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实事求是,加强重大经济问题调控和重大政策的争取。在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的过程中,一切从实际出发,抓重大问题的调研,提出九江市宏观经济对策措施,不搞一刀切和急刹车。对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予以坚决取缔,对不符合当前经济发展要求的过时做法予以改革调整,对做大做强九江市经济蛋糕、扩大经济规模的项目予以积极支持,2005年共审批、核准、备案项目84个,确保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用地情况调查,上报用地需求计划,共有23个项目283.4公顷农用地计划获省重大产业项目协商会批准,全年共获得农用地计划528.93公顷,是全省批准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指标最多的设区市。合理安排力量,派出专人协助申报办工作人员赴北京20余次,为出口加工区获国务院批准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服务全省大局,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审计署对开发区(工业园)的要求,完成开发区(工业园)设立审核工作,九江市13个园区,除永修星火工业园与云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为江西永修经济开发区外,其他园区都被保留,实现省市领导提出的“一县一区(园)”的目标。
【着力推进重大项目,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全力攻坚,狠抓100个重大项目。2005年始终把抓重大项目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通过抓大项目这个龙头,提升发展速度,促进经济发展。对100个重大项目实行每月一调度、每月一协调的制度,对重大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协调解决,并加强跟踪和推进。每月编印《九江市重大工程简报》和“九江市100个重大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表”,及时反映工作的进展,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市委、市政府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主动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对九江市的重大项目建设进行监督和督促。2005年,全市100个重大项目整体进展顺利,共完成投资80.6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1.17亿元,昌河汽车等41个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15个项目被列为省级以上重点工程。铜九铁路全面开工,完成投资7亿元。
【切实加强产权交易市场监管】 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产权转让和资产重组日趋频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江西省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和省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产权交易市场监管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从源头遏止产权交易中的腐败现象,防止国有、集体资产交易性流失,制订措施,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产权交易市场监管的通知》和《产权交易中介机构备案管理和出让项目告知办法》,明确提出市发改委是全市产权交易市场的主管部门,国有、集体资产必须进场交易,强调到九江市进行产权交易的中介机构必须备案。根据该《通知》和《办法》对产权交易进行严格监管,未备案的产权交易中介机构不得在九江市开展产权交易代理业务,未告知的出让项目不得进场交易。2005年到市发改委备案的中介机构1家,实行告知项目15宗,交易总额3000余万元。
【完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等大型调查任务】 2005年,经济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农业普查的准备阶段相继交织展开。九江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通过国家、省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抽查验收,并获得全国普查先进集体。普查结果表明,2004年度九江市经济总量和结构与统计上报的数据基本一致,统计核算的2004年度全市GDP是356.76亿元,根据对2004年度全市经济普查数据核算,全市GDP实际为360.42亿元,相差3.66亿元,误差为1%,低于国家允许5%误差控制标准。通过普查摸清九江的家底,对九江经济总量、经济结构、资本规模、生产能力等综合实力有更全面准确了解,为制定九江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进展顺利。通过对调查手工汇总主要数据的质量评估,九江市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较好反映全市人口状况和发展趋势,为制定九江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人口就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启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市政府下发《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和《关于成立九江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的通知》,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序开展,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完善GDP核算,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执行江西省统计局《关于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意见的通知》,启动普查年度对县区GDP下算工作,建立按季度定期发布GDP数据制度,实行对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限额以上零售、贸易批发、农业等专业数据下管一级。继续开展新的农业发展速度试算,完成对2004年年报和2005年各季的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法和缩减法进行的试算工作。推进投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投资统计方法制度,理顺农村非农户投资统计渠道。进一步完善抽样调查方法。对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生猪出栏和存栏等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全面统计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贫困监测进展顺利,对全市72个贫困乡、134个贫困村的情况进行重点跟踪调查;“五一”、“十一”黄金周开展旅游调查;规模以下工业按行业分类抽样试点、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抽样调查工作、社会综合评价工作和景气抽样调查工作都取得重大进展。完成全市县域经济目标管理考评工作;完成对台风“泰利”和农村金融两项快速调查任务;完成“百件惠民实事”工作和2004~2005年境外到中国大陆工作专家调查、企业投资环境调查等任务。
【统计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果】 统计干部业务培训上新台阶,市局先后对400多名基层统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倡导忠于职守、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统计精神,恪守实事求是、不出假数的职业道德。注重创建学习型组织,统计文化建设有良好的开端。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帮助永修县江上乡中心小学添置50套课桌椅,为村建点捐赠书籍300余册,向地震灾区捐款23850元及衣物。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机关党的建设和其它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九江统计学会工作被市社科联评为2005年度全市先进社团单位。全市县乡基层统计工作进一步加强,以经济普查为契机,县乡基层统计实力增强,人员和经费比较突出的矛盾有所缓解,工作条件有所改善,报表质量有大的提高。部门统计开始加强,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加强横向联系和协调,数出多门、数据不一的状况有所改变。企业统计和街道社区统计有一定程度加强。
【创优发展环境,服务全民创业】 在全省率先实行企业登记一审一核制,对个体户实行分层登记分类管理,下放基层分局办理执照。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开通网上受理业务,再次被评为“最佳文明窗口”。制定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25条具体措施,创业环境更为宽松。2005年共免收工商规费531万元,受惠1981人,全市累计为6695人减免各项工商规费1175万元。市工商局被市政府表彰为全市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大力培育商标,成立九江市商标协会,“彭泽鲫”证明商标上报国家商标局审核;“有核珍珠”商标组织申报。2005年,新增注册商标220件,同比增加20件,全市注册商标总数达到1663件。截至2005年底,全市累计登记个体工商户81305户,从业人员178943人,注册资金19570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5%、8.7%和29%;累计登记私营企业6418户,从业人员160898人,注册资本96081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7%、23.7%和48.4%。累计登记内资企业9380户,注册资本117774万美元。2005年新登记个体户14820户、私营企业1366户、内资企业674户、外资企业108户。
