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团结一致向前看,围绕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党委在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上的核心作用,集中精力于定思路、抓班子、带队伍,呈现出心齐、气顺、劲足的政治生活和工作局面。一是组织开展“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进一步明确目标,搅动思想,更新观念,汇聚民智,凝聚人心,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作有益的思想准备和社会基础准备。二是进一步深化发展思路,提出新阶段九江发展的新的目标、战略。年初,市委提出“狠抓重大项目,谋求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8月下旬,作出《关于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决定》,把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作为新阶段全市的奋斗目标,提出全面实施以大开放为纲,全力推进大工业、大旅游、大物流和城市大建设的“3+1”发展战略。三是着力打造“核心党委、强势政府”,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市委常委会围绕“定思路、抓班子、带队伍”,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使市委及其常委会更加坚强、更加民主、更加有战斗力、更加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充分发挥集体作用。四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注重调动各方积极性,支持人大、政府和政协依法行使职权,独立自主、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凡召开涉及全局的会议,市委都邀请人大、政府、政协党组成员参加,重要情况及时与他们沟通,重大决策注意听取他们的建议,重要岗位的干部任免广泛征求意见,使四套班子成员都能及时了解掌握市委各项工作的总体部署。
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推进“3+1”发展战略,强化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市委常委会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力实施以大开放为总纲,发展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推进城市大建设的“3+1”发展战略。一是从体制、机制上强化对实施“3+1”发展战略的领导。常委会每季听取一次市政府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的汇报,每季集中讨论一次政府对推进下一步工作的重大部署;市委建立“3+1”战略的督导机制,每一个大的战略都成立1个督查小组专职督促检查;各县(市、区)委、县(市、区)政府每逢双月向市委、市政府报送本地推进“3+1”战略最新进展报告;把工业园区作为实施大工业战略的主战场和九江未来经济腾飞的增长极。二是主攻重大项目,谋求科学发展,着力实施“三百工程”。年初,常委会确定“主攻重大项目、谋求科学发展”的全年工作重点,实施“100个重大项目、100个示范村庄、100件惠民实事”的“三百工程”。100个重大项目,共计完成投资81亿元;100个示范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环境整治效果初显、社区服务场所相继建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正在形成;100件惠民实事投入资金6亿多元,97件基本完成。三是加快出口加工区建设,实施对招商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在成功申报成立九江出口加工区后,做好九江出口加工区建设。2005年有数家国际知名企业投资的项目决定落户加工区。不断硬化招商引资措施,强化招商引资责任。规定各县(市、区、山)新任党政主要领导在履新之始,必须向市委、市政府签订《兑现招商引资政策、措施承诺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进一步加大对招商项目的扶持服务力度,开展一系列高水平、大规模、宽领域的对外招商活动。四是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努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高起点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在市区启动包括市政道路、公用设施、公益事业、生态环境、景观改观等五大类总投资19亿元的54个城市建设项目。建立以属地管理为特征的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制定、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市容集中整治”活动,市区更加整洁有序。
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切实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努力建设和谐平安九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执政为民,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是统筹城乡发展,重视解决“三农”问题。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深化农村税费配套改革和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产业化经营。建立反弹琵琶抓“三农”的运行机制,通过推进“3+1”发展战略,积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通过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高农业、农村的自为能力。二是沉着抗击多种自然灾害,取得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阶段性胜利。2005年,九江市遇到前所未有的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市委及时有序地组织领导全市人民取得抗击台风和抗震救灾的胜利。三是关心群众生活,把事关绝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的事情办好。推进全民创业,建立健全创业支持和服务体系,扩大群众富裕的层面。完善公共就业体系,落实优惠政策,多渠道拓宽就业门路,降低非自愿失业率。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降低保险门槛,扩大费基,保证低收入阶层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四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事业。科技对全市高新技术和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凸显,全年共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59个。加大义务教育投入,解决农村中小学生自带课桌椅、危房改造、远程教育等问题。加强企业、农村、机关、社区、学校和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将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制定下发《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加大对艾滋病和滨湖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力度。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九江环保惠民工程”。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疾病控制中心、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等一批填补九江空白的社会事业性项目。五是妥善化解社会各类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开展创建“和谐平安九江”活动,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深化基层创安活动,加强信访工作。畅通“民声通道”,在网上开辟“我为九江献一策”专栏,开通市委书记电子信箱及市委手机信息专用电话,拓宽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2005年,有效而有序地解决九江学院、九江石化总厂、西园等紧迫而复杂的民生问题。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市委常委会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文化建设。一是扎实开展“两个规范”教育活动。从10月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两个规范”教育活动,全市约11.1万名党员、机关工作人员参加教育活动,使全市机关工作人员和党员干部在精神面貌、工作作风、公仆意识、廉洁自律等方面有明显的转变,一些违反行为规范的人和事得到查处和遏制。二是深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市1万多个党组织近20万名党员分三批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第二批基本结束,第三批在进行中。市委常委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带头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并听取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市委常委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全市干部群众监督。各级党组织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重点办好村村通公路、农村改水和农村学生课桌椅等实事,探索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研究制订关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强社区党员管理、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等系列文件。三是完善选人用人和干部管理机制。出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推公选、党政领导干部易地提拔和轮岗交流、加强年青干部基层锻炼、党政领导干部政绩量化考核、首推责任追究等干部、组织工作文件,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四是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经市委常委会研究,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农村党的建设的意见》、《关于开展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便民惠民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和《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机关党建的工作意见》等文件。