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魅力九江 > 九江年鉴 > 九江年鉴(2008)

九江概貌

来源:中国九江网  发布日期: 2008-11-05 17:48:00 【字体: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 生成日期: 2008-11-05
  • 公开时限:
  • 公开范围:
  • 信息索取号:
  • 责任部门:

九江概貌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的长江中下游南岸。地理坐标为北纬28°47-30°06,东经113°57-116°53′′。东与鄱阳县和安徽省东至县毗邻;南与新建、安义、靖安、奉新和铜鼓五县相连;西与湖南省平江县和湖北省崇阳、通城、通山、阳新四县交界;北濒长江,与湖北武穴市、黄梅县及安徽省宿松、望江两县隔江相望。是长江黄金水道沿岸十大港口城市之一,江西省惟一的沿江对外开放和外贸港口城市,重要的工业、商贸城市、着名的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境东西长270千米,南北袤140千米,总面积18823平方千米,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其中,修水县面积4503.72平方千米,是全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县。

【地势地貌】九江地貌较为复杂,地形变化大,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南部略高,向北倾斜,平均海拔20米。境内山地丘陵、平原皆备。俗称“六山二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中部为鄱阳湖平原,水网交错;西部为丘陵、山区,层峦起伏;九岭、幕阜两大山脉,分立西部南北两侧,延绵耸翠。武宁县境内的九岭山九岭尖海拔1794米,为九江之巅。长江自西向东流经北沿,在本境长度143千米,流域面积3940平方千米。

[土地资源] 2007年年末,九江市各类土地规模为:农用地1366869公顷;建设用地125666.5公顷;未利用地387143.1公顷。

 [矿产资源九江市受长江断裂带影响,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矿种齐备、储量丰富,是江西省的矿产资源大市。全市共发现九大类矿产104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68种,探明储量的矿产地680处,矿产资源保有储量潜在价值在4000亿元以上。其中,黄金、锑、锡、萤石储量居全省之首,铜居第二,钨居第三。矿泉水及地热资源丰富,全市有7处通过省级以上技术部门鉴定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和7处地热资源。其中星子地热温泉国内闻名。全市矿产资源地域分区明显;北部以铜、硫、铁、金、银、煤和水泥灰岩为主;西部以钨、金、铀、石煤等矿产为主;东部以石英砂、高岭土、板岩、长石、花岗岩等非金属矿产为主;中部以锡、铅、锌、锑、砷、萤石等矿产为主。全市共有大中型矿山10家,其中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武山铜矿产值超过1亿元。全市矿业总产值(含深加工产品)10亿元以上,产值占前五位的矿种是铜矿、水泥灰岩、砖瓦粘土矿、黄砂、钨矿。

 

 

 

 

2007年水文情报

2007年属枯水年份,九江市辖区内各江、河、湖、库水位普遍偏低,全年没有一站发生过超警戒洪水。长江九江站年最高水位为19.01米(87日。吴淞高程,下同),鄱阳湖星子站年最高水位为18.49米(88日),修河永修站年最高水位为18.86米(819日),各站年最高水位均低于多年年最高水位平均值。赣江吴城站、鄱阳湖都昌站还分别出现了9.45米和8.18米的历史最低水位。

2007全市降雨量偏少,平均降水量1040.0毫米,较多年平均降雨量少30.0%,其中49月主汛期降雨只有710.4毫米。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瑞昌市等局部地区出现了较强的暴雨洪水过程。

2007年水资源公报

2007年全市折合降水总量204.89亿立方米,比上年少15.6%,属枯水年份。

2007年全市自产地表水资源量90.33亿立方米(不含过境水),折合年径流深479.9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少39.1%,比上年亦少28.7%

2007年地下水资源量26.08亿立方米,其中山丘区19.07亿立方米,平原区7.01亿立方米。

2007年全市总水资源量95.8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间不重复计算量5.52亿立方米。

全市有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22座。2007年末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48.25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97亿立方米。

2007年全市总供水量25.4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工程供水量24.83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0.59亿立方米。

年度农业灌溉用水量12.2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48.2%;林牧渔畜用水量0.3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1.4%;火电用水量7.83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30.8%;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量1.63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6.4%;规模以下工业用水量1.0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4.2%;服务业、建筑业等城镇公共用水量0.2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1.1%;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1.0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4.2%;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0.8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3.1%;生态环境用水0.1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0.6%

2007年全市废污水排放量2.97亿吨。其中城镇居民生活0.86亿吨,占总排放量29.0%;第二产业废水1.92亿吨,占总排放量64.6%;第三产业废水0.19亿吨,占总排放量6.4%。入河废污水量2.38亿吨。火电厂直流式冷却水排放量7.44亿吨。

2007年全市水质概况

1、长江中游干流区九江段(武穴至湖口):九江段评价河长为71.5公里,评价河段为3个,分别是赛城湖闸、九江大桥、乌石矶。九江段全年、丰水期、枯水期水质良好,均为Ⅱ类水。

2、修河水系:修河水系评价河长419公里,评价河段为6个,分别为修水造纸厂、修水酒厂、高沙、虬津、涂家埠、王家河。其全年、丰水期、枯水期水质良好,均为Ⅱ类水。

3、博阳河:博阳河评价河长为93.5千米,评价河段为3个,分别为梓坊、德安北门桥、德安铁路桥,其全年、丰水期、枯水期水质良好,均为Ⅱ类水。

4、长河:长河(上游段又称乌石港)评价河长为35.7千米,评价河段为2个,分别为铺头、瑞昌桂林桥,其全年、丰水期、枯水期水质良好,均为Ⅱ类水。

5、湖口至马垱(长江下游干流区):长江下游干流区评价河长为76.5千米,评价河段2个,分别为湖口、马垱。湖口马垱全年、丰水期、枯水期水质良好,均为Ⅱ类水。

6、甘棠湖:甘棠湖评价面积1.5平方千米,全年水质为劣Ⅴ类水,49月份营养化评分值为72,营养化程度属于富营养,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

7、鄱阳湖:九江市辖区内鄱阳湖评价面积为813平方千米,全年水质为Ⅱ~Ⅲ类水,49月份营养化评分值为56,营养化程度属于中营养。

8、柘林水库:柘林水库正常水位蓄水量为50.17亿立方米,全年水质为Ⅱ类水,49月份营养化评分值为38,富营养化程度为贫营养。

9、主要供水水源地:九江市主要供水水源地为河西水厂、河东水厂(第三

水厂),监测频率为每旬一次,全年共36次。全年Ⅱ类水占97%,Ⅲ类水占3%,合格率为100%。每月上下旬编制的九江“市区主要供水水源地质量状况旬报”通过《九江日报》定期刊登向社会发布。

10、省界水体:在江西与湖北、安徽交界处,即长江湖口下游300米处和

彭泽马垱设立省界水体监测站。湖口丰水期水质良好,为Ⅱ类水,全年、枯水期水质合格,均为Ⅲ类水;马垱全年、丰水期、枯水期水质良好,均为Ⅱ类水。

鄱阳湖九江辖区水质水量动态监测启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为加强鄱阳湖水体的保护,江西省水文局(水环境监测中心)于20079月正式启动了鄱阳湖水质水量动态监测工作,监测结果由江西省水利厅发布。

 

(樊建华、李辉程)

 

 

 

 

气象

 [概况]  2007年我市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天气气候常出现异常波动,气候异常事件发生频繁。其主要天气气候特点为:
1)冬季风偏弱,暖冬明显。2007年无强冷空气影响我市,未出现大范围降雪和连续零下5度的低温冻害天气,全市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全市冬季(2006年12月~2007年2月)降水量为135.9 mm,较常年同期偏少3成,平均气温12.7℃,较常年同期偏高2.7℃,特别是2月中旬和下旬平均气温分别达10.3℃和12.2℃,比历史同期高出3.9度和5.2℃,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2)春季强回暖与强降温交替出现,气温变幅剧烈。2007年3月份气温继2月份之后仍持续偏高,月平均气温除修水、武宁、湖口气温在历史上排2~3位外,其他县、市均排历史第一,特别是3月下旬平均气温为18~19℃,较历史同期高出6~7℃,再创历史新高。与高温相间的是,冷空气频繁南下,强降温过程明显。
3)入汛不汛,过程降水明显。2007年入汛(4~6月)以来,我市降水偏少,其中武宁、瑞昌、永修偏少1~2成,其他地区偏少3~5成,主要暴雨降水过程出现5次(暴雨过程次数较常年偏少)。
4)夏季天气炎热,晴热高温持续。2007年夏季7~8月,全市持续高温少雨,平均降水量为93.4mm,较历史同期偏少4成,特别是都昌降水量仅为27.8mm,较历史同期偏少8成。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市分别出现了4次大于等于35℃持续性的晴热高温天气过程,累计天数为28~32天,较历史同期偏多7~10天,以7月20日瑞昌39.4℃为最高,7月21日~8月2日 持续大于等于35度的天数为最长。
5)冬季及早春大雾频繁出现,给交通带来严重影响。受夜间地面辐射、弱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相互作用、空气污染等因素的影响,2007年我市冬季到早春及秋季,大雾发生频繁,大雾天气过程共出现22次,其中达6站以上的大雾天气过程4次。
6)水持续偏少,出现阶段性干旱。2007年1~10月我市平均降水量为963 mm,较常年偏少3成,春、夏、秋季均出现了阶段性干旱,阶段性干旱时段主要出现在:3月底至4月上半月,7月上旬至7月中旬,9月下半月至11月上半月。全市无雨日数在50~55天之间,同时气温偏高,全市平均气温为19.4℃,偏高1.4℃,气温之高,为历年同期第4位。且蒸发量明显多于降雨量。蒸发量全市普遍为200~300mm。据气象部门土壤湿度监测资料分析,湖口从10月上旬开始出现干土层,且干土层厚度呈增长趋势,至10月28日干土层厚度均达5cm。卫星遥感资料计算分析表明,11月6日鄱阳湖水体面积为1838平方千米,比10月6日减少了1055平方千米,与2006年同期相比小34平方千米,鄱阳湖已显现出“枯水一线”的景观。由于降水偏少,蒸发量大,导致我市出现了轻到中度秋旱,局部重旱。
7)强对流天气局地性、突发性强。2007年春、夏季,我市多次出现局地强对流天气引发的强降水、强雷电、雷雨大风、冰雹等局地灾害性天气

 
[主要气候事件] 2007年受天气气候条件影响,我市先后遭遇了大风、冰雹、暴雨洪涝、大雾、
山体滑坡、泥石流,特别是雷电和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

强对流 4212220时九江市普降暴雨,平均降雨量55.8mm,共有37站次达50mm,其中以鲁溪115.8mm为最大,此次过程影响范围广,降水强度大,且雷雨大风、强降水多种灾害性天气并发,为入汛以来最强的一次。

72126日受西风带低槽和副高边缘共同影响,我市有19站次多日连续出现突发性、局地性的强雷电、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天气,尤以722日的强对流天气为最强,范围最大,有6个地区出现强对流天气。从1445分至16点零2分,我市普遍出现了强雷电、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中星子、湖口、彭泽、德安出现了18/秒以上的雷雨大风,庐山、瑞昌出现了1小时30毫米以上的强降水。

暴雨洪涝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市共有12个县(市、区)100多个乡镇、70余万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

53161日,九江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中修水出现了1小时30 mm的强降水,瑞昌、湖口、庐山、德安、都昌出现6小时50mm以上的强降水,修水、武宁、星子出现了24小时100毫米以上的强降水。此次强降雨过程造成武宁、修水、星子等三县40多个乡镇40多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5千多公顷,倒塌房屋3百多间,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千多万元。