【推进制度创新,提高监管能力】 一是创新维权机制。形成工商主动搭台,政府重视推动,乡村参与组织,共同护农维权的农村维权新格局。在全市设立1722个村级维权点,覆盖面达到87%,2005年共受理农民投诉553起,为农民换回直接经济损失41万元。二是改革监管模式。开展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监管模式改革,初步形成以经济户口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市场主体准入、经营行为和退出行为的信息为依据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模式,并以此带动巡查方式的变革,优化资源配置,突出监管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改革收费制度,推行规费主动送缴制,把基层的主要精力从繁重的收费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市场监管等重点工作中。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全年共抽检商品1512批次,查办案件2111起。四是推进金信工程。全面完成市局与基层108个分局、15个县(市、区)局机关的内网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发展和监管市场工作的科技含量。
【地质灾害防治】 市、县二级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派出60批366人次开展地灾调查,重点查巡217处主要地灾隐患点。成功预测避让昌九高速公路德安段山体滑坡、湖口县织布厂山体滑坡、修水县群发性山体滑坡、九江县“双瑞”公路山体滑坡4次大的险情,未造成人员伤亡。9月,受台风“泰利”影响,庐山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造成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灾情,全山地灾点200多处。庐山国土资源房产局及时启动防灾预案,紧急疏散地质灾害危险点居民933户共计3052人,成功避让地质灾害点33处,避免164户407人的伤亡事故发生。11月26日九江县、瑞昌市发生地震后,立即抽调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成立3个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小组,对该地震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展开全面调查,对主要地灾点进行应急处理措施。同时,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市政府将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基金列为100件惠民实事之一。一批地质灾害治理“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庐山松光饭店后山山体滑坡点的治理完工;武宁县鲁溪镇北坪村地面塌陷区1000多灾民的移民搬迁工作全面启动,完成100多居民的搬迁。
【开展“争创一流,服务经济”活动】 一是实施名牌战略工程。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目标,以“质量兴企”、“质量兴县(市)”为总抓手,全面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9月,市共青“鸭鸭”牌羽绒服通过“中国名牌”的复评,再次荣膺“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另有3家企业的3个产品获得“江西名牌”称号。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1家企业1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有12家企业的15个产品获“江西名牌”产品称号;有3个企业的3个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8个企业8个产品被列为省重点保护产品。二是为企业办实事。市质监局对九江市委市政府实施的100个重大项目及其企业全部进行走访调查,组织召开新阶段服务100个重大项目质监与企业互动恳谈会。质量、计量、锅炉等职能科室把学习培训班搬到企事业去办,送知识技能到基层到车间。共开办培训班22期,参加学习培训人数(次)近2000人。三是为社会办好事。在对市区出租车计价器的两次强检中,减免一次收费,并对下岗再就业的出租车主实行免收。全年为出租车主减免检定费23万元,受益人员2279人。市局机关2005年收到锦旗10面、感谢信数十封。
【破解难题,力扭行评被动局面】 2004年以来,九江市局连续4次在全市行风评议中排名最后两名。新一届市局领导班子认为在内部必须从统一认识、加强教育、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切实加强整改入手,在外部必须从加大宣传力度、协调力度、服务力度等方面下工夫,举全系统之力扭转行风评议被动的局面。一是组织“行风建设重要性”、“行风建设100-1=0”、“依法行政”和“服务第一”4个专题教育,并配合组织4次警示教育,在全系统树立扭转行风评议被动局面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完善机制,明确责任,制定23条纪律、16条追究制度,明确单位一把手为行风建设第一责任人,评先一票否决,抓行风的力度更大,措施更硬。三是抓管理整改。6月在全系统开展执法大检查,7月召开检查通报会,对检查发现的118个问题,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整改时间和责任人。9月组织整改回头看,对整改不到位的单位进行批评,责任人戒勉谈话。在强化内部教育管理的基础上,对外加大宣传、协调和服务力。组织召开了3个有一定影响的恳谈会、座谈会;5月及9月,市、县两级班子两次集中走访百家企业,征求意见,形成汇报材料,分别向市四套班子汇报工作,并坚持重点工作随时汇报。印制宣传手册、办事指南,为企业办事提供方便。为加大宣传力度,基本做到报纸有字,电视有形,电台有声。特别加大与市政府、政协、九江三大商会和各民主党派组织协调力度,市政协主席、6位副主席、副处以上40多人到市质监局进行行风建设专题调研,视察基层单位,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并组织专题讲评,这在九江各单位属首次。通过加强内部教育与管理、强化外部宣传与协调,行风建设工作初显起色,跳出了留评。
【履行职责,确保两个安全】 在工作中把好食品和特种设备“两个安全关”。一是食品安全工程做到“四到位”:对食品生产企业普查到位,管理网络构建到位,食品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强化管理到位。二是开展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完成九江市大米等老五类食品生产企业市场准入工作,正在进行肉制品等新十类食品生产企业市场准入工作,启动糖果等13类市场准入工作。截至2005年底,九江市有124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三是确保全市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完成对全市特种设备数量、分布情况及安全状况的普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电子数据库和乡镇一级安全协管员组织网络,对特种设备实行动态监管。全市的特种设备定检率达98%以上。近年九江市特种设备做到了安全运行,未发生一起特、重大安全事故。四是打假治劣规范市场。2005年全市共立案查处1167起,结案964起,结案率达82.6%。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428.25万元。
【概况】 2005年,九江市各级审计机关围绕经济工作中心,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按照“严谨细致,提高质量年”活动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规范审计管理,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全市审计机关共审计856个单位,查出违规金额10533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02911万元,损失浪费金额43万元;审计处理后,应上交财政1741万元,归还原资金渠道564万元,调账处理金额43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3594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10668万元,应自行纠正99638万元;审计固定资产项目投资总额13342万元,核减工程款793万元;移送纪检机关案件2起;向各级党政机关提交各类审计工作报告74篇。2005年,市审计局被国家人事部、国家审计署授予“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称号。