建立县处级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管理评价体系,整顿基层党组织190个,新建基层党组织68个。探索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在市县两个层面实施党代表“绿色通道”工程。五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开展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廉政谈话等工作。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国库集中收付、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行政审批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开展廉政主题教育活动和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开展清理拖欠公款、狠刹赌博歪风、禁止公车扫墓、禁止用公款购买代币券(卡)以及严禁公款旅游等5项治理活动。突出查办大案要案,全市新立案件77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839人,涉及县(处)级干部23人。
【常抓不懈,机关党建及村建工作逐步推进】 制定机关党委的年度工作要点及主要活动安排印发给各支部。制定党员发展计划,确定两名入党积极分子为发展对象,3人列为2005年度入党积极分子。组织召开支部专题民主生活会,4名市委领导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支部的专题民生活会。组织进行“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再添魅力九江风采”的主题教育活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常抓不懈。在办公厅内部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行分解落实,实行层级负责制,开展“保持先进性,牢记五不许”主题教育活动。制定《关于落实党群口200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召开党群口党风廉政建设联系会,年中对部分单位进行抽查,年底对党群口21个单位进行考评和述职述廉活动。参与“五助工程”,为困难党员、九江地震灾区等捐款捐物约42800元,向永修县马口镇中小学捐赠课桌椅50套,组织机关党员到都昌县慰问血吸虫患者。落实市委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各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市委机关成功申报省级文明单位。搞好“四五”普法教育,市委办公厅荣获市直机关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村建工作成效显着。筹集资金50余万元,对永修县立新乡南岸新村的排灌渠道、自来水厂、公路、老宅基地复耕、公共厕所、有线电视等项目进行修建、改造;投资8万多元新建村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心、文化长廊等。南岸新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省文明村镇。
【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抓住工作重点,科学筹划,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全市三个批次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做到规定动作有板有眼,自选动作有声有色,取得一批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努力解决九江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全市组织工作水平。在第一批先自进性教育活动中,立足实际,实施“九江率先崛起、党员率先行动”主题实践,围绕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宏伟目标,开展“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及“两个规范”教育活动,总结发展经验,提升发展理念,深化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措施,营造发展氛围,打造发展团队,把广大党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焕发出的政治热情转化为建设新九江的实际行动。在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针对党员成份复杂、流动党员多的实际,坚持联系查找党员,实行分类指导,扩大教育活动覆盖面。坚持把解决特困党员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大特困党员救助基金的筹集力度,解决特困党员生产生活中的难题。结合九江因地震受灾的实际,把“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纳入到先进性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中,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体现先进性。在第三批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着眼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切实解决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着眼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积极推动和谐农村建设。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大局,结合自身职责,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最佳契合点融入到组织工作中,深入落实“军功”理论和“赛马”理论,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九江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先后制定出台7个文件,涵盖干部考察、选拔、任用、领导班子建设等方面。着眼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树立凭实绩用人,凭群众公认用人的良好风气,制定了《九江市县级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暂行办法》;着眼于严格把好干部选拔任用的入口关,明确领导干部人选的提名推荐责任,制定《关于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首次提名责任追究的办法》;着眼破解党内和干部队伍中的人身依附关系问题,改善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活力,增进班子团结,制定《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易地提拔和轮岗交流制度的决定》;着眼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扩大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化、公开化,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制定《关于建立领导干部任用公推公制度的意见》;着眼于发现、培养和储备人才,提高年轻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制定《关于加强年轻干部基层锻炼的工作意见》;着眼于整合干部队伍资源,分类发挥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革命热情,制定《关于进一步发挥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的若干意见》;着眼于形成军转干部安置的良性运行机制,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量化考核、积分择岗的科学安置方法,制定《九江市安置团职军队专业干部暂行办法》。在干部队伍建设中,着眼于培养形成高素质的党务和政务干部队伍,制定出台两个“行为规范”文件,扎实开展全市“党务行为规范和政务行为规范”学习教育活动,解决党政机关干部队伍不适应、不符合、不规范的问题,营造新的发展环境,锻造新的工作作风,树立新的干部形象。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着眼于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实行人才队伍分类管理,制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任职资格认证办法》、《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和《优秀高技能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着眼于优化环境,凝聚服务人才,举办“人才强市战略论坛”,开展争创“突出贡献人才”活动,实施“人才凝聚力工程”,做好各类人才及“博士服务团”和科技副职的服务工作。
