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魅力九江 > 九江年鉴 > 九江年鉴(2013)

专记

责任编辑 杨磊

来源:中国九江网  发布日期: 2014-09-04 11:26:00 【字体: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 生成日期: 2014-09-04
  • 公开时限:
  • 公开范围:
  • 信息索取号:
  • 责任部门:

  李克强在江西九江市主持召开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时指出 

  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是发展的潜力富民的动力 

  新华社南昌12月28日电(记者陈二厚)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江西省九江市主持召开长江沿线部分省份及城市负责人参加的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 

  李克强首先说,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出路在转方式调结构,而最大的结构调整就是扩大内需。内需潜力东部有,中西部回旋余地和发展空间更大,沿江地带是重要的战略支点。先沿海兴旺起来、再沿江加快发展,梯度推进,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李克强指出,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人民富裕、国家强盛,而发展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这也是现代化建设最大的难题。从城乡看,6亿多农民与6亿多城镇人口的收入差距超过3倍;从区域看,东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超过8000美元,中西部最低的地方只有1000多美元,差距是巨大的。逐步缩小这两大差距,是发展的潜力和富民的动力。缩小城乡差距,要靠城镇化,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区域差距,要做好中西部开发开放这篇大文章。中部地区、长江流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就像下围棋,既要抢金角银边,又要在中间谋势布局。 

  李克强的话,引起与会者的共鸣。江西省长鹿心社、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湖南省长徐守盛,安徽、江苏、四川省以及与会城市负责人结合实际,就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建立区域互动协调机制、发展统一市场、加快改革创新等问题,直截了当发表意见和建议。李克强边听边记,不时插问并部署部门研究,会上的讨论热烈而深入。 

  地方同志发言后,李克强强调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推进发展与改革。 

  一是在扩大开放中扩大内需。既要扩大对外开放,又要扩大对内开放。外需我们自己决定不了,对内开放的潜力巨大。关起门来发展可能进入死胡同,开放才能发展一方、造福一方。中西部地区既要以开放促进发展,又要以开放带动改革。 

  二是推进市场化的体制改革。市场力量是行政力量难以替代的,经济区域不等于行政区域。政府要转变职能,破除横向、纵向限制,打破不合理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要培育建立统一的大市场,使要素流动跟着市场规律走,给社会腾出更多流动空间,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怎么连接,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怎么统一,都需要探索,长江流域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行先试。 

  三是建设法治化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说到底是法治经济,市场化改革也是法治化改革。要推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平等的竞争条件,使群众有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推动区域发展要按科学规律办事,讲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以制度作支撑,以法制作保障。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杨晶出席座谈会。(原载《九江日报》2012年12月30日一版) 

  李克强在江西九江和湖北恩施调研时强调 

  问需于民问计基层 做好中西部开放发展和扶贫攻坚大文章 

  新华社武汉12月30日电(记者 陈二厚)2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江西九江、湖北恩施调研。他走进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码头、农民工宿舍,冒雪探访深山农户,进入街边商铺,并召开多个基层座谈会,深入倾听百姓心声,共谋发展之计。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年前李克强就来过这里,这次进山又路过龚延强老人家。李克强说,几年不见,我来就想看看乡亲们生活有哪些变化,还有什么困难和心愿。得知老人家里收入在增加但还不宽裕,他说,党和政府同大家齐努力,相信能脱贫、会致富。新年快到了,给乡亲们送上节日祝福。 

  车辆沿着陡峭湿滑的山路继续前行。在老乡家,李克强与村民会议代表围坐交谈。他说,很高兴你们生活有改善,现在还有什么烦恼事吗。大家反映孩子教育、乡村公路等还有难处,李克强一一记在本子上。他叮嘱随行同志,村民实现了温饱但还不稳定,对群众的困难要挂在心上、帮助解决。对反映的挂坡地问题,李克强放心不下,冒雪登上陡坡实地察看。他说,山里地少田薄、群众增收难,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基本在中西部山区,这些地区人口超过2亿,脱贫致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难点。中国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差距大,潜力也大,差距就是发展的动力。要下决心、有韧劲,打好这场硬仗。 