【整合资源,审计干部队伍素质有新提高】 在审计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坚持优化“人力素质”,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优化“人力组合”,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原则。在人员培训上,坚持以全员培训为基础,以骨干培养为重点,以审计应用为目标,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2005年,市局先后选送60人参加审计署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确保所有审计人员每年一次外出学习培训或学习考察的机会。在人力资源整合上,打破科室界限,实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优化组合,构建“大审计、大交叉”的运作模式。在统筹安排审计力量时,抓审计组人员构成和审计项目的安排,根据项目要求选择最适合的审计人员,试行项目负责人制度,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达到资源共享,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坚持依法施检,检验检疫业务迈上新台阶】 一是开展业务工作调研。为全面摸清九江地区进出口企业状况,防逃堵漏,深入九江市9县1市4区开展业务工作调研,分别召开有经济管理部门和有关进出口企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全面掌握九江地区进出口产品的情况。二是加大木质包装检疫监管力度。为规范九江出境木质包装检疫除害处理,加大《出境货物木质包装检疫处理管理办法》宣传力度,按照规范要求帮助和指导企业加施检疫处理标识,并对进出境木质包装各种报检资料、现场记录、熏蒸处理结果严格规范管理。2005年7月28日,英国驻中国大使馆照会国家质检总局,声称从星子县盛威石材公司出口至英国的石材的木质包装中检出活体昆虫,约定国家质检总局进行谈判。九江局迅速组织人员展开全方位调查,通过对木材的选用、加工工艺以及木质包装外型结构等调查取证,向英方提供大量证据,说明英方声称检出活体昆虫木质包装来自中国星子依据不够充分,最终英方在九江局提供的证据和情况陈述面前放弃原有立场。一场有可能影响九江出口贸易乃至全省木质包装出口商品的国际贸易纠纷得到圆满解决,为九江以至全省同类出口企业稳住国际市场。三是注重检验检疫新领域的开拓。全年新增进出口企业16家。为保证花茶、艾叶、毛棕榈、钢绞线、电暖器、磷苯二钾酰氯、硫氢化钠等新产品顺利出口提供政策和技术保障。
【突出监督管理,执法把关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扩大执法宣传,浓厚把关氛围。宣传贯彻新《商检法实施条例》,提高检验检疫人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企业知法守法意识,保证12月1日起全面施行。通过九江市“四五”普法办考核验收,被评为九江市“四五”普法先进单位。二是实施封闭管理,发挥把关职能。依据《进出境集装箱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对从九江口岸出入境的集装箱及承载货物实施封闭式管理,规范九江口岸货物的进出,实现对九江口岸出入境货物流向的全面监控。根据相关要求加大对进口布料等法检商品和钽铌矿、润滑油、硼钙石等非法检商品的抽查监管力度。三是把握重点领域,强化把关力度。在对中国有色金属进出口江西公司等单位进口4个集装箱75吨伴生钽铌矿实施检验检疫时,发现该批货物放射性指标平均值超过天然本底值20倍以上,依据有关法规,移交江西省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处置。在对江西五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进口钽铌矿进行品质检验和放射性比活度检测时,发现SGS的检测证书数据失实,涉嫌存在欺诈行为,立即出具检测报告和对外索赔证书。全年共检出放射性超标不合格进口钽铌矿27批,货值达985万美元;其中品质不合格并有制假嫌疑3批,货值达625万元。四是加强敏感商品检管,提高把关成效。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部署,对九江辖区内出口重点敏感商品进行全面检查和认真疏理,采取严格检查企业的日常生产记录与质检报告、及时向企业传递敏感商品的疫情公告、加大敏感商品的实验室检测工作力度等措施严格规范出口供港活猪、大闸蟹、活鳗等重点敏感商品的检验检疫工作程序,使九江地区出口敏感商品做到防患于未然。
【切实转变作风,服务地方经济作出新成绩】 一是开展走访调研,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狠抓重大项目”的思路,组织人员深入各地调查摸底,在调研走访中,主动向企业介绍检验检疫工作程序、有关政策规定和服务承诺,提供办事指南、联系方式,与企业建立热线联系。深入九江昌河公司、亚东水泥等大型企业帮助把好进口设备质量关。二是围绕地方特色,扶持企业出口创汇。针对九江的资源优势,先后帮助鄱湖水产、日照水产、松柏茶叶、美庐乳业等企业建立卫生质量体系、HACCP体系及相关管理制度,完成卫生注册预评审或现场评审。扶持柘林特种水产养殖公司出口韩国鳜鱼产品通过卫生注册和对韩注册。帮助九江华亨皮塑有限公司建立HACCP质量管理体系,使该公司顺利通过进口商委托的SGS第二方审核,出口创汇能力大增。三是深化检管模式改革,提高服务企业效率。在九江口岸保障电子报检、电子转单、电子签证操作条件,缩短检验检疫流程,减少进出口企业往返次数,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执行“1+10+N”新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推行分类管理,为企业节省时间和费用,加快企业出口验放速度。四是讲求工作实效,积极保障九江口岸畅通。在对外籍轮实施检验检疫时,提前组织相关人员做好登轮检疫、卫生处理、签发证书各项准备工作,顺利完成外籍轮的检疫工作,2005年共检疫外籍轮4艘。
【严格抓好管理,促进各项工作走上新起点】 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局本部报检大厅、卫保中心报检厅、行政办公室作为重要工作岗位,把码头一线工作人员、各类商品施检人员等作为重点人员,加强重点管理、作风培养、品德锻炼,以维护单位整体形象。获得“2004~2005年第十届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在2005年全市管理执法类单位政务行风评议评价活动中排名第6位,还获得2005年度招商引资服务先进单位。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和实施细则,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重点工作进行责任分解,签订党风建设责任状,落实到责任领导、科室和个人。通过采取寄发“廉政建设征求意见函”、领导深入基层调研走访、每月考评廉政建设情况等方式,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政监督,把纠风工作同加强基层建设和业务管理结合起来。三是加强科技兴检工作。在各类报刊、新闻媒体刊发检验检疫信息报道83篇,撰写论文11篇。10月,副局长曹向民应中国松香协会邀请参加在美国举行的世界松树化学品协会年会并考察高油松香市场。科研课题《休眠松材线虫幼虫的快速检疫方法的研究》获得江西省科委颁发的成果奖。
【精神文明建设谱写新篇章】 以服务和谐社会为基点,开展“三访四见”(访贫问苦、访疾问难、访外问弱,人民群众对边防警察看见、敢见、愿见、想见)活动,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工作,主动走访口岸职能部门、相关服务群体等10多个单位、企业,走访驻地群众、船舶员工100多人次,发放“征求意见卡”70多份,召开座谈会、联谊会25次,征求意见建议11条,加强军地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争取理解与支持;投身拥政爱民活动和驻地精神文明建设,部队先后建立帮扶对子2个,资助庐山区赛阳镇中心小学特困生3人,累计捐款送物1.2万余元,军训学生5000多人次,修护社区道路300余米,清运垃圾10余吨。在抗洪抢险和抗震救灾中,部队先后出动船艇25艘次,警力126人次,解救受困群众356人,转移贵重物资1200多件,运送救灾物资2162件,用实际行动谱写军民鱼水情深的崭新篇章。
经济管理与监督
来源:中国九江网 发布日期: 2007-05-29 00:00:00 【字体: 大 中 小 】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 生成日期: 2007-05-29
- 公开时限:
- 公开范围:
- 信息索取号:
- 责任部门:
坚持实事求是,加强重大经济问题调控和重大政策的争取。在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的过程中,一切从实际出发,抓重大问题的调研,提出九江市宏观经济对策措施,不搞一刀切和急刹车。对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予以坚决取缔,对不符合当前经济发展要求的过时做法予以改革调整,对做大做强九江市经济蛋糕、扩大经济规模的项目予以积极支持,2005年共审批、核准、备案项目84个,确保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用地情况调查,上报用地需求计划,共有23个项目283.4公顷农用地计划获省重大产业项目协商会批准,全年共获得农用地计划528.93公顷,是全省批准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指标最多的设区市。合理安排力量,派出专人协助申报办工作人员赴北京20余次,为出口加工区获国务院批准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服务全省大局,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审计署对开发区(工业园)的要求,完成开发区(工业园)设立审核工作,九江市13个园区,除永修星火工业园与云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为江西永修经济开发区外,其他园区都被保留,实现省市领导提出的“一县一区(园)”的目标。
【着力推进重大项目,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全力攻坚,狠抓100个重大项目。2005年始终把抓重大项目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通过抓大项目这个龙头,提升发展速度,促进经济发展。对100个重大项目实行每月一调度、每月一协调的制度,对重大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协调解决,并加强跟踪和推进。每月编印《九江市重大工程简报》和“九江市100个重大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表”,及时反映工作的进展,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市委、市政府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主动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对九江市的重大项目建设进行监督和督促。2005年,全市100个重大项目整体进展顺利,共完成投资80.6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1.17亿元,昌河汽车等41个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15个项目被列为省级以上重点工程。铜九铁路全面开工,完成投资7亿元。