【进一步扩大党建创新成果】 坚持正确理念,推进思路创新,大胆探索实践,从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创造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凝聚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战斗力入手,实施大批基层党建创新工作试点,取得一批组织工作特别是基层党建的创新成果。立足于发展党内民主,培植良好党内生态环境,加强党内监督,密切党同人民 群众间的联系,积极探索市党代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深入实施市党代会代表“绿色通道”工程,建立形成以市党代表为“联结点”,构建市委与全市广大党员群众上下互通、双向交流的意见建议和情况信息互通互动的绿色通道;针对民主生活会存在的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群众不够满意等问题,结合九江实际,按照会前、会中、会后各环节要求,详细制定15项评价指标,并明确不同分值,形成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民主生活会评价体系,达到民主生活会增进团结、共同进步的目的;深刻理解乡村不良债务不仅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还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中“稳步推进乡村债务化解工作”的精神,坚持“清理财务、化解债务、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有效解决乡村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把乡村集体经济实力的优势转化为乡村党组织增强执政能力、扩大群众基础的优势;着眼于有效主导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扩大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充分尊重和借鉴吸收群众的首创精神,满足人民群众意愿,扎实开展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打造农村明星社区,美化生活环境,改善村风民风,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立足于服务基层、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建立农民得实惠、党员受教育、组织添活力、社会更和谐的长效机制,形成富有时代特征的党群干群关系,总结出组织部门强势推动、涉农部门积极配合、邮政部门具体运作,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使民惠民服务的模式,构建起覆盖全市农村的服务网络,把基层党员干部践行“三个代表”的优势转化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优势;着眼于尊重基层民主诉求,强化基层民主意识,主导基层民主方向,按照“于事简便、于法周全”的要求,推行村级重大党务、重要村务由党员和群众进行两轮票决的制度,有效地促进村级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拓宽农民群众民主诉求渠道。进一步健全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村民自治等制度,建立形成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效机制等“亮点”工作都得到中共九江市委的肯定认同或中央组织部和省委组织部的关注,有的以文件形式转发,有的以召开现场会的形式加以推广。
【深入开展组织部“两项建设”】 始终把节点推进、务求实效,追求卓越、争创一流,并作为一种方法、理念、境界、目标融入到“两项建设”(文化建设、能力建设)中,贯穿于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而形成一种昂扬向上的、力求务实的、追求卓越的组工文化体系和能力建设体系。在较早开展组工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组织部和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开展加强组织部门能力建设的探索实践。以加强学习为前提,开展“每月一课”、“每季务虚”等读书学习活动,采取集中与分散、述学与考学、学习与调研相结合的形式,坚持实行“学分制”考核管理方式,使学习成为每个组工干部的自觉行动,提高干部素质,筑牢能力基础;以强化竞争为手段,全面实施部机关干部竞争上岗,每年进行先进县(市、区)委组织部、部先进科室和全市“十佳”学习型组工干部的考评活动,培养竞争意识,激发创业热情,鼓励追求卓越,推动争先创优,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水平;以主题实践为载体,扎实推进“十字部风”教育、“在部意识”教育等活动,组织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和机关文化生活,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言行举止,沉淀形成公道正派、严格自律的核心价值理念,构建和谐的组织部门工作环境;以规范制度为根本,按照“坚持有效的、废止过时的、完善不够的、补充急需的”原则进行梳理,规范和完善组织部门制度体系。创新组工干部选拔管理制度,聘请部风监督员,健全监督网络,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组工团队。从多个环节入手,向多个层面发展,逐步深入,拓展形成内容较丰富的“两项建设”体系,使得“两项建设”活动成为每个组工干部的自觉行动、自觉要求。
创新思路,突出重点,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一是中心工作的宣传精彩纷呈。针对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集中组织市直新闻单位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访,及时报道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集中展示各地各单位抓好中心工作的做法、成效、经验和典型。二是热点问题的引导把握平稳。在做好中心工作宣传的同时,加大言论引导的力度,形成言论引导和新闻报道交相辉映的良好局面。对重大敏感问题、热点问题的报道,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要求,慎重对待。三是新闻宣传的质量不断提高。在全市新闻系统开展“加强管理,提升质量”教育活动。组织新闻从业人员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开展相关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推动报纸、电视和广播改版扩版,打造一批名牌版面和栏目。四是新闻上稿的成效十分显着。加强与上级新闻单位联络,同时,对有价值的新闻资源,市县联动共同挖掘。新闻上稿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在上年的基础上出现新的增长,截至12月15日,全市在省以上新闻单位用稿4800多篇(不含网站),新闻上稿质量也明显提升,头版和版头稿件较上年增多。中央三报头版和版头稿件超过30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40条,中央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39条。五是对外宣传的推进扎实有效。策划九江2005(北京)知名企业家恳谈会、2005江西(赣台)经贸研讨会、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等重要招商引资活动的宣传,在境外媒体发稿700余篇。邀请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傩文化艺术家到九江表演和文化交流,编印出版《九江概览》,协助中央电视台、省委宣传部拍摄制作《再说长江》等电视专题片。兴建九江新闻网,组织召开食品安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等新闻发布会,促进政府与群众的有效沟通。
创新手段,整体推进,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一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部署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召开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十一次年会暨企业文化建设协会第二次年会,举办第三届九江学习周暨企业文化周,召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下发《关于加强典型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先进典型的培育、宣传和推广机制。二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不断加强。按照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加强示范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各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深化。文明村镇工作取得较好成效。100个示范村建设全面推进,一村一品形成特色,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显成效。全市“文明信用农户”创评工作抓出成效。全市共评出45275户“文明信用农户”,发放贷款33266万元,在农户中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文明行业创建工作扎实开展。11个行业被命名为全省文明行业,41个行业被评为全市文明行业。市委、市政府下发《九江市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对文明单位创建与管理进行规范。九江电信、大桥五公司等7个单位被评为首届全国文明单位和先进单位,庐山被评为全国首届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三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加强。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日常工作联络员制度和工作督查通报制度。开展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手拉手和志愿者结对帮扶系列活动,召开全市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表彰20个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编印《托起明天的太阳——九江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探索与思考》。
创新方法,改进作风,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锻造过硬的宣传队伍。一是抓学习。在高等院校、社科研究单位全面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学习教育活动。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开展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并采取整改措施,宣传队伍工作作风得到改进。二是抓培训。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闻宣传战线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新闻宣传战线干部的培养、培训、使用、提拔作出明确的要求,对进一步规范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干部队伍建设起到推进作用。举办全市基层党校教学骨干学习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全市理论骨干培训班,参训人员260多人。对全市人才工作宣传报道进行部署,提出要求。制定《市直宣教口人才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市直宣教口人才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抓调研。分期分批赴各县(市、区)进行调研,了解总结各地在实践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举办全市舆情信息工作培训班,召开舆情信息工作分析会,全市舆情信息数量大幅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向中宣部上报980多篇,向省委宣传部上报2860多篇,被评为全省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四是抓考核。制定考核实施方案,组织单位民主测评和科教口单位交叉测评,对文化局、广电局、九江日报社等9个科教口单位44名党组(委)成员及其61名县处级干部2004年度工作进行考核。做好科教口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组织召开科教口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做好宣教口拟提拨处级干部的考察推荐,科级干部的调配、任免工作,使用的干部得到群众的认可。