  在屯堡乡集镇,李克强走进路边两家个体小店,详细询问收费多不多、工商注册方不方便。他还与街上群众亲切交谈,了解就业、收入等情况。随后,他在乡政府召开乡村干部座谈会,请大家说实情、讲实话。与会同志就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谈了建议。李克强对基层干部承上启下、扎实工作提出了勉励和要求。 

  在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李克强走进农民工宿舍与大家座谈,询问个人工作、孩子上学、家中父母生活等情况。他说,农民工是城市建设发展的生力军,要逐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问题。 

  李克强十分关心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请来当地十多位企业经营者座谈。他说,你们每个人的发言有甜水、有苦水,难处和建议我们都记下了。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为经济增长、就业做出重要贡献。政府要创造公平公正环境,使投资创业者放心发展。 

  在九江港考察时,李克强详细了解港航企业促进沿江物资流通和产业转移情况。他说,要用好长江这条连接东西的黄金水道,推动沿江特别是内陆腹地梯度开发、开放发展,培育新的增长极。 

  考察中,李克强希望江西、湖北两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奋斗,再创佳绩。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杨晶及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原载《九江日报》2012年12月31日一版) 

  中部地区长江流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 

  ——李克强副总理来九江考察调研座谈系列述评之一 

  本报记者 周振华 张雷 龙群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2012年12月27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九江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如何加快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次重要会议选择在九江召开,而且是李克强副总理在十八大之后到地方视察的第一站,体现了对九江的高度看重,把九江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部地区崛起的高度关注,对九江各项工作的高度肯定,同时也是对九江发展的大力支持和对九江人民的关怀厚爱,必将极大地激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李克强副总理在调研中饱含深情地说,“九江的‘九’,在中国字里是多的意思,她不仅仅是多江之地,是众江汇合之地,而且是四省交界。”他强调:“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出路在转方式调结构,而最大的结构调整就是扩大内需。内需潜力东部有,中西部回旋余地和发展空间更大,沿江地带是重要的战略支点。先沿海兴旺起来、再沿江加快发展,梯度推进,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李克强副总理强调:“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人民富裕、国家强盛,而发展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这也是现代化建设最大的难题。从城乡看,6亿多农民与6亿多城镇人口的收入差距超过3倍;从区域看,东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超过8000美元,中西部最低的地方只有1000多美元,差距是巨大的。逐步缩小这两大差距,是发展的潜力和富民的动力。缩小城乡差距,要靠城镇化,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区域差距,要做好中西部开发开放这篇大文章。中部地区、长江流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就像下围棋,既要抢金角银边,又要在中间谋势布局。” 

  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区域内人口众多,自然、文化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便捷通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具有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条件。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和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大调整,产业加速转移、资本加速流动的趋势更加明显,具有区位优越、基础设施条件好、发展成本低的中部地区日益成为产业转移、资本流动的首选地,这为中部地区加快发展、赶超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重大机遇,中部地区即将形成新一轮发展的引擎。 

  综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大江大河两岸往往是区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不少国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流域的文明史。加快大江大河流域的开放开发,对于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提升区域发展的竞争力、带动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德国境内的莱茵河沿岸地区,面积仅占全国的8%,但经济总量却占到35%。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经范围辽阔,纵贯我国东西,长江是一条黄金水道,非常适合航运和货运,而水运运量大、成本低、又环保,使沿江区域非常适合发展大工业。长江东部地区已经率先走在全国的前面,长江的中游乃至于上游也已呈现发展较快的态势。为此,中部地区要立足于扩大内需、有所突破,一个重要的战略支点就是在中部沿江地带。 

