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2008年,在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和九江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战胜了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经济平稳发展;推进了一批重大项目,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实施了民生工程,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总体看,这一年,改革深化、发展平稳、民生改善、社会稳定,顺利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任务。全市生产总值700.5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财政总收入66.17亿元,增长15.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8.42亿元,增长19.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39.76亿元,增长3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94亿元,增长23.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5.7%,低于全国全省涨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889元,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4 417元,增长12.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之内,分别下降4.7%和5.9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7‰。
【经济实现平稳发展】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8.05亿元,增长2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33.06亿元,增长29.8%。新增开工、投产工业项目123个,完成投资291.17亿元,增长61.7%。九钢120万吨高线技改、巨石集团30万吨玻纤、龙达30万吨化纤、赛得利二期、旭阳雷迪多晶硅、诺贝尔陶瓷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钢铁、化纤、船舶、建材等产业集聚势头良好;工业园区集约发展水平提升,全市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九江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万福工业园成为江西省节能灯产业基地。粮食总产144.98万吨,实现连续5年丰收;水产品总产35.71万吨,其中特种水产10.5万吨;棉花种植73.7万亩,总产8.21万吨;油料产量13.54万吨;生猪养殖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出栏171.64万头。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8家、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1个,创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品牌43个,新增专业合作社308家,扩种九江水梨6万亩。新农村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先进行列,投入2.1亿元,建设1473个试点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面貌有了新的变化。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38.79亿元,比年初增加76.76亿元;九江银行与兴业银行开展战略合作,迈出跨地区发展步伐,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9家金融机构落户九江;江洲联合造船在香港联交所借壳上市;积极开展政银企合作,签订贷款合同63.69亿元。沃尔玛等知名零售企业入驻九江,华东市场三期竣工开业。启动庐山园门下迁和庐山新城建设,庐山西海风景区总规通过省政府审批;庐山机场开通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四条航线,旅客由上年的7 000人次上升至4万余人次;举办金秋经贸文化旅游节暨第三届国际龙狮精英赛和真如禅寺1 200周年庆典,被评为“2008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实现旅游总收入96.7亿元,同比增长8.8%。
【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增强】 积极推进国企改革,一批市属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和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不断深化;扎实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了沿江开发建设投资公司、城投公司和市投资担保公司;继续深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组建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所有乡镇推行“乡财县代管”。有效开展对接招商活动,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36亿美元,引进省外5 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资金113.0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4.79亿美元,同比增长32.6%。对外工程承包额1.4亿美元,出境劳务由上年850人增加到2 558人。新增国际友好城市3对,荣获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新增民营企业2 204户,税收总额达到30.58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46.2%。
【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铜九铁路全线通车,武吉高速基本建成,昌九城际铁路、九瑞高速、彭湖高速顺利开工,西气东输过江盾构工程加速推进。继续狠抓“三年打胜公路建设翻身仗”,沙阎公路、机场路等改造完成,硬化农村公路1 773公里,新增310个行政村通水泥路,完成农村改渡建桥10座,农村公路通畅率86%,通达率90%以上,6个县(市、区)基本实现村村通;48座病险水库可在主汛期前完成除险加固主体工程。矶山湖、长岭风电并网运行,彭泽核电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工程、九江电厂四期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3.05%。续建14条城区道路,完成100条背街小巷整治。长途客运中心、公交总站、两湖活化引水工程顺利推进,水、电、气、公交等设施不断完善,八里湖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投入试运行,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南湖公园入选全国第二批国家重点公园,武宁县城被评为国家级园林县城。
【沿江开发取得新进展】 编制完成《九江市港口总体规划》、《城西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投入20.4亿元,加快建设沿江道路、供排水、电力、防洪等基础设施。城西港区30万标箱集装箱码头开港运营,港区物流园区一期工程完工,疏港大道建成通车,安置小区基本建成,通关中心开工建设,口岸扩大开放纳入国家规划,九江港获准对台湾港口直航。沿江开发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金砂湾、码头、城东工业集中区、九江县沿江产业集群区等板块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工业集聚势头良好,一批冶金、建材、船舶、化工等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开工投产。
【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参与编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规和18个专项规划,完成九江鄱阳湖滨湖保护区的功能区划;鄱阳湖生态枢纽工程等一批项目列入省规划。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14户重点企业单位能耗持续下降,全市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和市区大气、水质、噪声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建成;县级污水处理厂建设顺利推进。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探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施修河环保行动,关闭一批沿河污染企业,修河水质进一步改善。大力支持共青城跨越式发展,积极申报共青城青年创业基地、台商创业园和农业示范基地。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市县财政配套4.14亿元,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民生工程8大类81项指标。新增城镇就业6.8万人、“4050“人员就业7 500人;发放小额贷款1.61亿元,比上年增加5 554万元,扶持4 003名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带动10 474人就业;征缴养老保险金8.8亿元,增长近2亿元,备付能力进一步提升;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月人均补差分别增加35元、17.9元,农村低保对象由10万人增加到16.4万人;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取消了病种限制,提高了救助标准;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84%,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人数314.5万人;补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3 237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9 261人。启动2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惠及3 000户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推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向县级拓展。去年政府提出的十件实事逐项推进,完成良好。全市获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行业科技进步奖2项;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9%,初中少年入学率达98%,万人高中学生比达347,居全省首位,新招聘教师1 200名,九江学院、九江职大、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三所医院通过省三级甲等医院评审,都昌县代表全省通过国家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考核。计划生育基础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得到有效控制;竞技体育在奥运会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公民道德建设得到加强,涌现出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许俊谷景;扶贫、慈善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募集超亿元救灾款物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审计、统计、质监、药监、民族宗教、国家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档案、供销、农垦、气象、水文、地震、烟草、信息化、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护。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市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加强;加大力度调处信访突出问题,赴京赴省集体访、异常访大幅下降,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工作,真诚接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参政议政。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86件,市政协提案400件,满意率有明显提高。扎实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年活动;建立开通了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平台,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勤政廉政建设,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进一步完善,惩治预防体系进一步健全。
(张义忠)
重要会议
【市政府常务会议】 1月2日,市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召开,研究并原则通过《九江市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规定》、《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有效推进“四个对接”实施意见》、《关于扶持九江民用航空事业发展的意见》、《九江市摩托车养路费征收管理实施意见》。