【抗震救灾宣传赢得赞誉】 2005年11月26日,瑞昌市和九江县之间发生5.7级地震。“11·26”地震发生后,宣传部门立即作出反应,组织当地媒体记者在最短时间内赶赴受灾严重地区,记录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抗震救灾的宣传报道中,宣传部门打破常规、创新形式。震后不到3个小时,停下广播、电视的其他所有预播节目,用滚动的方式反复播出震情灾情和各级领导指挥救灾的消息,第二天的《九江日报》、《浔阳晚报》集中所有版面,用于抗震救灾的宣传,最大限度地满足灾难发生后社会公众对相关信息的需求。市电台、电视台把新闻直通车“开”到市民群众中间,介绍抗震专家提供的震情预测和各地群众坦然面对灾难的情况。在抗震救灾的新闻宣传中,全市的媒体第一次用上电视滚动字幕、第一次开办全天候的广播“整点新闻”、第一次用上互联网、手机短讯等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媒体的突出作用得到社会各界认可,自身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面对众多的外来媒体,宣传部门安排专门力量,做好现场记者采访的沟通、联络和协调。各媒体在宣传部门的协调下,主动服从大局,集中报道党和政府对灾民的关怀,报道各有关部门为抗震救灾采取的措施,报道抗震救灾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各级宣传部门的努力下,整个抗震救灾的新闻宣传主题鲜明、气势恢宏,参与报道的80多家媒体、300余名记者,共发稿2800多篇(条)。
【开展“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再添魅力九江风采”主题教育活动】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市委成立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并于4月1日召开全市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制作大型公益广告标语牌,市新闻单位分别开设有关专题专栏,对主题教育活动作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组织省委宣讲团在九江的系列宣讲活动,围绕和谐发展主题进行“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活动,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三是举办“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再添魅力九江风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青年创业辩论赛、和谐创业成果展以及家和万事兴歌咏比赛等群众性活动。四是开展创评活动。在全省的“十大文明社区”、“十大文明村庄”、“十大爱心人物”、“十大创业先锋”、“十大平安卫士”评选中,均有九江市入选。评选全市“十大和谐创业先锋”,并组织宣讲团赴各地巡回宣讲。各地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也开展系列特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激发了全市干部群众创业热情,营造了团结和谐、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九江把构建和谐平安社会任务落到实处》、《九江百件惠民实事奏响和谐曲》、《九江绿水青山托起魅力城市》等新闻在国家和省主流媒体刊出,推广九江和谐发展的经验,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全力推进文化建设】 九江市委、市政府重视文化建设,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九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来抓。8月,市委正式出台有关加快九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11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成立市文化产业推进小组的通知》。文化产业高位推进。文化广场、演播中心等文化重点工程相继开工,九江新闻网建成并试运行。节庆文化活动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过新年”成为九江市群众文化的品牌项目,踏青艺术节、魅力九江模特大赛等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文艺精品生产硕果累累。摄制20集电视连续剧《陶渊明》;小品《小门卫》获全国第十二届“曹禺杯”小戏、小品大赛最佳优秀编剧奖,并入选中央电视台2006年春节电视文艺晚会特别节目;《鄱湖绝响》获全国电视戏曲专题文艺片“兰花奖”;在江西省第八届少儿艺术节中荣获4个节目一等奖、2个二等奖;系列话剧《走进社区》荣获江西省第三届艺术节“玉茗花”戏剧节剧目奖、2个表演一等奖;音乐舞蹈诗《春江花月夜》获江西省第三届艺术节“音乐舞蹈节”创作、表演、音乐一等奖;在国际傩文化艺术节上,以九江市为骨干队伍创作演出的歌舞节目《赣傩的表情》获得成功。
【概况】 2005年,九江市统战工作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展现了新面貌,呈现出新气象,在全省统战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再次蝉联先进。一是多党合作事业有新巩固。以中央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颁发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九江市多党合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发挥党派和各界人士智力优势,举办“我为九江献良策,同舟共济谋发展”大型恳谈会,为九江发展献计献策,会议提交建言献策文章40余篇。二是宗教工作有新成效。协调有关执法部门和各爱国宗教团体,开展宗教活动场所专项治理,关、转、停、并492处寺庙堂点,通过省专项治理检查组的检查验收,获得全省表彰并作为经验介绍。加强统战、宗教工作队伍建设,贯彻《宗教事务条例》的培训,完善宗教工作“三级网络、二级责任制”,建立市宗教工作巡查制度,确保民族宗教界和谐稳定。三是服务经济建设有新举措。承办′2005中国“五会”(南昌—九江)经贸恳谈会,组织市民营企业家开展“扶贫开发光彩事业修水行”活动,加强基层商会和行业协会建设,各县(市、区)普遍组建行业协会,在全省率先成立退役军官创业商会。四是海外交友联谊有新成果。接待台湾乡里长考察团、美国参议员预算委员会主席助理及香港《大公报》、《香港商报》、香港《文汇报》和《商务旅游》等媒体记者、“香港工商文化考察团”等各界人士26批次200余人,宣传推介九江,促进九江市海外联谊工作的深入开展。面对突如其来的百年未遇大地震,发挥统一战线海外朋友多、联系广的优势,争取救灾款累计1000余万元。五是新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有新途径。建立172名新阶层代表人士资料库。指导各县区成立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有效搭建党和政府与无党派知识分子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探索统战工作进社区,创建社区统战工作新模式,浔阳区社区统战工作“三三四”(即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三级联创,社区党建协导会、街道社区党建议事会、社区党建联席会三会共商,核心工程、文明工程、久安工程、民心工程四项工程)模式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六是统战部门自身建设有新面貌。结合全党开展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全市“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等活动,在全市统战部门推出“树统战干部形象,建党外人士之家”、“打造一个工程(凝聚力工程),增强两大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和统战工作能力)”和“党外人士评部机关”三大活动,全市统战干部面貌为之一新,机关效能大大提高。
加强综治专项工作。一是规范流动人口管理。全市建有暂住人口管理站或服务中心144个,专兼职协管员543人。登记流入人口38922人,流出人口586101人。清理整顿公共娱乐场所、建筑工地、厂矿企业等1831个,登记租赁房屋10052户,签订治安责任协议书9039份,从中发现查获违法犯罪线索153条,协助破获刑事案件6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1人,抓获网上逃犯43名。二是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全面实施“基础工程”、“免疫工程”、“教育工程”、“净化工程”、“爱心工程”,创办了两个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在乡镇、社区建设“青少年中心”,集中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宣传周活动。三是落实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措施。形成组织网络化、管理规范化、保障制度化、信息自动化的全市铁路治安防范控制体系,杜绝盗抢、爆炸等刑事案件、拦截列车的群体事件,五类治安案件比上年下降50%,牲畜挡道比上年下降50%,路外伤亡比上年下降30%,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四是做好刑释解教工作。全年全市刑释解教人员3569人,通过各种途径安置3212人,安置率达90%。市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在彭泽县创建了一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地——“回归山庄”,吸纳刑释解教人员42人。五是加大校园周边整治力度。市综治委、市校园周边整治领导小组两次专题召开校园周边整治大会,市文化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电信公司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的紧急通知》,全市采取零点行动30余次,查处违规网吧117家,取缔“黑网吧”15家,吊销营业执照20家。