62327日,全市除九江降水量为40.2 mm外,其他各地降水均在50mm以上,其中武宁、瑞昌、德安达100mm以上。另外,据中尺度雨量站观测,全市有23个测站雨量达100mm以上,有4站雨量达150mm以上,降水多呈对流性、局地性特点,部分地方出现了强降水、雷雨大风、强雷电。其中625,瑞昌市长河上游乌石港流域出现的强降水,造成瑞昌市洪下乡、高丰乡、花园乡3个乡镇2万多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30多万元。

81820时到2220时,台风“圣帕”影响我市,我市有5个站降水总量超过50mm

晴热高温 2007我市遭受的自然灾害尤以旱灾为重。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人口的用水以及形成高等级森林火险。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受灾人口300余万人,农作物受旱面积90多千公顷,严重造成全市今冬明春有31万余群众不同程度缺粮、缺衣被。

73,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预计九江未来天三到五天维持晴热高温天气, 4,九江地区出现首次高温天气,7日,九江市日最高气温突破37度。

9151115日,我市持续晴天多云天气,气温偏高,降水异常偏少,出现了1960年以来最明显的秋季少雨天气。期间全市平均雨量仅为36.7 mm,较历年同期偏少6.7成,为1960年以来同期最低,历史同期第五位。

冷空气 33330日分别有两次强冷空气侵入我市,其中33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市有3站出现8级以上大风,48小时内平均气温全市普遍下降了811℃,过程最低气温下降至3℃以下,庐山零下5℃;330日至41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全市过程降温达1013℃,部分县、市出现8级以上偏北大风。

大雾 12月15全市共出现了9站次的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大雾天气。造成能见度非常低低,对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和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强雷电   2007年我市雷电灾害较为频繁,为近五年来雷击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

4月17日7时40分,九江县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1名11岁小学生,在赶往学校的读书的路上遭雷击当场死亡。

5月30日8时30至9时之间,双钟镇迎宾花园生活小区4、5号楼居民受雷电电波入侵,导致电视机损坏6台、太阳能5个、电脑1台。

6月21日15时30分左右,永修县立新乡车溪村老基上房村民小组出现强雷暴,当时正在田间插秧的1名50来岁的张性男子突遭雷击,当场死亡,另一人受伤。

6月24日,星子县蓼华镇遭受雷击,击倒房4户,15间;6越5日,该县蛟塘镇遭受雷击,9间房屋受损;6月26日下午,该县蛟塘镇有一钟楼被击中。

(刘相弟 王伟)

 

 

 

 

人口与民族

 

 

[概况]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增强,九江人口发展呈现人口总量速降质升,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少数民族数目增多的态势。

【人口自然增长持续下降】2007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显示:九江市人口出生率为13.60,比上年下降0.1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6.00,比上年上升0.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60,比上年下降0.07个千分点。据此推算,2007年全市出生人口为6.40万人,死亡人口为2.82万人,扣除迁移人数,全年净增3.02万人,年末总人口为472.17万人。增量比上年减少0.03万人,人口增势继续减缓。

【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近年来,九江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园区工业、房地产发展迅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吸纳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到2007年末,城市建城区面积80.14平方千米(含九江县)2007,九江城镇化率达41.65%,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高出全省1.85个百分点。

【人口密度加大】 尽管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总量仍在逐年增加,人口密度不断加大,全市人口密度由1990年的每平方千米216人增加到2000年的234人,10年增加18人,到2007年人口密度增加到251人,7年间增加17人,人口密度增速明显加快。从行政区域分布看,市区人口密度最大,其次是湖口、都昌和九江县,人口密度最小的是武宁和修水,从地型分布看,人口分布格局依旧,人口密度仍然是平原(永修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高于丘陵(德安县),丘陵高于山区(武宁县、修水县、瑞昌市)

【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近几年,九江大力实行“科教兴市”战略,坚持把科教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加大科教投入,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有效地提升了人口整体文化素质。2007年,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8.27万人。基础教育扎实推进,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94%,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8.99%,高中学生毛入学率达70.5%,比上年上升5.1个百分点,平均每万人拥有高中在校生达240人。

【少数民族数目增多】九江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多民族人口聚居的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吸引着少数民族人口,少数民族数目增多,发展加快。全国56个民族九江就有39个,全市总人口中,汉族人口占99.78%,少数民族占0.22%。少数民族中,百人以上的有11个,按人口多少排序依次是回族、畲族、蒙古族、满族、苗族、壮族、彝族、韩鲜族、土家族、藏族、维吾尔族,其中千人以上的有3个,即回族3633人、畲族2288人、蒙古族1148人,分别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37.5%23.6%11.8%

 

(李英雄)

 

 

 

 

历史概况

在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晚期,九江地区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属古三苗族活动区域之一。

    春秋,九江地区为吴之西境、楚之东境,俗称“吴头楚尾”。

    九江作为行政区划始于秦代。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建九江郡。境域包括今江西全部、安徽的淮南及河南的一小部分,治寿春(今安徽寿县)。

汉析秦时九江郡为九江、庐江、衡江、豫章四郡,今九江境域分属豫章郡和庐江郡。西汉初年置寻阳县,治所在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南。高祖六年(前201年),车骑大将军灌婴在九江凿井筑城戍守,称湓城,同时置柴桑县。

三国,九江属吴,由一个边远僻左,一变而为边防重镇及交通枢纽。孙权为发展经济,解决军队给养和北方移民就食问题,在九江大规模地屯垦戍边,其主要军事力量先后由周瑜、吕蒙、诸葛恪率领,长期驻扎九江。

晋元康元年(291年)设江州,包括今江西绝大部分、湖北东部及浙江、福建北部,州治豫章(今南昌)。晋永兴元年(304年),分庐江郡的寻阳县、武昌郡的柴桑县合立寻阳郡,属江州,郡域相当于今九江市以西、湖北武穴以东的长江南北两岸地区,郡治设江北寻阳县。

东晋咸和年间(326334年)将寻阳郡治、寻阳县治皆由江北迁至江南的柴桑地。咸康年间(335342年),又将江州州治由豫章移驻寻阳。至此,寻阳成为州治、郡治和县治所在地,成为长江九江段南北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义熙八年(412年),朝庭废寻阳县,将其地并入柴桑县。南朝梁太清年间(547549年),寻阳郡治迁入湓城(今九江市区)。纵观东晋、南北朝270多年,因北方人口的大量迁入、地处要冲的地理位置,使寻阳成为长江中下游的名州重镇,湓城初具城市规模。随着政治、经济的隆盛,九江文化、宗教事业也开始发展。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寻阳郡,并柴桑、汝南为寻阳县,县治湓城。十八年,改寻阳县为彭蠡县。大业二年(606年),以寻阳跨江而治,江水会境,遂废江州改置九江郡。改彭蠡县为湓城县。隋统一全国后,社会比较安定,生产发展很快,九江地处赣江、长江交汇处,为一重要中转枢纽。手工业继续发展,尤其造船业,成为当时中国十二处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当时九江郡(辖湓城、彭泽两县)人口就达7617户,按每户5人估算,近4万人。

唐初废郡复州。武德四年(621年),分湓城置浔阳县。贞观年间,江州设有大规模的官办造船工场,曾奉旨造能浮海的大船供高宗远征高丽。开元年间,江州港由一个地区性港口转变成全国性港口。至天宝年间(742755年),江州(辖浔阳、彭泽、都昌3县)人口29025户,估算近15万人。九江开始出现官办书院(学校)。李白、白居易、权载之等诗人留连九江山水,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

五代南唐尊崇儒学,江州儒风纯厚,为“道德教化之地”,升元三年(939年),改浔阳县为德化县。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南唐后主李煜战败降宋,江南各城皆归顺,独江州拒命。次年,宋将曹翰破城,为泄愤实行屠城,造成九江历史上最大的人口灾难。屠城之后,遇难者田宅尽被江北贾人所占。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赵光义感于江州忠义,“诏长吏访其民之乡里疏远亲属给还之”,江州稍稍恢复生机。

至宋代中叶,江州城成为一个繁华的中等城市,江州港为全国重要的茶叶、漕粮、瓷器集散港。宋朝对茶叶实行专卖制度,江州是南宋五大茶叶合同场(茶叶征税、收购机构)之一,乾道年间(11651173年),官府又在江州设置“茶运司”机构。天圣(10231031年)中,江州即设“转搬仓”,专司漕粮受纳储存和分段转运。手工业进一步发展,江州工匠设计建造江西省最早的大型单孔石拱桥——观音桥,可见工艺之高超。江州也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出现淡水养殖业。

宋代是华夏文化“造极”的时代(陈寅格语),九江凭依南唐崇儒的基础,借赵宋偃武昌文的雅风,在思想文化建设上取得相当大的成就。江州有当时全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有在理学传播中占特殊地位的濂溪书院,有造就北宋“进士村”的修水黄氏书院,有中国最早最完备的义门东佳私办书院。黄庭坚开创江西诗派,刘恕在编修《资治通鉴》中担当重任,苏轼、米芾等大家也在江州留下传世佳作。终有宋之世,江州被天下誉为“真儒过化之地,文章节义之邦”。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设江州路,辖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泽5县,人口83977户,503852人。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称帝,国号汉,建都江州。二十一年,朱元璋西征攻入江西,改江州路为九江府。二十三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这是江西古代军事史上最大的一次内河水战。是役,朱元璋大败陈友谅,并将其击毙,为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明代,九江城因水兴,港口运输带动腹地经济,在属县人口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城区人口却增长迅速,逐渐由城市港口转为港口城市。嘉靖年间(15221565年),九江城区有坊里18处,大街8条,火巷(小巷)28条。天启三年(1623年),仅德化县(今九江市区)人口就达5584户,20955人。九江开始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吴城镇也凭借航运成为江西四大名镇之一。九江府物产商品化明显,除土布、土丝、棉花、茶叶、药材、桐油、蜜等商品外,九江鱼苗独占全国鱼苗市场。针对水运商业不断发展,水上通过货物增多的情况,为扩大财政收入,明景泰元年(1450年)在九江设立钞关征税。弘治六年(1493年)税收额15000两,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收25000两,天启五年(1625年)57500余两。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在九江设榷关征税,税制沿用明制。为解决湖口多有商船偷渡逃税的行为,清政府又于雍正元年(1723年)在大姑塘设立分关。至鸦片战争前,九江关一直是清政府税收额最高的榷关,道光九年(1829年)税收额高达600008两。清道光元年(1821年),九江城市建成区面积2.5平方千米,德化县人口58601户,311242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商人、手工艺人、搬运工人等。

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殿右八指挥林启荣率军出任九江镇守。四年,太平军石达开、林启荣、罗大纲部大败湘军于湖口。七年,清军攻破九江城,林启荣及17000部属壮烈牺牲。

清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侵略者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九江被辟为通商口岸。十一年,英国在九江建立租界,其他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开设洋行、公司、邮政局、银行、教堂、医院、会社、公馆、学校、俱乐部等,形成新的独立街区,使九江城区开始突破封建时代的城墙格局,建成区面积达到3平方千米。同治元年(1862年),英国人设立九江海关,夺取征税权,同时兼管港口和航道,九江出现中国土地上由外国人征税的怪现象,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城市。为适应侵略者掠夺经济的需要,九江港口迅速近代化,出现装卸机械,轮船开始代替木帆船,出现一批外商轮船公司。茶叶、大米、瓷器等农副产品出口猛增,进口则以鸦片、棉布、棉纱、煤油为主,九江甚至成为江西省鸦片进口的“总汇之区”。由于洋货充斥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打破,导致农业大面积破产,江北破产农民不断涌入九江洋人企业谋生,九江人口再次剧增,同治八年(1869年),德化县经太平天国战乱后,人口又增至70855户,321010人。

