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万里动风色
——九江全力推进城市建设谋发展纪实
杨鸿敏 江西日报记者 练炼 何深宝
九江市在建设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城市的征程中,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描绘绚丽的城市画卷。
记者夏日驱车来到八里湖边,机器轰鸣,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学校、医院、体育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已竣工;公园、大桥、公路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九江市政府2009年投资50亿元建设中心城区,相当于前5年的投资总和;去年中心城区启动了118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超过100亿元;今年中心城区计划启动135个城建项目,总投资近500亿元,今年要完成投资200亿元。
八里湖新区建设日新月异,中心城区正阔步迈向八里湖
2009年初,九江市作出了“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拉大城市框架,实现从甘棠湖、南湖时代走向八里湖时代”的重要决定。在八里湖新区的规划建设中,该市本着“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根据现有的自然景色实行保护式开发,只添彩,不抹黑,不做对不起子孙的事,保护好八里湖的每一棵树,每一块湿地,充分展现水之灵秀、文之厚重、景之亮丽,着力把九江打造成水乡名城、生态绿岛、文化乐园、人居胜地。同时,该市高起点、高标准构筑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使八里湖新城区既有新型工业区、现代商贸区、高标准社区,也有行政办公区,还有比较齐全的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设施。
九江市建设规划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八里湖新区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我们在建设中做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两个优先’,按照‘三个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的水面,三分之一的森林和树木,三分之一的建筑)的规划布局,营造观湖、观江、观山、观城的‘四观’效果,力争2013年基本建成。”
记者在八里湖新区看到,建筑和桥梁造型美观,设计新颖,一个城建项目就是一个景点,让青山绿水融入城市的血脉之中,使八里湖新区多几分灵秀和大气。总投资2.9亿元的八里湖公园,沿湖长约29公里,分3期实施,今年可以完成一期和二期。八里湖公园建成后,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而且是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景观工程。总投资1.57亿元的八里湖新区学校2009年11月开工建设,今年8月投入使用,是一所集高中、初中、小学为一体的12年一贯制学校,可容纳学生6000人。总投资4亿元的八里湖新区医院,依山傍水,房在林中,人在景中,是一所现代化、园林式、生态式和康复式医院,即将投入使用。
九江市27个月时间内就在八里湖新区建设了50个项目,总投资70多亿元,还没有卖一块八里湖新区的土地,钱从哪里来呢?九江市领导说,九江市变过去单纯的卖地筹集城市建设资金为储地融资、银行融资、争取国债资金等6种方式筹集城市建设资金。
把自然资源、文化景观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让浔阳古城活起来
九江市在建设八里湖新区的同时,不忘浔阳古城的改造。该市在“铺平市民门前路,点亮市民门前灯,疏通市民门前下水道”的同时,本着“尊重历史、保护优先、提升改造、修旧如旧”的原则,把文化景观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将城市的“面孔”赋予个性和生机,让浔阳古城活起来。
全长2200米的大中路步行街,过去由于功能不全、环境较差、管理无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该市投资9400万元对大中路步行街进行改造,重现古街魅力。总投资2亿元、全长2公里的滨江生态公园今年6月已开工建设。记者在滨江生态公园规划图上看到,琵琶亭景区建筑以唐代建筑风格为主,采用回廊布局连接白居易纪念馆、历史文化区、多媒体展示区、诗词艺术区及琵琶亭。琵琶亭将以其宏伟壮观的景象重现于世人面前。
山水存爱,天地寄情。九江城市内有山有水,如何把自然资源与城市融为一体,实现城市和生态的和谐之美呢?该市把大自然恩赐的湖光山色作为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基础,尊重历史和文化,聘请国内一流专家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向人们展现一幅“山在城中,城在绿中,绿在水中”的城市山水画卷。
十里河、濂溪河是发源于庐山余脉的九江市城区内河,河道总长14公里。过去由于河道防洪标准低、水流不畅、淤塞严重,居民生活污水排到河内,是九江人心目中的“龙须沟”。2009年3月,该市投资12.59亿元启动了十里河整治工程,按照50年一遇的要求提高防洪标准,并把居民生活污水收集到污水管道,统一排到八里湖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另外,在十里河两岸建设生态休闲景观带,使人水相亲,水草相连。该工程去年5月已竣工,现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地方。