1月21日,市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召开,专题研究九江港口集团公司、九江市林业宾馆改制有关问题。
2月19日,市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修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并原则同意《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专题论证报告》、《关于火车站外广场两侧用地的规划意见》、《永修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关于浔阳区、庐山区切块用地的规划意见》。
2月27日,市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召开,会议研究并原则同意《沿江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和运营方案》、《九江市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章程》、《九江市救灾款物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关于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听取市统计局关于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情况和市安监局关于贯彻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2008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汇报。
4月2日,市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召开,研究并原则通过《九江市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方案》、《2008年市政府工作部门绩效考评工作方案》、《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工资组建方案》和《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运营方案》、《关于鼓励市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的暂行办法》、《九江市中心城区危旧低洼房改造实施方案》、《关于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九江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办法》、《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九江市推进企业股改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听取九江市近期社会治安形势情况的汇报。
5月9日,市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召开,研究并原则通过《九江市加快县(市、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强市若干意见》、《关于开展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县(市、区)的意见》,研究市属国有企业改革职工安置补充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等事宜。
6月2日,市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召开,研究并原则通过《九江市2008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关于加强九江市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有关事宜,听取九江市城区土地定级及基准地价更新工作情况、关于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情况的汇报。
7月4日,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召开,听取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民生工程“十件实事”工作进展情况和大项目建设的反馈,研究并原则通过《九江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研究了市民航局有关遗留问题和将九江华凌旅游商贸港项目土地资金交由庐山区运作有关问题。
7月25日,市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召开,传达了全国、全省军专安置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并原则同意九江市贯彻意见,研究并原则通过《九江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充规定》、《九江市中国农业银行贷款项目及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8月4日上午,市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召开,研究部署九江市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机关效率有关工作。
9月5日,市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召开,听取市发改委关于江西省铁路网规划九江市意见和关于江西省2008年~2012年电力发展规划九江市意见的汇报,研究并原则同意《九江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组建方案》、《九江市关于进一步鼓励投资促进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研究加强和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建立九江市重大项目绿色通道等问题。
10月17日,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召开,研究并原则通过《九江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九江市酒类流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九江市“十一五”基础测绘规划》,传达了全省第七届村(居)民委员选举工作会议精神,研究了九江市贯彻意见。
10月30日,市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召开,研究将九江市赤湖水产场划归九江县管理、支持赛城湖综合垦殖场改制及处理赣北化工厂违规集资建房等事宜。
11月19日,市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召开,研究确定了九江市中心城区2009年度经济实用住房建设规模,研究并原则同意了《关于促进共青城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九江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用审批方法》、《九江市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施工作业审批办法》、《关于进一步促进九江市房地产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九江市城区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方案》、《九江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20年)》,听取了市物价局关于拟调整九江市居民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九江市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制定测算情况的汇报。
12月11日,市政度第29次常务会议召开,研究并原则同意《关于大力支持九江银行做大做强、加快上市工作步伐的意见》。听取对《九江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实施细则》有关条款进行修订的情况汇报。
12月26日,市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召开,研究并原则通过《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市委九届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关于建立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长效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九江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8~2020)》、《关于加强市城区经营性土地管理的意见》、《关于理顺城西港区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2009年度市本级财政收支预算安排意见》、《关于云山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研究关于切实做好返乡务工人员就业服务和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加强市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建设规费收缴等有关问题,听取了市城区经营性在建项目清理情况、土地清理整顿情况的汇报。
(黄效兵)
【市长办公会议】 1月2日,第17次市长办公会议召开,研究并原则同意《关于县域经济年终考评工作方案》和《关于对市直单位绩效考评的实施方案》、《九江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研究关于组建九江沿江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有关问题。
1月21日下午,第18次市长办公会议召开,研究关于解决全市中小学校防雷减灾示范工程配套经费及有关事项、鹤问湖污水处理厂划拨土地有关问题、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落实市本级粮食储备有关事项、《“六个800~1000万及三个30万吨”工程实施方案》,听取了九江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情况汇报。
2月27日,第19次市长办公会议召开,研究了关于九江、武宁、永修等县三个建设项目用地和关于局部修改(调整)湖口、彭泽2县4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
3月24日,第20次市长办公会议召开,研究了《全市抗冰救灾总结表彰大会筹备方案》、市房产局《关于请求归还房改资金的报告》、调整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有关问题、关于彭泽县城区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审批有关事项及当前电网建设项目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听取了全省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部署要求和九江市贯彻意见的汇报,传达了全省六大领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精神。
4月2日,第21次市长办公会议召开,研究审定了全市依法行政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研究了购置公交车经费、对市城区新建、在建道路命名、九江化工厂项目合作等有关问题。
5月9日,第22次市长办公会议召开,传达了全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工作现场会议、全省廉政工作会议和全省纠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了九江市贯彻意见;研究《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和沿江开发公司2008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方案》、《关于首届“十佳科技企业”和“十佳科技工作者”评选办法》及暂借市干休所规划改造启动资金有关问题。
6月2日,第23次市长办公会议召开,研究《九江市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主要控制指标分解方案》、九江庐山旅游公路开发总公司庐山环南山公路项目贷款还息有关问题、关于表彰我市首批赴四川灾区救援专业队的相关事宜、做好2008年住房保障工作有关问题、落实省属和市属企业退休教师补贴等有关问题、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有关问题及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实施方案,听取了九江市中心城区危旧低洼房改造工作情况、十里河—濂溪河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7月25日,第24次市长办公会召开,会议研究中油洁能(九江)燃气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九江市CNG汽车加气站有关事宜,研究并原则通过了《九江市社区再生资源文明回收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九江市2006年冬季市直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方案》,听取了九江职业大学发展考察调研情况汇报,研究了有关问题。
8月14日,第25次市长办公会议召开,会议研究市中心城区住房保障工作有关事项,研究《九江市鄱阳湖滨湖保护区核实工作报告》和深入研究和修编九江市城市远景规划有关事宜,研究并原则同意了《庐山西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组建方案》、《九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分解方案》,听取了市城西港区建设有关情况的汇报。