  打开江西地图,九江得天独厚的长江岸线资源稀缺金贵,优势非常明显。九江是江西省唯一临江港口城市,是赣鄂皖湘四省的重要物流中心和中转枢纽,区位条件优越。沿江临港是九江发展的核心优势,九江152千米的沿江岸线,多为深水良港,岸线腹地广阔平坦,可利用空间巨大,被誉为“黄金水道”中的“黄金岸线”。九江港是长江5个主枢纽港之一,是江西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对外开放国家一类水路口岸,是一个水陆联运的国家级主枢纽港和长江中下游重要港口,在江西省参与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大循环、发展外向型经济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不仅对九江加快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提升全省对外开放水平、提升江西在中部地区的战略地位,对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有着重大的意义。加快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就是要充分依托和发挥九江沿江地区临江达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和良好产业基础,加快搭建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平台,着力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和效率,吸引国际国内更多的大产业、大资金、大项目加速向我省聚集,特别是向九江聚集,使九江成为重大项目建设的密集区和主阵地,从而有效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加速产业成长,为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李克强副总理的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是我们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的强大动力。九江人民有信心、有决心抓住中部地区崛起的历史机遇,把李克强副总理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决策和部署,转化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状态,推进沿江大开发,决战沿江大工业,为加快中部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实现“九江争得应有地位,人民过上小康生活”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不辜负李克强副总理的殷切期望。(原载《九江日报》2013年1月1日一版) 

  “九江的变化很大” 

  ——李克强副总理来九江考察调研座谈系列述评之二 

  本报记者 周振华 张雷 袁东来 

  2009年9月,李克强副总理来九江视察时感言:“我感受到九江正蓄势待发,腾飞向上,真正看到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景象。”这次在九江考察调研时再次称赞九江:“九江不仅有很好的区位优势,而且很多工作做得很好,变化很大,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上次来九江正蓄势待发,现在九江要乘势而上,努力创造新的辉煌。”作为国家领导人,李克强副总理心里装着全国每一座城市,九江的工作如此吸引他关注的目光,这的确是九江之幸运。 

  九江之幸运缘于九江自身积蓄了巨大能量。这几年,九江财政总收入四年跨越了100亿和200亿“两个大台阶”;固投四年累计投入3800亿元,超过前10年的总和;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外贸出口四年增长10多倍;县级财政由2008年的1个过5亿发展到现在9个过10亿。财政总收入由2008年占全省的8%上升为10.6%,固投由2008年的9.8%上升为1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8年的9.8%上升为12.9%,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08年的10%上升为13%,外贸出口由2008年的2.8%上升为14%。项目越来越多,仅2012年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8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7个。全市现有亿元以上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近5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0多个、50亿元以上项目近20个。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市本级城建投入450亿元,县城投入少的有几十亿、多的有上百亿。中心城区拆除旧房面积达700多万平方米,新建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新建高层楼房700多栋。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上了一大批项目,包括国家和省里投资的大广高速、永武高速、彭湖高速、长江二桥、电厂上大压小、水利工程、电网改造、省国道改造等,市里投资的国、省道超过前30年的总和。武九客专、合九客专明年都将开工建设,江西高铁将进入全国高铁网。2010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刊发长篇通讯《九江赶超记》,介绍九江的赶超发展和巨大变化。 

  沿江开放开发大大提升了九江注意力。九江的沿江开放开发已成为全省“龙头昂起”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九江的沿江开放开发,把沿江开放开发上升为省级战略,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打造江西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对九江的赶超发展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市紧紧抓住沿江开放开发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把引进特大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把快速推进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把促进板块平衡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把沿江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提升沿江区域的承载力,把沿江区域建成开放的主阵地、项目的密集区、工业的主引擎。在加快发展中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促进升级,努力把九江打造为江西经济发展中独具特色的重要增长极。     

  在推进沿江开放开发的过程中,我市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园区、项目、产业、港口、物流、城市等协调发展,着力打造城西、城东、彭湖、赤码四大板块,不断完善沿江区域路网,抓好彭湖大道、城西铁路专线、赤码港区公用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发展条件。目前,沿江区域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有300多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有近200个,光伏、钢铁、石化、建材、纺织等支柱产业初显集群规模。2012年2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通讯《九江沿江开发助推转型发展》,予以重点报道。 

  党的十八大把“保障性住房建设”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作为分管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副总理,李克强对这项工作格外看重。他在九江调研期间强调:“建保障房有利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防止抬高城镇化门槛,这样农民变市民才有希望。”令人自豪的是,我市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一直领跑全省。近几年来,我市把保障性住房建设列为市委、市政府“一号民生工程”,摆在为民解忧的首要位置,提出“只要在九江就业创业,就能在九江安居乐业。”在保障性住房工作实践中,我市按照“三房合一、五位一体、市场运作、租售并举、租补分离、严格准入、动态管理”的模式,在探索中完善、在创新中提升,走出了一条符合政策要求、群众接受认可、便于操作管理的具有九江特色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新路,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李克强副总理在与市委书记钟利贵的交谈中充分肯定了九江的这一做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8家中央级主流媒体曾到九江就保障性住房工作进行了集中采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题报道了九江保障性住房的经验做法。 

