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九江市委书记 钟利贵
(2012年12月31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的经济工作,部署明年的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清醒地认识九江,敏锐地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赶超步伐。
刚才,美根市长传达了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对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明年工作的任务、措施进行了具体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明年的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敏锐地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坚定奋进中乘势而上
苏书记多次强调,纵观各国、各地发展历程,发展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能不能抓住机遇,推进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综合分析九江面临的形势和自身条件,发展机遇十分难得。我们很多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九江的认识,不如上级看重、不如外界看好,一定要重新认识九江,敏锐地把握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具体分析,九江面临的机遇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1.国家把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全国发展的战略支点。前几天,李克强副总理在九江主持召开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李克强副总理强调:“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出路在转方式调结构,而最大的结构调整就是扩大内需。内需潜力东部有,中西部回旋余地和发展空间更大,沿江地带是重要的战略支点。先沿海兴旺起来、再沿江加快发展,梯度推进,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中部地区、长江流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就像下围棋,既要抢金角银边,又要在中间谋势布局。”这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将会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正如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所讲:就是要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这次重要会议选择在九江召开,而且是李克强副总理在十八大之后到地方视察的第一站,体现了对九江的高度看重,把九江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这样会大大提升外界和客商对九江的注意力。李克强副总理在谈话中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九江是块宝地,区位条件好;二是群众基础好,工作扎实,和谐稳定;三是三年前他来了九江,这三年中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可见,九江在长江中游乃至全国是怎样一个地位。九江集名山、名江、名湖、名城于一体,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丰富,市场半径大,发展的腹地广阔。随着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放大,越来越引起国家高层的高度重视,这将为我们加快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明天黄石党政代表团80多人要来九江考察学习,主要内容是“看九江,想黄石,谋发展”。
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日益凸显。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深入实施,江西的生态优势已经成为吸引投资、加快崛起的“金字招牌”。九江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使我们对上可以争取更多的政策和项目,对外可以形成“注意力经济”,对内可以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现在来九江考察、投资的客商络绎不绝,很多就是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所吸引。
3.九江的沿江开放开发已成为全省“龙头昂起”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九江的沿江开放开发,把沿江开放开发上升为省级战略,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打造江西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对九江的赶超发展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现在省领导讲话当中,点到九江的次数越来越多、篇幅越来越长、项目越来越多。鹿省长在这次全省经济工作会上强调:要积极引导石化、钢铁、汽车、船舶、电力能源等重化工业在九江沿江地区布局,促进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南昌核心增长极和九江沿江地区两大经济板块融合发展,提升昌九工业走廊发展水平。这意味着我们将在政策、资金、土地、项目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支持。
4.九江这几年赶超发展积蓄了一定能量。①发展越来越快。财政总收入四年跨越了100亿和200亿“两个大台阶”;固投四年累计投入3800亿,超过前10年的总和;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外贸出口四年增长10多倍;县级财政由2008年的1个过5亿发展到现在9个过10亿。鹿省长在经济工作会上点了我市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省1.3和10.1个百分点。②份额越来越重。财政总收入由2008年占全省的8%上升为10.6%,固投由2008年的9.8%上升为1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8年的9.8%上升为12.9%,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08年的10%上升为13%,外贸出口由2008年的2.8%上升为14%。③项目越来越多。仅今年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8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7个。全市现有亿元以上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近5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0多个、50亿元以上项目近20个。④基础越来越好。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市本级城建投入450亿元,县城投入少的有几十亿、多的有上百亿。中心城区拆除旧房面积达700多万平方米,新建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新建高层楼房700多栋。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上了一大批项目,包括国家和省里投资的大广高速、永武高速、彭湖高速、长江二桥、电厂上大压小、水利工程、电网改造、省国道改造等,市里投资的国、省道超过前30年的总和。武九客专、合九客专明年都将开工建设,江西高铁将进入全国高铁网。更重要的是,各级干部的执行力、操作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这些机遇和条件充分表明,九江已经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我们九江人自己要正确认识九江,决不能麻木不仁,决不能妄自菲薄,决不能无所作为。自己要干好自己的事,通过自己的作为展示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只有这样,九江的赶超发展才大有希望。