9月5日,第26次市长办公会议召开,研究全市污染减排工作和城西港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有关问题,研究并原则同意《九江市开展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听取市规划局关于城市规划区内村民建房点规划建设监督检查情况的汇报。
10月17日,第27次市长办公会议召开,研究并原则同意市规划局《关于天然气管道工程路径及站址选址的规划意见》、市志办《关于开展市志第二轮编修工作的请示》,传达了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抓紧上报今年项目建设用地的紧急通知》,研究了有关事项。
11月19日,第28次市长办公会议召开,研究了星子县建设项目用地、九江市绕城高速公路项目规划、将九江国旅划拨给中国国旅总社、江西省天然气管网工程在九江市境内线路走向和站场设置、江西铜业集团公司铅锌冶炼项目选址等问题。
12月11日,第29次市长办公会议召开,研究永修、彭泽等6县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等级调整审、开展“摩的”、“拐的”等非法经营车辆专项整治、整合郊区客运线路和开通环庐山旅游景点公交线路等问题,研究并原则同意了市国土局《关于星子县城区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审查意见》,听取了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建材集团关于对九江工业建筑设计院退休职工要求解决养老金正常发放问题调查情况、市物价局关于调整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情况的汇报。
(黄效兵)
办公厅工作
【概 况】 2008年,在中共九江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办公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为领导服务、为基层和部门服务、为群众服务、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
【组织协调有力有序】 围绕市委确定的发展思路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定期协调推进,确保了市政府2008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落实。在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文化旅游战略、6大项目建设、10大惠民实事的落实上,积极主动发挥组织协调职能,确保了这些大事要事的扎实推进和有序落实。在市政府阶段性重点工作中,积极做好与上级政府和部门、市级各大家、市直各部门及各县(市、区)之间的工作协调,成功牵头组织了城西港区中心商务区暨沿江开发一批重大项目开工签约仪式、全市经济工作现场调度会和中国·九江金秋文化旅游节开幕式3项重大活动。
【政府督查到边到底】 重点抓好5个方面的督查:《政府工作报告》、10件惠民实事、会议决定事项、项目建设、专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全年共编发《政务督查》30余期,组织或配合有关方面开展专项督查30余次,承办领导交办督查10余项,转、承办领导批示件40余件、“为民解困直通车”市长批示件180余件,办结率95%以上,为保证政令畅通起到了积极作用。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做到“四突出、四提高”:突出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提高重视度;突出加强与代表、委员沟通,提高见面率;突出“回头看”,提高落实率,突出协调规范,提高办复率。全年承办、转办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598件,办复率100%,代表、委员满意率99%,完成时间较以往提前一个多月,办理数量、质量,代表委员满意率都有新突破,得到市人大、市政协领导的充分肯定。
【办文办会到点到位】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进一步理顺办文办会程序,规范办文办会方式。收、发文处理上严把程序关、质量关,做到当日来文当日分办,紧急来文随到随办。全年共办理上级来文1 544件,下级来文1 780件,制发文电800余号,没有出现误事、误时、失密现象。会务工作加强主动性,做到会前准备充分、会中顺利有序、会后跟踪落实。全年共办理市政府全体会、市政府常务会、市政府党组会、市长办公会、市长例会、各类市长现场办公会等会务工作68次,组织了每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会等全市性大型会议,以及各口工作会议共150余次,提高了会议的组织水平和会务质量,准确、规范起草了各类会议纪要,起草《市政府重要工作专报》12期,做到了精益求精、优质高效、领导满意,达到了传达精神、指导工作、促进落实的目的。
【应急值守有效有为】 坚持全天候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了政府班后和节假日工作不脱节、不断档。全面落实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工作要求,积极做好应急演练工作。2008年初,九江市遭遇50年一遇的低温冰雪灾害,全办上下自觉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紧密配合,团结协作,圆满地完成了领导交代的各项任务。信访接待体现为民宗旨。全年接待来访780人次,在维护政府机关正常的办公秩序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将市长热线、市长手机、市长信箱整合为一个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市政府机关值班工作为民服务水平,全年共受理热线电话、市长手机电话6 100余个、短信90余条、手机、信箱平台成为典型的社会联动工程,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支持。
【调研工作把握重点】 紧紧围绕市政府各项中心工作和领导关注的焦点、全市经济工作的难点、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有计划、有重点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专题性、重点性调研。深入县区一线,开展关于县域经济,财源建设,发展高兴技术产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方面调研,撰写《赴湖南岳阳、湖北黄石、安徽安庆、芜湖等4市学习考察报告》、《九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等调研文章,全年共形成各类调研报告20多篇,完成各种会议讲话、报告、文稿等文字材料160万余字;《九江经济》编辑工作精益求精,严把审稿关,严控误差率,发挥了期刊作用。《政府公报》编辑与《九江经济》结合进行,及时公开政府最新出台的文件、政策,成为政务公开的一个重要平台。
【信息工作前瞻及时】 围绕大局和中心开展政务信息工作,为领导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编发《九江政务》45期、《政务通报》41期;编发《舆情快报》19期,为市领导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网络信息;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强化“精品”意识,把抓质量、抓精品作为上报信息努力方向,继续保持在全省各地市政务信息上报工作的先进位置,全年共上报省政府信息700余条,被采用80余条,上报国办信息200条,被采用2条。扩大了政务信息公开范围,所有符合公开条件的政府文件全部公开。同时,加快了政府文件的公开速度,原则上做到了一周内在网上公开,为群众及时有效地查阅有关文件资料提供了便利。全年共收集存档电子文件467份,其中网上公开211份。
【政风建设成效明显】 认真组织开展政府办公室系统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和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年活动。按照“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原则,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和办公厅自身建设最突出的问题入手,创新举措,全面排查整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办公厅出台了《进一步提高执行力,狠抓工作落实的具体举措》,明确了工作台帐、限时办结、督办检查等硬要求;建立了市长“直通车”,重大文件直报市长;开展了“三提品牌处室、十佳服务标兵”创评活动,有效评出了工作绩效和工作激情;新建了政府办公室内部局域网,开通了《市政府网上行政办公系统》,实现了网上公文流转、信息共享等功能,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保证了办公厅电子文档的安全性和机密性;强化了会议网上通知系统,把网上系统从会议通知扩展到紧急、可公开文件下发,有效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
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办公厅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既按市纪委的部署认真做好规定动作,又有创新自选动作,深入开展“扬廉勤清风正气,促九江快速发展”为主题的廉政教育活动,办公厅新提拨的23名正副科级领导干部签订了勤政廉政承诺书,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
广泛开展学习型干部、学习型处室创建活动,定期组织全办人员学习,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完善学习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全办干部职工政治素质得到明显增强。
抓党建和文明创建,全面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完善党员教育、监督机制,制定经常性教育计划,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坚持以创建省级“文明机关”为目标,强化组织领导,制定活动方案,完善工作措施,积极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政府机关被评为江西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
【金融协调服务有力】 组织制定《关于加强投融资工作的意见》等一批支持九江金融业和经济发展的意见、办法等政策。金融招商取得进展,协助引进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7家落户九江。协助组建完成沿江投资公司、城投公司、市投资担保公司。加快推进我市企业上市工作,江洲联合造船已在香港联交所借壳上市,协助做好九江银行、九江长运、共青鸭鸭等一批企业上市前准备工作。积极搭建政、银、企协作平台,组织召开'2008江西省(九江市)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
【后勤保障等工作齐头并进】 建立健全《车辆过路过桥管理规定》、《领导办公室保洁锁钥管理制度》、《会议(接待)室管理制度》、《机关食堂加班就餐制度》等机关后勤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立足现有条件,对办公室墙面进行了出新,改善了办公环境。改进办公电话话费管理,破解遗留难题,清理了办公厅所属房产,解决了新调入干部的过渡用房问题。做好离退休老干部服务工作,组织开展了适宜老同志的文体活动,主动为老干部办实事。这些工作的扎实开展,为机关各项工作特别是政务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
(黄效兵)
经济研究
【概 况】 2008年,市政府研究室按照市政府和办公厅的总体部署与要求,把工作目标定位在紧扣中心、提高效率、多出精品上,把工作重心放在材料起草、课题调研、参谋服务上,以开拓、创新、务实的精神和干劲,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本着认真负责、高效及时的原则,较好地完成了市政府主要领导讲话和工作报告等材料的撰写任务。2008年,全室工作人员发扬吃苦肯干精神,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完成了包括《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工作会讲话、经济形势分析会讲话在内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件的起草。全年共完成各种文字材料338篇、160多万字。
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一些富有成效的专题性、重点性的调查研究。坚持“坐下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围绕经济和社会宏观战略,开展综合调研出思路;围绕领导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个案调研解剖典型;围绕市政府重大决策,开展超前调研提供信息。采取独立或与相关部门联合的形式,重点深入到县区、部门和企业开展了关于县域经济、财源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撰写了《赴湖南岳阳、湖北黄石、安徽安庆、芜湖等4市学习考察报告》、《九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九江市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调研报告》《关于加强基层非专业应急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当前汇率变化对我市进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应对建议》《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关于岳阳市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等一系列调研文章。代市委、市政府拟草了《关于支持共青城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一年来,共形成调研文章20多篇。同时,多次负责接待陪同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兄弟城市政府研究室在九江的调研活动,加强与外地的联系,总结交流了工作学习经验,取得了很好效果。