  现在九江已经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我们九江人自己更要正确认识九江,通过自己的作为展示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只有这样,九江的赶超发展才会大有希望。(原载《九江日报》2013年1月2日一版)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李克强副总理来九江考察调研座谈系列述评之三 

  本报记者 周振华 张雷 姚星宇 

  九江人民记忆犹新:2009年9月24日至25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刚刚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部省份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我市考察调研,他那严谨朴实的工作作风、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给我市干部群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时隔三年后的2012年12月27至28日,李克强副总理再赴九江调研,在两天紧凑的行程里,一路顶风冒雨、轻车简从,深深情怀系民生,谆谆话语寄发展,给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必须把这种鼓舞和鞭策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敏锐地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坚定奋进中乘势而上,以更大作为担当加快中部崛起的历史重任。 

  近年来,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深入实施,九江区位优势进一步放大,上级支持、产业集聚、生态环境等各种优势叠加,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正在形成,我市在中部地区崛起、加快推进沿江开放开发中正面临着诸多历史性机遇。 

  从国家层面来看,机遇千载难逢。此次在九江考察调研座谈,李克强副总理一语中的:“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出路在转方式调结构,而最大的结构调整就是扩大内需。内需潜力东部有,中西部回旋余地和发展空间更大,沿江地带是重要的战略支点。先沿海兴旺起来、再沿江加快发展,梯度推进,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中部地区、长江流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就像下围棋,既要抢金角银边,又要在中间谋势布局。”毫无疑问,长江中游城市群将会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九江已被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的“重点开发区域”,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对中部地区发展作出了“两横两纵”经济带布局,九江正处于京九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是我省加快融入“中三角”、对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桥头堡”。因此,作为中部地区的内陆省,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面临着国家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必将进一步放大九江长江水运优势,进一步提升九江港口城市的辐射功能,迎来加快发展的“黄金十年”,促使九江长江“黄金水道”产出黄金效益。 

  从省级层面来讲,机遇前所未有。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深入实施,江西的生态优势已经成为吸引投资、加快崛起的“金字招牌”。九江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对上可以争取更多的政策和项目,对外可以形成“注意力经济”,对内可以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现在来九江考察、投资的客商络绎不绝,其中很多人正是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所吸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九江、关心九江、支持九江,无论是沿江开放开发的推进、共青城市的发展,还是基础设施的布局、重大项目的落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是高位推动,亲力亲为。随着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九江的区位优势和承载能力。今年,省里作出了“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其中的“龙头”就是由南昌、九江和昌九工业走廊构成的“工”字型格局,这说明九江在我省新一轮生产力布局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通过打造由南昌核心增长极、九江沿江产业带、昌九工业走廊构成的核心增长区,加快昂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的龙头,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从九江自身而言,机遇不可多得。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定不移地推进“强工兴城”战略,在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沿江地区的区域优势、临港优势,集中布局了一批石化、船舶、钢铁等重化工骨干企业,目前已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后劲的地区之一。 

  这几年,九江赶超发展积蓄了巨大能量,发展越来越快,项目越来越多,基础越来越好。尤其是全市各级干部抓经济工作的操作力、执行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大家都把“五+二”、“白+黑”当作工作的常态,四套班子不分一线二线、不分台前台后,齐心协力促赶超。全市上下一心一意干事业、聚精会神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为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内在动力。 

  机遇千载难逢,形势催人奋进,赶超不可懈怠。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把握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九江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好李克强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坚持抓投资、攻项目不动摇,坚持统筹发展不动摇,坚持改善民生不动摇,全力决战沿江大开发、推动产业大聚集、加快建设大九江、协调推进大统筹、着力改善大民生,为加快中部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实现“九江争得应有地位,人民过上小康生活”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新一轮中部发展和沿江开放开发中争当排头兵、领头羊。(原载《九江日报》2013年1月3日一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收缩
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九江 > 九江年鉴 > 九江年鉴(2013)