构建“四县(市)一山”与中心城区相向发展的“大九江”城市格局
九江市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为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的承载力、聚集力和辐射力,提出构建“四县(市)一山”(瑞昌市、九江县、星子县、湖口县和庐山)与中心城区相向发展的“大九江”城市格局,区域范围4320平方公里,规划城市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规划城市人口300万人。目前,该市完成了“大九江”城市建设规划修编,已报省政府审批,彻底改变过去规划只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领导要改就改的局面,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该市按照“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城乡一体”的原则建设“大九江”,避免城市小而全和重复建设,实现共建、共享、共赢。为此,该市决定,2010至2012年安排7大类100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总投资220亿元,全面拓展城市框架,把九江打造成“山水辉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的沿江港口城市。计划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150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域的主干路网及重点设施;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00万人以上,城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以上,初步完成“大九江”空间格局的构建。
在建设“大九江”的过程中,该市坚持城市与工业的互动,城市与港区的互融,城市与市场的互补,不唱空城计,强化产业支撑,繁荣城市经济。目前,“大九江”经济圈内有7个工业园,有城西港区和城东港区,有年销售收入100亿元的钢材市场,还有2个大型物流园。同时,50万平方米的五金城正在建设中,140万平方米的商业中心也在做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大九江”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已占九江市经济总量的66%,5年后要达到80%以上,加快了九江的崛起步伐。(原载《江西日报》2011年7月28日A1版头条)
不尽长江滚滚来
——九江市强力推进沿江开放开发纪实
周云飞 江西日报记者 练炼 何深宝
长江入赣第一镇——瑞昌市码头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注目,总投资100亿元的理文造纸、总投资65亿元的理文化工、总投资30亿元的镍铬合金等6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工业大项目落户码头镇,总投资达236亿元。这是九江市强力推进沿江开放开发取得初步成效的一个缩影。
省政协副主席、九江市委书记钟利贵颇有感触地说:“152公里的长江岸线是九江市最重要、最核心、最宝贵的资源,九江的发展优势在沿江,潜力在沿江。我们作出‘加快沿江开发、决战沿江工业’的战略部署,就是要全力以赴把沿江工业打造成九江赶超发展的‘脊梁’,为5年决战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000亿元提供保证,努力实现九江经济赶超发展,争得九江应有地位。”
高标准规划,充分利用好每一寸黄金岸线,为工业大项目留足发展空间
九江沿江规划控制范围含浔阳区、庐山区、九江开发区、瑞昌市、九江县、湖口县和彭泽县行政区划范围,面积514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27.3%。重点建设范围为东至彭泽县马垱镇,西至瑞昌市码头镇,北至长江,南至武九线和铜九线,重点建设范围内共84个乡镇,可供开发面积760平方公里。九江港是长江5个主枢纽港之一,是我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对外开放国家一类水路口岸,在长江流域和江西外向型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据统计,我省每年近50%的铁矿石、41%的原油、60%的原煤均从九江口岸进口,94%以上的集装箱经九江水路中转到上海港运往世界各地。
九江市市长殷美根说:“长江岸线是九江最大的竞争优势。”在推进沿江开发过程中,该市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开发,着力打造城西、城东、彭湖、赤码四大板块,把沿江开发作为决战工业的主战场,围绕现有大项目进行产业配套和产业延伸。相继编制完成了《九江港口总体规划》、《沿江基础设施规划》、《沿江开发产业布局规划》、《沿江商贸物流规划》等规划。
2010年4月28日,《九江港总体规划》获得交通运输部和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标志着九江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去年,该市制定了加快沿江开发的实施意见,统筹工业园区、项目、产业、港口、物流、城市等发展,对沿江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完善沿江产业规划,做好城西、城东、彭湖、赤码四大板块园区规划和港口码头规划等,通盘考虑沿岸和腹地的产业布局,整合、控制和优化岸线资源,使沿江岸线实现寸土寸金的效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香港理文集团公司2010年选择在瑞昌投资,一方面是看中了瑞昌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就是瑞昌码头有天然的深水良港,可以建5000吨级的码头泊位。该市有关领导告诉记者:“长江岸线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正是因为市里给工业大项目留足了发展空间,香港理文集团公司才在瑞昌投资造纸项目和化工项目。”