二、突出加快发展这一要务,在咬定目标中乘势而上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明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省经济工作会,提出要保持我省经济实现较快发展。苏书记指出:“之所以强调较快,是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选择,符合中央对全国生产力布局实施有差别的政策,符合江西实际。”我市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统计部门预测,到2020年全国人均GDP将达到9万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1.94万元以上。我们要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全市GDP需达到5000亿元,也就是必须年均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必须年均增长14.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必须年均增长12.4%以上。这说明,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重道远。
明年是九江赶超发展的攻坚之年,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对于实现“九江争得应有地位、人民过上小康生活”至关重要。为此,必须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强工兴城不动摇,坚持抓投资、攻项目不动摇,坚持统筹发展不动摇,坚持改善民生不动摇。具体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1.决战沿江大开发。目前沿江四大板块已经布局,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我们决战沿江打下了基础。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沿江区域目前有爆发力、支撑力的项目还不多,有些基础设施项目推进的速度不快,板块与板块之间发展不平衡。明年对沿江开发的要求有四句话:要把引进特大项目作为重中之重、要把快速推进项目作为重中之重、要把促进板块平衡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要把沿江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提升沿江区域的承载力,把沿江区域建成开放的主阵地、项目的密集区、工业的主引擎。明年要把项目引进、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贯穿沿江开发的全过程,开展“项目决战年”活动。由市沿江开放开发领导小组制定决战方案,对决战的目标、决战的措施、决战的步骤和时间、决战的组织领导、决战的考核提出明确要求,掀起沿江开发的新高潮。
2.推动产业大聚集。实践证明,凡是有骨干企业带动、有主导产业支撑的地方,发展后劲就足、速度就快。明年在产业聚集上要抓好三件事:①对十大产业进行细化分类,明确招商重点和重点区域,分产业明确目标,分项目下达任务,分线调度推进,在打造千亿园区、百亿产业上下功夫。②真正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比如石化油品质量升级、星火有机硅、国电“上大压小”、亚东水泥扩能、理文化工、理文造纸、恒生化纤、青岛啤酒、梅兰化工等,包括开发区和各县(市、区)的一批重大项目,采取帮扶措施,力促早日竣工投产或达产达标。③开展“园区规模上台阶”活动,明年所有园区主营业务收入都要突破百亿元大关,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突破600亿,城东港区、金砂湾园区和共青城要突破300亿。实行土地供应与投资强度、产出效益挂钩,全面清理园区土地使用情况。
3.加快建设大九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李克强副总理这次调研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如何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我们务必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城镇化步伐。目前来讲,重点抓好三件事:①加快建设新区与改造老城的步伐。昨天,中心城区又有一大批项目集中开工、竣工。现在八里湖新区的项目都有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大家要切实负起责任,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尽快聚集人气,使新区五年基本建成。三区的旧城改造步伐要加快,改变老城面貌,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对已建成的项目要及时移交,加强管理,发挥效益。②加快建设县城与优化集镇的步伐。县城和集镇建设要更加注重完善功能、更加注重聚集人气、更加注重做美做精、更加注重发挥效益。③加快农民变市民的步伐。推进城市化的关键是如何把农民变成市民。我觉得农民变市民要抓住几个重要环节:一是有事做、二是有房住、三是有户籍,有这三条,农民就真正变成了新市民。在这些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改革探索的力度。
4.协调推进大统筹。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这次李克强副总理在九江调研时在车上跟我们说,“三农”问题是绕不过的坎,下步农业改革的重点是什么非常值得研究。我当时回答,农业的问题关键在“四化”,即: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和标准化,这四化当中最核心的问题是规模化,有了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标准化随之而来。怎样实现规模化,我跟李总理打了一个比方,我们每次坐飞机快要落地的时候,看到森林、湖泊、田地,田地中间有很多田埂,把田埂“打破”,就会实现规模化。“打破”田埂就涉及目前国家实行的土地制度。所以,农业的根本问题在于改革目前的土地制度,土地流转顺畅了,农业现代化就能实现。“三农”具体工作,在全市农村工作会上再进行部署。要注重“三产”的协调推进。推进文化、旅游、物流项目建设,促进旅游、物流的发展,提升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重点要做好旅游规划、选好精品线路、建好旅游项目、搞好开发营销、管好旅游市场等工作。要积极构建“大庐山”旅游格局,加强山、江、湖联动。庐山的索道项目,要加快推进。要建立健全物流网络,发展信息技术,培育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现在已建和在建的商品市场有25个,总投资达240多亿元,这些项目都要加快推进。
