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推进“3+1”战略,全面启动经济快车。主攻重大工业项目,建立责任制,52个重大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9.5亿元,3T光电、绿冬丝科、华林特种钢等30个项目竣工或部分竣工,10万吨有机硅、4600吨气相二氧化硅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0.39亿元,同比增长26.03%,完成工业销售收入330.43亿元,同比增长26.3%;实现利税24.64亿元,同比增长42.51%。在部分国有企业效益下滑的情况下,工业利润仍达到8.09亿元,同比增长2.8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4.4%,再创历史新高。营造大旅游氛围,编制完成九江旅游业发展规划,全市旅游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庐山和柘林湖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庐山获得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称号,国务院批准云居山—柘林湖为国家重点风景区。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8万人次,增长32.7%;旅游外汇收入2357万美元,增长41.8%,接待国内旅游者820万人次,增长22.8%;国内旅游收入52.5亿元,增长24%;旅游总收入54.4亿元,增长24.4%。打造大物流载体。启动物流园区规划选址。加大九江港老港区扩建力度,九江港外贸码头扩改项目竣工,打通疏港道路,九江港集装箱吞吐能力增至10万标箱;湖口国际集装箱码头前期工程进展顺利。十里服装市场建成营业,九九商城、天马建材城、京九农副产品批发商城扩建工程基本完工。全市共注册登记物流企业453户。推进城市大建设。形成系统的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控制性规划覆盖率达92%;实现土地资产收益6.3亿元。三水厂二期扩建、青年南路、赣北地震监测中心、沙河水厂改造、国际水运中心通道等一批工程竣工。白水明珠、南湖市民文化广场、龙开故道、胜利公园、体育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疾控中心、少儿活动中心、廉租房小区、胜利大道、长虹西路等40个项目实施。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广告管理、城市违章建筑的整治活动。完成120多条边街小巷整治,改造人行道15万平方米,城区亮化设施量比上年提高2倍,园林城市通过省级验收。
【概况】 2005年,九江市政府经济研究室不断强化自身业务素质和写作水平,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全室工作人员同心协力,完成比2004年多两倍的材料起草任务,材料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完成市政府市长、常务副市长和市政府其他领导及市政府办公厅领导讲话和工作汇报材料及调查研究文章共218篇,计110余万字。完成涉及全市重大课题项目有:《市政府工作报告》;《九江市人民政府落实中共九江市委〈关于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关于提高市政府执行能力的决定》;《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的实施意见》;《市政府领导班子建设思路》;《关于迅速开展灾民住房重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地震灾后重建方案》;《九江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完成领导交办的调研任务有:实施“港口带动”战略的调查与思考;学习西部经验,在新的起点上扩大九江对外开放;关于庐山风景区管理问题的调查报告;多一点忧患,少一点优越;内陆城市(九江)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探索;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在开放中加快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构建现代大物流;培育旅游大品牌等40多个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其中《内陆城市(九江)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探索》一文在全省调研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职称工作】 2005年全市申报国家职称总人数为5494人,通过资格审查符合申报条件的5123人,其中报省各高评会评审287人,本市各专业评委会评审的4836人,评审通过3671人,总的评审通过率为75.9%(其中正高通过19人,通过率为73%;副高通过1096人,通过率为77.84%;中级通过2256人,通过率为75.1%);办理卫生、经济、会计等以考代评合格人员资格证书2163人次,办理职称外语考试合格人员证书1074人次,办理各系列初级职称认定613人;开发并应用“职称聘任管理系统软件”,11月11日通过九江市科技局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推进专业技术职务动态聘任,建立九江市专业技术聘任管理数据库,全市有213家单位1万余人入库,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为更好地服务非公组织和“三农”,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九江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增加职称评审工作透明度,扩大申报人员知情权、监督权,实行“九江市专业技术资格审查结果抄告单”和“九江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结果抄告单”制度。
【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先后召开各级编办主任会和各县(市、区)党群书记、组织部长、编办主任会议,发出《关于转发 <关于进一步做好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核定的通知> 的通知》、《关于做好迎接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控制检查工作的通知》等4个文件,进行工作部署。各县(市、区)先后召开常委会、编委会、乡镇领导干部会和动员大会。二是措施过硬。坚持四个控制不动摇(严格控制机关内设机构,严格控制事业站所设置,严格控制乡镇领导职数配备,严格按省编办核定的机关和事业站所的编制)。坚持核编进人制度,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新增人员,要先到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实行编制实名制,单位有编制手册,个人有编制证,编制落实到人。举报制度,在市县乡三级均设立举报电话。三是督查有力。8月29日,市编办牵头,由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组成四个联合督查组,对全市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控制进行督查。针对存在的问题,由市编办向各县(市、区)分别下达整改通知书。四是成效显着。全市乡镇行政编制空编108名,事业编制空编1291名,党政内设机构由1125个精简为694个,精简38%;事业站所设置由2568个精简为1029个,精简60%。
【机构编制管理】 一是强化机构编制的日常监管。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九江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暂行办法》,市编办制定《九江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九江市编办内部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凡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由编委及其办事机构一个部门承担、“一支笔”审批、“一家行文”;坚持“一账两册” (编制和在编人员账表、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制册和实行编制实名制的占编人员花名册)管理办法及核编准调制度;坚持月报制度,每逢双月制定全市党政群机关及事业单位“编制人数月报表”,为领导决策服务。二是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的督查力度。8月29日,市编办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市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控制情况进行全面督查;12月1日,市编办、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组成三个联合督查组对市直单位和各县(市、区)财政“吃空饷”问题开展督查。三是开展网上登记工作的督查。由市编办领导带队,多次到各县(市、区)开展督查工作。