以打造一流刊物为目标,精益求精办好《九江经济》(市政府公报)。全年顺利出刊12期,刊登各类文章300余篇。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急难新任务。在年初低温雨雪灾害期间,市政府召开多次紧急会议,政府主要领导的讲话都是昼夜兼程完成的。防灾指挥部向省里汇报全市防灾工作情况,撰写材料的时间很短,既要找有关部门要情况,又要边学习、边熟悉情况,每次都完成了任务,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同时,还完成了市政府和办公厅领导交办的其他临时性任务,如一些临时性的材料和辅助性材料的审核把关、市里一些重要活动的联络和接待上访等。
狠抓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全面注重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在不折不扣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还突出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效能建设,按照“单位环境更优,文章质量更高,领导更满意"的要求,完善了研究室工作制度,保证了全室工作的开展更趋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干部工作积极性更高、效能性更强。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在市政府和办公厅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增设了政策研究科,并从县里选拔了2名同志充实到研究室干部队伍中,为拓展工作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张义忠)
法制建设
【概 况】 2008年,市政府法制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江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五年规划》为主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构建和谐九江,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拟定《2008年九江市依法行政工作要点》,重点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机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4个方面的主要工作及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了单位责任、保障措施,突出了《五年规划》的各个阶段性目标任务,注重了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保证了全市依法行政工作扎实推进。
加强对全市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宣传、培训工作。对全市新上岗的行政执法人员举办了2期专题培训,讲授行政处罚的程序和行政执法文书制作。针对行政许可过程中存在的“重许可、轻监管”以及许可部门实施许可项目不规范等现象,为全市从事行政许可工作的人员举办了4期培训班,受训人数422人,全部取得了市审改办核发的合格证书。通过培训,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全面推进各县(市、区)政府依法行政。代市政府起草《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从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健全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度、严格行政执法、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加强组织领导等8个方面对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作出了明确、具体、全面的规定,对提高九江市依法行政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构建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对全市各县(市、区)政府及市直部门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评议考核,确定了一定数量工作基础较好、领导重视的单位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作为九江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试验田”、“样板田”。同时,推荐修水县政府为“江西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并将其经验在全市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不断深入。结合《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及时编写《法制汇要》专刊,详细解读其意义、内容、重点、措施、要求,并将《法制汇要》报送给市委、市政府领导,供领导参考。
【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严把规范性文件制定关。在编制《2008年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时,注重制度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把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规范性文件放在首位,内容设置上充分注意体现市场经济和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坚持走群众路线,增强规范性文件的公众参与度,做到两个确保:确保市政府出台的所有规范性文件都书面征求了人大、政协和相关部门的意见,确保所有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规范性文件均通过座谈会、听证会或网络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2008年共举办听证会12次,召开座谈会、协调会26次。坚持“一会两审”的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一丝不苟审查每一份报审文件,客观务实地提出意见与建议。对内容违法的文件及时沟通纠正;对属于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建议部门以自己名义出台文件;对时机不成熟的文件,建议暂缓出台。2008年共审查市政府规范性文件36件,颁布实施18件,都达到内容合法、科学严谨的要求。
积极探索规范性文件立、改、废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规范性文件每实施一段时间,制定机关和实施机关要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提出废、改、留的意见。2008年,对2005~2006年以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的54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废止规范性文件5件,修改1件。
【提高行政复议工作成效】 畅通复议渠道,主动加强与市信访局和市纠风办等部门联系,积极引导符合行政复议条件的信访和投拆通过行政复议解决问题。
创新工作方法,继续实行复议案件的案由、承办人、审理期限和审理结果全公开的“阳光工程”,积极探索运用和解、调解、协调等方式在资源权属和工伤认定案件中的运用。
加强对复议专职人员的培训工作,举办全市行政复议主持人资格培训班,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部门共60多人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九江市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的复议理论水平,增强化解行政争议的操作能力。
2008年,共受理行政复议申请86件,正式立案43件,审结41件。在已审结的案件中,维持23件,占审结数的56.1%;撤销、确认违法或变更13件,占31.7%;被申请人自行纠错,申请人撤回申请,申请人与第三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复议终止5件,占12.2%;实际纠错率占审结数的43.9%,实现了社会效果、政治效果和法律效果的三统一。
【扎实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按照《纲要》中“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方案”的要求,向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印发《九江市行政许可案卷评查标准》、《九江市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以及《关于在市级行政执法机关中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的通知》,对全市各执法单位行政处罚案卷、行政许可案卷、行政复议案卷进行评查,重点检查执法主体、处罚程序、调查取证、法律适用、文书格式、档案装订等方面内容,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依法受理行政执法投诉、举报。
对全市行政执法单位的主体资格进行全面清理,逐个界定执法单位的主体性质、执法范围、执法依据、处罚权限,依法确认了47个市本级行政执法单位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并在九江市政府法制网予以公布。严格行政执法证件的管理,核发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证111个、行政执法证908个、行政执法监督证42个。
严把规范性文件备案关,确保县级政府和市直部门出台规范性文件符合上位法的规定。严格备案工作制度,做到有案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对报备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审查其是否按时报备、文件形式是否符合法律要求、文件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严格报备审查程序,通过承办人初审,科室复核,办领导审定3个环节,有效确保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质量。2008年,共审查县级政府报备的规范性文件20件,并全部按时进行登记。
加大对许可项目备案管理。按照省政府每两年清理一次行政许可目录的要求,组织九江市本级行政许可目录再清理工作。通过单位梳理自查、市法制办依法审查、反馈单位核对、市审改办审定等环节,保证了市本级行政许可项目目录的合法有效。
(吴艳萍)
人事管理
【引进高层次人才】 畅通“绿色通道”引才,加大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绿色通道”,为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环保局等7家主管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和九江学院共引进91名硕士研究生;开展为引进博士以上人才的岗位计划征集工作,通过下发文件、上门走访等形式, 到713厂、6354所、九江电厂、九江石化总厂等驻市重点单位,宣传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征集到九江学院、713厂等单位35名博士岗位,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江西省人事厅等多家媒体公告,目前已有 8名博士报名。
通过“筑巢引凤”聚才,积极推进江西设区市中第一个留学人员创业基地暨江西九江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自2007年底开始筹备启动以来,市人事局会同九江开发区及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草拟了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办法和优惠政策。同时积极协调项目与人才落实,旅美协会先后两次考察九江市创业园情况,并签署合作备忘录。在服务好713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同时,2008年,市人事局积极筹备九江博士后科研工作第二站的申报准备工作。九江整流器厂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各项材料准备齐全,待省厅部署后即可申报。
【做好引智工作】 围绕九江市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大力引进国外智力,先后邀请了农业、医疗、旅游规划等方面的外国专家来浔服务,全年共执行项目8批次,帮助重点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传授先进管理理念。圆满完成“四个对接”活动任务,3月10~13日,局长王俯耕带队考察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海洋总公司等石化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为九江石化申报的“油浆过滤技术”和“碳五馏分的分离及高效利用研究”技术难题与技术创新课题寻找对口专家,搭建智力服务企业的平台。市人事局对接企业——九江石化已申报项目5个,与3所院校对接,签约资金740万元。