5.着力改善大民生。民生一头连着民利和民心,一头连着内需和发展,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发展尤其是拉动消费的有效途径。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里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着力增加居民收入、着力强化社会保障,认真抓好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在做好常规民生工作的同时,重点是抓好公租房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公租房明年还有4万套建设任务,要搞好建设规划、分解建设任务、落实建设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要注重源头治理,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社会稳定工作。两节即将来临,要抓好“两节”期间的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防火安全等各项工作,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工作,确保元旦、春节期间社会和谐稳定;要妥善做好“两节”期间的走访慰问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手中。
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狠抓落实中乘势而上
中央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媒体见面会上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对转变干部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做好明年的工作,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发挥核心作用,实施有效领导,保持坚定奋进的精神状态,以硬作风完成硬任务。
1.思想要过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特别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在举什么旗、走什么样的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方面要有清醒把握。防止有的干部心浮气躁,这山看着那山高,刚坐在这个位子没几天,就盘算谋个更高的职位、挪个更好的位置。县里的班子去年八月份到位,换届到现在还不到一年半时间,县委书记任职最长的不到三年,市直单位的班子调整也就刚刚一年。大家应该反思自己一年下来,到底做了哪些事,应该静心、安心工作,把心思放在干实事、干成事上。
2.作风要过硬。现在我们的干部中有一种不好的现象,认为赶超了四年,取得了一点成绩,就认为差不多了,产生松懈思想,体现在抓工作力度不大、主动性不强、标准不高,缺乏干事激情。在九江的赶超实践中,要有永不自满的硬作风,要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能满足于这点速度,不能满足于自己跟自己比;要有敢于担当的硬作风,领导干部就是要解决问题,不能遇到问题绕道走,上推下卸;要有主动干事的硬作风,对待工作要充满激情,不能推一下动一下甚至推而不动;要有脚踏实地的硬作风,深入基层,解剖麻雀,不能当“二传手”。
3.能力要过硬。要练就驾驭全局的“看家本领”, 了解外情、吃透上情、掌握下情,做到把方向、抓重点、善统筹,善于走上步、看下步;要练就执行有力的“看家本领”,强化“抓落实是真本领,重执行是硬要求”的责任意识,做到接受任务不讲客观,执行任务不找借口,完成任务不打折扣;要练就操作到位的“看家本领”,善于打开工作局面,做到解决问题有思路、有点子、有办法;要练就做群众工作的“看家本领”,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群众心里想什么、盼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多说群众语言,多做利民之事。
4.形象要过硬。领导干部既是普通一员,又是公众人物,你说的、做的,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为此,领导干部的形象非常重要。对待工作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待同志要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对待名利要淡泊如水、甘于奉献,对待自己要严格要求、自重自省。上次在四套班子会上,我重申了三条:第一、如果有人托门子说情、跑官,我不但不会提出提拔重用的意见,还会让组织部门记录在案。第二、如果有人打着我的旗号搞工程、搞土地,谁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我首先说你是用心不良,然后必须给我立即制止,如果有违纪行为还要纪检监察部门查处。第三、元旦、春节将至,我再次重申,坚决拒收礼品、礼金,希望各位支持。
同志们,九江正处在加快赶超的关键时期。机遇千载难逢,形势催人奋进,赶超不可懈怠。我们要倍加珍惜赶超发展的大好局面,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九江赶超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
政府工作报告
——在九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九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殷美根
(2012年2月15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紧紧围绕“两区互动、强工兴城”工作重点,不因快速发展而自满,不因换届而分神,不因遇到困难而退缩,乘势而上,全力赶超,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财政收入三年翻番目标超额完成,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张。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56.4亿元,同比增长13.2%。财政总收入161.8亿元,增长38.6%,超额完成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确定的“财政收入三年翻番”目标;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达到12.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1亿元,增长42.2%;县级财政收入135.1亿元,占全市83.5%;县县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番”,由2008年一县过5亿到县县过5亿、六个过10亿,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突破15亿,实现“一年翻一番”。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7亿元,增长18.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55亿元,增长15.4%;贷款余额804亿元,增长24.1%,增幅全省第一。完成进出口总额37.9亿美元,增长109%,其中出口总额26.3亿美元,三年增长9倍,增幅全省第一,总量首次位居全省第二;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150个,实际进资307.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7亿美元,开放型经济工作综合考评连续三年全省第一。民营企业户数2.3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经济中“三分天下有其二”。