清宣统三年(1911年),九江首应武昌起义,成立“中华民国驻浔军政分府”。民国2年(1913年),李烈钧在湖口发动反袁世凯起义,历时38天失败,史称“二次革命”。

民国3年(1914年),改九江府为浔阳道,为避免与福建德化县同名,改德化县为九江县。4年,南浔铁路建成通车,有力地促进九江经济的发展。同年,出现九江至莲花洞的公路运输,创江西公路旅客汽车运输之始。6年,映庐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在九江开办电厂,标志九江电力工业的开始。15年,废道,各县直隶于省;同年11月,北伐军攻克九江。16年,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在城区设市政厅,直隶省政府。17年,改市政厅为九江市政府。19年,九江市政府撤销,市政并入九江县政府综理。23年,复设九江市政委员会,隶省政府。25年,撤市政委员会,城区归九江县浔阳镇,为特种甲级镇。

民国14年(1925年),九江开始出现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167月,中共九江市委组织工人群众协助中共领导人及叶挺、贺龙部队过境,赴南昌举行着名的八一起义。9月,中共中央特派员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在修水首举义旗。次年初,九江开始出现地方割据的人民政府——苏维埃政府。

民国27年(1938年)621,日本侵略军开始入侵九江,中国军队在九江大地上与来犯者展开沃血奋战,有效地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为武汉等后方大转移争取宝贵时间。特别是万家岭大捷,国民革命军薛岳兵团聚歼日军达万余人,取得江西境内抗日战争的最大胜利。726,九江市区沦陷。沦陷期间,九江是日军西侵、南犯的据点,战争、掠夺及日本占领者对各行业的垄断,使九江迅速衰落,一遍萧条,10个县总人口比抗战前净减35.17万人,只有133.69万人。194593,国民革命军新三军进驻市区,九江光复。95,九江受降典礼在新三军司令部举行,新三军军长杨宏光接受日军第十一军军长兼华中派遣军第六方面军司令笠原幸雄投降。

九江光复后,内迁企业、机关、学校等回迁,九江开始复苏。但九江的复苏很快因国民党发动内战而停滞。至民国38(1949)年,九江市区面积3.5平方千米,房屋建筑面积52万平方千米,大都是两层年久失修的砖木结构建筑和棚户,城市道路长36.52千米,面积34.28万平方米,排水管道9.66千米,多数街巷为明沟排水,有路灯73盏,供水能力200立方米/日,管线长6千米。人口11025户,60636人。

19495月九江解放。6月,成立中共九江地委。7月,成立九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经省人民政府调整,九江专区管辖1011山。19684月,成立九江专区革命委员会。19712月,改为九江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7月,设立九江地区行政公署。19803月,国务院批准九江市由地辖市升格为省辖市,设庐山区、浔阳区、郊区3个县级区。19837月,国务院批准九江撤地设市,实行市辖1021山的体制。1989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瑞昌县设立瑞昌市,为县级市。形成九江市辖9121山的体制,即修水、武宁、永修、德安、九江、星子、都昌、湖口、彭泽县,瑞昌市,庐山区、浔阳区和庐山管理局

解放后,九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各行各业成果累累,取得九江历史上从未在过的巨大成就。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在全省占有相当位置,其中棉花产量占全省三分之二。工业门类齐全,支柱产业具有相当规模,众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填补国内、省内空白。商业活跃,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的赣北大市场,辐射鄂东、皖西。发挥地处京九铁路大动脉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点的的区位优势,构筑成水路纵横交织,公路、铁路交错,航空、管道运输臻臻日上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教科文卫体和新闻事业日新月异。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有较大提高,完成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基础设施建设成就辉煌。旅游业出现新面貌。开放开发成效显着。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进步,和谐社会日益成型。九江人正满怀豪情,紧抓机遇不放松,加快九江在京九中段和长江中下游之间的崛起,实现在沿江沿线的大跨越,使未来九江成为长江沿岸又一明星城市,成为江西省的富庶之地。

(郭国胜)

 

 

行政区划

 

 

九江市简称浔,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北邻湖北、安徽省,东界上饶市,南接南昌、宜春市,西毗湖南省。面积18823平方公里。辖庐山区、浔阳区和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代管瑞昌市。全市共有13个街道办事处,99个镇,82个乡,342个社区居委会,1720个村委会。
   
庐山区 街道办事处3个,分别为
十里街办、七里湖街办、五里街办。镇7个,分别为牯岭镇、海会镇、新港镇、莲花镇、赛阳镇、威家镇、姑塘镇。乡1个,为虞家河乡。社区居委会57个,村委会64个。

浔阳区 街道办事处7个,分别为甘棠街办、滨兴街办、湓浦街办、白水湖街办、金鸡坡街办、人民路街办、西二路街办社区居委会85个,村委会8个。
   
九江县 7个,分别为沙河街镇、马回岭镇、江洲镇、城子镇、港口街镇、新合镇、狮子镇。乡5个,分别为永安乡、涌泉乡、新塘乡、城门乡、岷山乡。社区居委会15个,村委会109个。
   
武宁县 8个,分别为新宁镇、泉口镇、鲁溪镇、澧溪镇、船滩镇、石门楼镇、罗坪镇、宋溪镇。乡11个,分别为大洞乡、横路乡、官莲乡、巾口乡、甫田乡、上汤乡、东林乡、石渡乡、清江乡、罗溪乡、杨洲乡。社区居委会8个,村委会183个。
   
修水县 18个,分别为义宁镇、溪口镇、港口镇、白岭镇、全丰镇、古市镇、马坳镇、杭口镇、渣津镇、大桥镇、黄港镇、黄沙镇、何市镇、上奉镇、山口镇、三都镇、四都镇、西港镇。乡18个,分别为布甲乡、大椿乡、路口乡、庙岭乡、竹坪乡、石坳乡、新湾乡、上杭乡、程坊乡、黄龙乡、东港乡、水源乡、复原乡、上衫乡、余乡、黄坳乡、征村乡、漫江乡。社区居委会29个,村委会360个。
   
永修县 12个(2006920,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永修县柘林镇,恢复三溪桥镇和原柘林镇。赣民字[2006]140号),分别为涂埠镇、柘林镇、三溪桥镇、白槎镇、吴城镇、梅棠镇、虬津镇、艾城镇、滩溪镇、江益镇、燕坊镇、马口镇。乡4个,分别为九合乡、江上乡、三角乡、立新乡。社区居委会22个,村委会154个。
   
瑞昌市 街道办事处2个,分别为湓城街办、桂林街办。镇8个,分别为夏畈镇、码头镇、白杨镇、肇陈镇、高丰镇、南义镇、横港镇、范镇。乡8个,分别为横立山乡、南阳乡、黄金乡、武蛟乡、洪一乡、乐园乡、花园乡、洪下乡。社区居委会33个,村委会157个。

德安县 街道办事处1个(2006113,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德安县设立茶山街道办事处。赣民字[2006]2号),为茶山街办。镇5个,分别为蒲亭镇、车桥镇、聂桥镇、丰林镇、甘露镇。乡10个,分别为塘山乡、邹桥乡、爱民乡、吴山乡、林泉乡、磨溪乡、宝塔乡、河东乡、高塘乡、金湖乡。社区居委会14个,村委会93个。
   
星子县 7个,分别为南康镇、白鹿镇、温泉镇、蓼花镇、华林镇、蛟塘镇、横塘镇。乡3个,分别为蓼南乡、苏家垱乡、泽泉乡。社区居委会10个,村委会72个。
   
都昌县 12个,分别为都昌镇、土塘镇、周溪镇、三汊港镇、中馆镇、大沙镇、万户镇、南峰镇、大港镇、蔡岭镇、徐埠镇、左里镇。乡12个,分别为和合乡、阳峰乡、西源乡、芗溪乡、狮山乡、鸣山乡、春桥乡、苏山乡、多宝乡、北山乡、汪墩乡、大树乡。社区居委会39个,村委会257个。
   
湖口县 5个,分别为双钟镇、流泗镇、马影镇、武山镇、城山镇。乡7个,分别为大垅乡、凰村乡、张青乡、文桥乡、付垄乡、舜德乡、流芳乡。社区居委会15个,村委会122个。
   
彭泽县 10个,分别为龙城镇、棉船镇、马垱镇、芙蓉墩镇、瀼溪镇、东升镇、定山镇、天红镇、杨梓镇、黄花镇。乡3个,分别为太平关乡、黄岭乡、浩山乡。社区居委会18个,村委会141个。
                                  
(袁松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7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建设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着力推进四个打造,全面实施五大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提高和民生改善的和谐局面。荣获省级文明城市和中国十大宜居城市称号,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 合

初步测算,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GDP592.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1%,增幅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12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 315.52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195.92亿元,增长14.4%。人均生产总值12590元,比上年增加1765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4∶51.9∶32.7调整为13.753.233.1。第二产业的主导作用继续增强,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1.2 %,比上年提高 3.4个百分点。

全市财政总收入达57.52亿元,增长25.4%。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07亿元,增长23.2%。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到9.7%,比上年提高了0.65个百分点。财政结构优化, 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全年税收收入48.48亿元,增长31.1%,比财政总收入增幅快5.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到84.3%,比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16%(见表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47%,成为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0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86%

1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4.16

食品类

111.47

其中:粮食

104.80

肉禽及其制品

133.18

114.09

水产品

100.12

烟酒及用品

99.54

衣着

93.68

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

102.31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0.35

交通和通讯

97.5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42

居住

102.90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58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33.25万人,减少1.3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与上年持平。

二、农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25.0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5%,粮食总产量达137.17万吨,增长1.8 %,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0.73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0%。棉花种植面积4.86万公顷,增长3.2 %,棉花产量7.14万吨,增长6.6%。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为8.34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7%,产量11.75万吨,增长5.4%(见表2)。

2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137.17

1.8

124.75

2.0

   

122.17

2.0

   

0.74

-11.7

   

7.14

6.6

   

11.75

5.4

   

1.43

-5.3

9.94

7.0

   

0.28

15.2

   

9.00

14.7

   

81.48

0.2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4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02倍;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34.04万公顷,其中当年新封面0.86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6.51万公顷。

全年肉类总产量13.82万吨,比上年增长5.2%。生猪出栏159.26万头,增长0.6%;生猪存栏102.43万头,下降0.9%。禽蛋产量2.38万吨, 增长8.4%。全年水产品产量33.08万吨,增长11.1%,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9.11万吨,增长21.2%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34万千瓦,增长15.3%。农业排灌动力机械78万千瓦,增长2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44.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5.97亿元,比上年增加51.27亿元,增长28.7%(见表3)。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1.45亿元,增长24.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0.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2.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8个百分点。

3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增加值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185.97

28.7

其中:轻工业

64.11

40.6

      重工业

121.86

23.4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55.24

0.7

其中:集体企业

6.60

68.3

        股份制企业

117.25

26.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原煤80.03 万吨,增长53.4    %;化学纤维10.58万吨,增长37.5%;纱19.16万吨,增长54.9%;服装8485.74万件,增长73.2%。(见表4