【贯彻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一是成立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制订颁发《九江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五年规划(2004~2008年)》,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通过,明确今后五年九江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步骤、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二是制定下发《市政府各部门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做到工作任务、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三落实”。三是在政府法制网站上开辟专题栏目,介绍《纲要》内容,进行广泛宣传。四是组织《纲要》培训工作,会同市人事局分10期对全市1500多名科级以下公务员和执法人员进行《纲要》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随堂考试,考试成绩登在“公务员培训证书”和“执法人员证书”上,组织市直处级以上公务员观看国务院法制办、省法制办专家讲座。五是组织全市各地、各部门对贯彻实施《纲要》情况进行自查,对有关部门的贯彻情况进行检查。
【办理行政复议案件】 行政复议工作“阳光工程”被市政府列为2005年百件惠民实事。一是制定《行政复议工作“阳光工程”实施意见》,就拓展复议案源、加大复议法宣传、提高办案质量提出具体要求。二是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实行“五公开”。即:办案人员基本情况公开,案件的基本情况公开,案件的办案程序公开,案件审理结果公开,案卷允许社会公众公开查阅。三是建立一支由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组成的行政复议监督员队伍,对行政复议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案件审理公正、公平、透明,发挥行政复议在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四是配合市政协对全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执行情况进行视察。2005年收到复议申请86件,正式立案受理50件,办结46件,结转2006年办理4件。在已办结的案件中,维持的37件,占办结数的80.6%;行政机关主动纠错、申请人撤回申请9件,占办结数的19.4%。通过严格依法办案,撤销并纠正了一些不合法或不当行政行为,维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起到监督和保障作用,推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收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的三统一。
【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 一是立足科学合理、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的原则,加强计划性。2005年,受理规范性文件72件,完成审查68件;计划内22件,完成审查16件,部门要求暂缓出台3件,计划内部门已报送但未完成前期论证工作3件。经审查的规范性文件内容合法、科学严谨、操作性强,为九江市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依据。二是遵循合法、科学、可操作性的原则,严把质量关。2005年,收到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35件,其中县(市、区)政府报备29件,市直部门报备6件,完成审查备案26件,其中自行纠正2件,同意备案24件,结转2006年审查9件。为推进县级政府及市直部门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体制建设,在严格考察、筛选的基础上明确修水、湖口2个县级政府和环保局、建设局2个市直部门作为全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示范点,全面推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其中修水县被省法制办作为江西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示范点上报国务院法制办。三是确保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公开、透明。2005年,召开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座谈会、协调会30余次,对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重大利益的规范性文件举办社会各界参与的听证会3次,所有文件均书面征求人大、政协和有关部门的意见。承办省人大、省政府征求意见函17件,组织参与调研座谈会6次,提出意见和建议30余条。承办市政府公布的规范性文件向省政府备案10件,均被省政府予以备案登记。
【加强政府法制监督】 一是代市政府拟草《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通知》,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市法制办作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牵头单位,落实领导、工作人员责任制。二是参与治理公路(水路)“三乱”(乱设卡、乱检查、乱收费)工作。2005年,市法制办协助市纠风办开展治理公路(水路)“三乱”工作执法大检查,牵头组织市财政、审计部门开展公路(水路)“三乱”明查暗访8次,为优化全市经济环境,保障公路畅通起到积极作用。三是加强对执法证件的管理。配合省政府法制办开展五年一度“江西省行政执法证”和“江西省行政执法监督证”的重新核发工作,组织全市行政执法人员1557人参加全省综合法律知识考试,对考试合格人员核发执法证件,共核发“江西省行政执法证”和“江西省行政执法监督证”7943个,其中市直部门1518个,县(市、区)6425个。四是加强对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督。2005年,审核批准对企业执法检查申请4项,备案审查行政处罚决定32件。严把对企业的执法关,进一步优化九江市的投资环境。对市直有关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和2005年全市军转干部进行行政法律知识培训,共培训1000余人次。配合市人大对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进行城管执法检查。在市药监局、交通局等部门开展典型案卷交流活动。
【创新管理方式,行风建设有加强】 为加强中心行风建设,展现窗口形象,中心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一是在规范收费审核监管上寻找新办法,严把审核关,严禁违规收费、搭车收费、无政府抄告单随意减免规费现象发生;制作工程建设项目运行表收发登记系统管理软件,使登记查找方便快捷、管理科学规范。二是把联合督查方式延伸到厅外监管大厅,每周轮流选派3个窗口负责人组成检查组,不仅对各窗口进行不定期检查,还对房产交易服务大厅、车管所服务大厅、供电营业大厅、烟草服务中心4个监管大厅进行综合检查,月底进行汇总,并以《督查通报》的形式进行通报。中心的督查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肯定,被评为督查系统工作先进单位。三是在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监管大厅开展文明创建和窗口工作人员星级评定活动,制定《九江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星级评定实施办法》,对窗口工作人员热爱学习、优质服务、廉洁自律、办证规范、业务能力、工作效率、劳动纪律、集体荣誉8个方面进行星级评定,并将评定结果与年终考核相结合,进一步激发窗口工作人员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行风建设的加强,使中心实现“三无一没有”的可喜局面;即无故意刁难、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现象;无自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搭车收费现象;无客户不满意的办件;没有窗口单位、机关科室被投诉。