(二)决战工业2000亿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工业实力进一步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189.1亿元,增长50.8%,总量两年翻一番,“三年决战工业2000亿”目标两年完成,工业化率提高2.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1亿元,增长18.3%,净增额首次突破100亿元;利税总额200.9亿元,增长33.3%。通过龙头引领、延链配套,引导企业抱团扎堆,主导产业加速集聚。十大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68.1亿元,增长54%,占全市比重89.9%。通过政策扶持、调度推进,鼓励企业技改扩能,骨干企业加速壮大。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496户,净增176户;过10亿元企业25户,净增8户;九江石化、九江钢厂突破200亿元。通过加大投入、加强配套,工业平台加速拓展,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入108.8亿元,增长54%,投入总量和增幅均列全省第一。全市园区主营业务收入1728.7亿元,过百亿园区7个,净增3个,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371亿元。
(三)决战城建200亿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35个,完工61个,全年完成投资近200亿元,两年投入近300亿元,“三年决战城建投入200亿”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全市城镇化率提高1.86个百分点。大九江格局加快构筑。105国道(环庐山段)等区间通道和九码快速通道建成通车,九江县对接八里湖新区“两纵两横”路网等项目快速推进,大九江20分钟城市圈交通框架基本成型。各县(市、区)共实施项目872个,总投资350多亿元。3个省级示范镇、11个市级示范镇建设进展顺利。八里湖新区功能加快完善。完成60平方千米控制性详规修编。实施城建项目60个,完成政府性投资3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00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九江一中新校区、新体校、城市展示馆等项目投入使用,八里湖大桥、东组团路网和地下管网工程基本完工,市民服务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蛟滩水利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区市政基础、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商住配套等设施逐步完善。老城区改造加快推进。浔阳路、浔阳西路、十里大道、大中路西段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全面完成,桃园路、欣荣路、浔阳东路地下人防工程等项目投入使用,南山广场及公园等项目基本建成,滨江西大道、环湖北路、赛城湖公园周边环境整治等项目顺利推进。老城区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市管理不断加强。以交通秩序、市容环境、建筑工地等为重点的城市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两声三乱”整治成果得到巩固。大九江范围内“两违”整治强力推进,拆除各类违法违规建筑1500户近20万平方米。“六城同创”稳步推进,六次蝉联全省双拥模范城,成功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评审和省级卫生城市复审。
(四)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76个,其中10亿元以上22个。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1006.5亿元,增长39.4%,总量全省第二,增幅全省第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快速推进。投资80亿元的星火有机硅一体化、80亿元的旭阳雷迪三期、50亿元的江铜铅锌冶炼、50亿元的攀森多元金属镍粒、30亿元的龙达粘胶纤维、30亿元的中粮植物油、30亿元的赛翡蓝宝石、25亿元的九钢技改等项目投产,投资100亿元的九江石化油品质量升级、100亿元的理文造纸、100亿元的恒生大化纤、50亿元的天然气储备及利用工程、45亿元的九电四期、26亿元的亚泥五六期等项目开工建设。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永武高速、景湖公路建成通车,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彭湖沿江大道、修万公路、定龙公路等项目进展顺利。老爷庙风电并网发电,全市扩建220千伏变电站2个,新建110千伏变电站4个,新增主变容量50万千伏安,新建线路171千米。一批重要社会事业项目快速推进。市美术馆、科技中专新校区、特教学校康复楼等项目交付使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新院区、双峰小学分校等项目进展顺利。
(五)“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大宗农产品稳产增产,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全年落实惠农补贴2.8亿元,农机购置补贴4264万元。建立省级以上无公害、标准化产业基地57个,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80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60家。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0家,总数达32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4亿元。新增省着名商标22个、省名牌5个,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新增全国示范县2个。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争取上级水利资金13亿元,共投资18亿元,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村安全饮水、小农水重点县等一批水利工程项目。完成各类水利工程3463座(处),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6.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8.2万亩。改渡建桥33座,改造农村公路913千米,新建乡镇客运站42个。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财政投入8500多万元,启动39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完成扶贫移民搬迁4161人、避灾移民搬迁7236人。整合资金3.2亿元,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建设新农村建设点1139个,开展农村清洁工程试点3268个,新农村建设连续四年保持全省领先。
(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深入实施,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生态建设不断加强。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全市林权交易面积24.6万亩。新增省级生态镇12个、生态村15个。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重点耗能企业和公共机关节能有效加强。大气环境优良率达99.4%,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新兴产业不断发展。新能源、非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电器、绿色食品五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0亿元,占全市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全市共有9个工业园区申报省级生态园区建设,3个通过验收。第三产业不断成长。旅游经济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全年接待游客286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5.7亿元。金融、保险、证券业加快发展,城投、国资、置地、八里湖等平台的融资水平明显提高,有效保障了改革、建设和创业的资金需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4万标箱,开通了九江港至韩国仁川港、上海洋山港始发直达货运班轮。建设标准化农家店225家、商品配送中心6个,“家电下乡”销售总额15.3亿元。九江粮食现代物流中心投入运营,九江现代综合大市场、九江国际汽车城改扩建、大润发广场等商贸物流项目稳步推进。