4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

增长%

原煤

万吨

80.03

53.4

发电量

万千瓦时

794865

-8.3

啤酒

千升

99695

-3.0

化学纤维

万吨

10.58

37.5

万米

10356

55.1

万吨

19.16

54.5

服装

万件

8485.74

73.2

原油加工量

万吨

394.26

-5.1

汽油

万吨

81.33

-6.4

烧碱

万吨

15.08

18.2

塑料制品

万吨

1.15

12.1

水泥

万吨

769

6.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642.04亿元,增长41.1%;实现利税总额55.48亿元,增长1.3倍;实现利润28.31亿元,增长5.7倍。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0.3%,比上年提高47.7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入园投产工业企业达767家,比上年末增加55家;安置从业人数1.3万人,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36.4亿元,增长58.0%。主营业务收入361.5亿元,增长58.9%。实现利润总额26.4亿元,增长79.4%。上交税金14.8亿元,增长40.5%

全年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 71.33 亿元,增长0.1 %。全年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07.54亿元,增长12.9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58.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4.66     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78.99万平方米,增加273.7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8.30亿元,比上年增长40.4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33.44亿元,增长45.8%。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89亿元,下降12.3%;第二产业投资   185.83亿元,增长55.6 %,其中工业投资达183.83 亿元,增长56.5%;第三产业投资144.71亿元,增长36.7 %;非国有投资254.49亿元,增长57.17 %,占城镇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70.82%提高到76.32 %

全市开工和投产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46,完成投资166.22亿元,占同口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6.6%全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35.36亿元,增长38.45%。滨江路截污工程、龙开河故道工程、胜利系列工程、前进西路跨铁路高架桥工程、疾病控制中心工程、经济适用房工程、环庐山公路绿化工程、市政道路工程、公路客运中心工程、公交总站工程、鹤问湖污水处理工程、公厕、垃圾中转站及农贸市场工程等全市6大城建续建项目,6大新建项目已全面完工。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8.80亿元,比上年增长46.8 %。商品房竣工面积180.9万平方米,增长39.7%;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246.8万平方米,增长70.1 %;商品房销售额46.5亿元,增长1.4倍。

5       2007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单位:亿元

   

投资额

比上年增长%

     

333.44

45.8

农、林、牧、渔业

2.89

-12.3

工业

183.83

56.5

采矿业

13.66

19.1

制造业

160.21

61.7

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5.11

16.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6.82

7.6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5.05

880.8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82

-83.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70

22.6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5.52

2.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9.95

47.5

建筑业

2.01

-6.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7

15.8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0.89

39.6

批发和零售业

5.04

46.5

住宿和餐饮业

7.80

70

金融业

0.99

-30.0

房地产业

56.66

48.3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75

4.1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58

115.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7.61

40.8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0.27

26.6

教育

5.58

-6.8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10

-61.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10

48.4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0.07

18.5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163.78亿元,比上年增长   17.4%。其中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79.56亿元,增长19.7   %;县及县以下市场实现零售额84.22亿元,增长15.2 %。假日消费和婚庆消费拉动住宿和餐饮业快速增长,实现零售额19.87亿元,增长21.1%;批发零售贸易业保持平稳增长,实现零售额   143.32亿元,增长16.9%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2亿元,比上年增长9.9%;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2.1亿元,增长15.1%;金银珠宝类0.86亿元,增长34.8%;化妆品类0.16亿元,下降27.5%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3.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7%。其中进口1.14亿美元,增长27.0%;出口2.48亿美元,增长68.0%

全年利用外资项目130, 实际利用外资达3.7亿美元,增长8.5%。当年全市新签内资项目1386,实际引进内资249.98亿元,增长19.1 %

全年对香港、台湾地区分别出口0.25 亿美元、0.04亿美元;对印度、韩国、日本、新加坡分别出口0.05亿美元、0.1亿美元、0.1亿美元、0.01亿美元;对美国、欧盟分别出口0.32亿美元、0.43亿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高速公路总里程179公里;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7875.77    万吨,下降21.4%;集装箱吞吐量8.82 万标准箱,增长19.5 %;全年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5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

全年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87.7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2.4 %。其中,铁路38.51 亿吨公里,增长42.9 %;公路23.83亿吨公里,增长19.3 %;水运25.43 亿吨公里,增长2.8%。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53.55亿人公里,增长5.4%。其中,铁路29.25亿人公里,增长4.1 %;公路24.22 亿人公里,增长7.1 %;水运0.08亿人公里,下降26.0 %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9.57 亿元,增长17.4%。年末城市电话用户60.23万户,增长18.1 %;农村电话用户47.82万户,下降2.4%;移动电话用户166.48万户,增长39.9%

接待旅游总人数为1215.82万人次,增长18.9%。其中境外游客15.46万人次,增长32.1%;国内游客1200.36万人次,增长18.7%。全年旅游总收入为88.8亿元,增长23.9%。其中外汇收入5566万美元,增长63.2%

八、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02.26 亿元,比年初增加64.69 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23.35亿元,比年初增加23.5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4.93亿元,比年初增加 38.3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54.91亿元,比年初增加10.06亿元;中长期贷款为131.28亿元,比年初增加35.68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508.81亿元,比上年增长24.7 %;金融机构各项现金支出1459.62亿元,增长24.5 %;货币净回笼49.2亿元,增长30.1 %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99240万元,增长17.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749万元,增长42.8%;寿险保费收入75491万元,增长11.8%。赔款和给付31843万元,增长121.6%。其中财产险赔款给付12521万元,增长21.4%;寿险赔款给付19322万元,增长3.8倍。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普通高校7所,当年招生2.35万人,在校生8.27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44所,在校生4.51万人。普通中学332所,在校生29.59万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1.31万人,初中在校生18.28万人。普通小学1387所,在校生42.51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   99.9%。成人高等专业学校招生0.51万人,在校生1.13万人。

6    2007年各类学校招生和在校生情况

                                             单位:万人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普通高校

2.35

8.27

2.45

成人高校

0.51

1.13

0.40

中等职业学校

1.83

4.51

1.31

普通高中

3.60

11.31

3.70

普通初中

5.60

18.28

7.34

普通小学

7.62

42.51

5.60

全市县以上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9个。全市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67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53项,市级108项,市本级科技三项经费投入340万元, 增长15%全年受理专利申请332件,授权专利143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42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10个。广播电台11座,中波发射台2座,1000瓦以上调频台6座,电视台11座。全市有线电视用户31.79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92.3%,电视人口覆盖率94.7%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90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5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1个,妇幼卫生机构15个。医院、卫生院床位9004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32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0.97万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462人,妇幼保健机构1081人。在医院、卫生院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中,有医师4199人,注册护士3307人。

我市运动员在国内和省内的重大比赛中共获得2枚金牌、 2枚银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72.17万人。全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   13.60‰,比上年降低0.10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00‰,比上年下降0.0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7.60‰,比上年下降0.07个千分点。

7 2007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单位:万人

     

年末数

比重%

总人口

472.17

100.00

其中:城镇

196.66

41.65

乡村

275.51

58.35

其中:男性

245.86

52.07

女性

226.31

47.93

其中:18岁以下

110.87

23.48

18-60

308.23

65.28

60岁及以上

53.07

11.24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2元,比上年增长17.5 %;人均消费性支出6899元,增长5.0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4%,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37元,比上年增加386元,增长10.9%。职工年平均工资15870元,增长16.8%。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7.66平方米

全年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7万人,其中“4050”人员0.65万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93亿元,增长80.0%,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   4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5万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和企业单位养老金月平均水平为927元。向城市低保户发放低保金1044万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0%,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万人;其中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35 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到8个县(市、区),参合农民208万人,参合率89%。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1.15万人、22.8万人和5.4万人,同比增长4%60%118%

212.38万人次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全面免除学杂费16168.2万元;为7.12万人贫困家庭寄宿生补助生活费3283.44万元。全市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4.1万平方米

年末全市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床位1.7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4万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865万元, 接收社会捐赠631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全市市、县级环境监测站14个,环境监察部门12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55天为优,302天为良,8天为轻微污染,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8 %

全市有2个已批准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面积37.46万公顷。已建成自然保护区 30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个、县级26个,面积19.59万公顷。

全年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389起,死亡162人,比上年减少6人,下降3.6%。其中,道路交通事故359起,死亡130人,下降5.1 %;工矿商贸事故30 起,死亡32人,上升28.0%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精神文明建设

 

【概况】2007年,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措施,突出特色,进一步增强了工作活力和成效,提升了公民文明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呈现全面推进、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取得新突破】 市委、市政府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摆在全市发展的战略位置,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副书记、市长王萍任第一副组长的文明创建领导小组。实行目标责任制,将创建任务下达各区和市直各单位,并建立市、区、街道三级督查网络,形成了党政齐抓、市区联动、群众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百千万”宣传工程,即聘请10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督查员,下派1000名干部进社区宣传,动员10万名大中小学生参与“文明城市人人爱、有你参与更精彩”大型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开展“人人出份力、共创文明城”青年志愿者大型系列咨询、服务活动、“争创全省文明城市,共创美好新生活”巾帼志愿者活动、“人人前进一小步、文明前进一大步”等一系列群众性活动。投入 30多亿元,建设并改造一批重点道路,完成三水厂二期等一批基础性项目,扩建和改造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工程。开展违法建设、占道经营、环境卫生、垃圾广告、建筑工地、交通运行、车辆停放、尾气排放等八大整治活动,制订并颁布《九江市城区绿地认养办法》等系列规范性文件。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举夺得江西省第二届文明城市称号。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取得新进展】 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单位竞赛活动。以“创诚信行业,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广泛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继续深化“诚实守信我先行”、“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一条街”、“巾帼文明岗”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和旅游行业文明示范窗口等活动,庐山旅游风景区、庐山西海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风景旅游区。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浔阳区南司社区被评为“全省十大和谐社区”。

【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取得新成效】 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继续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争当人民好公仆”等活动,深入进行廉洁自律宣传教育、反腐倡廉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继续推进“共铸诚信”活动和“西部助学工程”,广泛开展志愿者送温暖、无偿献血、保护环境等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积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先后评选和推荐出全国劳动模范向东、全国师德标兵徐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黄萍、黄振波等一批先进典型和模范。广泛开展征集提炼和评选九江城市精神主题词和九江市树、市花活动。通过民意测验、媒体公示等方式,让群众广泛参与,激发市民爱国、爱市、爱家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参与人数达30多万,遍及全市机关 、学校、社区、企业、乡村、军营等各个层面。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合力,凸现新亮点】 贴近未成年人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感爱新变化,迎接十七大”主题教育活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美丽清洁袋”和“六亿宝贝”反黄助学等系列活动,有力推动了未成年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集中开展网吧整治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建立网吧协会,积极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全年累计检查网吧2000余次,查处违规行为100余起,实行“一次性死亡“网吧27家。抓好少儿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广泛开展少儿文艺活动。我市荣获江西省第三届“金色童年”少儿歌舞电视大赛优秀组织奖,《亲亲芦苇花》、《家乡的风筝》荣获江西省第三届“金色童年”少儿歌舞电视大赛新创节目二等奖。切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抓好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矫治和关爱工作。普遍建立健全“师生谈心制度”、“家访制度”、“心理咨询教师工作制度”等,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形成长期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和信息工作。《积极探索网吧管理新方法》、《九江注重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立足长效,狠抓关键,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3篇文章在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简报》上发表。瑞昌市《“免疫工程”护少年》和浔阳区《社会“三心服务桥”》分别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的二等奖和三等奖,并入选《2007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继续深化,展现新风貌】 围绕培育新农民,开展多层次的道德教育。开展“美德在农家”,争创“五好”新女性、“春蕾父母结对帮扶”、“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广泛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努力提升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围绕发展新文化,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编印《九江新农村文明手册》20余万册,发放到全市各乡村。各地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特色文化村、农村青年中心和文化中心户,建好了一批永久性文化宣传栏。围绕树立新风尚,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创评活动。着力开展文明村镇、和谐村庄、星级农户和文明信用农户的创建创评活动,评选全市“十大和谐村庄”,推出一批省、市文明村镇。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共建”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共建参与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收缩
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九江 > 九江年鉴 > 九江年鉴(2008)