专记

来源:中国九江网 发布日期:2014-09-04 11:26:00

  李克强在江西九江市主持召开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时指出 

  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是发展的潜力富民的动力 

  新华社南昌12月28日电(记者陈二厚)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江西省九江市主持召开长江沿线部分省份及城市负责人参加的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 

  李克强首先说,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出路在转方式调结构,而最大的结构调整就是扩大内需。内需潜力东部有,中西部回旋余地和发展空间更大,沿江地带是重要的战略支点。先沿海兴旺起来、再沿江加快发展,梯度推进,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李克强指出,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人民富裕、国家强盛,而发展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这也是现代化建设最大的难题。从城乡看,6亿多农民与6亿多城镇人口的收入差距超过3倍;从区域看,东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超过8000美元,中西部最低的地方只有1000多美元,差距是巨大的。逐步缩小这两大差距,是发展的潜力和富民的动力。缩小城乡差距,要靠城镇化,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区域差距,要做好中西部开发开放这篇大文章。中部地区、长江流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就像下围棋,既要抢金角银边,又要在中间谋势布局。 

  李克强的话,引起与会者的共鸣。江西省长鹿心社、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湖南省长徐守盛,安徽、江苏、四川省以及与会城市负责人结合实际,就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建立区域互动协调机制、发展统一市场、加快改革创新等问题,直截了当发表意见和建议。李克强边听边记,不时插问并部署部门研究,会上的讨论热烈而深入。 

  地方同志发言后,李克强强调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推进发展与改革。 

  一是在扩大开放中扩大内需。既要扩大对外开放,又要扩大对内开放。外需我们自己决定不了,对内开放的潜力巨大。关起门来发展可能进入死胡同,开放才能发展一方、造福一方。中西部地区既要以开放促进发展,又要以开放带动改革。 

  二是推进市场化的体制改革。市场力量是行政力量难以替代的,经济区域不等于行政区域。政府要转变职能,破除横向、纵向限制,打破不合理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要培育建立统一的大市场,使要素流动跟着市场规律走,给社会腾出更多流动空间,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怎么连接,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怎么统一,都需要探索,长江流域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行先试。 

  三是建设法治化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说到底是法治经济,市场化改革也是法治化改革。要推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平等的竞争条件,使群众有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推动区域发展要按科学规律办事,讲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以制度作支撑,以法制作保障。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杨晶出席座谈会。(原载《九江日报》2012年12月30日一版) 

  李克强在江西九江和湖北恩施调研时强调 

  问需于民问计基层 做好中西部开放发展和扶贫攻坚大文章 

  新华社武汉12月30日电(记者 陈二厚)2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江西九江、湖北恩施调研。他走进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码头、农民工宿舍,冒雪探访深山农户,进入街边商铺,并召开多个基层座谈会,深入倾听百姓心声,共谋发展之计。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年前李克强就来过这里,这次进山又路过龚延强老人家。李克强说,几年不见,我来就想看看乡亲们生活有哪些变化,还有什么困难和心愿。得知老人家里收入在增加但还不宽裕,他说,党和政府同大家齐努力,相信能脱贫、会致富。新年快到了,给乡亲们送上节日祝福。 

  车辆沿着陡峭湿滑的山路继续前行。在老乡家,李克强与村民会议代表围坐交谈。他说,很高兴你们生活有改善,现在还有什么烦恼事吗。大家反映孩子教育、乡村公路等还有难处,李克强一一记在本子上。他叮嘱随行同志,村民实现了温饱但还不稳定,对群众的困难要挂在心上、帮助解决。对反映的挂坡地问题,李克强放心不下,冒雪登上陡坡实地察看。他说,山里地少田薄、群众增收难,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基本在中西部山区,这些地区人口超过2亿,脱贫致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难点。中国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差距大,潜力也大,差距就是发展的动力。要下决心、有韧劲,打好这场硬仗。 