【以抓大项目为着力点,全面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2005年,由厦门办事处直接引进的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3个,合同资金32000万元,到位资金3500万元;外资项目1个,到位资金150万美金。分别是:福建晋江恒顺洋伞有限公司、九江闽兴纸业有限公司、九江青山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园、九江永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外资)。厦门办事处在2005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中,一是明确目标,将市里下达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位干部,与干部签订责任书、并制定奖惩措施。二是抓住重点,明确以九江的资源优势招商,将食品、轻纺、服装、化工、物流、旅游等作为全年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同时,抓住福建沿海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将福建沿海部分产业转移与九江市的招商引资项目直接对接招商。三是建立招商网络, 2005年在泉州、厦门、福州聘请3名招商信息员,由信息员直接为厦门办事处提供招商信息,厦门办事处及时跟踪、相关县(市)主动配合而使项目最终落户九江市。
【推介九江 招商安商】 2005年,九江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重点围绕招商、安商开展工作。一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夯实招商网络平台。及时掌握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投资新政策及相关信息;巩固与上海市贸促会、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商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的良好关系,及时把九江市最新的招商项目信息、投资政策等资料送上门;与浙江省、福建省商会建立友好关系,借助他们的招商平台宣传推介九江,扩大招商面;组建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九江工作委员会,发挥九江籍在沪人员和真诚关心九江建设的上海人士的作用,热忱推介他们在沪、浔两地投资、经商;继续保持与沪上投资管理公司的友好合作关系,通过他们在网上及商务报刊上发布九江招商信息。二是主动联络,招商安商。与在谈项目保持热线联络,促其早下决心,如上海“纺织控股”、“金田企业”、“旺旺”、“澳洲白马”等集团公司;广辟新客商,重点跟踪服务意向项目。由上海办事处联络的项目有:斯米克集团有意参与市建陶重组,新加坡金迪集团拟参加市污水处理项目的竞标,上海中融信公司意向投资九江长江二桥等。2005年5月促成上海奥盛集团以2000万元收购九江钢厂(西区)并成立奥盛(九江)钢线钢铁有限公司,当月恢复生产。该公司运行后,上海办事处每月主动派人上门或电话了解其运营情况,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坚定其在九江发展的信心,后又增加4000万元投资。三是创新方法,全方位做好招商服务工作。参与九江市各种招商活动,收集信息并联络客商参会。联络相关客商参加在九江市召开的“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主动协助九江市在沪举行的招商活动,如市招商局举办的“九江沿江产业带项目推介会”,〖KG*2〗副市长冯静召开的“招商恳谈会”,两次陪同市领导走访上海重点客商等。2005年,上海办事处获得九江市直招商引资先进单位。
【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招商引资】 一是服务好有投资意向的投资商。2005年一直跟踪、服务“九江市粮食市场”项目,前期取得九江市委、市政府及规划、土管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但中间出现意外变故,客商想放弃该项目,深圳办事处多次上门解释、劝说并请有关领导对话,终于使客商不放弃该项目。协调、落实深圳市富民绿色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沼气发生气项目在九江的试点县乡,该项目是国家科技部建设新农村推广产品,促其尽快落成。二是穿针引线,广泛出击,多角度搭建平台。提出“拓宽思路,广交朋友,信息互通,四面出击,广搭平台”的招商思路。走访深圳市台商协会、企业家协会、商业协会、政府经贸委及深圳市全国中小城市经济技术国际洽谈会等,就九江的项目信息、资源信息、投资政策、投资环境、投资效应与他们进行沟通,借助他们的平台宣传、推介九江,扩大九江的知名度。诚信交友,扩大联系网络,走访有实力的企业界人士,在交朋友中推介九江,推荐给九江市主要领导。有的已到九江考察,有明确投资意向,2005年到九江考察共五批10多人次。为九江好的项目搭桥融资,九江KD洁净煤项目被加拿大豪励(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看中,签订了投资意向协议。
【立足本职工作,统筹兼顾各面】 一是搞好宣传工作。通过朋友,各种协会、商会,各省地市办事处,同乡会,网络宣传九江,推介九江的魅力与政策环境,以及九江各县(市、区)的投资项目,扩大九江的影响力。二是搞好信息工作。把九江的好的项目信息进行整合,推介给相关企业、协会、商会等网络平台,把在深圳获知的有效信息介绍给有需要的企业和相关人员,并为其运筹、协调、服务,搜集深圳等周边地区先进的法规政策、改革举措、经济信息等,通过网络发回到九江市政府,供领导决策参考。2005年共发回信息50多条。三是搞好接待工作。在交通设施欠缺和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本着热情、周到、节简、借力、实效的方式接待。2005年接待市委市政府前来招商引资的领导和职能部门以及各县(市、区)的招商人员共60多人次。四是热情服务于其他工作。与深圳市直工委和江西省驻深圳办事处保持紧密的联系,参加其党务和事务活动。对向深圳办事处求助的九江老乡提供各种帮助,一年来服务十余人次,以真诚热情温暖人心,获得好评。
【招商引资工作】 2005年底,有投资商意向投资8000万元将双塔楼除南昌办事处拥有面积之外的约1.5万平方米全部买下建成四星级宾馆,并交纳50万元保证金,待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同时,办事处计划在建设用地的空地部分增建8000平方米左右的临建,由开发商投资,产权归办事处所有,办事处收取适当租金,待其使用若干年后完全归为南昌办事处。2005年,南昌办事处带领23批次国内外客商到九江市及部分县区处考察。3月,落实亚洲银行与国家财政部对修水县的林业无偿援助项目400万元;5月,陪同副市长冯静到招商银行江西省分行拜访;7月,为配合九江的大旅游工作,争取南昌铁路局和江西省政府向铁道部发文,开通九江至上海旅游列车;8月,时值土地整理申报,办事处主动联系各县区抓住时机,及时申报,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9月,争取财政部农业产业化资金100余万元;10月,按照市领导指示,协助市领导邀请在南昌的13家金融机构,在九江举办政银企合作恳谈会;12月,经过两年努力,共青国际大学城破土动工。2005年,通过办事处紧密联系,省财政补助九江市9000万元,赈灾19000万元。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做好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核定的通知>
九江市人民政府
来源:中国九江网 发布日期: 2007-05-29 00:00:00 【字体: 大 中 小 】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 生成日期: 2007-05-29
- 公开时限:
- 公开范围:
- 信息索取号:
- 责任部门:
强力推进“3+1”战略,全面启动经济快车。主攻重大工业项目,建立责任制,52个重大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9.5亿元,3T光电、绿冬丝科、华林特种钢等30个项目竣工或部分竣工,10万吨有机硅、4600吨气相二氧化硅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0.39亿元,同比增长26.03%,完成工业销售收入330.43亿元,同比增长26.3%;实现利税24.64亿元,同比增长42.51%。在部分国有企业效益下滑的情况下,工业利润仍达到8.09亿元,同比增长2.8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4.4%,再创历史新高。营造大旅游氛围,编制完成九江旅游业发展规划,全市旅游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庐山和柘林湖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庐山获得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称号,国务院批准云居山—柘林湖为国家重点风景区。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8万人次,增长32.7%;旅游外汇收入2357万美元,增长41.8%,接待国内旅游者820万人次,增长22.8%;国内旅游收入52.5亿元,增长24%;旅游总收入54.4亿元,增长24.4%。打造大物流载体。启动物流园区规划选址。加大九江港老港区扩建力度,九江港外贸码头扩改项目竣工,打通疏港道路,九江港集装箱吞吐能力增至10万标箱;湖口国际集装箱码头前期工程进展顺利。十里服装市场建成营业,九九商城、天马建材城、京九农副产品批发商城扩建工程基本完工。全市共注册登记物流企业453户。推进城市大建设。形成系统的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控制性规划覆盖率达92%;实现土地资产收益6.3亿元。三水厂二期扩建、青年南路、赣北地震监测中心、沙河水厂改造、国际水运中心通道等一批工程竣工。白水明珠、南湖市民文化广场、龙开故道、胜利公园、体育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疾控中心、少儿活动中心、廉租房小区、胜利大道、长虹西路等40个项目实施。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广告管理、城市违章建筑的整治活动。完成120多条边街小巷整治,改造人行道15万平方米,城区亮化设施量比上年提高2倍,园林城市通过省级验收。
