安全管理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在11月26日地震期间,由于防范措施得当,生产秩序井然,5台机组全天发电2140万千瓦时。2005年,未发生重大及人身、设备、交通、火灾事故,实现连续安全运行429天,荣获国电二级奖状。
【经营管理】     由于受煤炭、电力市场变化及煤电价格联动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影响,九江发电厂生产经营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仅1~4月,就亏损9934万元。通过采取强化预算管理、严格计划管理、加强费用控制和经济分析纠偏等有效手段,生产经营被动局面逐步好转。2005年,共计亏损5336万元;入炉煤综合标煤单价一、二期完成571.83元/吨,三期完成541.75元/吨;固定成本一、二期完成9054.96万元,三期完成9502.37万元;净资产收益率三期完成120.6%;资产负债率三期完成90.82%;折旧上缴率一、二期完成87.99%;折旧还贷额三期完成1.4亿元;当年电费回收率一、二、三期完成100%,三期陈欠电费回收率完成20%。全年上缴税金14535万元。
【概况】    2005年,江西柘林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江西省电力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公司工作会议和柘电公司董事会的部署,规划了建设“三高一和”(高标准的管理、高素质的队伍、高效益的经营,和谐发展的新柘电)一流水电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11268”的工作目标,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公司出现了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流域平均降雨量1600.5毫米,比上年同期均值1306.8毫米增长22.47%,比多年均值1578.9毫米增加21.6毫米,入库水量79.64亿立方米,较多年均值80.6亿立方米偏少1亿立方米。上网电量45935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33431万千瓦时增长37.4%。全年未发生人身伤亡、误操作、重大设备和火灾事故,未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和人为责任事故。
【经济管理进一步强化】    加强执行力建设,公司制度建设和程序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出台了《月综合指标考核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招标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32项管理制度,修订了业务招待费、交通费、电话费承包考核办法等,可控费用同比明显下降;争取调增电价0.04元/千瓦时,新电价从5月1日起执行;加强水情测报,优化水库调度;强化财务资金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资金管理办法,协调各方工作,科学调度资金。日常依法经营,规范管理。严格按照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江西省电力公司废旧物资变卖处理管理办法》,以及柘电公司效能监察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了招标和废旧物资管理,加强了对公司各个单位和项目的审计、监察。
【电网建设】    为满足九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配合九江市“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和城市大建设”工程的实施,公司加大了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力度。全年累计争取了电网建设资金达2.9亿元。其中,主网方面:完成了110千伏飞机坝、柴桑南、万里输变电新建工程以及220千伏妙智、海山变电站扩建工程,新增主变6台,变电容量为413MVA,新增110千伏线路5条,长27.698KIll;启动了220千伏新港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城网方面:完成了投资额为2230万元的迎峰度夏工程、672万元的变电站10千伏配套工程和1200万元的市政府大城建配套电力工程。农网方面:在各县(市、区)启动了三期农网改造。在电网规划方面,公司完成了总投资额达27亿元的“十一·五”电网建设规划,其中包括主干电网规划、城网规划、通信规划和农网规划;争取了500千伏昌北开关站规划选址落户九江,启动了500千伏九江变电站的规划选址工作。这些工作,既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公司当好九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奠定了基础。
【优质服务】    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三个十条”为契机,公司提出优质服务的工作总目标是在全市的行风评议中跨入先进行列,客户满意率超过95%。围绕这一目标,公司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努力满足了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要求;建设示范窗口,努力满足了业扩和营业场所信息公开要求;完善95598系统,努力满足了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要求;依法停电程序,努力满足了停电催费或检修的时限要求;坚持“三公”调度,全面落实了“三公”调度“十项措施”;认真抓好队伍建设,坚决执行了员工服务“十个不准”;开通了五家银行97个网点实时电费代收业务,为广大用电客户提供了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在九江城区开展“供电诚信服务进社区”活动,并得到了新闻媒体和市民的好评;加大了行风工作整治力度,在窗口营业员中开展了“星级员工”评比活动,使优质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K14B发动机的试制成功】    顺利完成K14B发动机的试制,当年投产即形成批量。