  在屯堡乡集镇,李克强走进路边两家个体小店,详细询问收费多不多、工商注册方不方便。他还与街上群众亲切交谈,了解就业、收入等情况。随后,他在乡政府召开乡村干部座谈会,请大家说实情、讲实话。与会同志就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谈了建议。李克强对基层干部承上启下、扎实工作提出了勉励和要求。 

  在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李克强走进农民工宿舍与大家座谈,询问个人工作、孩子上学、家中父母生活等情况。他说,农民工是城市建设发展的生力军,要逐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问题。 

  李克强十分关心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请来当地十多位企业经营者座谈。他说,你们每个人的发言有甜水、有苦水,难处和建议我们都记下了。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为经济增长、就业做出重要贡献。政府要创造公平公正环境,使投资创业者放心发展。 

  在九江港考察时,李克强详细了解港航企业促进沿江物资流通和产业转移情况。他说,要用好长江这条连接东西的黄金水道,推动沿江特别是内陆腹地梯度开发、开放发展,培育新的增长极。 

  考察中,李克强希望江西、湖北两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奋斗,再创佳绩。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杨晶及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原载《九江日报》2012年12月31日一版) 

  中部地区长江流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 

  ——李克强副总理来九江考察调研座谈系列述评之一 

  本报记者 周振华 张雷 龙群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2012年12月27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九江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如何加快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次重要会议选择在九江召开,而且是李克强副总理在十八大之后到地方视察的第一站,体现了对九江的高度看重,把九江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部地区崛起的高度关注,对九江各项工作的高度肯定,同时也是对九江发展的大力支持和对九江人民的关怀厚爱,必将极大地激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李克强副总理在调研中饱含深情地说,“九江的‘九’,在中国字里是多的意思,她不仅仅是多江之地,是众江汇合之地,而且是四省交界。”他强调:“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出路在转方式调结构,而最大的结构调整就是扩大内需。内需潜力东部有,中西部回旋余地和发展空间更大,沿江地带是重要的战略支点。先沿海兴旺起来、再沿江加快发展,梯度推进,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李克强副总理强调:“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人民富裕、国家强盛,而发展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这也是现代化建设最大的难题。从城乡看,6亿多农民与6亿多城镇人口的收入差距超过3倍;从区域看,东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超过8000美元,中西部最低的地方只有1000多美元,差距是巨大的。逐步缩小这两大差距,是发展的潜力和富民的动力。缩小城乡差距,要靠城镇化,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区域差距,要做好中西部开发开放这篇大文章。中部地区、长江流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就像下围棋,既要抢金角银边,又要在中间谋势布局。” 

  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区域内人口众多,自然、文化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便捷通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具有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条件。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和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大调整,产业加速转移、资本加速流动的趋势更加明显,具有区位优越、基础设施条件好、发展成本低的中部地区日益成为产业转移、资本流动的首选地,这为中部地区加快发展、赶超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重大机遇,中部地区即将形成新一轮发展的引擎。 

  综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大江大河两岸往往是区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不少国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流域的文明史。加快大江大河流域的开放开发,对于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提升区域发展的竞争力、带动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德国境内的莱茵河沿岸地区,面积仅占全国的8%,但经济总量却占到35%。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经范围辽阔,纵贯我国东西,长江是一条黄金水道,非常适合航运和货运,而水运运量大、成本低、又环保,使沿江区域非常适合发展大工业。长江东部地区已经率先走在全国的前面,长江的中游乃至于上游也已呈现发展较快的态势。为此,中部地区要立足于扩大内需、有所突破,一个重要的战略支点就是在中部沿江地带。 