【概况】 2005年,九江市政府经济研究室不断强化自身业务素质和写作水平,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全室工作人员同心协力,完成比2004年多两倍的材料起草任务,材料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完成市政府市长、常务副市长和市政府其他领导及市政府办公厅领导讲话和工作汇报材料及调查研究文章共218篇,计110余万字。完成涉及全市重大课题项目有:《市政府工作报告》;《九江市人民政府落实中共九江市委〈关于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关于提高市政府执行能力的决定》;《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的实施意见》;《市政府领导班子建设思路》;《关于迅速开展灾民住房重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地震灾后重建方案》;《九江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完成领导交办的调研任务有:实施“港口带动”战略的调查与思考;学习西部经验,在新的起点上扩大九江对外开放;关于庐山风景区管理问题的调查报告;多一点忧患,少一点优越;内陆城市(九江)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探索;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在开放中加快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构建现代大物流;培育旅游大品牌等40多个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其中《内陆城市(九江)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探索》一文在全省调研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职称工作】 2005年全市申报国家职称总人数为5494人,通过资格审查符合申报条件的5123人,其中报省各高评会评审287人,本市各专业评委会评审的4836人,评审通过3671人,总的评审通过率为75.9%(其中正高通过19人,通过率为73%;副高通过1096人,通过率为77.84%;中级通过2256人,通过率为75.1%);办理卫生、经济、会计等以考代评合格人员资格证书2163人次,办理职称外语考试合格人员证书1074人次,办理各系列初级职称认定613人;开发并应用“职称聘任管理系统软件”,11月11日通过九江市科技局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推进专业技术职务动态聘任,建立九江市专业技术聘任管理数据库,全市有213家单位1万余人入库,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为更好地服务非公组织和“三农”,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九江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增加职称评审工作透明度,扩大申报人员知情权、监督权,实行“九江市专业技术资格审查结果抄告单”和“九江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结果抄告单”制度。
【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先后召开各级编办主任会和各县(市、区)党群书记、组织部长、编办主任会议,发出《关于转发 <关于进一步做好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核定的通知> 的通知》、《关于做好迎接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控制检查工作的通知》等4个文件,进行工作部署。各县(市、区)先后召开常委会、编委会、乡镇领导干部会和动员大会。二是措施过硬。坚持四个控制不动摇(严格控制机关内设机构,严格控制事业站所设置,严格控制乡镇领导职数配备,严格按省编办核定的机关和事业站所的编制)。坚持核编进人制度,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新增人员,要先到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实行编制实名制,单位有编制手册,个人有编制证,编制落实到人。举报制度,在市县乡三级均设立举报电话。三是督查有力。8月29日,市编办牵头,由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组成四个联合督查组,对全市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控制进行督查。针对存在的问题,由市编办向各县(市、区)分别下达整改通知书。四是成效显着。全市乡镇行政编制空编108名,事业编制空编1291名,党政内设机构由1125个精简为694个,精简38%;事业站所设置由2568个精简为1029个,精简60%。
【机构编制管理】 一是强化机构编制的日常监管。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九江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暂行办法》,市编办制定《九江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九江市编办内部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凡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由编委及其办事机构一个部门承担、“一支笔”审批、“一家行文”;坚持“一账两册” (编制和在编人员账表、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制册和实行编制实名制的占编人员花名册)管理办法及核编准调制度;坚持月报制度,每逢双月制定全市党政群机关及事业单位“编制人数月报表”,为领导决策服务。二是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的督查力度。8月29日,市编办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市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控制情况进行全面督查;12月1日,市编办、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组成三个联合督查组对市直单位和各县(市、区)财政“吃空饷”问题开展督查。三是开展网上登记工作的督查。由市编办领导带队,多次到各县(市、区)开展督查工作。
【贯彻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一是成立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制订颁发《九江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五年规划(2004~2008年)》,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通过,明确今后五年九江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步骤、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二是制定下发《市政府各部门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做到工作任务、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三落实”。三是在政府法制网站上开辟专题栏目,介绍《纲要》内容,进行广泛宣传。四是组织《纲要》培训工作,会同市人事局分10期对全市1500多名科级以下公务员和执法人员进行《纲要》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随堂考试,考试成绩登在“公务员培训证书”和“执法人员证书”上,组织市直处级以上公务员观看国务院法制办、省法制办专家讲座。五是组织全市各地、各部门对贯彻实施《纲要》情况进行自查,对有关部门的贯彻情况进行检查。