(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11元,增长1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778元,增长21.3%。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整合资金35.2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省政府下达的民生工程任务全面完成,市定的民生实事基本完成。投资24.7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3万套;投资25.8亿元改造棚户区256.4万平方米,近2万户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发放租赁补贴1610万元,惠及7404户,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走在前列,全省兴起“外学重庆,内学九江”的热潮。新增城镇就业5.8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近7万人,发放小额贷款6.3亿元,城镇就业率98%,“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城乡低保补助标准逐步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 85%,医疗救助37.1万人次,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7.3万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有效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2.4万人,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保险范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面7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5%。免费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18701例、唇腭裂修补手术899例;城乡困难群众免费体检、尿毒症患者免费血透和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治疗等医疗救助工作扎实推进。新建改造城区农贸市场5个,扩建城郊蔬菜基地6000亩。切实加强价格监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1%,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更新市区公交车86辆,市民出行更便利。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切实加强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塑化剂”、“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明显。社会管理不断加强。民声直通车共受理群众诉求11853件,直通房产、医疗、教育等专题活动社会效果良好。落实信访责任制和信访接待日制度,信访办结率、停访息诉率、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安全事故发生率和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双下降。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公众安全感测评全省第一。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争取省部级科技项目79项,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专利授权450件,获批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个。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新建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35万平方米,新招农村教师1600人。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68个、农家书屋550家,申报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商贸、粮食六大非工系统国企改革全面完成,农垦系统改革顺利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第六次人口普查顺利完成,人口自然增长率7.35‰。被评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和“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统计、审计、海关、口岸、检验检疫、应急管理、气象、水文、盐业、通讯、无线电管理、信息化、档案、保密、编制、地方志、对台、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得到新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军民融合、人民防空、防震减灾、消防、国家安全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和慈善等事业实现新发展。
(八)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县、乡三级政府换届圆满完成,全市上下促赶超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按照“核心党委、高效政府”的要求,坚决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354件、市政协提案746件。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十百千万”工程扎实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成效明显。推进政务公开,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清理面向基层“一票否决”事项43项,网上审批事项12.5万件。积极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加大对工程建设、土地、民生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集中开展民生领域“新三项”问题、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突出问题、公路“三乱”等专项治理行动,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惩防体系进一步健全。