【切实加强产权交易市场监管】 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产权转让和资产重组日趋频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江西省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和省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产权交易市场监管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从源头遏止产权交易中的腐败现象,防止国有、集体资产交易性流失,制订措施,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产权交易市场监管的通知》和《产权交易中介机构备案管理和出让项目告知办法》,明确提出市发改委是全市产权交易市场的主管部门,国有、集体资产必须进场交易,强调到九江市进行产权交易的中介机构必须备案。根据该《通知》和《办法》对产权交易进行严格监管,未备案的产权交易中介机构不得在九江市开展产权交易代理业务,未告知的出让项目不得进场交易。2005年到市发改委备案的中介机构1家,实行告知项目15宗,交易总额3000余万元。
【完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等大型调查任务】 2005年,经济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农业普查的准备阶段相继交织展开。九江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通过国家、省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抽查验收,并获得全国普查先进集体。普查结果表明,2004年度九江市经济总量和结构与统计上报的数据基本一致,统计核算的2004年度全市GDP是356.76亿元,根据对2004年度全市经济普查数据核算,全市GDP实际为360.42亿元,相差3.66亿元,误差为1%,低于国家允许5%误差控制标准。通过普查摸清九江的家底,对九江经济总量、经济结构、资本规模、生产能力等综合实力有更全面准确了解,为制定九江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进展顺利。通过对调查手工汇总主要数据的质量评估,九江市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较好反映全市人口状况和发展趋势,为制定九江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人口就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启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市政府下发《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和《关于成立九江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的通知》,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序开展,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完善GDP核算,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执行江西省统计局《关于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意见的通知》,启动普查年度对县区GDP下算工作,建立按季度定期发布GDP数据制度,实行对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限额以上零售、贸易批发、农业等专业数据下管一级。继续开展新的农业发展速度试算,完成对2004年年报和2005年各季的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法和缩减法进行的试算工作。推进投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投资统计方法制度,理顺农村非农户投资统计渠道。进一步完善抽样调查方法。对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生猪出栏和存栏等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全面统计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贫困监测进展顺利,对全市72个贫困乡、134个贫困村的情况进行重点跟踪调查;“五一”、“十一”黄金周开展旅游调查;规模以下工业按行业分类抽样试点、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抽样调查工作、社会综合评价工作和景气抽样调查工作都取得重大进展。完成全市县域经济目标管理考评工作;完成对台风“泰利”和农村金融两项快速调查任务;完成“百件惠民实事”工作和2004~2005年境外到中国大陆工作专家调查、企业投资环境调查等任务。
【统计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果】 统计干部业务培训上新台阶,市局先后对400多名基层统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倡导忠于职守、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统计精神,恪守实事求是、不出假数的职业道德。注重创建学习型组织,统计文化建设有良好的开端。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帮助永修县江上乡中心小学添置50套课桌椅,为村建点捐赠书籍300余册,向地震灾区捐款23850元及衣物。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机关党的建设和其它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九江统计学会工作被市社科联评为2005年度全市先进社团单位。全市县乡基层统计工作进一步加强,以经济普查为契机,县乡基层统计实力增强,人员和经费比较突出的矛盾有所缓解,工作条件有所改善,报表质量有大的提高。部门统计开始加强,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加强横向联系和协调,数出多门、数据不一的状况有所改变。企业统计和街道社区统计有一定程度加强。
【创优发展环境,服务全民创业】 在全省率先实行企业登记一审一核制,对个体户实行分层登记分类管理,下放基层分局办理执照。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开通网上受理业务,再次被评为“最佳文明窗口”。制定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25条具体措施,创业环境更为宽松。2005年共免收工商规费531万元,受惠1981人,全市累计为6695人减免各项工商规费1175万元。市工商局被市政府表彰为全市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大力培育商标,成立九江市商标协会,“彭泽鲫”证明商标上报国家商标局审核;“有核珍珠”商标组织申报。2005年,新增注册商标220件,同比增加20件,全市注册商标总数达到1663件。截至2005年底,全市累计登记个体工商户81305户,从业人员178943人,注册资金19570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5%、8.7%和29%;累计登记私营企业6418户,从业人员160898人,注册资本96081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7%、23.7%和48.4%。累计登记内资企业9380户,注册资本117774万美元。2005年新登记个体户14820户、私营企业1366户、内资企业674户、外资企业108户。
【推进制度创新,提高监管能力】 一是创新维权机制。形成工商主动搭台,政府重视推动,乡村参与组织,共同护农维权的农村维权新格局。在全市设立1722个村级维权点,覆盖面达到87%,2005年共受理农民投诉553起,为农民换回直接经济损失41万元。二是改革监管模式。开展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监管模式改革,初步形成以经济户口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市场主体准入、经营行为和退出行为的信息为依据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模式,并以此带动巡查方式的变革,优化资源配置,突出监管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改革收费制度,推行规费主动送缴制,把基层的主要精力从繁重的收费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市场监管等重点工作中。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全年共抽检商品1512批次,查办案件2111起。四是推进金信工程。全面完成市局与基层108个分局、15个县(市、区)局机关的内网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发展和监管市场工作的科技含量。