【办理行政复议案件】 行政复议工作“阳光工程”被市政府列为2005年百件惠民实事。一是制定《行政复议工作“阳光工程”实施意见》,就拓展复议案源、加大复议法宣传、提高办案质量提出具体要求。二是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实行“五公开”。即:办案人员基本情况公开,案件的基本情况公开,案件的办案程序公开,案件审理结果公开,案卷允许社会公众公开查阅。三是建立一支由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组成的行政复议监督员队伍,对行政复议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案件审理公正、公平、透明,发挥行政复议在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四是配合市政协对全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执行情况进行视察。2005年收到复议申请86件,正式立案受理50件,办结46件,结转2006年办理4件。在已办结的案件中,维持的37件,占办结数的80.6%;行政机关主动纠错、申请人撤回申请9件,占办结数的19.4%。通过严格依法办案,撤销并纠正了一些不合法或不当行政行为,维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起到监督和保障作用,推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收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的三统一。
【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 一是立足科学合理、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的原则,加强计划性。2005年,受理规范性文件72件,完成审查68件;计划内22件,完成审查16件,部门要求暂缓出台3件,计划内部门已报送但未完成前期论证工作3件。经审查的规范性文件内容合法、科学严谨、操作性强,为九江市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依据。二是遵循合法、科学、可操作性的原则,严把质量关。2005年,收到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35件,其中县(市、区)政府报备29件,市直部门报备6件,完成审查备案26件,其中自行纠正2件,同意备案24件,结转2006年审查9件。为推进县级政府及市直部门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体制建设,在严格考察、筛选的基础上明确修水、湖口2个县级政府和环保局、建设局2个市直部门作为全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示范点,全面推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其中修水县被省法制办作为江西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示范点上报国务院法制办。三是确保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公开、透明。2005年,召开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座谈会、协调会30余次,对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重大利益的规范性文件举办社会各界参与的听证会3次,所有文件均书面征求人大、政协和有关部门的意见。承办省人大、省政府征求意见函17件,组织参与调研座谈会6次,提出意见和建议30余条。承办市政府公布的规范性文件向省政府备案10件,均被省政府予以备案登记。
【加强政府法制监督】 一是代市政府拟草《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通知》,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市法制办作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牵头单位,落实领导、工作人员责任制。二是参与治理公路(水路)“三乱”(乱设卡、乱检查、乱收费)工作。2005年,市法制办协助市纠风办开展治理公路(水路)“三乱”工作执法大检查,牵头组织市财政、审计部门开展公路(水路)“三乱”明查暗访8次,为优化全市经济环境,保障公路畅通起到积极作用。三是加强对执法证件的管理。配合省政府法制办开展五年一度“江西省行政执法证”和“江西省行政执法监督证”的重新核发工作,组织全市行政执法人员1557人参加全省综合法律知识考试,对考试合格人员核发执法证件,共核发“江西省行政执法证”和“江西省行政执法监督证”7943个,其中市直部门1518个,县(市、区)6425个。四是加强对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督。2005年,审核批准对企业执法检查申请4项,备案审查行政处罚决定32件。严把对企业的执法关,进一步优化九江市的投资环境。对市直有关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和2005年全市军转干部进行行政法律知识培训,共培训1000余人次。配合市人大对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进行城管执法检查。在市药监局、交通局等部门开展典型案卷交流活动。
【创新管理方式,行风建设有加强】 为加强中心行风建设,展现窗口形象,中心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一是在规范收费审核监管上寻找新办法,严把审核关,严禁违规收费、搭车收费、无政府抄告单随意减免规费现象发生;制作工程建设项目运行表收发登记系统管理软件,使登记查找方便快捷、管理科学规范。二是把联合督查方式延伸到厅外监管大厅,每周轮流选派3个窗口负责人组成检查组,不仅对各窗口进行不定期检查,还对房产交易服务大厅、车管所服务大厅、供电营业大厅、烟草服务中心4个监管大厅进行综合检查,月底进行汇总,并以《督查通报》的形式进行通报。中心的督查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肯定,被评为督查系统工作先进单位。三是在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监管大厅开展文明创建和窗口工作人员星级评定活动,制定《九江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星级评定实施办法》,对窗口工作人员热爱学习、优质服务、廉洁自律、办证规范、业务能力、工作效率、劳动纪律、集体荣誉8个方面进行星级评定,并将评定结果与年终考核相结合,进一步激发窗口工作人员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行风建设的加强,使中心实现“三无一没有”的可喜局面;即无故意刁难、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现象;无自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搭车收费现象;无客户不满意的办件;没有窗口单位、机关科室被投诉。
【以抓大项目为着力点,全面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2005年,由厦门办事处直接引进的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3个,合同资金32000万元,到位资金3500万元;外资项目1个,到位资金150万美金。分别是:福建晋江恒顺洋伞有限公司、九江闽兴纸业有限公司、九江青山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园、九江永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外资)。厦门办事处在2005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中,一是明确目标,将市里下达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位干部,与干部签订责任书、并制定奖惩措施。二是抓住重点,明确以九江的资源优势招商,将食品、轻纺、服装、化工、物流、旅游等作为全年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同时,抓住福建沿海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将福建沿海部分产业转移与九江市的招商引资项目直接对接招商。三是建立招商网络, 2005年在泉州、厦门、福州聘请3名招商信息员,由信息员直接为厦门办事处提供招商信息,厦门办事处及时跟踪、相关县(市)主动配合而使项目最终落户九江市。