【严格把握四项原则】 针对接待工作“利害攸关、联系广泛、事无巨细”的特点,努力实践“接待精细、服务热情、开明开放”,做到坚持原则,有的放矢。一是坚持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大局的原则。接待工作努力与中心工作合拍共振,适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新九江的宏伟目标,市接待办更新思想观念,跳出狭隘封闭的“小接待”圈子,改进工作方法,掌握接待工作的主动权,开创“大接待”新格局。在“11·26”地震发生后,市接待办迅速反应,主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在十天时间里,全办工作人员克服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各种困难,完成中央首长、新闻媒体、抗震专家、省内外物资捐赠组等接待任务47批1001人次,较好地完成任务。二是坚持热情周到,优质服务的原则。工作中,努力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慎思慎行、细致周到,满腔热情地为客人服好务。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九江市的实际,注重挖掘旅游资源、地方特色,量力而行,精心接待。在餐饮上,突出赣菜风味,推出多种菜式,既体现九江地方特色,又宣传九江特产。四是坚持方便务实,勤俭节约的原则。在保证客人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的前提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摆阔气,不讲排场,严格按照要求办事,既保证接待工作的圆满完成,又节省接待支出,减轻财政压力。
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推进“3+1”发展战略,强化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市委常委会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力实施以大开放为总纲,发展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推进城市大建设的“3+1”发展战略。一是从体制、机制上强化对实施“3+1”发展战略的领导。常委会每季听取一次市政府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的汇报,每季集中讨论一次政府对推进下一步工作的重大部署;市委建立“3+1”战略的督导机制,每一个大的战略都成立1个督查小组专职督促检查;各县(市、区)委、县(市、区)政府每逢双月向市委、市政府报送本地推进“3+1”战略最新进展报告;把工业园区作为实施大工业战略的主战场和九江未来经济腾飞的增长极。二是主攻重大项目,谋求科学发展,着力实施“三百工程”。年初,常委会确定“主攻重大项目、谋求科学发展”的全年工作重点,实施“100个重大项目、100个示范村庄、100件惠民实事”的“三百工程”。100个重大项目,共计完成投资81亿元;100个示范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环境整治效果初显、社区服务场所相继建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正在形成;100件惠民实事投入资金6亿多元,97件基本完成。三是加快出口加工区建设,实施对招商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在成功申报成立九江出口加工区后,做好九江出口加工区建设。2005年有数家国际知名企业投资的项目决定落户加工区。不断硬化招商引资措施,强化招商引资责任。规定各县(市、区、山)新任党政主要领导在履新之始,必须向市委、市政府签订《兑现招商引资政策、措施承诺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进一步加大对招商项目的扶持服务力度,开展一系列高水平、大规模、宽领域的对外招商活动。四是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努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高起点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在市区启动包括市政道路、公用设施、公益事业、生态环境、景观改观等五大类总投资19亿元的54个城市建设项目。建立以属地管理为特征的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制定、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市容集中整治”活动,市区更加整洁有序。
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切实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努力建设和谐平安九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执政为民,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是统筹城乡发展,重视解决“三农”问题。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深化农村税费配套改革和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产业化经营。建立反弹琵琶抓“三农”的运行机制,通过推进“3+1”发展战略,积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通过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高农业、农村的自为能力。二是沉着抗击多种自然灾害,取得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阶段性胜利。2005年,九江市遇到前所未有的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市委及时有序地组织领导全市人民取得抗击台风和抗震救灾的胜利。三是关心群众生活,把事关绝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的事情办好。推进全民创业,建立健全创业支持和服务体系,扩大群众富裕的层面。完善公共就业体系,落实优惠政策,多渠道拓宽就业门路,降低非自愿失业率。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降低保险门槛,扩大费基,保证低收入阶层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四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事业。科技对全市高新技术和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凸显,全年共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59个。加大义务教育投入,解决农村中小学生自带课桌椅、危房改造、远程教育等问题。加强企业、农村、机关、社区、学校和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将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制定下发《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加大对艾滋病和滨湖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力度。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九江环保惠民工程”。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疾病控制中心、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等一批填补九江空白的社会事业性项目。五是妥善化解社会各类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开展创建“和谐平安九江”活动,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深化基层创安活动,加强信访工作。畅通“民声通道”,在网上开辟“我为九江献一策”专栏,开通市委书记电子信箱及市委手机信息专用电话,拓宽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2005年,有效而有序地解决九江学院、九江石化总厂、西园等紧迫而复杂的民生问题。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市委常委会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文化建设。一是扎实开展“两个规范”教育活动。从10月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两个规范”教育活动,全市约11.1万名党员、机关工作人员参加教育活动,使全市机关工作人员和党员干部在精神面貌、工作作风、公仆意识、廉洁自律等方面有明显的转变,一些违反行为规范的人和事得到查处和遏制。二是深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市1万多个党组织近20万名党员分三批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第二批基本结束,第三批在进行中。市委常委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带头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并听取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市委常委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全市干部群众监督。各级党组织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重点办好村村通公路、农村改水和农村学生课桌椅等实事,探索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研究制订关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强社区党员管理、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等系列文件。三是完善选人用人和干部管理机制。出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推公选、党政领导干部易地提拔和轮岗交流、加强年青干部基层锻炼、党政领导干部政绩量化考核、首推责任追究等干部、组织工作文件,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四是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经市委常委会研究,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农村党的建设的意见》、《关于开展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便民惠民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和《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机关党建的工作意见》等文件。建立县处级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管理评价体系,整顿基层党组织190个,新建基层党组织68个。探索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在市县两个层面实施党代表“绿色通道”工程。五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开展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廉政谈话等工作。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国库集中收付、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行政审批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开展廉政主题教育活动和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开展清理拖欠公款、狠刹赌博歪风、禁止公车扫墓、禁止用公款购买代币券(卡)以及严禁公款旅游等5项治理活动。突出查办大案要案,全市新立案件77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839人,涉及县(处)级干部23人。