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各套班子共识共为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浔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中央和省驻浔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九江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总量不大、发展不足的市情尚未根本改变,赶超进位的任务仍然艰巨;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强工兴城的任务仍然艰巨;群众收入水平偏低、部分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提高收入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仍然艰巨;县域经济还不够强,壮大县域经济的任务仍然艰巨;影响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的任务仍然艰巨;一些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有待进一步破解,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实现赶超目标、争得应有地位的攻坚之年。尽管世界经济形势十分复杂严峻,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但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全省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我市仍处于加速赶超的机遇期;尽管区域竞争更加激烈,赶超进位的任务更加艰巨,但我市近年来固投积蓄的巨大能量加速释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省委、省政府将沿江开放开发定位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以此昂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经济发展的龙头,九江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放大,我市将迎来加速赶超的爆发期;尽管前进中将面临困难和挑战,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各级班子活力和干劲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操作力和执行力进一步提高,赶超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合力更加强大,我市已进入加速赶超的黄金期。我们既要科学应对面临的挑战,更要抓住用好难得的机遇,进一步坚定赶超发展的信心,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省第十三次、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九江争得应有地位、人民过上小康生活”的奋斗目标,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突出发挥沿江优势,决战大工业,建设大九江,坚持攻沿江、抓项目、扩投资、惠民生,全力加快赶超步伐,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财政总收入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主要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决战沿江大工业为重点,推动工业经济再跃新台阶
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打造由南昌核心增长极、九江沿江产业带、昌九工业走廊构成的核心增长区”的决策部署,充分利用152千米长江岸线资源,全力决战大沿江,联动昌九大走廊,昂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经济发展的龙头,打造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举全市之力加快沿江大开发。坚持规划引领,实施高起点开发。按照“一港三区”的目标,加快完善沿江开放开发总体规划,重点做好城西、城东、赤码、彭湖四大板块产业发展规划,科学修编港口码头、土地利用、交通基础设施、电网等专项规划,着力打造长江中下游区域重要交通枢纽港、沿江产业区、现代物流区、城镇组群区。坚持基础先行,实施建设性开发。大力推进沿江“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加快启动彭湖、赤码两大板块的公共物流码头和城西港区、湖口港区铁路专用线建设。全力支持上港集团做大做强,推进南昌港区、彭湖港区、赤码港区联动发展。加大沿江通道和输变配电网建设力度,年内建成彭湖沿江大道、赤码沿江大道主体工程,建成九化、彭泽红光、瑞昌码头等变电站。坚持项目带动,实施产业型开发。把重大项目作为沿江开放开发的主抓手,加快推进在建大项目,强化招商承接新项目,包装策划吸引大项目,盘整清理提升老项目。从投资总量、投资强度、产业类别、产业规模、税收贡献等方面制定产业项目准入标准,充分放大沿江岸线和沿江区域未利用地的优势,加快引进龙头带动型、延链配套型、同类扎堆型等项目向沿江聚集。大力发展石油化工、钢铁和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力能源和化纤纺织等产业,着力推进沿江“十大产业工程”项目建设,促进临港产业集群式发展,力争年内沿江新增1~2户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坚持政策扶持,实施引导式开发。设立3000万元沿江开放开发专项资金,加强沿江开放开发投融资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保障。抓好国家和省相关扶持政策的对接,争取在重大项目布局、项目审批、环境容量、用地、用电、资金等方面的倾斜,积极申报省级彭湖开发区、赤码开发区和九江保税港区。按照“项目共建、利益共享”的原则,从财税、金融、人才、资源等方面加大支持引导力度,鼓励区域外重大项目落户沿江,大力发展临港“飞地经济”。坚持科学高效,实施集约式开发。建立岸线利用约束、管理和评估机制,以标准化、公共性码头建设为主,集中开展岸线、码头专项整治,探索企业自用码头开放机制,提高岸线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沿江项目的盘整清理,重点向“三高三低”项目倾斜,对不符合产业布局的企业实行“腾笼换鸟”。强化产业布局规划约束,建立项目投资审批、土地供应、环境保护、供电供水等联动机制,严格执行沿江板块工业项目准入标准,真正让黄金岸线产出黄金效益。坚持纵深推进,实施联动式开发。按照“四个相向发展”的格局,以沿江的赤码、城西、城东、彭湖“四板块”,沿路的永修、共青城、德安、沙河、开发区“五组团”为依托,推进沿江板块与沿路板块的协调互动,推进临港产业和沿路产业的配套联动,推进沿江沿路对腹地纵深的辐射带动,打造“T”型工业走廊,使之成为九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举全市之力推动总量大扩张。围绕决战工业6000亿目标,快速扩张工业总量,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增长40%以上;增加值580亿元,增长18 %以上。招商引资扩总量。全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长珠闽和港澳台为主攻方向,以中央和省属企业为主攻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招商,大力引进产业链条长、税收贡献大的企业。完善招商目标责任制,落实产业招商专项经费,建立产业招商利益分享机制及调度督查机制,采取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招商成功率和产业关联度。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引进内资350亿元。做大企业扩总量。