【注重新农村人才和智力开发】 搭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平台,经省专家组评审,确立8个县区的24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发展“一村一品”产业,争取省财政扶持资金104万元,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5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点进行了全面考核、评估和调整,实施动态管理,进一步增强了示范点活力;按照省人事厅工作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协调县级人事部门,利用各级网络媒体大力宣传全省“三支一扶”新的优惠政策,吸引2 600多名高校毕业生报考九江市的支医、支教、支农和扶贫工作,个别岗位的选拔比例高达1:40,共招募318名高校毕业生志愿“三支一扶”,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计划,为全市农村基层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在全省实施2008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电视电话会上,九江市作为唯一的设区市代表,作典型发言,介绍开展“三支一扶”工作的成功经验。与北师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所高校签订了高校生到基层工作合作协议。
【培育人才市场】 2008年,共举办人才集市46场,人才交流大会10场。全年进场招聘单位达5 000家,提供就业岗位30 605个,求职者达3万余人次,实现成功就业9 000余人;网络招聘单位1 020家,提供就业岗位4 570个,实现成功就业285人。上半年,经局党组研究,制定了《人才市场绩效薪酬管理办法》及相关管理制度,在人才市场内设各部门实行竞标上岗,有效激发了人才市场内部活力,成功开发了《九江市人事代理管理软件》和《个人电子档案》,实现人事代理全程电子化管理,新增人事代理4 000余人,新增档案5 500余份,新增人才派遣149人,各项业务指标取得历年来最好成绩。
【加强公务员管理】 推进公务员依法管理工作。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把握原则、规范操作,组织954名身份不明人员进行考试,为950名考试合格人员进行了公务员登记;完成市、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市政府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申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及时按要求上报省人事厅审批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25个、市政府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20个,县(市、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134个。全市参照单位人员登记共2 334人,其中市政府直属参照单位登记人数870人,县(市、区)政府直属参照单位登记人数1 094人,市政府各部门所属参照单位登记人数370人。
严把人员进口环节。在录用环节上,圆满完成了2008年全市435名公务员录用工作。在面试中继续采取从外省聘请考官的办法,考录工作实现了“零投诉”, 公平公正做法吸引全国各地16484名人员参加报考,九江考区以外考生占70%。高学历考生明显增加,博士生2人报考,硕士研究生368人报考,年轻化、高学历、报考人数等指标均超历史之最,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中国人事报》、《江西日报》相继报道了九江市阳光考录公务员的做法;首次组织开展录用优秀村干部到乡镇任公务员,共录用18名村支书(村主任)为公务员;会同市委组织部完成2008年度选聘73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在调配环节上,完善《九江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暂行规定》,机关在基层考试选调公务员工作已走上规范化轨道,2008年在县乡共考试选调37名公务员;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和“选调”也全部实现“凡进必考”,并且在在考试中增加专业技能考试项目,选才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全年来为市直事业单位录用133名大中专毕业生。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在考核方面,完成2007度机关、事业单位28 373人的年度考核备案工作,并对2008年度考核工作进行了布置;开展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连续三年考核为优秀人员评选表彰活动,在机关事业单位营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积极探索优化考核办法,结合各县(市、区)、各部门实际,开展“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和绩效考核试点工作,为下一步全面铺开总结了经验。在奖惩方面,推荐国家表彰先进集体2个,先进个人15人;省表彰先进集体18个,先进个人36人,劳模9人;开展九江市“十大杰出建设者”及40名优秀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办理辞职8人、辞退2人的备案手续。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启动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全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会议召开后,市人事局迅速向市政府作专题汇报,随后组织5个工作组对市直事业单位和县区进行摸底调研,于8月召开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出台《九江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着手研制开发了《事企业单位人员及岗位管理系统》软件,完成专业技术人员13个岗位级别的职数审核、岗位设置、职务聘任模块的设计和程序编写及调试、试用,为下一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做了基础性准备工作。根据市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就九江市科研机构体制改革起草《九江科学院组建方案(送审稿)》,以期加快科研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九江市科技、科研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做好人事信访工作】 圆满完成2008年人大第十三届三次、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交办的16件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走访率、回复率、满意率三个100%;全年共办理信访件117份,全部进行回复和办理。在日常接访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服务承诺制,开通网上局长信箱和政风行风专栏、设立举报电话和投诉信箱并落实局长接访日制度,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确保了公务员登记、工资套改等重点工作的平衡推进,维护了社会稳定。
【重视军转维稳工作】 积极推进营以下干部“考试考核、双向选择和指令性派遣”安置方式,2008年顺利完成96名军转干部和随调家属的安置工作,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国转办《转业军官杂志》对九江市“阳光安置”办法进行了报道;努力营造自主择业军转创业环境,除做好日常工作外,经常与自主择业的部分军转干部一起协商探讨创业项目,并为他们创业和择业提供了贷款担保手续,为他们购房、子女就学、就业等进行协调和帮助。重视企业军转干部的稳定工作,及时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同时通过专项调研、总结经验,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改进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的建议,九江市企业军转干部的思想稳定,没有出现赴省进京上访的情况。市人事局军转安置科被国务院军转安置工作小组表彰为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军转安置工作先进单位。
【规范人事培训考试制度】 2008年,全市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181期(市直55期),培训14 900人次,其中,公务员培训5 186人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9 518人次,乡土人才培训196人次。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科目培训考试有新的突破,规定除首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外,其他已聘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参加两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的考试,考试与考核挂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人事考试方面,严肃考风考纪,顺利完成了31项专业资格考试的报名和考试工作,其中12项考试实现网上报名和缴费,方便了考生,提高了工作效率。承办全市招考“村官”和副厅级后备干部选拔的笔试组织工作,专业化的考试运作得到省委组织部和省人事厅的充分肯定。社会化考试取得实质性进展,承接市国资委、国土资源管理局、军转干部和退伍兵考试以及市直教育系统招聘和选调教师考试公共科目试题。组织力量对人事考试题库建设攻关,完成公共科目题量2万余道,基本能保证市直及县(市、区)企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和社会化考试工作的需求。初步建立人事考试命题专家和面试考官信息库,入库专家894人,涉及专业32个。
【办理职称评审】 按程序办理5 222人的职称审批、申报工作。调整12个系列20个专业评委会的评委会专家库,入库专家1 194人,新入库成员359人,达到了省里规定的更新评委会专家库人数三分之一的规定。
【妥善处理人事争议仲裁案件】 2008年,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申请案件明显增多。市人事局克服人手少、业务繁重的困难,积极开展人事争议仲裁的接待和受理工作,热情接待来访申请人,公平妥善地处理人事仲裁案件。全年正式受理劳动保护培训中心1起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案件,接待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来访人员达30余人次。
【推进人事系统“三项建设”】 以全市人事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为契机,着力推进人事工作科学发展基础建设,开展以加强工作制度、信息化建设和提升人员基本素质的“三项建设”工程。在制度建设方面,健全完善了一系列政务公开和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规范实现管理的高效;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开发和完善九江人事网和九江人才网,九江人才网日点击率超过万人次,已成为九江地区点击率最高的网站之一,九江人事网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信息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在全市政府部门中属领先水平;为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开发局内部交流网,实行网上签到和网上办公,并实现市局与县区人事部门联网;在市直单位中率先使用投影进行会议汇报,人事局所有内部召开的会议全部实现了无纸化;全局从领导到普通职员、从新同志到老同志,人人可以较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在提高人员基本素质方面,开展“四个一”活动。要求人事干部每人每年读一本书、上一堂课、发表一篇文章、全局每年编印一册文集,有力提高了人事干部的读、讲、写和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吴平华)
机构编制
【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 理顺了劳教所的体制。劳教所原定事业编制87名,政法编制15名,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通过调研论证,劳教所归为公务员管理单位,为劳教所配备了行政编制71名。
合并市委机关后勤中心和市政府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组建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全面管理市委、市政府相关事务工作,从而理顺了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组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撤销市财政局的市政府采购中心、市建设局的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市发改委的产权交易事务所。原4个单位共28名编制,现定编20名,减少编制8名。重新核定市中小学编制。省编办下达《关于核定九江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批复》(赣编办文〔2008〕128号)后,市编办按照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倾斜农村教育的原则,已将39 558名教职工编制全部分配到位。
完成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选择九江石化医院作为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单位,与试点单位保持密切的工作联系,每月都要到试点单位了解相关工作开展和经营发展情况,提出完善建议,逐步建立和完善健全、规范、合理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圆满完成了这次试点任务。
【加强机构编制日常管理】 在机构编制日常管理中做到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科学分析,合理配置,积极探索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新机制、新手段和新方法,完善4项制度(机构编制管理“一支笔”制度、编制实名制度、月报制度、核编准调制度),冻结行政机构编制的审批,严格执行“进人核编、凡进必考”的规定。