  打开江西地图,九江得天独厚的长江岸线资源稀缺金贵,优势非常明显。九江是江西省唯一临江港口城市,是赣鄂皖湘四省的重要物流中心和中转枢纽,区位条件优越。沿江临港是九江发展的核心优势,九江152千米的沿江岸线,多为深水良港,岸线腹地广阔平坦,可利用空间巨大,被誉为“黄金水道”中的“黄金岸线”。九江港是长江5个主枢纽港之一,是江西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对外开放国家一类水路口岸,是一个水陆联运的国家级主枢纽港和长江中下游重要港口,在江西省参与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大循环、发展外向型经济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不仅对九江加快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提升全省对外开放水平、提升江西在中部地区的战略地位,对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有着重大的意义。加快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就是要充分依托和发挥九江沿江地区临江达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和良好产业基础,加快搭建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平台,着力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和效率,吸引国际国内更多的大产业、大资金、大项目加速向我省聚集,特别是向九江聚集,使九江成为重大项目建设的密集区和主阵地,从而有效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加速产业成长,为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李克强副总理的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是我们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的强大动力。九江人民有信心、有决心抓住中部地区崛起的历史机遇,把李克强副总理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决策和部署,转化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状态,推进沿江大开发,决战沿江大工业,为加快中部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实现“九江争得应有地位,人民过上小康生活”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不辜负李克强副总理的殷切期望。(原载《九江日报》2013年1月1日一版) 

  “九江的变化很大” 

  ——李克强副总理来九江考察调研座谈系列述评之二 

  本报记者 周振华 张雷 袁东来 

  2009年9月,李克强副总理来九江视察时感言:“我感受到九江正蓄势待发,腾飞向上,真正看到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景象。”这次在九江考察调研时再次称赞九江:“九江不仅有很好的区位优势,而且很多工作做得很好,变化很大,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上次来九江正蓄势待发,现在九江要乘势而上,努力创造新的辉煌。”作为国家领导人,李克强副总理心里装着全国每一座城市,九江的工作如此吸引他关注的目光,这的确是九江之幸运。 

  九江之幸运缘于九江自身积蓄了巨大能量。这几年,九江财政总收入四年跨越了100亿和200亿“两个大台阶”;固投四年累计投入3800亿元,超过前10年的总和;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外贸出口四年增长10多倍;县级财政由2008年的1个过5亿发展到现在9个过10亿。财政总收入由2008年占全省的8%上升为10.6%,固投由2008年的9.8%上升为1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8年的9.8%上升为12.9%,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08年的10%上升为13%,外贸出口由2008年的2.8%上升为14%。项目越来越多,仅2012年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8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7个。全市现有亿元以上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近5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0多个、50亿元以上项目近20个。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市本级城建投入450亿元,县城投入少的有几十亿、多的有上百亿。中心城区拆除旧房面积达700多万平方米,新建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新建高层楼房700多栋。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上了一大批项目,包括国家和省里投资的大广高速、永武高速、彭湖高速、长江二桥、电厂上大压小、水利工程、电网改造、省国道改造等,市里投资的国、省道超过前30年的总和。武九客专、合九客专明年都将开工建设,江西高铁将进入全国高铁网。2010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刊发长篇通讯《九江赶超记》,介绍九江的赶超发展和巨大变化。 

  沿江开放开发大大提升了九江注意力。九江的沿江开放开发已成为全省“龙头昂起”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九江的沿江开放开发,把沿江开放开发上升为省级战略,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打造江西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对九江的赶超发展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市紧紧抓住沿江开放开发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把引进特大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把快速推进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把促进板块平衡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把沿江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提升沿江区域的承载力,把沿江区域建成开放的主阵地、项目的密集区、工业的主引擎。在加快发展中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促进升级,努力把九江打造为江西经济发展中独具特色的重要增长极。     

  在推进沿江开放开发的过程中,我市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园区、项目、产业、港口、物流、城市等协调发展,着力打造城西、城东、彭湖、赤码四大板块,不断完善沿江区域路网,抓好彭湖大道、城西铁路专线、赤码港区公用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发展条件。目前,沿江区域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有300多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有近200个,光伏、钢铁、石化、建材、纺织等支柱产业初显集群规模。2012年2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通讯《九江沿江开发助推转型发展》,予以重点报道。 

  党的十八大把“保障性住房建设”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作为分管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副总理,李克强对这项工作格外看重。他在九江调研期间强调:“建保障房有利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防止抬高城镇化门槛,这样农民变市民才有希望。”令人自豪的是,我市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一直领跑全省。近几年来,我市把保障性住房建设列为市委、市政府“一号民生工程”,摆在为民解忧的首要位置,提出“只要在九江就业创业,就能在九江安居乐业。”在保障性住房工作实践中,我市按照“三房合一、五位一体、市场运作、租售并举、租补分离、严格准入、动态管理”的模式,在探索中完善、在创新中提升,走出了一条符合政策要求、群众接受认可、便于操作管理的具有九江特色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新路,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李克强副总理在与市委书记钟利贵的交谈中充分肯定了九江的这一做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8家中央级主流媒体曾到九江就保障性住房工作进行了集中采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题报道了九江保障性住房的经验做法。 