九江概貌

来源:中国九江网 发布日期:2008-11-05 17:48:00

九江概貌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的长江中下游南岸。地理坐标为北纬28°47-30°06,东经113°57-116°53′′。东与鄱阳县和安徽省东至县毗邻;南与新建、安义、靖安、奉新和铜鼓五县相连;西与湖南省平江县和湖北省崇阳、通城、通山、阳新四县交界;北濒长江,与湖北武穴市、黄梅县及安徽省宿松、望江两县隔江相望。是长江黄金水道沿岸十大港口城市之一,江西省惟一的沿江对外开放和外贸港口城市,重要的工业、商贸城市、着名的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境东西长270千米,南北袤140千米,总面积18823平方千米,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其中,修水县面积4503.72平方千米,是全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县。

【地势地貌】九江地貌较为复杂,地形变化大,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南部略高,向北倾斜,平均海拔20米。境内山地丘陵、平原皆备。俗称“六山二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中部为鄱阳湖平原,水网交错;西部为丘陵、山区,层峦起伏;九岭、幕阜两大山脉,分立西部南北两侧,延绵耸翠。武宁县境内的九岭山九岭尖海拔1794米,为九江之巅。长江自西向东流经北沿,在本境长度143千米,流域面积3940平方千米。

[土地资源] 2007年年末,九江市各类土地规模为:农用地1366869公顷;建设用地125666.5公顷;未利用地387143.1公顷。

 [矿产资源九江市受长江断裂带影响,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矿种齐备、储量丰富,是江西省的矿产资源大市。全市共发现九大类矿产104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68种,探明储量的矿产地680处,矿产资源保有储量潜在价值在4000亿元以上。其中,黄金、锑、锡、萤石储量居全省之首,铜居第二,钨居第三。矿泉水及地热资源丰富,全市有7处通过省级以上技术部门鉴定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和7处地热资源。其中星子地热温泉国内闻名。全市矿产资源地域分区明显;北部以铜、硫、铁、金、银、煤和水泥灰岩为主;西部以钨、金、铀、石煤等矿产为主;东部以石英砂、高岭土、板岩、长石、花岗岩等非金属矿产为主;中部以锡、铅、锌、锑、砷、萤石等矿产为主。全市共有大中型矿山10家,其中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武山铜矿产值超过1亿元。全市矿业总产值(含深加工产品)10亿元以上,产值占前五位的矿种是铜矿、水泥灰岩、砖瓦粘土矿、黄砂、钨矿。

 

 

 

 

2007年水文情报

2007年属枯水年份,九江市辖区内各江、河、湖、库水位普遍偏低,全年没有一站发生过超警戒洪水。长江九江站年最高水位为19.01米(87日。吴淞高程,下同),鄱阳湖星子站年最高水位为18.49米(88日),修河永修站年最高水位为18.86米(819日),各站年最高水位均低于多年年最高水位平均值。赣江吴城站、鄱阳湖都昌站还分别出现了9.45米和8.18米的历史最低水位。

2007全市降雨量偏少,平均降水量1040.0毫米,较多年平均降雨量少30.0%,其中49月主汛期降雨只有710.4毫米。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瑞昌市等局部地区出现了较强的暴雨洪水过程。

2007年水资源公报

2007年全市折合降水总量204.89亿立方米,比上年少15.6%,属枯水年份。

2007年全市自产地表水资源量90.33亿立方米(不含过境水),折合年径流深479.9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少39.1%,比上年亦少28.7%

2007年地下水资源量26.08亿立方米,其中山丘区19.07亿立方米,平原区7.01亿立方米。

2007年全市总水资源量95.8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间不重复计算量5.52亿立方米。

全市有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22座。2007年末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48.25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97亿立方米。

2007年全市总供水量25.4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工程供水量24.83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0.59亿立方米。

年度农业灌溉用水量12.2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48.2%;林牧渔畜用水量0.3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1.4%;火电用水量7.83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30.8%;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量1.63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6.4%;规模以下工业用水量1.0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4.2%;服务业、建筑业等城镇公共用水量0.2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1.1%;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1.0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4.2%;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0.8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3.1%;生态环境用水0.1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0.6%

2007年全市废污水排放量2.97亿吨。其中城镇居民生活0.86亿吨,占总排放量29.0%;第二产业废水1.92亿吨,占总排放量64.6%;第三产业废水0.19亿吨,占总排放量6.4%。入河废污水量2.38亿吨。火电厂直流式冷却水排放量7.44亿吨。

2007年全市水质概况

1、长江中游干流区九江段(武穴至湖口):九江段评价河长为71.5公里,评价河段为3个,分别是赛城湖闸、九江大桥、乌石矶。九江段全年、丰水期、枯水期水质良好,均为Ⅱ类水。

2、修河水系:修河水系评价河长419公里,评价河段为6个,分别为修水造纸厂、修水酒厂、高沙、虬津、涂家埠、王家河。其全年、丰水期、枯水期水质良好,均为Ⅱ类水。

3、博阳河:博阳河评价河长为93.5千米,评价河段为3个,分别为梓坊、德安北门桥、德安铁路桥,其全年、丰水期、枯水期水质良好,均为Ⅱ类水。

4、长河:长河(上游段又称乌石港)评价河长为35.7千米,评价河段为2个,分别为铺头、瑞昌桂林桥,其全年、丰水期、枯水期水质良好,均为Ⅱ类水。

5、湖口至马垱(长江下游干流区):长江下游干流区评价河长为76.5千米,评价河段2个,分别为湖口、马垱。湖口马垱全年、丰水期、枯水期水质良好,均为Ⅱ类水。

6、甘棠湖:甘棠湖评价面积1.5平方千米,全年水质为劣Ⅴ类水,49月份营养化评分值为72,营养化程度属于富营养,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

7、鄱阳湖:九江市辖区内鄱阳湖评价面积为813平方千米,全年水质为Ⅱ~Ⅲ类水,49月份营养化评分值为56,营养化程度属于中营养。

8、柘林水库:柘林水库正常水位蓄水量为50.17亿立方米,全年水质为Ⅱ类水,49月份营养化评分值为38,富营养化程度为贫营养。

9、主要供水水源地:九江市主要供水水源地为河西水厂、河东水厂(第三

水厂),监测频率为每旬一次,全年共36次。全年Ⅱ类水占97%,Ⅲ类水占3%,合格率为100%。每月上下旬编制的九江“市区主要供水水源地质量状况旬报”通过《九江日报》定期刊登向社会发布。

10、省界水体:在江西与湖北、安徽交界处,即长江湖口下游300米处和

彭泽马垱设立省界水体监测站。湖口丰水期水质良好,为Ⅱ类水,全年、枯水期水质合格,均为Ⅲ类水;马垱全年、丰水期、枯水期水质良好,均为Ⅱ类水。

鄱阳湖九江辖区水质水量动态监测启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为加强鄱阳湖水体的保护,江西省水文局(水环境监测中心)于20079月正式启动了鄱阳湖水质水量动态监测工作,监测结果由江西省水利厅发布。

 

(樊建华、李辉程)

 

 

 

 

气象

 [概况]  2007年我市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天气气候常出现异常波动,气候异常事件发生频繁。其主要天气气候特点为:
1)冬季风偏弱,暖冬明显。2007年无强冷空气影响我市,未出现大范围降雪和连续零下5度的低温冻害天气,全市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全市冬季(2006年12月~2007年2月)降水量为135.9 mm,较常年同期偏少3成,平均气温12.7℃,较常年同期偏高2.7℃,特别是2月中旬和下旬平均气温分别达10.3℃和12.2℃,比历史同期高出3.9度和5.2℃,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2)春季强回暖与强降温交替出现,气温变幅剧烈。2007年3月份气温继2月份之后仍持续偏高,月平均气温除修水、武宁、湖口气温在历史上排2~3位外,其他县、市均排历史第一,特别是3月下旬平均气温为18~19℃,较历史同期高出6~7℃,再创历史新高。与高温相间的是,冷空气频繁南下,强降温过程明显。
3)入汛不汛,过程降水明显。2007年入汛(4~6月)以来,我市降水偏少,其中武宁、瑞昌、永修偏少1~2成,其他地区偏少3~5成,主要暴雨降水过程出现5次(暴雨过程次数较常年偏少)。
4)夏季天气炎热,晴热高温持续。2007年夏季7~8月,全市持续高温少雨,平均降水量为93.4mm,较历史同期偏少4成,特别是都昌降水量仅为27.8mm,较历史同期偏少8成。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市分别出现了4次大于等于35℃持续性的晴热高温天气过程,累计天数为28~32天,较历史同期偏多7~10天,以7月20日瑞昌39.4℃为最高,7月21日~8月2日 持续大于等于35度的天数为最长。
5)冬季及早春大雾频繁出现,给交通带来严重影响。受夜间地面辐射、弱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相互作用、空气污染等因素的影响,2007年我市冬季到早春及秋季,大雾发生频繁,大雾天气过程共出现22次,其中达6站以上的大雾天气过程4次。
6)水持续偏少,出现阶段性干旱。2007年1~10月我市平均降水量为963 mm,较常年偏少3成,春、夏、秋季均出现了阶段性干旱,阶段性干旱时段主要出现在:3月底至4月上半月,7月上旬至7月中旬,9月下半月至11月上半月。全市无雨日数在50~55天之间,同时气温偏高,全市平均气温为19.4℃,偏高1.4℃,气温之高,为历年同期第4位。且蒸发量明显多于降雨量。蒸发量全市普遍为200~300mm。据气象部门土壤湿度监测资料分析,湖口从10月上旬开始出现干土层,且干土层厚度呈增长趋势,至10月28日干土层厚度均达5cm。卫星遥感资料计算分析表明,11月6日鄱阳湖水体面积为1838平方千米,比10月6日减少了1055平方千米,与2006年同期相比小34平方千米,鄱阳湖已显现出“枯水一线”的景观。由于降水偏少,蒸发量大,导致我市出现了轻到中度秋旱,局部重旱。
7)强对流天气局地性、突发性强。2007年春、夏季,我市多次出现局地强对流天气引发的强降水、强雷电、雷雨大风、冰雹等局地灾害性天气

 
[主要气候事件] 2007年受天气气候条件影响,我市先后遭遇了大风、冰雹、暴雨洪涝、大雾、
山体滑坡、泥石流,特别是雷电和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

强对流 4212220时九江市普降暴雨,平均降雨量55.8mm,共有37站次达50mm,其中以鲁溪115.8mm为最大,此次过程影响范围广,降水强度大,且雷雨大风、强降水多种灾害性天气并发,为入汛以来最强的一次。

72126日受西风带低槽和副高边缘共同影响,我市有19站次多日连续出现突发性、局地性的强雷电、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天气,尤以722日的强对流天气为最强,范围最大,有6个地区出现强对流天气。从1445分至16点零2分,我市普遍出现了强雷电、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中星子、湖口、彭泽、德安出现了18/秒以上的雷雨大风,庐山、瑞昌出现了1小时30毫米以上的强降水。

暴雨洪涝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市共有12个县(市、区)100多个乡镇、70余万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

53161日,九江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中修水出现了1小时30 mm的强降水,瑞昌、湖口、庐山、德安、都昌出现6小时50mm以上的强降水,修水、武宁、星子出现了24小时100毫米以上的强降水。此次强降雨过程造成武宁、修水、星子等三县40多个乡镇40多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5千多公顷,倒塌房屋3百多间,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千多万元。