不断加强对机构编制的日常监督检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专项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保持“12310”机构编制投诉举报电话投诉渠道的畅通,严格按规定受理有关举报事项,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
通力协作把住单位进人关。市编办与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积极协调,通力协作,相互配合形成“一条龙”协商工作制度。凡机关事业单位进人,没有《核编通知单》,组织、人事不办理调配手续,人事局不套定工资,财政局不核拨经费。
【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在事业单位登记工作中严格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意见》,认真审查,严格把关,核准一个,办理一个,对条件不具备的不登或者缓登,保证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有效性。2008年,全市共登记事业单位法人2900个,其中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60个,事业单位登记年检2900个,年检率100%。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乡镇机构改革已在2008年全面完成。在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中做到:内部调研,外部考察。把问卷发到不同层面的人群,收集意见,召开座谈会,请参会人员对机构设置、职能定位、人员编制、隶属关系等各个方面发表看法,然后收集整理。组织人员赴赣州、鄱阳进行学习考察。方案形成后,市委副书记、深化乡镇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刘德意召集部分县(市)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座谈征求意见,使市(县)制定的《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层层发动、稳慎推进。在改革中市、县、乡分三级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层层成立领导小组,层层制订改革方案,做到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扎扎实实向前推进;强化监督,跟踪问效。做到两级督查两级验收。县级由编办会同组织、人事、农业、财政、监察等部门进行督查,市里组织联合督查组进行督查,先后5次下到乡镇督查机构改革,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县里验收采取乡乡过关,市里验收采取随机抽签,每个县(市)抽出2个乡镇进行验收。
通过改革,取得了显着成效:转变了职能,优化了人员结构,理顺了机构人员责权利关系,改变了工作作风,完善了管理制度,促进了经济发展;实现了编制总量控制的目标。通过改革,精减了乡镇党政机构和事业站所,乡镇党政机构减少145个,事业站所减少112个;行政编制精简了48名,事业编制精简了90名。共精简了领导职数396名,经营性服务人员400多人,湖口、星子、修水等县自聘的工作人员全部清退。2008年全市乡镇行政编制空编819名,事业编制空编2 287名。瑞昌市撤销了流庄乡,分流人员38名。通过改革,确实做到精简了机构,优化了人员结构,分流了人员,减轻了财政负担。
(徐 斌)
外事侨务
【概 况】 2008年,市外侨办始终坚持外侨并重、外侨互补的方针,以友城交流为平台,以引资引智为目标,以凝心聚力为宗旨,为国家总体外交服务、为侨服务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较好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 全年共受理因公出国(境)团组总数127批、392人次,同比分别减少33.5%和34.9%。;接待来访外宾、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共43批、441人次。各项工作均在全省实现了争先进位,多项工作荣获了全国、全省先进,取得了9项突出业绩。为九江市荣获了全国友协颁发的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全国15个城市获此殊荣);荣获全国侨务系统抗雪救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荣获全省国际友好城市工作、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荣获全省民评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荣获全市定点扶贫工作先进单位、部门包村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新增友城3对,友好城市总数达到了10对,完成5大洲布局。县级友城工作获重大突破,瑞昌市和共青城分别与德国沃尔泽伦市和瑞典波拉斯市签署结好意向书;借助国际友城平台,为希腊制造的16 500吨油轮《九江号》顺利下水,推进了国际友城经贸合作步伐;成功处理2起领事事件,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专访,为九江争得了良好的国际影响;积极探索干部职工绩效考核办法,出台实施《九江市人民政府办事侨务办公室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被人事部门确定为全市机关绩效考核第一个试点单位。
【王萍赴日本参加第四届“东京-北京”论坛】 应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邀请,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共九江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萍一行4人于9月15~20日赴日本参加第四届“东京-北京”论坛。在日期间,王萍先后出席了“亚洲的未来与中日的作用”主题会议、“中日地方对话”分论坛会议,就“中日双方旅游和地方经济互相促进,人员往来以及地方的交流如何为政府的关系发展做出贡献”的主题进行了发言,与中日嘉宾开展研讨;先后与日本静冈县、岛根县、京都府、高知县等地方官员就开展九江与日本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友好交谈和磋商;拜访了部分华侨华人团体和侨领侨商,推介九江的投资环境和招商引资政策。
【王萍出席九江(香港)经贸活动周】 5月10~1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萍赴香港出席九江(香港)经贸活动周,重点围绕沿江开发、高新技术、港口物流、机械电子、文化旅游、银行保险业等产业项目开展洽谈招商活动。采取省市和市县联动、有分有合、统分结合的方式,在参加省里的系列招商同时,举行产业对接撮合会、专题对接、招商洽谈和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辅导培训等活动。签约、洽谈、推进一批有质量的大项目,进一步推介宣传了九江。活动周期间,王萍走访香港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香港宏安集团主席邓清河、香港讯汇金融集团董事长谢兆凯、加拿大置地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树林、香港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朱良保、香港宏大集团董事长项善友等重点客商。市委常委、农工部长魏宏彬,副市长李伟,市政协副主席王翔等出席。省市活动共签约金额8.1亿美元。
【九江市荣获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 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11月8~9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来自34个国家的70余个省、州、市代表及外国地方政府组织、姐妹城市协会负责人和中国地方政府负责人约500人出席。会上,15个副省级市和地级市获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分别是:大连、吉林、苏州、杭州、厦门、九江、青岛、郑州、长沙、广州、桂林、成都、昆明、西安和乌鲁木齐。在本次大会期间,有2对新的“姐妹花”于8日下午举行友城签字仪式,其中包括江西省九江市与美国萨凡纳市。
【市外侨办获全国侨务系统抗雪救灾温暖行动先进集体】 国务院侨办在全国开展 “侨爱工程——抗雪救灾温暖行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九江市外侨办与来自全国4省、8市、1县的(外)侨办、中新社、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共15个涉侨单位获得先进集体殊荣。在抗击冰雪灾害中,市外侨办积极争取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董事长陈江和先生、上好佳(中国)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恭旗先生、泰国正大集团、印尼金光集团捐赠爱心捐款84万元支持受灾地区重建。
【促进与国际友城希腊希俄斯市的经贸合作】 1.65万吨油轮“九江号”顺利下水,希俄斯市市长和船东代表一行11人专程来九江参加该船的下水仪式。“九江号”油轮的下水,标志着两市经贸合作的开始,既是两市经贸合作的结晶,两市友城发展的纽带,也是友城结好的见证,为促进九江的造船业以及双方贸易合作发挥重大作用。希方在九江银星造船公司定制了4艘油轮,定单总价值达6亿元人民币。
【开辟外事工作服务企业发展新渠道】 下发《关于加强为我市重点进出口企业大户服务的通知》,在省政府批准的5家企业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政策,经市政府批准增加10家重点进出口企业享受因公出国(境)一次审批一年内多次有效的优惠政策并已报请省外侨办同意、备案。主动为民营企业申办APEC商务旅行卡。2008年,共受理企业申办APEC商务旅行卡7批、19人次。
【成功处理外国人在浔突发事件】 4月,一加拿大老人在九江因病急需动手术,得知情况后,市侨办第一时间与省外办领事处联系,想办法联络到其家属,收到书面委托同意后,医院顺利完成手术,得到了其家属的高度评价。媒体对此事高度关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九江市侨办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9月,美国老人哈罗德在九江生病住院,市侨办工作人员多次主动与其在九江的朋友联系协调,为其安排返美机票和行程等相关事宜,老人回国后致电市侨办,再三表达对九江人民的感激之情。
【建立外语志愿者队伍】 成立“九江市外语志愿者队伍”,40余名外语志愿者加入,7个语种分别为:英语、日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法语、韩语,搭建服务九江对外开放事业的平台,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建立“三送”、“三定”机制为侨服务】 为归侨侨眷送温暖、送政策、送爱心,普及侨务政策法规知识,维护归侨侨眷利益。全年共接待信访13件14批14人次。对侨资企业定期联络、定期走访、定期服务。发动“五侨”联合开展对全市203家侨资企业的专题调研活动,调查金融危机对侨资企业的影响,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九江国际影响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国侨办《侨务工作研究》和《侨情》杂志刊登九江市侨务工作情况,澳洲知名的《星岛日报》、《澳洲商报》上头版头条刊登关于九江的宣传报道,在海外华侨华人中引起很大反响。
(柯 辉)
民族宗教
【加强民族工作】 2008年末,全市共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共43个民族成份,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约1.5 万人。
第三轮对口支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工作继续深入开展,着力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建设。全市13个少数民族村民小组(企业)得到支援,全市有12个少数民族村组被列为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拓展工作领域,民族工作社会化有新提高。开展少数民族工作进社区、进高校活动。都昌县成立江西省第一个县级民族社团——民族团结发展促进会,使都昌县的少数民族同胞有了娘家,为探索民族工作社会化积累了经验。
围绕少数民族发展,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共上报少数民族项目12个,争取上级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53万元,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促进了民族村发展。
【加强宗教工作】 九江市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5大宗教,共有市级宗教团体5个,县级宗教团体36个;教职人员4 600人,各类宗教活动场所812个,信教群众近15万人。
在全市开展声势浩大的“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学习宣传月”活动,对全市各县民宗局长及全市36个宗教团体负责人、宗教教职人员进行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政策专题学习培训,全市共培训5 683人。
2008年,市天主教、佛教、基督教3个宗教团体进行了换届,指导协助九江开发区成立佛教协会和九江县、武宁县道教换届工作。
宗教活动和场所进一步规范。2008年,全市对涉及宗教的38起行政立案及时进行了处理。查处“东方闪电”、“门徒会”、“三赎教”等邪教组织,有力地抵御了境外利用宗教对九江市的渗透。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更加适应。全市各级宗教团体及宗教界人士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慈善公益活动,为抗灾救灾、公益设施建设、办学助学、扶弱助残等方面捐款1 186万元。
重点宗教场所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08年,东林大佛项目的山门、释伽殿、大佛基础、大佛铸造、大佛穹顶等项目已基本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江西云居山禅修院奠基仪式成功举办。通往宗教场所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东林寺环境整治和扩建拆迁进展顺利。