【推介九江 招商安商】 2005年,九江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重点围绕招商、安商开展工作。一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夯实招商网络平台。及时掌握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投资新政策及相关信息;巩固与上海市贸促会、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商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的良好关系,及时把九江市最新的招商项目信息、投资政策等资料送上门;与浙江省、福建省商会建立友好关系,借助他们的招商平台宣传推介九江,扩大招商面;组建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九江工作委员会,发挥九江籍在沪人员和真诚关心九江建设的上海人士的作用,热忱推介他们在沪、浔两地投资、经商;继续保持与沪上投资管理公司的友好合作关系,通过他们在网上及商务报刊上发布九江招商信息。二是主动联络,招商安商。与在谈项目保持热线联络,促其早下决心,如上海“纺织控股”、“金田企业”、“旺旺”、“澳洲白马”等集团公司;广辟新客商,重点跟踪服务意向项目。由上海办事处联络的项目有:斯米克集团有意参与市建陶重组,新加坡金迪集团拟参加市污水处理项目的竞标,上海中融信公司意向投资九江长江二桥等。2005年5月促成上海奥盛集团以2000万元收购九江钢厂(西区)并成立奥盛(九江)钢线钢铁有限公司,当月恢复生产。该公司运行后,上海办事处每月主动派人上门或电话了解其运营情况,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坚定其在九江发展的信心,后又增加4000万元投资。三是创新方法,全方位做好招商服务工作。参与九江市各种招商活动,收集信息并联络客商参会。联络相关客商参加在九江市召开的“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主动协助九江市在沪举行的招商活动,如市招商局举办的“九江沿江产业带项目推介会”,〖KG*2〗副市长冯静召开的“招商恳谈会”,两次陪同市领导走访上海重点客商等。2005年,上海办事处获得九江市直招商引资先进单位。
【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招商引资】 一是服务好有投资意向的投资商。2005年一直跟踪、服务“九江市粮食市场”项目,前期取得九江市委、市政府及规划、土管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但中间出现意外变故,客商想放弃该项目,深圳办事处多次上门解释、劝说并请有关领导对话,终于使客商不放弃该项目。协调、落实深圳市富民绿色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沼气发生气项目在九江的试点县乡,该项目是国家科技部建设新农村推广产品,促其尽快落成。二是穿针引线,广泛出击,多角度搭建平台。提出“拓宽思路,广交朋友,信息互通,四面出击,广搭平台”的招商思路。走访深圳市台商协会、企业家协会、商业协会、政府经贸委及深圳市全国中小城市经济技术国际洽谈会等,就九江的项目信息、资源信息、投资政策、投资环境、投资效应与他们进行沟通,借助他们的平台宣传、推介九江,扩大九江的知名度。诚信交友,扩大联系网络,走访有实力的企业界人士,在交朋友中推介九江,推荐给九江市主要领导。有的已到九江考察,有明确投资意向,2005年到九江考察共五批10多人次。为九江好的项目搭桥融资,九江KD洁净煤项目被加拿大豪励(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看中,签订了投资意向协议。
【立足本职工作,统筹兼顾各面】 一是搞好宣传工作。通过朋友,各种协会、商会,各省地市办事处,同乡会,网络宣传九江,推介九江的魅力与政策环境,以及九江各县(市、区)的投资项目,扩大九江的影响力。二是搞好信息工作。把九江的好的项目信息进行整合,推介给相关企业、协会、商会等网络平台,把在深圳获知的有效信息介绍给有需要的企业和相关人员,并为其运筹、协调、服务,搜集深圳等周边地区先进的法规政策、改革举措、经济信息等,通过网络发回到九江市政府,供领导决策参考。2005年共发回信息50多条。三是搞好接待工作。在交通设施欠缺和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本着热情、周到、节简、借力、实效的方式接待。2005年接待市委市政府前来招商引资的领导和职能部门以及各县(市、区)的招商人员共60多人次。四是热情服务于其他工作。与深圳市直工委和江西省驻深圳办事处保持紧密的联系,参加其党务和事务活动。对向深圳办事处求助的九江老乡提供各种帮助,一年来服务十余人次,以真诚热情温暖人心,获得好评。
【招商引资工作】 2005年底,有投资商意向投资8000万元将双塔楼除南昌办事处拥有面积之外的约1.5万平方米全部买下建成四星级宾馆,并交纳50万元保证金,待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同时,办事处计划在建设用地的空地部分增建8000平方米左右的临建,由开发商投资,产权归办事处所有,办事处收取适当租金,待其使用若干年后完全归为南昌办事处。2005年,南昌办事处带领23批次国内外客商到九江市及部分县区处考察。3月,落实亚洲银行与国家财政部对修水县的林业无偿援助项目400万元;5月,陪同副市长冯静到招商银行江西省分行拜访;7月,为配合九江的大旅游工作,争取南昌铁路局和江西省政府向铁道部发文,开通九江至上海旅游列车;8月,时值土地整理申报,办事处主动联系各县区抓住时机,及时申报,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9月,争取财政部农业产业化资金100余万元;10月,按照市领导指示,协助市领导邀请在南昌的13家金融机构,在九江举办政银企合作恳谈会;12月,经过两年努力,共青国际大学城破土动工。2005年,通过办事处紧密联系,省财政补助九江市9000万元,赈灾19000万元。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做好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核定的通知>
【概况】 2005年,九江市政府经济研究室不断强化自身业务素质和写作水平,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全室工作人员同心协力,完成比2004年多两倍的材料起草任务,材料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完成市政府市长、常务副市长和市政府其他领导及市政府办公厅领导讲话和工作汇报材料及调查研究文章共218篇,计110余万字。完成涉及全市重大课题项目有:《市政府工作报告》;《九江市人民政府落实中共九江市委〈关于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关于提高市政府执行能力的决定》;《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的实施意见》;《市政府领导班子建设思路》;《关于迅速开展灾民住房重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地震灾后重建方案》;《九江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完成领导交办的调研任务有:实施“港口带动”战略的调查与思考;学习西部经验,在新的起点上扩大九江对外开放;关于庐山风景区管理问题的调查报告;多一点忧患,少一点优越;内陆城市(九江)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探索;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在开放中加快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构建现代大物流;培育旅游大品牌等40多个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其中《内陆城市(九江)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探索》一文在全省调研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职称工作】 2005年全市申报国家职称总人数为5494人,通过资格审查符合申报条件的5123人,其中报省各高评会评审287人,本市各专业评委会评审的4836人,评审通过3671人,总的评审通过率为75.9%(其中正高通过19人,通过率为73%;副高通过1096人,通过率为77.84%;中级通过2256人,通过率为75.1%);办理卫生、经济、会计等以考代评合格人员资格证书2163人次,办理职称外语考试合格人员证书1074人次,办理各系列初级职称认定613人;开发并应用“职称聘任管理系统软件”,11月11日通过九江市科技局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推进专业技术职务动态聘任,建立九江市专业技术聘任管理数据库,全市有213家单位1万余人入库,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为更好地服务非公组织和“三农”,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九江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增加职称评审工作透明度,扩大申报人员知情权、监督权,实行“九江市专业技术资格审查结果抄告单”和“九江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结果抄告单”制度。
【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先后召开各级编办主任会和各县(市、区)党群书记、组织部长、编办主任会议,发出《关于转发 <关于进一步做好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核定的通知> 的通知》、《关于做好迎接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控制检查工作的通知》等4个文件,进行工作部署。各县(市、区)先后召开常委会、编委会、乡镇领导干部会和动员大会。二是措施过硬。坚持四个控制不动摇(严格控制机关内设机构,严格控制事业站所设置,严格控制乡镇领导职数配备,严格按省编办核定的机关和事业站所的编制)。坚持核编进人制度,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新增人员,要先到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实行编制实名制,单位有编制手册,个人有编制证,编制落实到人。举报制度,在市县乡三级均设立举报电话。三是督查有力。8月29日,市编办牵头,由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组成四个联合督查组,对全市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控制进行督查。针对存在的问题,由市编办向各县(市、区)分别下达整改通知书。四是成效显着。全市乡镇行政编制空编108名,事业编制空编1291名,党政内设机构由1125个精简为694个,精简38%;事业站所设置由2568个精简为1029个,精简60%。