以重点产业项目达产达标为基础,着力打造一批主导市域发展的百亿级航母型企业、支撑县域发展的50亿级旗舰型企业和带动园区发展的10亿级龙头型企业。力促九江石化原油加工量新增100万吨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300亿元以上;力促旭阳雷迪一、二期达产达标,三期全面投产,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力促赛龙通讯扩张产能,主营业务收入80亿元以上;力促昌河汽车扩大整车与发动机产能,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早日实现“3231”目标;力促江铜铅锌冶炼、攀森多元金属镍粒、赛得利粘胶、绿晶光电、铨讯数码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以上;力促超日光伏、赛翡蓝宝石、正展光电、志高空调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集聚产业扩总量。紧紧围绕十大主导产业,主攻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重点培育石化、钢铁、有色冶金、纺织服装、汽车船舶、电子信息、新能源、非金属新材料、节能电器、绿色食品十大产业集群,形成一批新的产业龙头,力争十大产业所占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
举全市之力服务工业大发展。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推动赶超的重中之重,营造服务大工业的浓厚氛围,凝成决战大工业的强大合力。大力帮扶实体经济。加大政府投资、向上争资、市场融资力度,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拓展投资空间,引导市场要素向实体经济聚集。加强财政专项资金扶持,促进企业扩能升级、技术改造、品牌创新。加大金融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帮扶引导小型微型企业稳健经营、扎堆发展、做大规模,不断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全面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扎实推进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改革,抓好工业企业名录库、统计培训、企业人力及设备配备、数据衔接等相关工作,增强工业运行质量监测和服务水平。大力服务项目建设。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和联审联批制度,不断完善项目建设帮办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项目推进服务水平。全面清理园区闲置用地,坚持依法依规用地、集约节约供地,挖掘用地潜力,提升用地效益,加大以地换地、造地增地、向上争地力度,确保项目用地需求。大力优化园区平台。加强园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厂房、公租房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承载力。力争全市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以上,百亿园区达9个以上,两个进入全省十强。
(二)以八里湖新区开发为重点,推动城市建设再上新水平
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目标,加速推进八里湖新区开发建设,加快老城区改造提升步伐,统筹推进县域城镇建设,全市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着力构建大九江格局。推进“四县一山”与中心城区相向发展、融为一体,逐步形成同城效应。加快“四县一山”与中心城区规划对接,完成大九江城镇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研究。推进绕城高速建设,完成城市轻轨交通建设规划,逐步建立大九江范围内衔接有序的公共交通体系。本着“规划一步到位,治理分步实施”的原则,围绕市中心城区实现“大水系连通、水环境改善、水安全保障、水生态良好”的目标,启动大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提升县城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建设一批规划科学、规模适度、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特色彰显的新型城镇。
着力打造八里湖新区。按照“大开发、大建设、大提升”的要求,围绕打造“生态新区、特色新区、活力新区”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八里湖新区近期建设范围,加快空间走廊建设,拓展新区发展空间。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强力调度、快速推进,建成市民服务中心、市民中心公园、九龙山公园、八里湖大桥、南组团路网等项目;启动市接待中心、八里湖文化长廊、八里湖水面利用及游船开发、文博园、茅山头城市综合体、浔阳古城景区等项目;通过市场引导、政策倾斜等办法,鼓励市直及驻市部门进驻八里湖,加快引进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大企业共同参与八里湖开发建设,大力推进金融中心、中航商业城、中央商务区、特色小镇、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建设,促进城市要素向新区集聚,提升新区人气,推动中心城区加快从“两湖时代”走进“八里湖时代”。
着力提升老城区品位。大力实施旧城综合改造,着力推进庐山区“整区改造、整体提升”和开发区滨兴片区改造,加快改变旧城整体面貌;大力实施棚户区搬迁改造,按照“分片改造、整体提升”的原则,着力推进浔阳区火柴厂片区、花果园片区、琵琶亭片区改造等工程建设,有效改善棚户区群众居住条件;大力实施市场提升改造,按照“城内大商场、城外大市场”的要求,着力推进烟草物流中心、京九批发市场搬迁等商贸物流项目改造建设步伐,进一步优化布局,提升档次;大力实施环境优化改造,以边街小巷整治为重点,推进环卫设施、群众健身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着力塑造城市新形象。突出建管并举,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网格化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市、区、街、居”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格局。突出机制创新,按照“花钱买管理不花钱养人”的理念,制定出台城市公建项目市场化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城建项目运营新模式,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突出集中整治,以“六城同创”为载体,继续推进城市管理专项行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两违”建筑、“两声三乱”、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整治成果。突出日常监管,大力实施城市清洁工程、畅通工程和美化工程,使城市地面更干净、路面更畅通、立面更亮丽。
(三)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推动“三农”工作再迈新步伐