(曾芬 程勇)
地方志工作
【概 况】 2008年,全市地方志工作机构积极宣贯、认真执行《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按照省志办的部署和市编委会的要求,以启动《九江市志》(1991~2010)编修工作和推动全市县级第二轮地方志书续修工作为重点,同时主动指导各级各类专业志的编修和开展历代志书的整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续修市志已经启动;3部县级志书通过审查验收,2部完成初稿总纂;2部市级部门志书通过审查,12部县级部门及乡镇志书公开出版或内部发行;多部历代县志正在整理、点校之中。
【宣贯地方志工作法规与规章】 2008年1月1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13日,省长吴新雄签署第162号《江西省人民政府令》,公布这一江西省有史以来第一部有关地方志工作的地方政府规章。九江市、县两级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以此为契机,再一次掀起地方志工作法规与规章宣贯高潮。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将《条例》和《办法》合编成册,印发给各县(市、区)政府、市直和驻市各部门与单位,并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集中开展宣传活动。浔阳区、星子县地方志编委会及时进行了翻印,发放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相关部门和单位。浔阳区将地方志工作的法规、规章和相关文章在区政府网站上全文发布;星子县印发了宣传材料200多份,张贴、悬挂标语50多条、横幅10余幅,营造出浓厚的宣传氛围。
市、县两级政府认真贯彻《条例》和《办法》,坚持“一纳入、五到位”(即: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各级政府的任务之中",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切实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在2008年1月7~10日召开的九江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地方志工作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全市各县都建立和健全了地方志工作机构,至2008年末,全市共有12个县级地方志(含史志合一)工作机构,共有人员编制40人,实有工作人员(含借调、聘用等)88人;共有办公室30间,基本上都安装了空调;有电脑21台,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基本配齐,部分县志办还配置了高档数码相机。在修志经费方面,市政府及时拨发续修市志启动经费和《2008九江年鉴》编纂出版经费共25万元,修水县一次性拨发专项经费50万元,武宁县政府增拨20万元(从2004年启动到2008年共拨发77万元),星子县拨发15万元,其他各县2008年度的修志经费均在10万元左右,有效地保证了第二轮县级志书编纂工作的顺利开展。
【启动《九江市志》(1991~2010)编修工作】 2008年10月17日,市政府召开第27次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地方志工作,决定组织开展《九江市志(1991~2010)》编修工作;30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行文下发《关于开展<九江市志>(1991~2010)修纂工作的通知》(“九办发〔2008〕96号”),对全市第二轮市、县志编纂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随文印发了《<九江市志>(1991~2010)篇目》;随后,各县(市、区)政府、市直各承编部门和单位相继报送了修志工作领导机构与编纂队伍人员名单。12月30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市政府市长助理、秘书长、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柳国发作动员报告,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殷美根和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刘斌先后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标志着全市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全面启动。
【第二轮县级地方志书编修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下,全市第二轮县级地方志书续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至2008年末,已通过审查、验收的县志3部,分别是:新编《武宁县志》,全书29篇、130章、451节、210万字,图照彩页120多页;续修《彭泽县志(1986~2000)》共25卷、91章、474节、86万字,彩照90幅;续修《都昌县志(1990~2004)》34卷、148章、507节、约100万字,彩色图照10页。续修《星子县志(1986~2005〖BF〗)、《〖BFQ〗瑞昌市志(1990~2005)》均已完成初稿总纂,开始进入审查阶段。同时,湖口、修水、德安、九江等县正在收集资料和撰写初稿。
【专业志书编修与旧志整理成效初显】 2008年,市、县两级志办主动指导有关部门开展专业志、部门志和乡镇志的编纂工作,其中,《九江法院志》、《武山铜矿志》通过审查,武宁县有公安、教育、横路乡等12部专业志和乡镇志公开出版或内部发行。同时,武宁县收集、整理明清两代7部县志,编纂《明清武宁县志汇编》,已完成第四稿,约500万字;星子县整理、校勘了43万字的《归宗志》;修水县点校了明嘉靖《宁州志》和清同治《义宁州志》。
【《九江老照片》出版获好评】 2008年8月,由九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编、武汉出版社出版的《九江老照片》一书公开发行。该书收录了1868年至1949年的389幅照片,直观而又生动地展现了在旧中国阴影的笼罩下,九江城乡憔悴颓废的百年沧桑容颜。《九江老照片》出版后,社会各界好评如潮,九江电视台、九江日报等新闻媒体为此作了专题报道。
(汪 明)
行政服务
【概 况】 2008年,是九江市行政服务中心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在中共九江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建成运行,中心朝打造“政务超市”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容量更大、功能更全的新办公场所已投入使用,中心结束了租房办公的历史;广大市民和客商对中心审批办证的满意率达100%,省、市领导和外地同前行来参观考察后给予好评,中心作为展示九江服务型政府形象的重要窗口变得更加靓丽。
【提升行政效能】 2008年,市行政服务中心围绕打造“规范管理、高效运作、优质服务、廉洁清正”服务平台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求科学发展之真、务项目建设之实”、“优化发展环境和效能建设提高年”等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具有鲜明特征和丰富内涵的新型行政文化建设,培育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和服务管理理念,自觉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2008年,中心共办件31 555件,收费5 947.6万元。客户对办件的满意率达100%,收到客户感谢锦旗147面,感谢信113封。新组建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把建立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作为工作准则,遵循用制度管人管事的理念,从交易市场管理、交易监督管理和平台内部管理3个层面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既有效规范了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秩序,也严格规范了监督人员、评标人员和其他人员的行为。交易中心2008年8月29日正式挂牌运行至年底,共发布各类交易信息613次,总交易量251宗,总交易额12.9426亿元,对优化资源配置、节约项目成本、优化发展环境和遏制腐败产生了积极作用。
【完善服务功能】 市委、市政府高度关心重视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从九江建设大厦中划拨4层共4 500平方米作为中心办公用房。经过2个多月的紧张施工,总投资485万元的新场所建设工程顺利完工。2008年8月25日,中心搬进了装饰一新的办公新址,结束了长期租房办公的历史。同旧办公场所相比,新办公场所面积大、布局好、设备新、功能全,基本满足了审批办证、公共资源交易、机关办公的需要。在启用新址办公的同时,投资60万元建设的电子政务系统投入使用,实现了网上申报、网上审核、审批结果查询及公示、业务数据统计、绩效评估、预警督查、信息服务、电子评议、实时监控、电子平台对接10大功能。
【规范运行机制】 推出7项服务承诺,做到审批服务“八公开”,即:公开项目名称、设立依据、申报材料、办理程序、承诺期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和窗口权限。各窗口将“八公开”内容印制成服务指南供客户查阅。制定《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从服务语言、服务态度、仪表形象、工作纪律等方面,对窗口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办件、承诺件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当场办结率和承诺期限内的办结率均达到100%。进驻中心的部门按照审批服务事项进窗口到位、窗口授权到位、办件流程规范到位、人员配备按条件到位、窗口与单位电子网络联接到位、窗口工作经费保障到位等“六个到位”的要求,改善了窗口工作条件。积极推行及时办理制、承诺办理制、联合办理制、一审一核制、“两个集中”办理制、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制“六制服务模式”,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市林业局窗口获得全国林业系统“文明窗口单位”称号;市工商局窗口被共青团江西省委、省工商局授予“青年文明号”。服务中心利用《督查通报》及时宣传推介了窗口单位的一些好典型、好经验。
【促进县区发展】 加强市中心与县(区)中心和监管大厅的联系,注重用市本级的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县(区)中心发展。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德安县、彭泽县行政服务中心已搬入新的办公场所,服务条件大有改善,九江县行政服务中心新办公场所建设正在积极筹备。都昌县行政服务中心抓住搬迁新址的机会,下气力完善服务功能,使进驻窗口单位增加到48个,其中设置独立窗口36个,工作人员达到60多人,进驻行政审批事项283项,一些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也开始进入该县中心平台运作。市交警、房产、烟草、供电等办证服务大厅按照统一要求健全了管理制度,增加了服务措施,展示了良好的服务形象。市中心同外地行政服务中心的学习交流活动有所加强,一年中,服务中心组织部分干部先后到杭州、上海浦东、新余、萍乡、南昌、景德镇市的行政服务中心学习考察,也先后接待了十几家外地行政服务中心的同行来九江市中心参观考察、学习交流,为展示快速崛起中的新九江风貌发挥了积极作用。
【创新管理机制】 完善规章制度,根据上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修改、充实了相关制度措施,完善了7项服务承诺的内容。交易中心还将全部管理制度汇编成册。进行流程再造,对企业注册登记和建设工程项目报建程序进行了细化、简化、优化和固化,并制作成流程图在办证大厅公示;对经营性房地产项目报建工作进行了全面清理,提出了进一步规范规费收缴的措施。实施电子监控,安装闭路电视,实现了工作时间内服务区域全方位可视监控。优化考评机制,在开展争创文明窗口和工作人员星级评定的同时,又推出了效能示范窗口评选办法。在创新管理方式的同时,机关自身建设也取得了积极成果。机关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召开庆“七一”表彰大会,对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奖励。包村帮扶的年度工作任务胜利完成,给帮扶点解决资金4万元,为四川地震灾区和特困党员共计捐款27 814元。各科室认真履职,都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
(金敬法)
驻外办事处
九江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
【加强联谊交友】 定期走访中央各部委、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密切联系在京的同乡及关心支持九江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沟通信息,收集建议,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服务九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事业。
【维护首都稳定】 通过与国家信访局和北京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天安门公安分局、府右街派出所联系,建立联动机制,积极化解矛盾,协助市信访工作组,及时处理、劝返九江赴京人员232人(次),其中劝返非正常访70人(次),较好地维护了首都的社会稳定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顺利召开,同时维护了九江市良好的政治形象。
【提高服务水平】 2008年接待九江赴京招商引资、联系工作等人员500多人次,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沟通、后勤保障等服务。做到为领导公务活动服务细致,为群众排忧解难。
(余汉练)
九江市人民政府驻上海联络处