【机构编制管理】 一是强化机构编制的日常监管。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九江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暂行办法》,市编办制定《九江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九江市编办内部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凡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由编委及其办事机构一个部门承担、“一支笔”审批、“一家行文”;坚持“一账两册” (编制和在编人员账表、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制册和实行编制实名制的占编人员花名册)管理办法及核编准调制度;坚持月报制度,每逢双月制定全市党政群机关及事业单位“编制人数月报表”,为领导决策服务。二是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的督查力度。8月29日,市编办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市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控制情况进行全面督查;12月1日,市编办、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组成三个联合督查组对市直单位和各县(市、区)财政“吃空饷”问题开展督查。三是开展网上登记工作的督查。由市编办领导带队,多次到各县(市、区)开展督查工作。
【贯彻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一是成立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制订颁发《九江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五年规划(2004~2008年)》,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通过,明确今后五年九江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步骤、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二是制定下发《市政府各部门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做到工作任务、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三落实”。三是在政府法制网站上开辟专题栏目,介绍《纲要》内容,进行广泛宣传。四是组织《纲要》培训工作,会同市人事局分10期对全市1500多名科级以下公务员和执法人员进行《纲要》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随堂考试,考试成绩登在“公务员培训证书”和“执法人员证书”上,组织市直处级以上公务员观看国务院法制办、省法制办专家讲座。五是组织全市各地、各部门对贯彻实施《纲要》情况进行自查,对有关部门的贯彻情况进行检查。
【办理行政复议案件】 行政复议工作“阳光工程”被市政府列为2005年百件惠民实事。一是制定《行政复议工作“阳光工程”实施意见》,就拓展复议案源、加大复议法宣传、提高办案质量提出具体要求。二是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实行“五公开”。即:办案人员基本情况公开,案件的基本情况公开,案件的办案程序公开,案件审理结果公开,案卷允许社会公众公开查阅。三是建立一支由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组成的行政复议监督员队伍,对行政复议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案件审理公正、公平、透明,发挥行政复议在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四是配合市政协对全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执行情况进行视察。2005年收到复议申请86件,正式立案受理50件,办结46件,结转2006年办理4件。在已办结的案件中,维持的37件,占办结数的80.6%;行政机关主动纠错、申请人撤回申请9件,占办结数的19.4%。通过严格依法办案,撤销并纠正了一些不合法或不当行政行为,维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起到监督和保障作用,推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收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的三统一。
【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 一是立足科学合理、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的原则,加强计划性。2005年,受理规范性文件72件,完成审查68件;计划内22件,完成审查16件,部门要求暂缓出台3件,计划内部门已报送但未完成前期论证工作3件。经审查的规范性文件内容合法、科学严谨、操作性强,为九江市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依据。二是遵循合法、科学、可操作性的原则,严把质量关。2005年,收到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35件,其中县(市、区)政府报备29件,市直部门报备6件,完成审查备案26件,其中自行纠正2件,同意备案24件,结转2006年审查9件。为推进县级政府及市直部门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体制建设,在严格考察、筛选的基础上明确修水、湖口2个县级政府和环保局、建设局2个市直部门作为全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示范点,全面推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其中修水县被省法制办作为江西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示范点上报国务院法制办。三是确保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公开、透明。2005年,召开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座谈会、协调会30余次,对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重大利益的规范性文件举办社会各界参与的听证会3次,所有文件均书面征求人大、政协和有关部门的意见。承办省人大、省政府征求意见函17件,组织参与调研座谈会6次,提出意见和建议30余条。承办市政府公布的规范性文件向省政府备案10件,均被省政府予以备案登记。
【加强政府法制监督】 一是代市政府拟草《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通知》,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市法制办作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牵头单位,落实领导、工作人员责任制。二是参与治理公路(水路)“三乱”(乱设卡、乱检查、乱收费)工作。2005年,市法制办协助市纠风办开展治理公路(水路)“三乱”工作执法大检查,牵头组织市财政、审计部门开展公路(水路)“三乱”明查暗访8次,为优化全市经济环境,保障公路畅通起到积极作用。三是加强对执法证件的管理。配合省政府法制办开展五年一度“江西省行政执法证”和“江西省行政执法监督证”的重新核发工作,组织全市行政执法人员1557人参加全省综合法律知识考试,对考试合格人员核发执法证件,共核发“江西省行政执法证”和“江西省行政执法监督证”7943个,其中市直部门1518个,县(市、区)6425个。四是加强对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督。2005年,审核批准对企业执法检查申请4项,备案审查行政处罚决定32件。严把对企业的执法关,进一步优化九江市的投资环境。对市直有关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和2005年全市军转干部进行行政法律知识培训,共培训1000余人次。配合市人大对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进行城管执法检查。在市药监局、交通局等部门开展典型案卷交流活动。