【地质灾害防治】 市、县二级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派出60批366人次开展地灾调查,重点查巡217处主要地灾隐患点。成功预测避让昌九高速公路德安段山体滑坡、湖口县织布厂山体滑坡、修水县群发性山体滑坡、九江县“双瑞”公路山体滑坡4次大的险情,未造成人员伤亡。9月,受台风“泰利”影响,庐山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造成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灾情,全山地灾点200多处。庐山国土资源房产局及时启动防灾预案,紧急疏散地质灾害危险点居民933户共计3052人,成功避让地质灾害点33处,避免164户407人的伤亡事故发生。11月26日九江县、瑞昌市发生地震后,立即抽调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成立3个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小组,对该地震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展开全面调查,对主要地灾点进行应急处理措施。同时,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市政府将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基金列为100件惠民实事之一。一批地质灾害治理“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庐山松光饭店后山山体滑坡点的治理完工;武宁县鲁溪镇北坪村地面塌陷区1000多灾民的移民搬迁工作全面启动,完成100多居民的搬迁。
【开展“争创一流,服务经济”活动】 一是实施名牌战略工程。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目标,以“质量兴企”、“质量兴县(市)”为总抓手,全面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9月,市共青“鸭鸭”牌羽绒服通过“中国名牌”的复评,再次荣膺“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另有3家企业的3个产品获得“江西名牌”称号。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1家企业1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有12家企业的15个产品获“江西名牌”产品称号;有3个企业的3个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8个企业8个产品被列为省重点保护产品。二是为企业办实事。市质监局对九江市委市政府实施的100个重大项目及其企业全部进行走访调查,组织召开新阶段服务100个重大项目质监与企业互动恳谈会。质量、计量、锅炉等职能科室把学习培训班搬到企事业去办,送知识技能到基层到车间。共开办培训班22期,参加学习培训人数(次)近2000人。三是为社会办好事。在对市区出租车计价器的两次强检中,减免一次收费,并对下岗再就业的出租车主实行免收。全年为出租车主减免检定费23万元,受益人员2279人。市局机关2005年收到锦旗10面、感谢信数十封。
【破解难题,力扭行评被动局面】 2004年以来,九江市局连续4次在全市行风评议中排名最后两名。新一届市局领导班子认为在内部必须从统一认识、加强教育、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切实加强整改入手,在外部必须从加大宣传力度、协调力度、服务力度等方面下工夫,举全系统之力扭转行风评议被动的局面。一是组织“行风建设重要性”、“行风建设100-1=0”、“依法行政”和“服务第一”4个专题教育,并配合组织4次警示教育,在全系统树立扭转行风评议被动局面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完善机制,明确责任,制定23条纪律、16条追究制度,明确单位一把手为行风建设第一责任人,评先一票否决,抓行风的力度更大,措施更硬。三是抓管理整改。6月在全系统开展执法大检查,7月召开检查通报会,对检查发现的118个问题,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整改时间和责任人。9月组织整改回头看,对整改不到位的单位进行批评,责任人戒勉谈话。在强化内部教育管理的基础上,对外加大宣传、协调和服务力。组织召开了3个有一定影响的恳谈会、座谈会;5月及9月,市、县两级班子两次集中走访百家企业,征求意见,形成汇报材料,分别向市四套班子汇报工作,并坚持重点工作随时汇报。印制宣传手册、办事指南,为企业办事提供方便。为加大宣传力度,基本做到报纸有字,电视有形,电台有声。特别加大与市政府、政协、九江三大商会和各民主党派组织协调力度,市政协主席、6位副主席、副处以上40多人到市质监局进行行风建设专题调研,视察基层单位,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并组织专题讲评,这在九江各单位属首次。通过加强内部教育与管理、强化外部宣传与协调,行风建设工作初显起色,跳出了留评。
【履行职责,确保两个安全】 在工作中把好食品和特种设备“两个安全关”。一是食品安全工程做到“四到位”:对食品生产企业普查到位,管理网络构建到位,食品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强化管理到位。二是开展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完成九江市大米等老五类食品生产企业市场准入工作,正在进行肉制品等新十类食品生产企业市场准入工作,启动糖果等13类市场准入工作。截至2005年底,九江市有124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三是确保全市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完成对全市特种设备数量、分布情况及安全状况的普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电子数据库和乡镇一级安全协管员组织网络,对特种设备实行动态监管。全市的特种设备定检率达98%以上。近年九江市特种设备做到了安全运行,未发生一起特、重大安全事故。四是打假治劣规范市场。2005年全市共立案查处1167起,结案964起,结案率达82.6%。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428.25万元。
【概况】 2005年,九江市各级审计机关围绕经济工作中心,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按照“严谨细致,提高质量年”活动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规范审计管理,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全市审计机关共审计856个单位,查出违规金额10533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02911万元,损失浪费金额43万元;审计处理后,应上交财政1741万元,归还原资金渠道564万元,调账处理金额43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3594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10668万元,应自行纠正99638万元;审计固定资产项目投资总额13342万元,核减工程款793万元;移送纪检机关案件2起;向各级党政机关提交各类审计工作报告74篇。2005年,市审计局被国家人事部、国家审计署授予“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称号。
【整合资源,审计干部队伍素质有新提高】 在审计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坚持优化“人力素质”,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优化“人力组合”,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原则。在人员培训上,坚持以全员培训为基础,以骨干培养为重点,以审计应用为目标,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2005年,市局先后选送60人参加审计署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确保所有审计人员每年一次外出学习培训或学习考察的机会。在人力资源整合上,打破科室界限,实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优化组合,构建“大审计、大交叉”的运作模式。在统筹安排审计力量时,抓审计组人员构成和审计项目的安排,根据项目要求选择最适合的审计人员,试行项目负责人制度,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达到资源共享,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坚持依法施检,检验检疫业务迈上新台阶】 一是开展业务工作调研。为全面摸清九江地区进出口企业状况,防逃堵漏,深入九江市9县1市4区开展业务工作调研,分别召开有经济管理部门和有关进出口企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全面掌握九江地区进出口产品的情况。二是加大木质包装检疫监管力度。为规范九江出境木质包装检疫除害处理,加大《出境货物木质包装检疫处理管理办法》宣传力度,按照规范要求帮助和指导企业加施检疫处理标识,并对进出境木质包装各种报检资料、现场记录、熏蒸处理结果严格规范管理。2005年7月28日,英国驻中国大使馆照会国家质检总局,声称从星子县盛威石材公司出口至英国的石材的木质包装中检出活体昆虫,约定国家质检总局进行谈判。九江局迅速组织人员展开全方位调查,通过对木材的选用、加工工艺以及木质包装外型结构等调查取证,向英方提供大量证据,说明英方声称检出活体昆虫木质包装来自中国星子依据不够充分,最终英方在九江局提供的证据和情况陈述面前放弃原有立场。一场有可能影响九江出口贸易乃至全省木质包装出口商品的国际贸易纠纷得到圆满解决,为九江以至全省同类出口企业稳住国际市场。三是注重检验检疫新领域的开拓。全年新增进出口企业16家。为保证花茶、艾叶、毛棕榈、钢绞线、电暖器、磷苯二钾酰氯、硫氢化钠等新产品顺利出口提供政策和技术保障。
【突出监督管理,执法把关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扩大执法宣传,浓厚把关氛围。宣传贯彻新《商检法实施条例》,提高检验检疫人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企业知法守法意识,保证12月1日起全面施行。通过九江市“四五”普法办考核验收,被评为九江市“四五”普法先进单位。二是实施封闭管理,发挥把关职能。依据《进出境集装箱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对从九江口岸出入境的集装箱及承载货物实施封闭式管理,规范九江口岸货物的进出,实现对九江口岸出入境货物流向的全面监控。根据相关要求加大对进口布料等法检商品和钽铌矿、润滑油、硼钙石等非法检商品的抽查监管力度。三是把握重点领域,强化把关力度。在对中国有色金属进出口江西公司等单位进口4个集装箱75吨伴生钽铌矿实施检验检疫时,发现该批货物放射性指标平均值超过天然本底值20倍以上,依据有关法规,移交江西省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处置。在对江西五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进口钽铌矿进行品质检验和放射性比活度检测时,发现SGS的检测证书数据失实,涉嫌存在欺诈行为,立即出具检测报告和对外索赔证书。全年共检出放射性超标不合格进口钽铌矿27批,货值达985万美元;其中品质不合格并有制假嫌疑3批,货值达625万元。四是加强敏感商品检管,提高把关成效。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部署,对九江辖区内出口重点敏感商品进行全面检查和认真疏理,采取严格检查企业的日常生产记录与质检报告、及时向企业传递敏感商品的疫情公告、加大敏感商品的实验室检测工作力度等措施严格规范出口供港活猪、大闸蟹、活鳗等重点敏感商品的检验检疫工作程序,使九江地区出口敏感商品做到防患于未然。