为给K14B发动机的批量生产创造条件,发动机生产线分别在1月、3月、5月,分三次进行发动机的试制工作,共试制发动机25台,全面检验了发动机生产线员工技术、生产保障能力和生产线运行状态。6月,K14B发动机开始进入批量生产,配装北斗星轿车阶段,发动机生产人员团结拼搏,克服在新员工多操作不熟练、新生产线调试期间故障频繁等困难,月产量由最初的12台增加到4000多台,创下了当年投产,当年上批量,全年生产发动机1.6万台的好成绩。由于K14B发动机具有大功率、低油耗的优势,带动了配装K14B发动机的新北斗星轿车的销售势头,刚上市时,出现了抢购的喜人场面。
【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2005年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在基层单位成立党支部并同时建立工会、团支部等基层群众组织。公司将原来的5个基层党支部调整建立为17个基层党支部;每个单位都成立了基层工会支会,完成了会员的发展和登记工作;基层团支部发展到13个。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公司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劳动竞赛活动,结合公司组织机构正式到位运行、新员工大量招收进厂、全面推行少人化管理、新的薪酬模式即将推行的形势,公司采取座谈会、宣传栏和班前会等多种形式教育员工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树立长远意识、大局意识和团队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从7月16日开始,公司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利用工作间隙和业余休息时间,在全体党员中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保先教育做到“两不误,两促进”,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发展。〖JY,2〗(黄东昱)
【“三个文明”建设】    2005年,该矿继续推进江铜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即将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导入到党建工作中,使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并经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登记注册的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党员特色活动富有成效,深入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职工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关键时刻广大党员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大力推行矿务公开工作,完善了矿、车间、工区(段)和班组四级公开网络,使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得到了落实。江铜企业文化战略有序推进,深入开展江铜企业文化宣传培训,探索基层文化管理新模式,把“文化管理班组”试点与“学习型班组”有机结合。宣传思想工作成效显着,尤其在抗洪、抗震中,宣传思想工作起到了稳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年初,该矿职工向东南亚海啸灾区捐款35935元,年末在江铜集团向九江地震灾区捐款200万元的同时,职工又捐款31318元。2005年被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评为“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周庆国)
【生产经营】    公司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将项目管理归纳为“两建设三控制五管理”,此项成果在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项目管理经验交流会上交流,得到好评。公司全面推广精细化管理,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公司分布在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34个工程项目均处于可控状态中。2005年,公司有江西吉安大桥、浙江宁波鄞州二桥、湖南株州建宁大桥在内的16项工程竣工通车,工程合格率100%,分项工程优良率99.3%。长沙市人民东路浏阳河大桥荣获湖南省优质工程,厦门钟宅湾大桥荣获2005年度铁道部火车头优质工程一等奖,长沙洪山大桥、浙江江山市北关大桥荣获中铁大桥局集团优质工程,长沙三汉矾大桥项目部荣获湖南省安全文明工地,云南水麻高速公路项目部获2005年度中铁工程总公司安全标准工地。