统筹推进沿江大开发,促进沿江工业大发展,5年基本建成工业化、城镇化比较发达的沿江经济带
九江市把沿江开发作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抓手,依据《江西省九江沿江开发总体规划》,结合国家长江流域综合利用等相关规划,加强与省、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衔接,制定沿江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同时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工业与物流并重、强工与兴城并重”原则,统筹推进沿江大开发,促进沿江工业大发展,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把沿江区域建成开放的主阵地、项目的密集区、工业的主引擎和新型城镇的示范区,基本建成工业化、城镇化比较发达的沿江经济带。
该市在沿江区域重点发展石油化工、钢铁和有色冶金、交通装备制造、电力能源、轻工、化纤纺织、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完善产业布局,主动对接产业转移。同时,将赤码板块打造成全省最大的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彭湖板块打造成全省最大的优质钢和重化工产业基地,城西板块打造成全省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全省最大的“石化产业园”。
九江市在沿江开发中,切实加强投资项目的筛选,重点向“三高三低”(高技术、高投资、高产出,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项目倾斜。开展沿江工业园项目清理工作,对不符合产业布局的企业,制定搬迁计划逐步搬迁,实行“腾笼换鸟”,不断提升沿江项目质量。同时做好已落户项目的服务保障工作,在项目前期审批帮办理、中期建设帮协调、后期投产帮招工等,推进项目早竣工、早投产和早达标;大力推进九江石化扩能、旭阳雷迪三期、攀森新材料等投资超10亿元的龙头型项目快见效益、快成规模,力争早日形成核心竞争力和拉动力;引进一批关联度大、聚集度高、带动力强的旗舰型、龙头型和科技型大项目。
“疾风而波兴,木茂而鸟集。”目前,九江沿江已有钢铁、光伏、石油化工、机械(含造船和汽车工业)、纺织、建材、电子、医药、电力工业等产业,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有26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6个,5亿元以上项目31个,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
实行环境保护与项目建设同步,大力保护沿江生态环境,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近3年来,九江沿江工业发展迅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空前,进入了“黄金时期”。该市在沿江开发中,实行环境保护与项目建设同步,一批老企业相继“退城进园”,老城区内的化工厂、维科印染等环保不合格的老企业被关停,巨石玻纤等企业在更新工艺后“退城进园”。大批工业烟囱和工业废水排放管道被拆除,曾一度遭到污染的河沟湖泊重新清澈起来。
在沿江项目引进中,该市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严把环保入口“三关”,即产业选择,环保为准;产业发展,环保先行;产业监管,环保贯穿。同时,提出了“三个坚决不搞”,即高排放的项目坚决不搞,高耗能、低产出的项目坚决不搞,环保措施不到位的项目坚决不搞,并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从沿江的产业定位、土地利用、岸线使用、投资强度和环保准入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功能区划、污染严重以及没有减排作支撑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未经环评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未经环保竣工验收的项目一律不得投入生产。
据统计,2011年,九江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3天,优良率99.5%,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连续3年被评为江西省污染减排先进单位,境内的长江及鄱阳湖流域水质均达到Ⅲ类水体水质标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已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该市正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沿江开发的新跨越,把沿江打造成九江加快赶超的主引擎、加快发展的增长极! (原载《江西日报》2012年3月2日A1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