  现在九江已经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我们九江人自己更要正确认识九江,通过自己的作为展示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只有这样,九江的赶超发展才会大有希望。(原载《九江日报》2013年1月2日一版)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李克强副总理来九江考察调研座谈系列述评之三 

  本报记者 周振华 张雷 姚星宇 

  九江人民记忆犹新:2009年9月24日至25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刚刚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部省份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我市考察调研,他那严谨朴实的工作作风、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给我市干部群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时隔三年后的2012年12月27至28日,李克强副总理再赴九江调研,在两天紧凑的行程里,一路顶风冒雨、轻车简从,深深情怀系民生,谆谆话语寄发展,给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必须把这种鼓舞和鞭策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敏锐地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坚定奋进中乘势而上,以更大作为担当加快中部崛起的历史重任。 

  近年来,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深入实施,九江区位优势进一步放大,上级支持、产业集聚、生态环境等各种优势叠加,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正在形成,我市在中部地区崛起、加快推进沿江开放开发中正面临着诸多历史性机遇。 

  从国家层面来看,机遇千载难逢。此次在九江考察调研座谈,李克强副总理一语中的:“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出路在转方式调结构,而最大的结构调整就是扩大内需。内需潜力东部有,中西部回旋余地和发展空间更大,沿江地带是重要的战略支点。先沿海兴旺起来、再沿江加快发展,梯度推进,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中部地区、长江流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就像下围棋,既要抢金角银边,又要在中间谋势布局。”毫无疑问,长江中游城市群将会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九江已被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的“重点开发区域”,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对中部地区发展作出了“两横两纵”经济带布局,九江正处于京九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是我省加快融入“中三角”、对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桥头堡”。因此,作为中部地区的内陆省,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面临着国家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必将进一步放大九江长江水运优势,进一步提升九江港口城市的辐射功能,迎来加快发展的“黄金十年”,促使九江长江“黄金水道”产出黄金效益。 

  从省级层面来讲,机遇前所未有。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深入实施,江西的生态优势已经成为吸引投资、加快崛起的“金字招牌”。九江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对上可以争取更多的政策和项目,对外可以形成“注意力经济”,对内可以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现在来九江考察、投资的客商络绎不绝,其中很多人正是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所吸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九江、关心九江、支持九江,无论是沿江开放开发的推进、共青城市的发展,还是基础设施的布局、重大项目的落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是高位推动,亲力亲为。随着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九江的区位优势和承载能力。今年,省里作出了“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其中的“龙头”就是由南昌、九江和昌九工业走廊构成的“工”字型格局,这说明九江在我省新一轮生产力布局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通过打造由南昌核心增长极、九江沿江产业带、昌九工业走廊构成的核心增长区,加快昂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的龙头,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从九江自身而言,机遇不可多得。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定不移地推进“强工兴城”战略,在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沿江地区的区域优势、临港优势,集中布局了一批石化、船舶、钢铁等重化工骨干企业,目前已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后劲的地区之一。 

  这几年,九江赶超发展积蓄了巨大能量,发展越来越快,项目越来越多,基础越来越好。尤其是全市各级干部抓经济工作的操作力、执行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大家都把“五+二”、“白+黑”当作工作的常态,四套班子不分一线二线、不分台前台后,齐心协力促赶超。全市上下一心一意干事业、聚精会神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为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内在动力。 

  机遇千载难逢,形势催人奋进,赶超不可懈怠。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把握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九江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好李克强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坚持抓投资、攻项目不动摇,坚持统筹发展不动摇,坚持改善民生不动摇,全力决战沿江大开发、推动产业大聚集、加快建设大九江、协调推进大统筹、着力改善大民生,为加快中部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实现“九江争得应有地位,人民过上小康生活”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新一轮中部发展和沿江开放开发中争当排头兵、领头羊。(原载《九江日报》2013年1月3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