【常抓不懈,机关党建及村建工作逐步推进】 制定机关党委的年度工作要点及主要活动安排印发给各支部。制定党员发展计划,确定两名入党积极分子为发展对象,3人列为2005年度入党积极分子。组织召开支部专题民主生活会,4名市委领导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支部的专题民生活会。组织进行“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再添魅力九江风采”的主题教育活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常抓不懈。在办公厅内部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行分解落实,实行层级负责制,开展“保持先进性,牢记五不许”主题教育活动。制定《关于落实党群口200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召开党群口党风廉政建设联系会,年中对部分单位进行抽查,年底对党群口21个单位进行考评和述职述廉活动。参与“五助工程”,为困难党员、九江地震灾区等捐款捐物约42800元,向永修县马口镇中小学捐赠课桌椅50套,组织机关党员到都昌县慰问血吸虫患者。落实市委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各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市委机关成功申报省级文明单位。搞好“四五”普法教育,市委办公厅荣获市直机关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村建工作成效显着。筹集资金50余万元,对永修县立新乡南岸新村的排灌渠道、自来水厂、公路、老宅基地复耕、公共厕所、有线电视等项目进行修建、改造;投资8万多元新建村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心、文化长廊等。南岸新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省文明村镇。
【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抓住工作重点,科学筹划,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全市三个批次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做到规定动作有板有眼,自选动作有声有色,取得一批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努力解决九江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全市组织工作水平。在第一批先自进性教育活动中,立足实际,实施“九江率先崛起、党员率先行动”主题实践,围绕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宏伟目标,开展“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及“两个规范”教育活动,总结发展经验,提升发展理念,深化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措施,营造发展氛围,打造发展团队,把广大党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焕发出的政治热情转化为建设新九江的实际行动。在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针对党员成份复杂、流动党员多的实际,坚持联系查找党员,实行分类指导,扩大教育活动覆盖面。坚持把解决特困党员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大特困党员救助基金的筹集力度,解决特困党员生产生活中的难题。结合九江因地震受灾的实际,把“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纳入到先进性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中,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体现先进性。在第三批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着眼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切实解决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着眼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积极推动和谐农村建设。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大局,结合自身职责,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最佳契合点融入到组织工作中,深入落实“军功”理论和“赛马”理论,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九江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先后制定出台7个文件,涵盖干部考察、选拔、任用、领导班子建设等方面。着眼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树立凭实绩用人,凭群众公认用人的良好风气,制定了《九江市县级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暂行办法》;着眼于严格把好干部选拔任用的入口关,明确领导干部人选的提名推荐责任,制定《关于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首次提名责任追究的办法》;着眼破解党内和干部队伍中的人身依附关系问题,改善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活力,增进班子团结,制定《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易地提拔和轮岗交流制度的决定》;着眼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扩大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化、公开化,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制定《关于建立领导干部任用公推公制度的意见》;着眼于发现、培养和储备人才,提高年轻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制定《关于加强年轻干部基层锻炼的工作意见》;着眼于整合干部队伍资源,分类发挥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革命热情,制定《关于进一步发挥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的若干意见》;着眼于形成军转干部安置的良性运行机制,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量化考核、积分择岗的科学安置方法,制定《九江市安置团职军队专业干部暂行办法》。在干部队伍建设中,着眼于培养形成高素质的党务和政务干部队伍,制定出台两个“行为规范”文件,扎实开展全市“党务行为规范和政务行为规范”学习教育活动,解决党政机关干部队伍不适应、不符合、不规范的问题,营造新的发展环境,锻造新的工作作风,树立新的干部形象。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着眼于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实行人才队伍分类管理,制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任职资格认证办法》、《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和《优秀高技能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着眼于优化环境,凝聚服务人才,举办“人才强市战略论坛”,开展争创“突出贡献人才”活动,实施“人才凝聚力工程”,做好各类人才及“博士服务团”和科技副职的服务工作。
【进一步扩大党建创新成果】 坚持正确理念,推进思路创新,大胆探索实践,从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创造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凝聚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战斗力入手,实施大批基层党建创新工作试点,取得一批组织工作特别是基层党建的创新成果。立足于发展党内民主,培植良好党内生态环境,加强党内监督,密切党同人民 群众间的联系,积极探索市党代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深入实施市党代会代表“绿色通道”工程,建立形成以市党代表为“联结点”,构建市委与全市广大党员群众上下互通、双向交流的意见建议和情况信息互通互动的绿色通道;针对民主生活会存在的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群众不够满意等问题,结合九江实际,按照会前、会中、会后各环节要求,详细制定15项评价指标,并明确不同分值,形成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民主生活会评价体系,达到民主生活会增进团结、共同进步的目的;深刻理解乡村不良债务不仅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还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中“稳步推进乡村债务化解工作”的精神,坚持“清理财务、化解债务、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有效解决乡村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把乡村集体经济实力的优势转化为乡村党组织增强执政能力、扩大群众基础的优势;着眼于有效主导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扩大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充分尊重和借鉴吸收群众的首创精神,满足人民群众意愿,扎实开展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打造农村明星社区,美化生活环境,改善村风民风,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立足于服务基层、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建立农民得实惠、党员受教育、组织添活力、社会更和谐的长效机制,形成富有时代特征的党群干群关系,总结出组织部门强势推动、涉农部门积极配合、邮政部门具体运作,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使民惠民服务的模式,构建起覆盖全市农村的服务网络,把基层党员干部践行“三个代表”的优势转化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优势;着眼于尊重基层民主诉求,强化基层民主意识,主导基层民主方向,按照“于事简便、于法周全”的要求,推行村级重大党务、重要村务由党员和群众进行两轮票决的制度,有效地促进村级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拓宽农民群众民主诉求渠道。进一步健全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村民自治等制度,建立形成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效机制等“亮点”工作都得到中共九江市委的肯定认同或中央组织部和省委组织部的关注,有的以文件形式转发,有的以召开现场会的形式加以推广。