62327日,全市除九江降水量为40.2 mm外,其他各地降水均在50mm以上,其中武宁、瑞昌、德安达100mm以上。另外,据中尺度雨量站观测,全市有23个测站雨量达100mm以上,有4站雨量达150mm以上,降水多呈对流性、局地性特点,部分地方出现了强降水、雷雨大风、强雷电。其中625,瑞昌市长河上游乌石港流域出现的强降水,造成瑞昌市洪下乡、高丰乡、花园乡3个乡镇2万多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30多万元。

81820时到2220时,台风“圣帕”影响我市,我市有5个站降水总量超过50mm

晴热高温 2007我市遭受的自然灾害尤以旱灾为重。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人口的用水以及形成高等级森林火险。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受灾人口300余万人,农作物受旱面积90多千公顷,严重造成全市今冬明春有31万余群众不同程度缺粮、缺衣被。

73,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预计九江未来天三到五天维持晴热高温天气, 4,九江地区出现首次高温天气,7日,九江市日最高气温突破37度。

9151115日,我市持续晴天多云天气,气温偏高,降水异常偏少,出现了1960年以来最明显的秋季少雨天气。期间全市平均雨量仅为36.7 mm,较历年同期偏少6.7成,为1960年以来同期最低,历史同期第五位。

冷空气 33330日分别有两次强冷空气侵入我市,其中33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市有3站出现8级以上大风,48小时内平均气温全市普遍下降了811℃,过程最低气温下降至3℃以下,庐山零下5℃;330日至41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全市过程降温达1013℃,部分县、市出现8级以上偏北大风。

大雾 12月15全市共出现了9站次的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大雾天气。造成能见度非常低低,对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和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强雷电   2007年我市雷电灾害较为频繁,为近五年来雷击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

4月17日7时40分,九江县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1名11岁小学生,在赶往学校的读书的路上遭雷击当场死亡。

5月30日8时30至9时之间,双钟镇迎宾花园生活小区4、5号楼居民受雷电电波入侵,导致电视机损坏6台、太阳能5个、电脑1台。

6月21日15时30分左右,永修县立新乡车溪村老基上房村民小组出现强雷暴,当时正在田间插秧的1名50来岁的张性男子突遭雷击,当场死亡,另一人受伤。

6月24日,星子县蓼华镇遭受雷击,击倒房4户,15间;6越5日,该县蛟塘镇遭受雷击,9间房屋受损;6月26日下午,该县蛟塘镇有一钟楼被击中。

(刘相弟 王伟)

 

 

 

 

人口与民族

 

 

[概况]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增强,九江人口发展呈现人口总量速降质升,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少数民族数目增多的态势。

【人口自然增长持续下降】2007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显示:九江市人口出生率为13.60,比上年下降0.1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6.00,比上年上升0.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60,比上年下降0.07个千分点。据此推算,2007年全市出生人口为6.40万人,死亡人口为2.82万人,扣除迁移人数,全年净增3.02万人,年末总人口为472.17万人。增量比上年减少0.03万人,人口增势继续减缓。

【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近年来,九江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园区工业、房地产发展迅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吸纳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到2007年末,城市建城区面积80.14平方千米(含九江县)2007,九江城镇化率达41.65%,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高出全省1.85个百分点。

【人口密度加大】 尽管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总量仍在逐年增加,人口密度不断加大,全市人口密度由1990年的每平方千米216人增加到2000年的234人,10年增加18人,到2007年人口密度增加到251人,7年间增加17人,人口密度增速明显加快。从行政区域分布看,市区人口密度最大,其次是湖口、都昌和九江县,人口密度最小的是武宁和修水,从地型分布看,人口分布格局依旧,人口密度仍然是平原(永修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高于丘陵(德安县),丘陵高于山区(武宁县、修水县、瑞昌市)

【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近几年,九江大力实行“科教兴市”战略,坚持把科教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加大科教投入,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有效地提升了人口整体文化素质。2007年,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8.27万人。基础教育扎实推进,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94%,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8.99%,高中学生毛入学率达70.5%,比上年上升5.1个百分点,平均每万人拥有高中在校生达240人。

【少数民族数目增多】九江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多民族人口聚居的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吸引着少数民族人口,少数民族数目增多,发展加快。全国56个民族九江就有39个,全市总人口中,汉族人口占99.78%,少数民族占0.22%。少数民族中,百人以上的有11个,按人口多少排序依次是回族、畲族、蒙古族、满族、苗族、壮族、彝族、韩鲜族、土家族、藏族、维吾尔族,其中千人以上的有3个,即回族3633人、畲族2288人、蒙古族1148人,分别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37.5%23.6%11.8%

 

(李英雄)

 

 

 

 

历史概况

在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晚期,九江地区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属古三苗族活动区域之一。

    春秋,九江地区为吴之西境、楚之东境,俗称“吴头楚尾”。

    九江作为行政区划始于秦代。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建九江郡。境域包括今江西全部、安徽的淮南及河南的一小部分,治寿春(今安徽寿县)。

汉析秦时九江郡为九江、庐江、衡江、豫章四郡,今九江境域分属豫章郡和庐江郡。西汉初年置寻阳县,治所在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南。高祖六年(前201年),车骑大将军灌婴在九江凿井筑城戍守,称湓城,同时置柴桑县。

三国,九江属吴,由一个边远僻左,一变而为边防重镇及交通枢纽。孙权为发展经济,解决军队给养和北方移民就食问题,在九江大规模地屯垦戍边,其主要军事力量先后由周瑜、吕蒙、诸葛恪率领,长期驻扎九江。

晋元康元年(291年)设江州,包括今江西绝大部分、湖北东部及浙江、福建北部,州治豫章(今南昌)。晋永兴元年(304年),分庐江郡的寻阳县、武昌郡的柴桑县合立寻阳郡,属江州,郡域相当于今九江市以西、湖北武穴以东的长江南北两岸地区,郡治设江北寻阳县。

东晋咸和年间(326334年)将寻阳郡治、寻阳县治皆由江北迁至江南的柴桑地。咸康年间(335342年),又将江州州治由豫章移驻寻阳。至此,寻阳成为州治、郡治和县治所在地,成为长江九江段南北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义熙八年(412年),朝庭废寻阳县,将其地并入柴桑县。南朝梁太清年间(547549年),寻阳郡治迁入湓城(今九江市区)。纵观东晋、南北朝270多年,因北方人口的大量迁入、地处要冲的地理位置,使寻阳成为长江中下游的名州重镇,湓城初具城市规模。随着政治、经济的隆盛,九江文化、宗教事业也开始发展。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寻阳郡,并柴桑、汝南为寻阳县,县治湓城。十八年,改寻阳县为彭蠡县。大业二年(606年),以寻阳跨江而治,江水会境,遂废江州改置九江郡。改彭蠡县为湓城县。隋统一全国后,社会比较安定,生产发展很快,九江地处赣江、长江交汇处,为一重要中转枢纽。手工业继续发展,尤其造船业,成为当时中国十二处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当时九江郡(辖湓城、彭泽两县)人口就达7617户,按每户5人估算,近4万人。

唐初废郡复州。武德四年(621年),分湓城置浔阳县。贞观年间,江州设有大规模的官办造船工场,曾奉旨造能浮海的大船供高宗远征高丽。开元年间,江州港由一个地区性港口转变成全国性港口。至天宝年间(742755年),江州(辖浔阳、彭泽、都昌3县)人口29025户,估算近15万人。九江开始出现官办书院(学校)。李白、白居易、权载之等诗人留连九江山水,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

五代南唐尊崇儒学,江州儒风纯厚,为“道德教化之地”,升元三年(939年),改浔阳县为德化县。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南唐后主李煜战败降宋,江南各城皆归顺,独江州拒命。次年,宋将曹翰破城,为泄愤实行屠城,造成九江历史上最大的人口灾难。屠城之后,遇难者田宅尽被江北贾人所占。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赵光义感于江州忠义,“诏长吏访其民之乡里疏远亲属给还之”,江州稍稍恢复生机。

至宋代中叶,江州城成为一个繁华的中等城市,江州港为全国重要的茶叶、漕粮、瓷器集散港。宋朝对茶叶实行专卖制度,江州是南宋五大茶叶合同场(茶叶征税、收购机构)之一,乾道年间(11651173年),官府又在江州设置“茶运司”机构。天圣(10231031年)中,江州即设“转搬仓”,专司漕粮受纳储存和分段转运。手工业进一步发展,江州工匠设计建造江西省最早的大型单孔石拱桥——观音桥,可见工艺之高超。江州也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出现淡水养殖业。

宋代是华夏文化“造极”的时代(陈寅格语),九江凭依南唐崇儒的基础,借赵宋偃武昌文的雅风,在思想文化建设上取得相当大的成就。江州有当时全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有在理学传播中占特殊地位的濂溪书院,有造就北宋“进士村”的修水黄氏书院,有中国最早最完备的义门东佳私办书院。黄庭坚开创江西诗派,刘恕在编修《资治通鉴》中担当重任,苏轼、米芾等大家也在江州留下传世佳作。终有宋之世,江州被天下誉为“真儒过化之地,文章节义之邦”。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设江州路,辖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泽5县,人口83977户,503852人。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称帝,国号汉,建都江州。二十一年,朱元璋西征攻入江西,改江州路为九江府。二十三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这是江西古代军事史上最大的一次内河水战。是役,朱元璋大败陈友谅,并将其击毙,为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明代,九江城因水兴,港口运输带动腹地经济,在属县人口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城区人口却增长迅速,逐渐由城市港口转为港口城市。嘉靖年间(15221565年),九江城区有坊里18处,大街8条,火巷(小巷)28条。天启三年(1623年),仅德化县(今九江市区)人口就达5584户,20955人。九江开始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吴城镇也凭借航运成为江西四大名镇之一。九江府物产商品化明显,除土布、土丝、棉花、茶叶、药材、桐油、蜜等商品外,九江鱼苗独占全国鱼苗市场。针对水运商业不断发展,水上通过货物增多的情况,为扩大财政收入,明景泰元年(1450年)在九江设立钞关征税。弘治六年(1493年)税收额15000两,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收25000两,天启五年(1625年)57500余两。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在九江设榷关征税,税制沿用明制。为解决湖口多有商船偷渡逃税的行为,清政府又于雍正元年(1723年)在大姑塘设立分关。至鸦片战争前,九江关一直是清政府税收额最高的榷关,道光九年(1829年)税收额高达600008两。清道光元年(1821年),九江城市建成区面积2.5平方千米,德化县人口58601户,311242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商人、手工艺人、搬运工人等。

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殿右八指挥林启荣率军出任九江镇守。四年,太平军石达开、林启荣、罗大纲部大败湘军于湖口。七年,清军攻破九江城,林启荣及17000部属壮烈牺牲。

清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侵略者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九江被辟为通商口岸。十一年,英国在九江建立租界,其他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开设洋行、公司、邮政局、银行、教堂、医院、会社、公馆、学校、俱乐部等,形成新的独立街区,使九江城区开始突破封建时代的城墙格局,建成区面积达到3平方千米。同治元年(1862年),英国人设立九江海关,夺取征税权,同时兼管港口和航道,九江出现中国土地上由外国人征税的怪现象,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城市。为适应侵略者掠夺经济的需要,九江港口迅速近代化,出现装卸机械,轮船开始代替木帆船,出现一批外商轮船公司。茶叶、大米、瓷器等农副产品出口猛增,进口则以鸦片、棉布、棉纱、煤油为主,九江甚至成为江西省鸦片进口的“总汇之区”。由于洋货充斥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打破,导致农业大面积破产,江北破产农民不断涌入九江洋人企业谋生,九江人口再次剧增,同治八年(1869年),德化县经太平天国战乱后,人口又增至70855户,321010人。