【切实转变作风,服务地方经济作出新成绩】 一是开展走访调研,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狠抓重大项目”的思路,组织人员深入各地调查摸底,在调研走访中,主动向企业介绍检验检疫工作程序、有关政策规定和服务承诺,提供办事指南、联系方式,与企业建立热线联系。深入九江昌河公司、亚东水泥等大型企业帮助把好进口设备质量关。二是围绕地方特色,扶持企业出口创汇。针对九江的资源优势,先后帮助鄱湖水产、日照水产、松柏茶叶、美庐乳业等企业建立卫生质量体系、HACCP体系及相关管理制度,完成卫生注册预评审或现场评审。扶持柘林特种水产养殖公司出口韩国鳜鱼产品通过卫生注册和对韩注册。帮助九江华亨皮塑有限公司建立HACCP质量管理体系,使该公司顺利通过进口商委托的SGS第二方审核,出口创汇能力大增。三是深化检管模式改革,提高服务企业效率。在九江口岸保障电子报检、电子转单、电子签证操作条件,缩短检验检疫流程,减少进出口企业往返次数,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执行“1+10+N”新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推行分类管理,为企业节省时间和费用,加快企业出口验放速度。四是讲求工作实效,积极保障九江口岸畅通。在对外籍轮实施检验检疫时,提前组织相关人员做好登轮检疫、卫生处理、签发证书各项准备工作,顺利完成外籍轮的检疫工作,2005年共检疫外籍轮4艘。
【严格抓好管理,促进各项工作走上新起点】 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局本部报检大厅、卫保中心报检厅、行政办公室作为重要工作岗位,把码头一线工作人员、各类商品施检人员等作为重点人员,加强重点管理、作风培养、品德锻炼,以维护单位整体形象。获得“2004~2005年第十届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在2005年全市管理执法类单位政务行风评议评价活动中排名第6位,还获得2005年度招商引资服务先进单位。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和实施细则,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重点工作进行责任分解,签订党风建设责任状,落实到责任领导、科室和个人。通过采取寄发“廉政建设征求意见函”、领导深入基层调研走访、每月考评廉政建设情况等方式,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政监督,把纠风工作同加强基层建设和业务管理结合起来。三是加强科技兴检工作。在各类报刊、新闻媒体刊发检验检疫信息报道83篇,撰写论文11篇。10月,副局长曹向民应中国松香协会邀请参加在美国举行的世界松树化学品协会年会并考察高油松香市场。科研课题《休眠松材线虫幼虫的快速检疫方法的研究》获得江西省科委颁发的成果奖。
【精神文明建设谱写新篇章】 以服务和谐社会为基点,开展“三访四见”(访贫问苦、访疾问难、访外问弱,人民群众对边防警察看见、敢见、愿见、想见)活动,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工作,主动走访口岸职能部门、相关服务群体等10多个单位、企业,走访驻地群众、船舶员工100多人次,发放“征求意见卡”70多份,召开座谈会、联谊会25次,征求意见建议11条,加强军地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争取理解与支持;投身拥政爱民活动和驻地精神文明建设,部队先后建立帮扶对子2个,资助庐山区赛阳镇中心小学特困生3人,累计捐款送物1.2万余元,军训学生5000多人次,修护社区道路300余米,清运垃圾10余吨。在抗洪抢险和抗震救灾中,部队先后出动船艇25艘次,警力126人次,解救受困群众356人,转移贵重物资1200多件,运送救灾物资2162件,用实际行动谱写军民鱼水情深的崭新篇章。
【着力推进重大项目,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全力攻坚,狠抓100个重大项目。2005年始终把抓重大项目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通过抓大项目这个龙头,提升发展速度,促进经济发展。对100个重大项目实行每月一调度、每月一协调的制度,对重大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协调解决,并加强跟踪和推进。每月编印《九江市重大工程简报》和“九江市100个重大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表”,及时反映工作的进展,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市委、市政府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主动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对九江市的重大项目建设进行监督和督促。2005年,全市100个重大项目整体进展顺利,共完成投资80.6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1.17亿元,昌河汽车等41个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15个项目被列为省级以上重点工程。铜九铁路全面开工,完成投资7亿元。
【切实加强产权交易市场监管】 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产权转让和资产重组日趋频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江西省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和省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产权交易市场监管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从源头遏止产权交易中的腐败现象,防止国有、集体资产交易性流失,制订措施,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产权交易市场监管的通知》和《产权交易中介机构备案管理和出让项目告知办法》,明确提出市发改委是全市产权交易市场的主管部门,国有、集体资产必须进场交易,强调到九江市进行产权交易的中介机构必须备案。根据该《通知》和《办法》对产权交易进行严格监管,未备案的产权交易中介机构不得在九江市开展产权交易代理业务,未告知的出让项目不得进场交易。2005年到市发改委备案的中介机构1家,实行告知项目15宗,交易总额3000余万元。
【完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等大型调查任务】 2005年,经济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农业普查的准备阶段相继交织展开。九江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通过国家、省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抽查验收,并获得全国普查先进集体。普查结果表明,2004年度九江市经济总量和结构与统计上报的数据基本一致,统计核算的2004年度全市GDP是356.76亿元,根据对2004年度全市经济普查数据核算,全市GDP实际为360.42亿元,相差3.66亿元,误差为1%,低于国家允许5%误差控制标准。通过普查摸清九江的家底,对九江经济总量、经济结构、资本规模、生产能力等综合实力有更全面准确了解,为制定九江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进展顺利。通过对调查手工汇总主要数据的质量评估,九江市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较好反映全市人口状况和发展趋势,为制定九江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人口就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启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市政府下发《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和《关于成立九江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的通知》,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序开展,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完善GDP核算,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执行江西省统计局《关于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意见的通知》,启动普查年度对县区GDP下算工作,建立按季度定期发布GDP数据制度,实行对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限额以上零售、贸易批发、农业等专业数据下管一级。继续开展新的农业发展速度试算,完成对2004年年报和2005年各季的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法和缩减法进行的试算工作。推进投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投资统计方法制度,理顺农村非农户投资统计渠道。进一步完善抽样调查方法。对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生猪出栏和存栏等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全面统计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贫困监测进展顺利,对全市72个贫困乡、134个贫困村的情况进行重点跟踪调查;“五一”、“十一”黄金周开展旅游调查;规模以下工业按行业分类抽样试点、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抽样调查工作、社会综合评价工作和景气抽样调查工作都取得重大进展。完成全市县域经济目标管理考评工作;完成对台风“泰利”和农村金融两项快速调查任务;完成“百件惠民实事”工作和2004~2005年境外到中国大陆工作专家调查、企业投资环境调查等任务。