【深入开展组织部“两项建设”】 始终把节点推进、务求实效,追求卓越、争创一流,并作为一种方法、理念、境界、目标融入到“两项建设”(文化建设、能力建设)中,贯穿于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而形成一种昂扬向上的、力求务实的、追求卓越的组工文化体系和能力建设体系。在较早开展组工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组织部和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开展加强组织部门能力建设的探索实践。以加强学习为前提,开展“每月一课”、“每季务虚”等读书学习活动,采取集中与分散、述学与考学、学习与调研相结合的形式,坚持实行“学分制”考核管理方式,使学习成为每个组工干部的自觉行动,提高干部素质,筑牢能力基础;以强化竞争为手段,全面实施部机关干部竞争上岗,每年进行先进县(市、区)委组织部、部先进科室和全市“十佳”学习型组工干部的考评活动,培养竞争意识,激发创业热情,鼓励追求卓越,推动争先创优,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水平;以主题实践为载体,扎实推进“十字部风”教育、“在部意识”教育等活动,组织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和机关文化生活,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言行举止,沉淀形成公道正派、严格自律的核心价值理念,构建和谐的组织部门工作环境;以规范制度为根本,按照“坚持有效的、废止过时的、完善不够的、补充急需的”原则进行梳理,规范和完善组织部门制度体系。创新组工干部选拔管理制度,聘请部风监督员,健全监督网络,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组工团队。从多个环节入手,向多个层面发展,逐步深入,拓展形成内容较丰富的“两项建设”体系,使得“两项建设”活动成为每个组工干部的自觉行动、自觉要求。
创新思路,突出重点,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一是中心工作的宣传精彩纷呈。针对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集中组织市直新闻单位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访,及时报道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集中展示各地各单位抓好中心工作的做法、成效、经验和典型。二是热点问题的引导把握平稳。在做好中心工作宣传的同时,加大言论引导的力度,形成言论引导和新闻报道交相辉映的良好局面。对重大敏感问题、热点问题的报道,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要求,慎重对待。三是新闻宣传的质量不断提高。在全市新闻系统开展“加强管理,提升质量”教育活动。组织新闻从业人员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开展相关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推动报纸、电视和广播改版扩版,打造一批名牌版面和栏目。四是新闻上稿的成效十分显着。加强与上级新闻单位联络,同时,对有价值的新闻资源,市县联动共同挖掘。新闻上稿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在上年的基础上出现新的增长,截至12月15日,全市在省以上新闻单位用稿4800多篇(不含网站),新闻上稿质量也明显提升,头版和版头稿件较上年增多。中央三报头版和版头稿件超过30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40条,中央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39条。五是对外宣传的推进扎实有效。策划九江2005(北京)知名企业家恳谈会、2005江西(赣台)经贸研讨会、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等重要招商引资活动的宣传,在境外媒体发稿700余篇。邀请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傩文化艺术家到九江表演和文化交流,编印出版《九江概览》,协助中央电视台、省委宣传部拍摄制作《再说长江》等电视专题片。兴建九江新闻网,组织召开食品安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等新闻发布会,促进政府与群众的有效沟通。
创新手段,整体推进,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一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部署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召开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十一次年会暨企业文化建设协会第二次年会,举办第三届九江学习周暨企业文化周,召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下发《关于加强典型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先进典型的培育、宣传和推广机制。二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不断加强。按照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加强示范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各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深化。文明村镇工作取得较好成效。100个示范村建设全面推进,一村一品形成特色,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显成效。全市“文明信用农户”创评工作抓出成效。全市共评出45275户“文明信用农户”,发放贷款33266万元,在农户中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文明行业创建工作扎实开展。11个行业被命名为全省文明行业,41个行业被评为全市文明行业。市委、市政府下发《九江市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对文明单位创建与管理进行规范。九江电信、大桥五公司等7个单位被评为首届全国文明单位和先进单位,庐山被评为全国首届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三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加强。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日常工作联络员制度和工作督查通报制度。开展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手拉手和志愿者结对帮扶系列活动,召开全市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表彰20个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编印《托起明天的太阳——九江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探索与思考》。
创新方法,改进作风,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锻造过硬的宣传队伍。一是抓学习。在高等院校、社科研究单位全面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学习教育活动。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开展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并采取整改措施,宣传队伍工作作风得到改进。二是抓培训。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闻宣传战线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新闻宣传战线干部的培养、培训、使用、提拔作出明确的要求,对进一步规范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干部队伍建设起到推进作用。举办全市基层党校教学骨干学习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全市理论骨干培训班,参训人员260多人。对全市人才工作宣传报道进行部署,提出要求。制定《市直宣教口人才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市直宣教口人才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抓调研。分期分批赴各县(市、区)进行调研,了解总结各地在实践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举办全市舆情信息工作培训班,召开舆情信息工作分析会,全市舆情信息数量大幅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向中宣部上报980多篇,向省委宣传部上报2860多篇,被评为全省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四是抓考核。制定考核实施方案,组织单位民主测评和科教口单位交叉测评,对文化局、广电局、九江日报社等9个科教口单位44名党组(委)成员及其61名县处级干部2004年度工作进行考核。做好科教口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组织召开科教口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做好宣教口拟提拨处级干部的考察推荐,科级干部的调配、任免工作,使用的干部得到群众的认可。