清宣统三年(1911年),九江首应武昌起义,成立“中华民国驻浔军政分府”。民国2年(1913年),李烈钧在湖口发动反袁世凯起义,历时38天失败,史称“二次革命”。

民国3年(1914年),改九江府为浔阳道,为避免与福建德化县同名,改德化县为九江县。4年,南浔铁路建成通车,有力地促进九江经济的发展。同年,出现九江至莲花洞的公路运输,创江西公路旅客汽车运输之始。6年,映庐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在九江开办电厂,标志九江电力工业的开始。15年,废道,各县直隶于省;同年11月,北伐军攻克九江。16年,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在城区设市政厅,直隶省政府。17年,改市政厅为九江市政府。19年,九江市政府撤销,市政并入九江县政府综理。23年,复设九江市政委员会,隶省政府。25年,撤市政委员会,城区归九江县浔阳镇,为特种甲级镇。

民国14年(1925年),九江开始出现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167月,中共九江市委组织工人群众协助中共领导人及叶挺、贺龙部队过境,赴南昌举行着名的八一起义。9月,中共中央特派员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在修水首举义旗。次年初,九江开始出现地方割据的人民政府——苏维埃政府。

民国27年(1938年)621,日本侵略军开始入侵九江,中国军队在九江大地上与来犯者展开沃血奋战,有效地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为武汉等后方大转移争取宝贵时间。特别是万家岭大捷,国民革命军薛岳兵团聚歼日军达万余人,取得江西境内抗日战争的最大胜利。726,九江市区沦陷。沦陷期间,九江是日军西侵、南犯的据点,战争、掠夺及日本占领者对各行业的垄断,使九江迅速衰落,一遍萧条,10个县总人口比抗战前净减35.17万人,只有133.69万人。194593,国民革命军新三军进驻市区,九江光复。95,九江受降典礼在新三军司令部举行,新三军军长杨宏光接受日军第十一军军长兼华中派遣军第六方面军司令笠原幸雄投降。

九江光复后,内迁企业、机关、学校等回迁,九江开始复苏。但九江的复苏很快因国民党发动内战而停滞。至民国38(1949)年,九江市区面积3.5平方千米,房屋建筑面积52万平方千米,大都是两层年久失修的砖木结构建筑和棚户,城市道路长36.52千米,面积34.28万平方米,排水管道9.66千米,多数街巷为明沟排水,有路灯73盏,供水能力200立方米/日,管线长6千米。人口11025户,60636人。

19495月九江解放。6月,成立中共九江地委。7月,成立九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经省人民政府调整,九江专区管辖1011山。19684月,成立九江专区革命委员会。19712月,改为九江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7月,设立九江地区行政公署。19803月,国务院批准九江市由地辖市升格为省辖市,设庐山区、浔阳区、郊区3个县级区。19837月,国务院批准九江撤地设市,实行市辖1021山的体制。1989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瑞昌县设立瑞昌市,为县级市。形成九江市辖9121山的体制,即修水、武宁、永修、德安、九江、星子、都昌、湖口、彭泽县,瑞昌市,庐山区、浔阳区和庐山管理局

解放后,九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各行各业成果累累,取得九江历史上从未在过的巨大成就。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在全省占有相当位置,其中棉花产量占全省三分之二。工业门类齐全,支柱产业具有相当规模,众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填补国内、省内空白。商业活跃,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的赣北大市场,辐射鄂东、皖西。发挥地处京九铁路大动脉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点的的区位优势,构筑成水路纵横交织,公路、铁路交错,航空、管道运输臻臻日上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教科文卫体和新闻事业日新月异。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有较大提高,完成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基础设施建设成就辉煌。旅游业出现新面貌。开放开发成效显着。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进步,和谐社会日益成型。九江人正满怀豪情,紧抓机遇不放松,加快九江在京九中段和长江中下游之间的崛起,实现在沿江沿线的大跨越,使未来九江成为长江沿岸又一明星城市,成为江西省的富庶之地。

(郭国胜)

 

 

行政区划

 

 

九江市简称浔,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北邻湖北、安徽省,东界上饶市,南接南昌、宜春市,西毗湖南省。面积18823平方公里。辖庐山区、浔阳区和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代管瑞昌市。全市共有13个街道办事处,99个镇,82个乡,342个社区居委会,1720个村委会。
   
庐山区 街道办事处3个,分别为
十里街办、七里湖街办、五里街办。镇7个,分别为牯岭镇、海会镇、新港镇、莲花镇、赛阳镇、威家镇、姑塘镇。乡1个,为虞家河乡。社区居委会57个,村委会64个。

浔阳区 街道办事处7个,分别为甘棠街办、滨兴街办、湓浦街办、白水湖街办、金鸡坡街办、人民路街办、西二路街办社区居委会85个,村委会8个。
   
九江县 7个,分别为沙河街镇、马回岭镇、江洲镇、城子镇、港口街镇、新合镇、狮子镇。乡5个,分别为永安乡、涌泉乡、新塘乡、城门乡、岷山乡。社区居委会15个,村委会109个。
   
武宁县 8个,分别为新宁镇、泉口镇、鲁溪镇、澧溪镇、船滩镇、石门楼镇、罗坪镇、宋溪镇。乡11个,分别为大洞乡、横路乡、官莲乡、巾口乡、甫田乡、上汤乡、东林乡、石渡乡、清江乡、罗溪乡、杨洲乡。社区居委会8个,村委会183个。
   
修水县 18个,分别为义宁镇、溪口镇、港口镇、白岭镇、全丰镇、古市镇、马坳镇、杭口镇、渣津镇、大桥镇、黄港镇、黄沙镇、何市镇、上奉镇、山口镇、三都镇、四都镇、西港镇。乡18个,分别为布甲乡、大椿乡、路口乡、庙岭乡、竹坪乡、石坳乡、新湾乡、上杭乡、程坊乡、黄龙乡、东港乡、水源乡、复原乡、上衫乡、余乡、黄坳乡、征村乡、漫江乡。社区居委会29个,村委会360个。
   
永修县 12个(2006920,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永修县柘林镇,恢复三溪桥镇和原柘林镇。赣民字[2006]140号),分别为涂埠镇、柘林镇、三溪桥镇、白槎镇、吴城镇、梅棠镇、虬津镇、艾城镇、滩溪镇、江益镇、燕坊镇、马口镇。乡4个,分别为九合乡、江上乡、三角乡、立新乡。社区居委会22个,村委会154个。
   
瑞昌市 街道办事处2个,分别为湓城街办、桂林街办。镇8个,分别为夏畈镇、码头镇、白杨镇、肇陈镇、高丰镇、南义镇、横港镇、范镇。乡8个,分别为横立山乡、南阳乡、黄金乡、武蛟乡、洪一乡、乐园乡、花园乡、洪下乡。社区居委会33个,村委会157个。

德安县 街道办事处1个(2006113,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德安县设立茶山街道办事处。赣民字[2006]2号),为茶山街办。镇5个,分别为蒲亭镇、车桥镇、聂桥镇、丰林镇、甘露镇。乡10个,分别为塘山乡、邹桥乡、爱民乡、吴山乡、林泉乡、磨溪乡、宝塔乡、河东乡、高塘乡、金湖乡。社区居委会14个,村委会93个。
   
星子县 7个,分别为南康镇、白鹿镇、温泉镇、蓼花镇、华林镇、蛟塘镇、横塘镇。乡3个,分别为蓼南乡、苏家垱乡、泽泉乡。社区居委会10个,村委会72个。
   
都昌县 12个,分别为都昌镇、土塘镇、周溪镇、三汊港镇、中馆镇、大沙镇、万户镇、南峰镇、大港镇、蔡岭镇、徐埠镇、左里镇。乡12个,分别为和合乡、阳峰乡、西源乡、芗溪乡、狮山乡、鸣山乡、春桥乡、苏山乡、多宝乡、北山乡、汪墩乡、大树乡。社区居委会39个,村委会257个。
   
湖口县 5个,分别为双钟镇、流泗镇、马影镇、武山镇、城山镇。乡7个,分别为大垅乡、凰村乡、张青乡、文桥乡、付垄乡、舜德乡、流芳乡。社区居委会15个,村委会122个。
   
彭泽县 10个,分别为龙城镇、棉船镇、马垱镇、芙蓉墩镇、瀼溪镇、东升镇、定山镇、天红镇、杨梓镇、黄花镇。乡3个,分别为太平关乡、黄岭乡、浩山乡。社区居委会18个,村委会141个。
                                  
(袁松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7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建设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着力推进四个打造,全面实施五大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提高和民生改善的和谐局面。荣获省级文明城市和中国十大宜居城市称号,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 合

初步测算,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GDP592.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1%,增幅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12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 315.52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195.92亿元,增长14.4%。人均生产总值12590元,比上年增加1765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4∶51.9∶32.7调整为13.753.233.1。第二产业的主导作用继续增强,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1.2 %,比上年提高 3.4个百分点。

全市财政总收入达57.52亿元,增长25.4%。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07亿元,增长23.2%。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到9.7%,比上年提高了0.65个百分点。财政结构优化, 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全年税收收入48.48亿元,增长31.1%,比财政总收入增幅快5.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到84.3%,比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16%(见表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47%,成为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0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86%

1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4.16

食品类

111.47

其中:粮食

104.80

肉禽及其制品

133.18

114.09

水产品

100.12

烟酒及用品

99.54

衣着

93.68

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

102.31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0.35

交通和通讯

97.5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42

居住

102.90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58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33.25万人,减少1.3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与上年持平。

二、农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25.0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5%,粮食总产量达137.17万吨,增长1.8 %,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0.73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0%。棉花种植面积4.86万公顷,增长3.2 %,棉花产量7.14万吨,增长6.6%。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为8.34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7%,产量11.75万吨,增长5.4%(见表2)。

2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137.17

1.8

124.75

2.0

   

122.17

2.0

   

0.74

-11.7

   

7.14

6.6

   

11.75

5.4

   

1.43

-5.3

9.94

7.0

   

0.28

15.2

   

9.00

14.7

   

81.48

0.2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4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02倍;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34.04万公顷,其中当年新封面0.86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6.51万公顷。

全年肉类总产量13.82万吨,比上年增长5.2%。生猪出栏159.26万头,增长0.6%;生猪存栏102.43万头,下降0.9%。禽蛋产量2.38万吨, 增长8.4%。全年水产品产量33.08万吨,增长11.1%,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9.11万吨,增长21.2%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34万千瓦,增长15.3%。农业排灌动力机械78万千瓦,增长2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44.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5.97亿元,比上年增加51.27亿元,增长28.7%(见表3)。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1.45亿元,增长24.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0.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2.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8个百分点。

3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增加值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185.97

28.7

其中:轻工业

64.11

40.6

      重工业

121.86

23.4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55.24

0.7

其中:集体企业

6.60

68.3

        股份制企业

117.25

26.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原煤80.03 万吨,增长53.4    %;化学纤维10.58万吨,增长37.5%;纱19.16万吨,增长54.9%;服装8485.74万件,增长73.2%。(见表4

4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

增长%

原煤

万吨

80.03

53.4

发电量

万千瓦时

794865

-8.3

啤酒

千升

99695

-3.0

化学纤维

万吨

10.58

37.5

万米

10356

55.1

万吨

19.16

54.5

服装

万件

8485.74

73.2

原油加工量

万吨

394.26

-5.1

汽油

万吨

81.33

-6.4

烧碱

万吨

15.08

18.2

塑料制品

万吨

1.15

12.1

水泥

万吨

769

6.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642.04亿元,增长41.1%;实现利税总额55.48亿元,增长1.3倍;实现利润28.31亿元,增长5.7倍。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0.3%,比上年提高47.7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入园投产工业企业达767家,比上年末增加55家;安置从业人数1.3万人,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36.4亿元,增长58.0%。主营业务收入361.5亿元,增长58.9%。实现利润总额26.4亿元,增长79.4%。上交税金14.8亿元,增长40.5%