【技术创新】    2005年,五公司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尤其注重了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约创新。公司科技实力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创造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在世界首座铁路四线公铁两用斜拉桥——天兴洲长江大桥施工中,在国内首次采用大型双壁吊箱围堰整体浮运锚墩预施拉力定位兼作钻孔平台新技术和双壁吊箱围堰整体浮运重型锚墩前后定位船定位施工工艺,这两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五公司承担了号称“世界梁王”(长70米宽16.8米,重2200吨)的世界跨度最大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预制工程,采用低强早张拉和整幅桥面现浇振动桥施工工艺,实现了中国桥梁施工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在国内首座采用刚桁拱柔性梁组合体系的连续钢桁拱梁铁路大桥——万州长江大桥施工中,集成了独具特色的钢梁架设工艺,顺利完成360米主跨钢桁拱梁的零误差合龙,填补了中国在这一建桥梁领域的空白。在国内首座城市公轨两用桥—重庆菜园坝大桥施工中,其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自行施工的跨度为420米、重量为420吨的国内最大的缆索吊机投入使用,填补了中国桥梁装备史上的空白。
【概况】    2005年,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全年实现新签合同额5.04亿元,完成企业营业额4.12亿元,实现利润61.6万元。2005年公司实施产业结构重组后,调整发展战略,实施战略转型,加大战略投入。提出:“一业为主、三元经营、争创一流、实现四化”的公司发展战略;用两到三年时间,将七公司打造成“国内知名、行业一流”企业。同时,制定了具体实施措施:在完善第一条钢梁生产线、建造第二条钢梁生产线的基础上,建造第三条钢梁生产线。将公司厂区内一水塘填平,建造长120米、宽60米、起重能力120吨的重型钢构厂;改变传统的制孔方法,购买了1台大型数控钻床和1台大型联合折边机床;解决了各生产区厂房漏雨和排水不畅问题、规划各生产单位绿化带,改善员工作业环境,美化厂区;盘活存量资产,扩大厂房面积;更新公司厂大门,拓宽了厂区主干马路,公司面貌发生新变化。
【概况】    2005年,公司实现营销额11.34亿元,新取得了公路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隧道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目前共具有铁路、公路、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和桥梁、隧道、地基与基础、公路路基、水工隧洞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全年完成建安产值12.02亿元,完成土石方1132.7万立方米,隧道成洞1253.99延米,涵渠4189延米,特大中桥9045.37延米,制梁3312片,架梁3005片,正线铺轨1000米,站线铺轨6400米,公路路面50.33万平方米。公司无因工死亡事故,无铁路行车重大事故,连续实现第十二个安全年。验评单项工程60件,合格率100%,承建的深圳地铁土建5标工程获得铁道部优质工程奖、南钢高架桥获得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优质工程奖、福州机场演屿特大桥被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评为安全标准工地。公司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优秀企业”、“江西省守合同重信用AAA企业”、“江西省企业50强”等荣誉称号。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位一体”管理体系通过了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的监督审核,计量检测体系通过了江西省计量协会的跟踪审核。“中铁四局集团南昌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由隶属五公司管理变更为隶属中铁四局集团公司管理。
【宣传教育】    2005年,在集团公司《铁道建设报》发表文章436篇,有4篇新闻稿件被评为优秀好新闻,在中央新闻媒体用稿53篇,中央行业报新闻媒体用稿21篇,总公司《中国铁路工程》用稿43篇,其他省、市级新闻媒体刊物用稿200余篇。电视新闻报道被省、市级电视台采用12条,集团公司电视台采用136条,公司电视台全年编发286条,制作专题片12部。依托公司网站实现了“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学习、网络办公”的互动,公司荣获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连续第四届蝉联“江西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荣获了九江市企业文化建设十佳企业、创建文明单位竞赛活动标兵、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统战工作先进单位、集团公司“四五”普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生产经营】     2005年,工程建设业继续以“壮大路桥,拓展房建”为经营思路,培育出路桥、房建两个经济增长极,共参加工程投标51个,中标5个,承接了景婺黄高速公路港口大桥工程,宜春市温汤镇明月山天沐温泉度假村土建工程,404厂生活基地青禾园六标和通讯楼工程,完成了山东聊城市中通时代豪园二期、三期累计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土建工程;工程勘察继续以铁路勘察为重点,承接了武广客运线路基二期勘察、铜九线二期补充定测、宜万线补充定测、石家庄至太原线定测,西宁至格尔木线定测、襄渝线、宁芜线、溪铬渡备用通道等铁路勘察工程,工程勘察产值实现超千万元目标;第三产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内部项目结构,关停效益差、占用资金较大的项目,积极发展旅游业和早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