【抗震救灾宣传赢得赞誉】 2005年11月26日,瑞昌市和九江县之间发生5.7级地震。“11·26”地震发生后,宣传部门立即作出反应,组织当地媒体记者在最短时间内赶赴受灾严重地区,记录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抗震救灾的宣传报道中,宣传部门打破常规、创新形式。震后不到3个小时,停下广播、电视的其他所有预播节目,用滚动的方式反复播出震情灾情和各级领导指挥救灾的消息,第二天的《九江日报》、《浔阳晚报》集中所有版面,用于抗震救灾的宣传,最大限度地满足灾难发生后社会公众对相关信息的需求。市电台、电视台把新闻直通车“开”到市民群众中间,介绍抗震专家提供的震情预测和各地群众坦然面对灾难的情况。在抗震救灾的新闻宣传中,全市的媒体第一次用上电视滚动字幕、第一次开办全天候的广播“整点新闻”、第一次用上互联网、手机短讯等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媒体的突出作用得到社会各界认可,自身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面对众多的外来媒体,宣传部门安排专门力量,做好现场记者采访的沟通、联络和协调。各媒体在宣传部门的协调下,主动服从大局,集中报道党和政府对灾民的关怀,报道各有关部门为抗震救灾采取的措施,报道抗震救灾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各级宣传部门的努力下,整个抗震救灾的新闻宣传主题鲜明、气势恢宏,参与报道的80多家媒体、300余名记者,共发稿2800多篇(条)。
【开展“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再添魅力九江风采”主题教育活动】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市委成立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并于4月1日召开全市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制作大型公益广告标语牌,市新闻单位分别开设有关专题专栏,对主题教育活动作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组织省委宣讲团在九江的系列宣讲活动,围绕和谐发展主题进行“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活动,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三是举办“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再添魅力九江风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青年创业辩论赛、和谐创业成果展以及家和万事兴歌咏比赛等群众性活动。四是开展创评活动。在全省的“十大文明社区”、“十大文明村庄”、“十大爱心人物”、“十大创业先锋”、“十大平安卫士”评选中,均有九江市入选。评选全市“十大和谐创业先锋”,并组织宣讲团赴各地巡回宣讲。各地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也开展系列特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激发了全市干部群众创业热情,营造了团结和谐、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九江把构建和谐平安社会任务落到实处》、《九江百件惠民实事奏响和谐曲》、《九江绿水青山托起魅力城市》等新闻在国家和省主流媒体刊出,推广九江和谐发展的经验,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全力推进文化建设】 九江市委、市政府重视文化建设,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九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来抓。8月,市委正式出台有关加快九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11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成立市文化产业推进小组的通知》。文化产业高位推进。文化广场、演播中心等文化重点工程相继开工,九江新闻网建成并试运行。节庆文化活动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过新年”成为九江市群众文化的品牌项目,踏青艺术节、魅力九江模特大赛等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文艺精品生产硕果累累。摄制20集电视连续剧《陶渊明》;小品《小门卫》获全国第十二届“曹禺杯”小戏、小品大赛最佳优秀编剧奖,并入选中央电视台2006年春节电视文艺晚会特别节目;《鄱湖绝响》获全国电视戏曲专题文艺片“兰花奖”;在江西省第八届少儿艺术节中荣获4个节目一等奖、2个二等奖;系列话剧《走进社区》荣获江西省第三届艺术节“玉茗花”戏剧节剧目奖、2个表演一等奖;音乐舞蹈诗《春江花月夜》获江西省第三届艺术节“音乐舞蹈节”创作、表演、音乐一等奖;在国际傩文化艺术节上,以九江市为骨干队伍创作演出的歌舞节目《赣傩的表情》获得成功。
【概况】 2005年,九江市统战工作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展现了新面貌,呈现出新气象,在全省统战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再次蝉联先进。一是多党合作事业有新巩固。以中央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颁发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九江市多党合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发挥党派和各界人士智力优势,举办“我为九江献良策,同舟共济谋发展”大型恳谈会,为九江发展献计献策,会议提交建言献策文章40余篇。二是宗教工作有新成效。协调有关执法部门和各爱国宗教团体,开展宗教活动场所专项治理,关、转、停、并492处寺庙堂点,通过省专项治理检查组的检查验收,获得全省表彰并作为经验介绍。加强统战、宗教工作队伍建设,贯彻《宗教事务条例》的培训,完善宗教工作“三级网络、二级责任制”,建立市宗教工作巡查制度,确保民族宗教界和谐稳定。三是服务经济建设有新举措。承办′2005中国“五会”(南昌—九江)经贸恳谈会,组织市民营企业家开展“扶贫开发光彩事业修水行”活动,加强基层商会和行业协会建设,各县(市、区)普遍组建行业协会,在全省率先成立退役军官创业商会。四是海外交友联谊有新成果。接待台湾乡里长考察团、美国参议员预算委员会主席助理及香港《大公报》、《香港商报》、香港《文汇报》和《商务旅游》等媒体记者、“香港工商文化考察团”等各界人士26批次200余人,宣传推介九江,促进九江市海外联谊工作的深入开展。面对突如其来的百年未遇大地震,发挥统一战线海外朋友多、联系广的优势,争取救灾款累计1000余万元。五是新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有新途径。建立172名新阶层代表人士资料库。指导各县区成立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有效搭建党和政府与无党派知识分子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探索统战工作进社区,创建社区统战工作新模式,浔阳区社区统战工作“三三四”(即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三级联创,社区党建协导会、街道社区党建议事会、社区党建联席会三会共商,核心工程、文明工程、久安工程、民心工程四项工程)模式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六是统战部门自身建设有新面貌。结合全党开展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全市“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等活动,在全市统战部门推出“树统战干部形象,建党外人士之家”、“打造一个工程(凝聚力工程),增强两大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和统战工作能力)”和“党外人士评部机关”三大活动,全市统战干部面貌为之一新,机关效能大大提高。
加强综治专项工作。一是规范流动人口管理。全市建有暂住人口管理站或服务中心144个,专兼职协管员543人。登记流入人口38922人,流出人口586101人。清理整顿公共娱乐场所、建筑工地、厂矿企业等1831个,登记租赁房屋10052户,签订治安责任协议书9039份,从中发现查获违法犯罪线索153条,协助破获刑事案件6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1人,抓获网上逃犯43名。二是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全面实施“基础工程”、“免疫工程”、“教育工程”、“净化工程”、“爱心工程”,创办了两个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在乡镇、社区建设“青少年中心”,集中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宣传周活动。三是落实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措施。形成组织网络化、管理规范化、保障制度化、信息自动化的全市铁路治安防范控制体系,杜绝盗抢、爆炸等刑事案件、拦截列车的群体事件,五类治安案件比上年下降50%,牲畜挡道比上年下降50%,路外伤亡比上年下降30%,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四是做好刑释解教工作。全年全市刑释解教人员3569人,通过各种途径安置3212人,安置率达90%。市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在彭泽县创建了一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地——“回归山庄”,吸纳刑释解教人员42人。五是加大校园周边整治力度。市综治委、市校园周边整治领导小组两次专题召开校园周边整治大会,市文化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电信公司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的紧急通知》,全市采取零点行动30余次,查处违规网吧117家,取缔“黑网吧”15家,吊销营业执照20家。
【严格把握四项原则】 针对接待工作“利害攸关、联系广泛、事无巨细”的特点,努力实践“接待精细、服务热情、开明开放”,做到坚持原则,有的放矢。一是坚持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大局的原则。接待工作努力与中心工作合拍共振,适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新九江的宏伟目标,市接待办更新思想观念,跳出狭隘封闭的“小接待”圈子,改进工作方法,掌握接待工作的主动权,开创“大接待”新格局。在“11·26”地震发生后,市接待办迅速反应,主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在十天时间里,全办工作人员克服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各种困难,完成中央首长、新闻媒体、抗震专家、省内外物资捐赠组等接待任务47批1001人次,较好地完成任务。二是坚持热情周到,优质服务的原则。工作中,努力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慎思慎行、细致周到,满腔热情地为客人服好务。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九江市的实际,注重挖掘旅游资源、地方特色,量力而行,精心接待。在餐饮上,突出赣菜风味,推出多种菜式,既体现九江地方特色,又宣传九江特产。四是坚持方便务实,勤俭节约的原则。在保证客人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的前提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摆阔气,不讲排场,严格按照要求办事,既保证接待工作的圆满完成,又节省接待支出,减轻财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