【创新管理方式,行风建设有加强】 为加强中心行风建设,展现窗口形象,中心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一是在规范收费审核监管上寻找新办法,严把审核关,严禁违规收费、搭车收费、无政府抄告单随意减免规费现象发生;制作工程建设项目运行表收发登记系统管理软件,使登记查找方便快捷、管理科学规范。二是把联合督查方式延伸到厅外监管大厅,每周轮流选派3个窗口负责人组成检查组,不仅对各窗口进行不定期检查,还对房产交易服务大厅、车管所服务大厅、供电营业大厅、烟草服务中心4个监管大厅进行综合检查,月底进行汇总,并以《督查通报》的形式进行通报。中心的督查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肯定,被评为督查系统工作先进单位。三是在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监管大厅开展文明创建和窗口工作人员星级评定活动,制定《九江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星级评定实施办法》,对窗口工作人员热爱学习、优质服务、廉洁自律、办证规范、业务能力、工作效率、劳动纪律、集体荣誉8个方面进行星级评定,并将评定结果与年终考核相结合,进一步激发窗口工作人员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行风建设的加强,使中心实现“三无一没有”的可喜局面;即无故意刁难、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现象;无自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搭车收费现象;无客户不满意的办件;没有窗口单位、机关科室被投诉。
【以抓大项目为着力点,全面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2005年,由厦门办事处直接引进的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3个,合同资金32000万元,到位资金3500万元;外资项目1个,到位资金150万美金。分别是:福建晋江恒顺洋伞有限公司、九江闽兴纸业有限公司、九江青山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园、九江永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外资)。厦门办事处在2005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中,一是明确目标,将市里下达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位干部,与干部签订责任书、并制定奖惩措施。二是抓住重点,明确以九江的资源优势招商,将食品、轻纺、服装、化工、物流、旅游等作为全年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同时,抓住福建沿海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将福建沿海部分产业转移与九江市的招商引资项目直接对接招商。三是建立招商网络, 2005年在泉州、厦门、福州聘请3名招商信息员,由信息员直接为厦门办事处提供招商信息,厦门办事处及时跟踪、相关县(市)主动配合而使项目最终落户九江市。
【推介九江 招商安商】 2005年,九江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重点围绕招商、安商开展工作。一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夯实招商网络平台。及时掌握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投资新政策及相关信息;巩固与上海市贸促会、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商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的良好关系,及时把九江市最新的招商项目信息、投资政策等资料送上门;与浙江省、福建省商会建立友好关系,借助他们的招商平台宣传推介九江,扩大招商面;组建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九江工作委员会,发挥九江籍在沪人员和真诚关心九江建设的上海人士的作用,热忱推介他们在沪、浔两地投资、经商;继续保持与沪上投资管理公司的友好合作关系,通过他们在网上及商务报刊上发布九江招商信息。二是主动联络,招商安商。与在谈项目保持热线联络,促其早下决心,如上海“纺织控股”、“金田企业”、“旺旺”、“澳洲白马”等集团公司;广辟新客商,重点跟踪服务意向项目。由上海办事处联络的项目有:斯米克集团有意参与市建陶重组,新加坡金迪集团拟参加市污水处理项目的竞标,上海中融信公司意向投资九江长江二桥等。2005年5月促成上海奥盛集团以2000万元收购九江钢厂(西区)并成立奥盛(九江)钢线钢铁有限公司,当月恢复生产。该公司运行后,上海办事处每月主动派人上门或电话了解其运营情况,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坚定其在九江发展的信心,后又增加4000万元投资。三是创新方法,全方位做好招商服务工作。参与九江市各种招商活动,收集信息并联络客商参会。联络相关客商参加在九江市召开的“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主动协助九江市在沪举行的招商活动,如市招商局举办的“九江沿江产业带项目推介会”,〖KG*2〗副市长冯静召开的“招商恳谈会”,两次陪同市领导走访上海重点客商等。2005年,上海办事处获得九江市直招商引资先进单位。
【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招商引资】 一是服务好有投资意向的投资商。2005年一直跟踪、服务“九江市粮食市场”项目,前期取得九江市委、市政府及规划、土管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但中间出现意外变故,客商想放弃该项目,深圳办事处多次上门解释、劝说并请有关领导对话,终于使客商不放弃该项目。协调、落实深圳市富民绿色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沼气发生气项目在九江的试点县乡,该项目是国家科技部建设新农村推广产品,促其尽快落成。二是穿针引线,广泛出击,多角度搭建平台。提出“拓宽思路,广交朋友,信息互通,四面出击,广搭平台”的招商思路。走访深圳市台商协会、企业家协会、商业协会、政府经贸委及深圳市全国中小城市经济技术国际洽谈会等,就九江的项目信息、资源信息、投资政策、投资环境、投资效应与他们进行沟通,借助他们的平台宣传、推介九江,扩大九江的知名度。诚信交友,扩大联系网络,走访有实力的企业界人士,在交朋友中推介九江,推荐给九江市主要领导。有的已到九江考察,有明确投资意向,2005年到九江考察共五批10多人次。为九江好的项目搭桥融资,九江KD洁净煤项目被加拿大豪励(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看中,签订了投资意向协议。
【立足本职工作,统筹兼顾各面】 一是搞好宣传工作。通过朋友,各种协会、商会,各省地市办事处,同乡会,网络宣传九江,推介九江的魅力与政策环境,以及九江各县(市、区)的投资项目,扩大九江的影响力。二是搞好信息工作。把九江的好的项目信息进行整合,推介给相关企业、协会、商会等网络平台,把在深圳获知的有效信息介绍给有需要的企业和相关人员,并为其运筹、协调、服务,搜集深圳等周边地区先进的法规政策、改革举措、经济信息等,通过网络发回到九江市政府,供领导决策参考。2005年共发回信息50多条。三是搞好接待工作。在交通设施欠缺和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本着热情、周到、节简、借力、实效的方式接待。2005年接待市委市政府前来招商引资的领导和职能部门以及各县(市、区)的招商人员共60多人次。四是热情服务于其他工作。与深圳市直工委和江西省驻深圳办事处保持紧密的联系,参加其党务和事务活动。对向深圳办事处求助的九江老乡提供各种帮助,一年来服务十余人次,以真诚热情温暖人心,获得好评。
【招商引资工作】 2005年底,有投资商意向投资8000万元将双塔楼除南昌办事处拥有面积之外的约1.5万平方米全部买下建成四星级宾馆,并交纳50万元保证金,待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同时,办事处计划在建设用地的空地部分增建8000平方米左右的临建,由开发商投资,产权归办事处所有,办事处收取适当租金,待其使用若干年后完全归为南昌办事处。2005年,南昌办事处带领23批次国内外客商到九江市及部分县区处考察。3月,落实亚洲银行与国家财政部对修水县的林业无偿援助项目400万元;5月,陪同副市长冯静到招商银行江西省分行拜访;7月,为配合九江的大旅游工作,争取南昌铁路局和江西省政府向铁道部发文,开通九江至上海旅游列车;8月,时值土地整理申报,办事处主动联系各县区抓住时机,及时申报,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9月,争取财政部农业产业化资金100余万元;10月,按照市领导指示,协助市领导邀请在南昌的13家金融机构,在九江举办政银企合作恳谈会;12月,经过两年努力,共青国际大学城破土动工。2005年,通过办事处紧密联系,省财政补助九江市9000万元,赈灾19000万元。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做好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核定的通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