全年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 71.33 亿元,增长0.1 %。全年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07.54亿元,增长12.9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58.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4.66     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78.99万平方米,增加273.7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8.30亿元,比上年增长40.4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33.44亿元,增长45.8%。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89亿元,下降12.3%;第二产业投资   185.83亿元,增长55.6 %,其中工业投资达183.83 亿元,增长56.5%;第三产业投资144.71亿元,增长36.7 %;非国有投资254.49亿元,增长57.17 %,占城镇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70.82%提高到76.32 %

全市开工和投产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46,完成投资166.22亿元,占同口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6.6%全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35.36亿元,增长38.45%。滨江路截污工程、龙开河故道工程、胜利系列工程、前进西路跨铁路高架桥工程、疾病控制中心工程、经济适用房工程、环庐山公路绿化工程、市政道路工程、公路客运中心工程、公交总站工程、鹤问湖污水处理工程、公厕、垃圾中转站及农贸市场工程等全市6大城建续建项目,6大新建项目已全面完工。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8.80亿元,比上年增长46.8 %。商品房竣工面积180.9万平方米,增长39.7%;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246.8万平方米,增长70.1 %;商品房销售额46.5亿元,增长1.4倍。

5       2007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单位:亿元

   

投资额

比上年增长%

     

333.44

45.8

农、林、牧、渔业

2.89

-12.3

工业

183.83

56.5

采矿业

13.66

19.1

制造业

160.21

61.7

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5.11

16.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6.82

7.6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5.05

880.8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82

-83.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70

22.6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5.52

2.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9.95

47.5

建筑业

2.01

-6.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7

15.8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0.89

39.6

批发和零售业

5.04

46.5

住宿和餐饮业

7.80

70

金融业

0.99

-30.0

房地产业

56.66

48.3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75

4.1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58

115.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7.61

40.8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0.27

26.6

教育

5.58

-6.8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10

-61.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10

48.4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0.07

18.5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163.78亿元,比上年增长   17.4%。其中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79.56亿元,增长19.7   %;县及县以下市场实现零售额84.22亿元,增长15.2 %。假日消费和婚庆消费拉动住宿和餐饮业快速增长,实现零售额19.87亿元,增长21.1%;批发零售贸易业保持平稳增长,实现零售额   143.32亿元,增长16.9%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2亿元,比上年增长9.9%;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2.1亿元,增长15.1%;金银珠宝类0.86亿元,增长34.8%;化妆品类0.16亿元,下降27.5%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3.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7%。其中进口1.14亿美元,增长27.0%;出口2.48亿美元,增长68.0%

全年利用外资项目130, 实际利用外资达3.7亿美元,增长8.5%。当年全市新签内资项目1386,实际引进内资249.98亿元,增长19.1 %

全年对香港、台湾地区分别出口0.25 亿美元、0.04亿美元;对印度、韩国、日本、新加坡分别出口0.05亿美元、0.1亿美元、0.1亿美元、0.01亿美元;对美国、欧盟分别出口0.32亿美元、0.43亿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高速公路总里程179公里;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7875.77    万吨,下降21.4%;集装箱吞吐量8.82 万标准箱,增长19.5 %;全年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5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

全年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87.7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2.4 %。其中,铁路38.51 亿吨公里,增长42.9 %;公路23.83亿吨公里,增长19.3 %;水运25.43 亿吨公里,增长2.8%。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53.55亿人公里,增长5.4%。其中,铁路29.25亿人公里,增长4.1 %;公路24.22 亿人公里,增长7.1 %;水运0.08亿人公里,下降26.0 %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9.57 亿元,增长17.4%。年末城市电话用户60.23万户,增长18.1 %;农村电话用户47.82万户,下降2.4%;移动电话用户166.48万户,增长39.9%

接待旅游总人数为1215.82万人次,增长18.9%。其中境外游客15.46万人次,增长32.1%;国内游客1200.36万人次,增长18.7%。全年旅游总收入为88.8亿元,增长23.9%。其中外汇收入5566万美元,增长63.2%

八、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02.26 亿元,比年初增加64.69 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23.35亿元,比年初增加23.5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4.93亿元,比年初增加 38.3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54.91亿元,比年初增加10.06亿元;中长期贷款为131.28亿元,比年初增加35.68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508.81亿元,比上年增长24.7 %;金融机构各项现金支出1459.62亿元,增长24.5 %;货币净回笼49.2亿元,增长30.1 %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99240万元,增长17.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749万元,增长42.8%;寿险保费收入75491万元,增长11.8%。赔款和给付31843万元,增长121.6%。其中财产险赔款给付12521万元,增长21.4%;寿险赔款给付19322万元,增长3.8倍。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普通高校7所,当年招生2.35万人,在校生8.27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44所,在校生4.51万人。普通中学332所,在校生29.59万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1.31万人,初中在校生18.28万人。普通小学1387所,在校生42.51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   99.9%。成人高等专业学校招生0.51万人,在校生1.13万人。

6    2007年各类学校招生和在校生情况

                                             单位:万人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普通高校

2.35

8.27

2.45

成人高校

0.51

1.13

0.40

中等职业学校

1.83

4.51

1.31

普通高中

3.60

11.31

3.70

普通初中

5.60

18.28

7.34

普通小学

7.62

42.51

5.60

全市县以上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9个。全市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67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53项,市级108项,市本级科技三项经费投入340万元, 增长15%全年受理专利申请332件,授权专利143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42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10个。广播电台11座,中波发射台2座,1000瓦以上调频台6座,电视台11座。全市有线电视用户31.79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92.3%,电视人口覆盖率94.7%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90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5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1个,妇幼卫生机构15个。医院、卫生院床位9004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32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0.97万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462人,妇幼保健机构1081人。在医院、卫生院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中,有医师4199人,注册护士3307人。

我市运动员在国内和省内的重大比赛中共获得2枚金牌、 2枚银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72.17万人。全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   13.60‰,比上年降低0.10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00‰,比上年下降0.0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7.60‰,比上年下降0.07个千分点。

7 2007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单位:万人

     

年末数

比重%

总人口

472.17

100.00

其中:城镇

196.66

41.65

乡村

275.51

58.35

其中:男性

245.86

52.07

女性

226.31

47.93

其中:18岁以下

110.87

23.48

18-60

308.23

65.28

60岁及以上

53.07

11.24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2元,比上年增长17.5 %;人均消费性支出6899元,增长5.0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4%,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37元,比上年增加386元,增长10.9%。职工年平均工资15870元,增长16.8%。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7.66平方米

全年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7万人,其中“4050”人员0.65万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93亿元,增长80.0%,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   4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5万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和企业单位养老金月平均水平为927元。向城市低保户发放低保金1044万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0%,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万人;其中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35 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到8个县(市、区),参合农民208万人,参合率89%。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1.15万人、22.8万人和5.4万人,同比增长4%60%118%

212.38万人次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全面免除学杂费16168.2万元;为7.12万人贫困家庭寄宿生补助生活费3283.44万元。全市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4.1万平方米

年末全市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床位1.7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4万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865万元, 接收社会捐赠631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全市市、县级环境监测站14个,环境监察部门12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55天为优,302天为良,8天为轻微污染,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8 %

全市有2个已批准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面积37.46万公顷。已建成自然保护区 30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个、县级26个,面积19.59万公顷。

全年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389起,死亡162人,比上年减少6人,下降3.6%。其中,道路交通事故359起,死亡130人,下降5.1 %;工矿商贸事故30 起,死亡32人,上升28.0%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精神文明建设

 

【概况】2007年,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措施,突出特色,进一步增强了工作活力和成效,提升了公民文明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呈现全面推进、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取得新突破】 市委、市政府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摆在全市发展的战略位置,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副书记、市长王萍任第一副组长的文明创建领导小组。实行目标责任制,将创建任务下达各区和市直各单位,并建立市、区、街道三级督查网络,形成了党政齐抓、市区联动、群众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百千万”宣传工程,即聘请10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督查员,下派1000名干部进社区宣传,动员10万名大中小学生参与“文明城市人人爱、有你参与更精彩”大型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开展“人人出份力、共创文明城”青年志愿者大型系列咨询、服务活动、“争创全省文明城市,共创美好新生活”巾帼志愿者活动、“人人前进一小步、文明前进一大步”等一系列群众性活动。投入 30多亿元,建设并改造一批重点道路,完成三水厂二期等一批基础性项目,扩建和改造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工程。开展违法建设、占道经营、环境卫生、垃圾广告、建筑工地、交通运行、车辆停放、尾气排放等八大整治活动,制订并颁布《九江市城区绿地认养办法》等系列规范性文件。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举夺得江西省第二届文明城市称号。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取得新进展】 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单位竞赛活动。以“创诚信行业,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广泛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继续深化“诚实守信我先行”、“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一条街”、“巾帼文明岗”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和旅游行业文明示范窗口等活动,庐山旅游风景区、庐山西海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风景旅游区。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浔阳区南司社区被评为“全省十大和谐社区”。

【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取得新成效】 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继续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争当人民好公仆”等活动,深入进行廉洁自律宣传教育、反腐倡廉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继续推进“共铸诚信”活动和“西部助学工程”,广泛开展志愿者送温暖、无偿献血、保护环境等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积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先后评选和推荐出全国劳动模范向东、全国师德标兵徐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黄萍、黄振波等一批先进典型和模范。广泛开展征集提炼和评选九江城市精神主题词和九江市树、市花活动。通过民意测验、媒体公示等方式,让群众广泛参与,激发市民爱国、爱市、爱家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参与人数达30多万,遍及全市机关 、学校、社区、企业、乡村、军营等各个层面。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合力,凸现新亮点】 贴近未成年人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感爱新变化,迎接十七大”主题教育活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美丽清洁袋”和“六亿宝贝”反黄助学等系列活动,有力推动了未成年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集中开展网吧整治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建立网吧协会,积极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全年累计检查网吧2000余次,查处违规行为100余起,实行“一次性死亡“网吧27家。抓好少儿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广泛开展少儿文艺活动。我市荣获江西省第三届“金色童年”少儿歌舞电视大赛优秀组织奖,《亲亲芦苇花》、《家乡的风筝》荣获江西省第三届“金色童年”少儿歌舞电视大赛新创节目二等奖。切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抓好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矫治和关爱工作。普遍建立健全“师生谈心制度”、“家访制度”、“心理咨询教师工作制度”等,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形成长期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和信息工作。《积极探索网吧管理新方法》、《九江注重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立足长效,狠抓关键,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3篇文章在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简报》上发表。瑞昌市《“免疫工程”护少年》和浔阳区《社会“三心服务桥”》分别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的二等奖和三等奖,并入选《2007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继续深化,展现新风貌】 围绕培育新农民,开展多层次的道德教育。开展“美德在农家”,争创“五好”新女性、“春蕾父母结对帮扶”、“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广泛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努力提升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围绕发展新文化,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编印《九江新农村文明手册》20余万册,发放到全市各乡村。各地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特色文化村、农村青年中心和文化中心户,建好了一批永久性文化宣传栏。围绕树立新风尚,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创评活动。着力开展文明村镇、和谐村庄、星级农户和文明信用农户的创建创评活动,评选全市“十大和谐村庄”,推出一批省、市文明村镇。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共建”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共建参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