【主动出击,安商招商】 积极宣传推介九江。驻沪联络处充分借助各种沪上媒体、网站、会议、聚会等,宣传九江的市情、投资环境。年初,全处工作人员借“双节”来临之机,通过寄送贺卡、上门拜访等形式,与上海市有关方面领导、友好协作单位、客商加深感情、增进互信,围绕“上海、江苏地区产业对接”项目,以安商招商为重点,做了大量的联络、考察、信息收集、招商资料发送等工作;保持与上海市交流合作办、市经委、市工业经济联合会等部门的经常联系,促成上海市合作交流经贸考察团一行24人到九江市考察,为“产业对接”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继续推进创造有利条件;拜访上海化工协会、金属协会、江西商会等领导,联络感情、推介九江;积极协助市农业局做好九江市参加“江西第三届名优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会” 活动的联络接待和农口在沪的招商工作;在《赣商》杂志上撰文宣传推介九江,分别是《充满生机活力和商机的城西港区》、《前进中的九江农业》、《共青城里商机无限》;参加上海江西促进会年终庆典以及上海市合作交流系统各种年度活动,宣传九江。主动服务客商。经常走访驻沪联络处牵线已落户九江市的上海九江奥盛钢绞线公司,帮助解决问题,客商很感动,上海奥盛决定2008年追加投资4 000万元新上一条生产线,使年产能达3万吨。主动了解龙达集团江西差别化粘胶短纤维公司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协助联络解决问题,了解上海船厂技校与九江学校的联合办学情况并协调联络;先后3次陪同上海招商国旅韩团部崔部长、韩商张总到九江考察、采点线路,达成了在韩国开发、做大九江旅游市场的合作意见,并与庐山西海宾馆、共青高尔夫球场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重点抓好产业对接。自“上海九江产业对接恳谈会”后,全处工作人员紧密围绕“上海、江苏地区产业对接”和“城西港区开发”等项目,分行业认真疏理,主动上门拜访有潜在可能投资的客商。为了更好地实现项目对接,驻沪联络处与市以及瑞昌、湖口、都昌、彭泽、永修、武宁等工业园区,同时与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办公厅涉外处等部门沟通新的招商信息,及时掌握最新招商动态及政策;保持与闵行区华漕、七宝镇、宝山区顾村镇的工业园区以及有产业转移及动迁企业的区相关部门及企业的联络,并了解产业转移情况,重点与上海市合作交流办及友好区嘉定意向客商密切联系;为意向客商做前期调研工作,力争早定到九江市投资,如华富电子、上实商务地产等;先后陪同上海国际大学生实习交流协会、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韩国Eugene公司、香港帝业集团、国盛投资公司、香港宝船公司、上海银泰时装有限公司赴九江市实地考察相应项目。初步达成电厂四期、庐山区纺织、庐山西海融资等项目意向;促成上海船厂技校与湖口职教中心、九江科技中专达成联合办学事宜。做好招商联络服务工作。做好了市领导赴上海经贸考察、走访客商、对接项目的联络接待服务工作;副市长刘智一行赴上海、江苏对接项目及赴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洽谈项目等。联络相关客商参加在九江市召开的“2008金秋招商暨赣台经贸洽谈会”等工作,为九江市产业对接推进组提供办公条件和服务,主动服务各县(市、区)及市直部门在沪招商小分队,提供招商信息、住行帮助等20余批次;主动配合城西港区的招商工作并签订责任状。
【凝聚乡贤,服务两地】 经过3年多的运作,上海·九江促进会已发展为上千人、沪上较有影响力的民间社团组织,推动了上海九江两地经济文化互动交流,并陆续成立了修水、星子、浔阳、九江县等分会。2008年,驻沪联络处先后6次为部分会员回家乡组织项目考察,为多家会员企业联络免费参展,组织部分会员培训学习管理知识,协助组织“2008上海九江促进会迎新座谈暨第五次理事会”、“2008上海九江促进会三周年庆暨第六次理事会”、“2008上海九江促进会中秋联谊会”等凝聚乡情的大型联谊活动,并协助改版了上海九江促进会网站(www.Shjjcjh.com),为会员及会员企业间的互帮互促沟通协调110余次,走访了35家会员企业副会长胡兵致力家乡建设,在九江市投资浔阳古城、都昌钨矿等项目,会员牵线为家乡捐建希望小学2所。冰雪及地震灾害发生后,促进会会员通过各种方式为灾区捐款、捐物数百万元。在上海江西促进会举办“2008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迎春联谊恳谈暨总结表彰会”上,九江促进会及郭隆生、邱玉香、詹晓勇分别被评为优秀分会和先进个人。
【日常工作有条不紊】 做好接待服务工作。驻沪联络处克服资金紧张、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等困难,借力接待,圆满完成市领导赴上海经贸考察、走访客商及过境的接待工作,先后完成接待任务150批次。帮助退休回沪知青解决退休金补助问题,同时切实帮助解决部分在沪的务工、求学同乡在沪碰到的困难,特别是冰雪灾害期间,驻沪联络处想尽各种办法解决他们回家过春节等实际问题。
积极拓宽信息网络。除保持与沪上政、企部门经常联络外,还充分利用各种人脉关系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提供领导参考,编发信息26期。强化自身建设,驻沪联络处坚持围绕岗位工作,对照《公务员守则》、《党员守则》以及市政府办公厅“提质、提速、提效”的要求,加强队伍建设,自身的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得到了加强,关心爱护党员干部,驻沪联络处支部己成制度,定期了解全处党员干部工作、思想、生活情况,关心党员干部家属、离退休党员的困难;注重培养年轻的党员干部,对其中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向组织进行推荐。对在沪的九江籍流动党员加强管理工作。2008年6月23日,根据时局变化和九江市委要求,在不增机构、不增人员、不增经费、不增职数的前提下,增挂“中国共产党九江驻沪办流动党员工作委员会”牌子。自此,驻沪联络处支部增加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的职能。支部已与九江市各县、区委组织部门和上海市214个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取得联系,开展党员“安家工程”,初步掌握了九江市流入上海地区党员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协助浔阳区、庐山区、九江县、永修县、修水县成立5个流动党员上海支部;发放学习资料,组织开展民主生活会;为困难流动党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等。冰雪及地震灾害发生后,驻沪联络处4名党员通过组织“爱心一日捐”等方式,为灾区捐款、捐物达5 000元。
2008年底,驻沪联络处先后荣获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颁发的“2007-2008年驻沪办事机构双服务先进单位”、江西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颁发的“2008年度推进上海·江西四个对接工作先进单位”。
(詹晓勇)
九江市人民政府驻厦门办事处
【努力做好信息调研工作】 不断加大信息调研工作力度,主动与厦门、福州、泉州、漳州市政府信息部门联系,拓宽经济信息渠道。全年共向九江市政府信息处上报信息48条,其中“九江驻厦办积极为九江籍农民工排忧解难”、“厦门市政府加大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建省加大林业改革政策的到位”等7条信息被市政府信息处采用。同时,驻厦办还组织专人就如何策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大九江招商引资力度进行了专题调研,该调研文章在厦门相关刊物上发表。在对九江籍厦门务工农民党员的管理上,通过组织干部进行专题调研,在厦门市直机关党工委党建论文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2008年,驻厦办共引进外资项目5个,其中千万元以上的项目2个,签约资金15 0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8 000万元。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主要是做到三个主动:主动走访外商企业。驻厦办全体干部深入到福州、泉州、漳州等地,主动与当地企业联系,向他们宣传推介九江。2008年“九江(厦门)重大项目推介会”和每年的“中国国际贸易洽谈会”,都按照市政府的要求组织客商到会,并在每次的招商会上都引到了外商;主动走访市直部门。主动与市商务局、土管局、教育局、市商业银行等部门进行联系,整合信息资源,掌握一手项目,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地开展;主动走访各县(市)区。近三年来,每年都走访各县(市)区,对各地的产业布局和资源情况、招商重点都进行全面了解,先后组织37批次客商到各县(市)区考察。
【全力做好“两会一库一支部”工作】 完善九江同乡会的网络建设。通过走访、联谊等活动,收集九江同乡信息,九江同乡会由刚开始创建时候的43名成员增加到现在的236名,并编印新版九江人在厦门通讯录。着手成立九江(厦门)商会,以商会为纽带,充分发挥九江籍在闽工作老乡的作用,推进招商引资、闽台科技文化交流。建立外资企业信息库。收集内资企业、台商企业等1 000多名企业名单,积极了解各企业工作性质及发展方向。在全国各驻办中率先成立流动党支部。到2008年11月底,成立瑞昌、星子、武宁、德安、修水、浔阳区等7个党支部,全市在厦门的流动党员有230余名。同时,组织党员开展多项党建活动,建立和完善流动党支部管理等多项工作制度。
(陈前权)
九江市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
【克服困难,强化责任】强化责任意识,倡导敬业精神,奉行廉节理念,提出“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困难”的“三不”精神,强调“主动、务实、从简、求效”的办事方针。虽然人少,收入少,但党务、政务、财务、人事、事务、招商、接待、信息、服务等工作一项都不能少。
在政策联络上,经常与当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保持联系。如深圳市政府驻深单位管理办公室,深圳市经贸委,深圳市政府督察室,江西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广州军区驻深圳办事处以及江西各兄弟市驻深办。以保持取得政策上的支持和信息上的沟通。
在业务信息联系上,与香港贸易发展局深圳办事处,深圳投资商会,深圳台商协会,深圳电子商会,深圳潮商会,企业家协会,信用协会,中国投资服务网,深圳电视集团投资招商天地栏目,九江及各县同乡会等建立了互动平台,并加入了“江西驻深单位承接深圳产业转移工作推进小组”,积极努力的开展工作。
【牵线搭桥,对接招商】 市驻深办努力发挥窗口、桥梁、纽带、抓手的作用,深入企业,挖掘信息,积极成对接互访和投资。对接互访的企业有:深圳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已投资),正翰科技有限公司(已投资),深圳鸿浩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投资),中航集团有限公司(已投资),神州通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已投资),深福保集团有限公司,中航城有限公司,天虹商场有限公司,华侨城集团,碧桂园股份有限公司,欢乐谷有限公司,深康佳,港中旅,香港金马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油能源产业集团,深中集,富士康,华为,三诺电子,志高空调,香港中国发展有限公司,兖矿集团深圳分公司,深圳埃玛特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裕同实业有限公司,吕仕达企业集团,深圳市农产品配送中心,深圳码蓝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建大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思达仪表有限公司,泛华置业有限公司,香港永恒企业国际有限公司,深圳富民绿色新能源有限公司,深圳潮博实业有限公司,天信通讯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中正科技有限公司,中信宝投资集团,华烨集团,胜美达机电(香港)有限公司等。【立足本职,兼顾各方】 努力搞好宣传工作。通过各种渠道推介九江,扩大九江影响力,如通过交朋结友、商会、企业、职能部门、同乡会、兄弟地市办事处、网络报刊等。
积极搞好信息工作,把九江好的项目、信息、政策及环境推介给相关企业、协会、商会等。把深圳所获知的有效信息传介到九江相关单位和人员。
认真搞好接待服务。在无交通工具和经费困难的情况下,采用热情、周到、节俭、实效的方式,不搞奢侈铺张,又让来客满意。
热情服务于其他工作。如政治求援,困难帮助,法律救援,就业指导帮助等,计有10多人次。
(姜瑞明)
九江市人民政府驻南昌办事处
【认真做好办事处日常工作】 2008年,九江市驻南昌办事处努力完成中共九江市委、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加强与南昌市及省厅各部门的联系,宣传九江市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并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直各部门对九江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为九江各项工作提供服务。在2008年度省里举办的各种会议中,驻昌办承担了大部分的接待和服务工作,在2008年赣商会,江西农业博览会期间,南昌办事处参与筹备和协助工作。同时,对市内到昌出差办事人员和途经客商,尽力做好接待和服务。对九江市内到昌上访人员,南昌办事处在接到通知后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助做好劝解和疏导工作,并多次帮助联系客车送上访人员回乡。
在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办事处组织干部职工分别在省红十字会和办公厅机关党委举行的捐款活动中共捐款1万多元。
【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工作】 每星期定期向市委、市政府等决策部门和领导报送《信息参考》,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思路。邀请并陪同美国、香港客商到修水考察矿业,到共青考察纺织业等。还有南昌东方色织、香港兆丰纺织、香港五湖制衣等3家企业有意参与鸭鸭集团的企业改制工作。
【搞好联络服务工作】 在南昌工作的九江老乡遍布各个行政事业机关,这些老乡对九江的建设都非常关心和支持。南昌办事处在日常生活中,密切与老乡之间的联系沟通,既为老乡提供好服务,也为老乡服务九江创造条件,对于前期编订的同乡通讯录,办事处每年及时补充更新,组织重印。对于九江籍在昌居住人员,办事处组织人员专门调查后,对其中流动党员进行登记造册,成立“中国共产党九江驻昌办流动党员工作委员会”,方便流动党员过组织生活,2008年共登记在册流动党员220余名。(吴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