【统计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果】 统计干部业务培训上新台阶,市局先后对400多名基层统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倡导忠于职守、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统计精神,恪守实事求是、不出假数的职业道德。注重创建学习型组织,统计文化建设有良好的开端。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帮助永修县江上乡中心小学添置50套课桌椅,为村建点捐赠书籍300余册,向地震灾区捐款23850元及衣物。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机关党的建设和其它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九江统计学会工作被市社科联评为2005年度全市先进社团单位。全市县乡基层统计工作进一步加强,以经济普查为契机,县乡基层统计实力增强,人员和经费比较突出的矛盾有所缓解,工作条件有所改善,报表质量有大的提高。部门统计开始加强,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加强横向联系和协调,数出多门、数据不一的状况有所改变。企业统计和街道社区统计有一定程度加强。
【创优发展环境,服务全民创业】 在全省率先实行企业登记一审一核制,对个体户实行分层登记分类管理,下放基层分局办理执照。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开通网上受理业务,再次被评为“最佳文明窗口”。制定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25条具体措施,创业环境更为宽松。2005年共免收工商规费531万元,受惠1981人,全市累计为6695人减免各项工商规费1175万元。市工商局被市政府表彰为全市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大力培育商标,成立九江市商标协会,“彭泽鲫”证明商标上报国家商标局审核;“有核珍珠”商标组织申报。2005年,新增注册商标220件,同比增加20件,全市注册商标总数达到1663件。截至2005年底,全市累计登记个体工商户81305户,从业人员178943人,注册资金19570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5%、8.7%和29%;累计登记私营企业6418户,从业人员160898人,注册资本96081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7%、23.7%和48.4%。累计登记内资企业9380户,注册资本117774万美元。2005年新登记个体户14820户、私营企业1366户、内资企业674户、外资企业108户。
【推进制度创新,提高监管能力】 一是创新维权机制。形成工商主动搭台,政府重视推动,乡村参与组织,共同护农维权的农村维权新格局。在全市设立1722个村级维权点,覆盖面达到87%,2005年共受理农民投诉553起,为农民换回直接经济损失41万元。二是改革监管模式。开展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监管模式改革,初步形成以经济户口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市场主体准入、经营行为和退出行为的信息为依据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模式,并以此带动巡查方式的变革,优化资源配置,突出监管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改革收费制度,推行规费主动送缴制,把基层的主要精力从繁重的收费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市场监管等重点工作中。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全年共抽检商品1512批次,查办案件2111起。四是推进金信工程。全面完成市局与基层108个分局、15个县(市、区)局机关的内网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发展和监管市场工作的科技含量。
【地质灾害防治】 市、县二级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派出60批366人次开展地灾调查,重点查巡217处主要地灾隐患点。成功预测避让昌九高速公路德安段山体滑坡、湖口县织布厂山体滑坡、修水县群发性山体滑坡、九江县“双瑞”公路山体滑坡4次大的险情,未造成人员伤亡。9月,受台风“泰利”影响,庐山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造成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灾情,全山地灾点200多处。庐山国土资源房产局及时启动防灾预案,紧急疏散地质灾害危险点居民933户共计3052人,成功避让地质灾害点33处,避免164户407人的伤亡事故发生。11月26日九江县、瑞昌市发生地震后,立即抽调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成立3个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小组,对该地震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展开全面调查,对主要地灾点进行应急处理措施。同时,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市政府将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基金列为100件惠民实事之一。一批地质灾害治理“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庐山松光饭店后山山体滑坡点的治理完工;武宁县鲁溪镇北坪村地面塌陷区1000多灾民的移民搬迁工作全面启动,完成100多居民的搬迁。
【开展“争创一流,服务经济”活动】 一是实施名牌战略工程。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目标,以“质量兴企”、“质量兴县(市)”为总抓手,全面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9月,市共青“鸭鸭”牌羽绒服通过“中国名牌”的复评,再次荣膺“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另有3家企业的3个产品获得“江西名牌”称号。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1家企业1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有12家企业的15个产品获“江西名牌”产品称号;有3个企业的3个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8个企业8个产品被列为省重点保护产品。二是为企业办实事。市质监局对九江市委市政府实施的100个重大项目及其企业全部进行走访调查,组织召开新阶段服务100个重大项目质监与企业互动恳谈会。质量、计量、锅炉等职能科室把学习培训班搬到企事业去办,送知识技能到基层到车间。共开办培训班22期,参加学习培训人数(次)近2000人。三是为社会办好事。在对市区出租车计价器的两次强检中,减免一次收费,并对下岗再就业的出租车主实行免收。全年为出租车主减免检定费23万元,受益人员2279人。市局机关2005年收到锦旗10面、感谢信数十封。
【破解难题,力扭行评被动局面】 2004年以来,九江市局连续4次在全市行风评议中排名最后两名。新一届市局领导班子认为在内部必须从统一认识、加强教育、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切实加强整改入手,在外部必须从加大宣传力度、协调力度、服务力度等方面下工夫,举全系统之力扭转行风评议被动的局面。一是组织“行风建设重要性”、“行风建设100-1=0”、“依法行政”和“服务第一”4个专题教育,并配合组织4次警示教育,在全系统树立扭转行风评议被动局面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完善机制,明确责任,制定23条纪律、16条追究制度,明确单位一把手为行风建设第一责任人,评先一票否决,抓行风的力度更大,措施更硬。三是抓管理整改。6月在全系统开展执法大检查,7月召开检查通报会,对检查发现的118个问题,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整改时间和责任人。9月组织整改回头看,对整改不到位的单位进行批评,责任人戒勉谈话。在强化内部教育管理的基础上,对外加大宣传、协调和服务力。组织召开了3个有一定影响的恳谈会、座谈会;5月及9月,市、县两级班子两次集中走访百家企业,征求意见,形成汇报材料,分别向市四套班子汇报工作,并坚持重点工作随时汇报。印制宣传手册、办事指南,为企业办事提供方便。为加大宣传力度,基本做到报纸有字,电视有形,电台有声。特别加大与市政府、政协、九江三大商会和各民主党派组织协调力度,市政协主席、6位副主席、副处以上40多人到市质监局进行行风建设专题调研,视察基层单位,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并组织专题讲评,这在九江各单位属首次。通过加强内部教育与管理、强化外部宣传与协调,行风建设工作初显起色,跳出了留评。
【履行职责,确保两个安全】 在工作中把好食品和特种设备“两个安全关”。一是食品安全工程做到“四到位”:对食品生产企业普查到位,管理网络构建到位,食品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强化管理到位。二是开展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完成九江市大米等老五类食品生产企业市场准入工作,正在进行肉制品等新十类食品生产企业市场准入工作,启动糖果等13类市场准入工作。截至2005年底,九江市有124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三是确保全市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完成对全市特种设备数量、分布情况及安全状况的普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电子数据库和乡镇一级安全协管员组织网络,对特种设备实行动态监管。全市的特种设备定检率达98%以上。近年九江市特种设备做到了安全运行,未发生一起特、重大安全事故。四是打假治劣规范市场。2005年全市共立案查处1167起,结案964起,结案率达82.6%。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428.25万元。
【概况】 2005年,九江市各级审计机关围绕经济工作中心,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按照“严谨细致,提高质量年”活动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规范审计管理,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全市审计机关共审计856个单位,查出违规金额10533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02911万元,损失浪费金额43万元;审计处理后,应上交财政1741万元,归还原资金渠道564万元,调账处理金额43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3594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10668万元,应自行纠正99638万元;审计固定资产项目投资总额13342万元,核减工程款793万元;移送纪检机关案件2起;向各级党政机关提交各类审计工作报告74篇。2005年,市审计局被国家人事部、国家审计署授予“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称号。
【整合资源,审计干部队伍素质有新提高】 在审计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坚持优化“人力素质”,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优化“人力组合”,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原则。在人员培训上,坚持以全员培训为基础,以骨干培养为重点,以审计应用为目标,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2005年,市局先后选送60人参加审计署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确保所有审计人员每年一次外出学习培训或学习考察的机会。在人力资源整合上,打破科室界限,实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优化组合,构建“大审计、大交叉”的运作模式。在统筹安排审计力量时,抓审计组人员构成和审计项目的安排,根据项目要求选择最适合的审计人员,试行项目负责人制度,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达到资源共享,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坚持依法施检,检验检疫业务迈上新台阶】 一是开展业务工作调研。为全面摸清九江地区进出口企业状况,防逃堵漏,深入九江市9县1市4区开展业务工作调研,分别召开有经济管理部门和有关进出口企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全面掌握九江地区进出口产品的情况。二是加大木质包装检疫监管力度。为规范九江出境木质包装检疫除害处理,加大《出境货物木质包装检疫处理管理办法》宣传力度,按照规范要求帮助和指导企业加施检疫处理标识,并对进出境木质包装各种报检资料、现场记录、熏蒸处理结果严格规范管理。2005年7月28日,英国驻中国大使馆照会国家质检总局,声称从星子县盛威石材公司出口至英国的石材的木质包装中检出活体昆虫,约定国家质检总局进行谈判。九江局迅速组织人员展开全方位调查,通过对木材的选用、加工工艺以及木质包装外型结构等调查取证,向英方提供大量证据,说明英方声称检出活体昆虫木质包装来自中国星子依据不够充分,最终英方在九江局提供的证据和情况陈述面前放弃原有立场。一场有可能影响九江出口贸易乃至全省木质包装出口商品的国际贸易纠纷得到圆满解决,为九江以至全省同类出口企业稳住国际市场。三是注重检验检疫新领域的开拓。全年新增进出口企业16家。为保证花茶、艾叶、毛棕榈、钢绞线、电暖器、磷苯二钾酰氯、硫氢化钠等新产品顺利出口提供政策和技术保障。
【突出监督管理,执法把关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扩大执法宣传,浓厚把关氛围。宣传贯彻新《商检法实施条例》,提高检验检疫人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企业知法守法意识,保证12月1日起全面施行。通过九江市“四五”普法办考核验收,被评为九江市“四五”普法先进单位。二是实施封闭管理,发挥把关职能。依据《进出境集装箱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对从九江口岸出入境的集装箱及承载货物实施封闭式管理,规范九江口岸货物的进出,实现对九江口岸出入境货物流向的全面监控。根据相关要求加大对进口布料等法检商品和钽铌矿、润滑油、硼钙石等非法检商品的抽查监管力度。三是把握重点领域,强化把关力度。在对中国有色金属进出口江西公司等单位进口4个集装箱75吨伴生钽铌矿实施检验检疫时,发现该批货物放射性指标平均值超过天然本底值20倍以上,依据有关法规,移交江西省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处置。在对江西五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进口钽铌矿进行品质检验和放射性比活度检测时,发现SGS的检测证书数据失实,涉嫌存在欺诈行为,立即出具检测报告和对外索赔证书。全年共检出放射性超标不合格进口钽铌矿27批,货值达985万美元;其中品质不合格并有制假嫌疑3批,货值达625万元。四是加强敏感商品检管,提高把关成效。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部署,对九江辖区内出口重点敏感商品进行全面检查和认真疏理,采取严格检查企业的日常生产记录与质检报告、及时向企业传递敏感商品的疫情公告、加大敏感商品的实验室检测工作力度等措施严格规范出口供港活猪、大闸蟹、活鳗等重点敏感商品的检验检疫工作程序,使九江地区出口敏感商品做到防患于未然。
【切实转变作风,服务地方经济作出新成绩】 一是开展走访调研,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狠抓重大项目”的思路,组织人员深入各地调查摸底,在调研走访中,主动向企业介绍检验检疫工作程序、有关政策规定和服务承诺,提供办事指南、联系方式,与企业建立热线联系。深入九江昌河公司、亚东水泥等大型企业帮助把好进口设备质量关。二是围绕地方特色,扶持企业出口创汇。针对九江的资源优势,先后帮助鄱湖水产、日照水产、松柏茶叶、美庐乳业等企业建立卫生质量体系、HACCP体系及相关管理制度,完成卫生注册预评审或现场评审。扶持柘林特种水产养殖公司出口韩国鳜鱼产品通过卫生注册和对韩注册。帮助九江华亨皮塑有限公司建立HACCP质量管理体系,使该公司顺利通过进口商委托的SGS第二方审核,出口创汇能力大增。三是深化检管模式改革,提高服务企业效率。在九江口岸保障电子报检、电子转单、电子签证操作条件,缩短检验检疫流程,减少进出口企业往返次数,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执行“1+10+N”新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推行分类管理,为企业节省时间和费用,加快企业出口验放速度。四是讲求工作实效,积极保障九江口岸畅通。在对外籍轮实施检验检疫时,提前组织相关人员做好登轮检疫、卫生处理、签发证书各项准备工作,顺利完成外籍轮的检疫工作,2005年共检疫外籍轮4艘。
【严格抓好管理,促进各项工作走上新起点】 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局本部报检大厅、卫保中心报检厅、行政办公室作为重要工作岗位,把码头一线工作人员、各类商品施检人员等作为重点人员,加强重点管理、作风培养、品德锻炼,以维护单位整体形象。获得“2004~2005年第十届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在2005年全市管理执法类单位政务行风评议评价活动中排名第6位,还获得2005年度招商引资服务先进单位。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和实施细则,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重点工作进行责任分解,签订党风建设责任状,落实到责任领导、科室和个人。通过采取寄发“廉政建设征求意见函”、领导深入基层调研走访、每月考评廉政建设情况等方式,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政监督,把纠风工作同加强基层建设和业务管理结合起来。三是加强科技兴检工作。在各类报刊、新闻媒体刊发检验检疫信息报道83篇,撰写论文11篇。10月,副局长曹向民应中国松香协会邀请参加在美国举行的世界松树化学品协会年会并考察高油松香市场。科研课题《休眠松材线虫幼虫的快速检疫方法的研究》获得江西省科委颁发的成果奖。
【精神文明建设谱写新篇章】 以服务和谐社会为基点,开展“三访四见”(访贫问苦、访疾问难、访外问弱,人民群众对边防警察看见、敢见、愿见、想见)活动,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工作,主动走访口岸职能部门、相关服务群体等10多个单位、企业,走访驻地群众、船舶员工100多人次,发放“征求意见卡”70多份,召开座谈会、联谊会25次,征求意见建议11条,加强军地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争取理解与支持;投身拥政爱民活动和驻地精神文明建设,部队先后建立帮扶对子2个,资助庐山区赛阳镇中心小学特困生3人,累计捐款送物1.2万余元,军训学生5000多人次,修护社区道路300余米,清运垃圾10余吨。在抗洪抢险和抗震救灾中,部队先后出动船艇25艘次,警力126人次,解救受困群众356人,转移贵重物资1200多件,运送救灾物资2162件,用实际行动谱写军民鱼水情深的崭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