坚持“三农”基础地位不动摇,突出科技兴农、产业富农、基础强农、政策惠农,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水利基础设施管理维护,着力推进“润田工程”、“沃土工程”,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8万亩。开展农村信息化试点工作,完善农村通信网络设施,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站300个。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农机总动力增长6%以上。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确保播面稳定在400万亩,总产150万吨以上。围绕蔬菜、水产、林果、畜禽、蚕桑、茶叶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基地、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流通市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加大农业产业化项目引进力度,力争全年新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70个,支持神州通高产油茶林基地和油茶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重点培育8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引导农业产业化项目向园区集聚,重点建设修水县茧丝绸、永修县果蔬、庐山区油脂等8个农产品加工园区。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政策,积极推进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重点建设好10个万亩、100个千亩以上的产业基地。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快农民合作组织、农产品经纪人等流通主体建设,新增农民合作组织300家,逐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品牌建设,打响“鄱湖水产”等特色品牌,力争创建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30个,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品牌50个。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以自然村建设为主体,以村镇联动和村落连片推进为重点,扎实推进1100个新农村建设点“三清七改五普及” 和“三绿一处理”村庄整治工作。完善农村清洁工程“445”操作模式,完成建设点2000个。强化农民建房管理,引导农民建房向集镇、中心村集中。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实施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3万人;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完成633名村级大学生培养计划,造就一批新型农业农村人才。
(四)以推进项目大建设为重点,推动赶超发展再添新后劲
继续实施项目推进“六个一”机制,强化项目调度,优化项目服务,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500亿元。
竣工投产一批。加快推进亚泥第5条生产线、昌河汽车、共晶光伏、超日光伏、理文造纸、华光镍铬合金、志高空调二期等产业项目建设,加快修万公路、老九湖路、老九星路改造和蛟滩水利综合整治、三都水电站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促项目早投产,早见效。
续建推进一批。加快推进九江石化油品质量升级、星火有机硅一体化、亚泥第6条生产线、理文化工、恒生大化纤、湖口天然气储备及利用、迅腾硅业、江西中盛陶瓷、九江电厂四期、华电分布式能源、大唐国际永修风电等产业项目建设,加快九江长江公路大桥、105国道九江段改造、都中公路改造、南昌至湖口二级航道整治等基础设施项目,力促项目早竣工,早投产。
开工建设一批。加快推进神华煤电一体化、杭氧工业气体、赤湖轻工产业园、德鑫纺织百万精梳二期、青岛啤酒、王老吉饮料、梅兰化工、超高分子聚乙烯、九江逸达造船、厦门钨业硬质合金、华锐风电、维科锂离子电池、南方(彭泽)水泥等工业项目;加快推进九景衢铁路、昌九高速(通远段)改扩建、巾口至南义公路、辽南线和德白公路升级改造、九电四期外送配套、500千伏石钟山至景德镇洪源线路、500千伏马回岭变电工程、220千伏蔡岭输变电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九江职业大学、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和双峰小学等院校新校区,市儿童医院、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新院区等社会事业项目,力促项目早开工,早竣工。
谋划储备一批。力争新增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新增储备投资500亿元以上。抓紧做好1000万吨湖口优质钢铁产业基地、大族电池片、永盛聚酯切片、五七二七退城进园、赛得利三期、耐尔电动车、中明特种陶瓷、氯碱产业园、鑫山水泥技改扩能、蒋公岭风电、瑞昌风电、九电五期、沙岭风电、武九客专(瑞昌至九江段)、都昌至九江高速、修水至平江高速、武宁罗溪至靖安石境公路、良山公路改造、市养老中心、九江学院新校区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开工。
(五)以壮大县域经济为重点,推动统筹发展再创新业绩
按照“城乡统筹、产业协调”的要求,努力壮大县域经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完善激励引导机制、市县联动机制和县域协调机制,鼓励沿江、沿路抢抓机遇,加速做大总量,做强实力,实现跨越发展;鼓励湖区、山区依托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加快做强支柱产业,实现扬优发展;鼓励城区、景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建设品位,实现提升发展。继续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快发展。推进共青城与德安、永修与南昌桑海、彭泽与湖口相向发展,推进九江县、湖口县快速融入主城区,推进星子由景区景点向旅游城市发展。支持修水、都昌、瑞昌向中等城市发展;支持武宁依托生态优势打造“养生”城市;支持共青城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先行区、和谐创业示范区。力争县县财政总收入过6亿,一半以上过10亿,4个以上过15亿。
促进旅游经济纵深发展。启动新一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完善各县(市、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规划,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打造以庐山为龙头的大旅游格局,加快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变。积极推进中信庐山西海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区、东林大佛佛教文化游览区、中华贤母园、世外桃源等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开工建设大千世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中美关系研讨会常年会址、云居山国际禅修院、中华两岸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项目,做好庐山西海天堂国际旅游度假中心、永修吴城古镇恢复等项目前期工作,创建一批精品景区,打造庐山人文圣山、庐山西海度假休闲、星子和武宁生态养生、浔阳城历史文化、共青城创业宜居、鄱阳湖候鸟天堂等六大旅游品牌。加大统一营销力度,形成山上山下、城里城外、市县融合的旅游整体营销格局。继续实施特定节假日观光游览景区向市民免费开放。进一步巩固日韩、港台等传统入境市场,大力拓展欧美、东南亚等新兴入境市场,确保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15%以上。
促进商贸经济提升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连锁企业,推进特色商业街区、星级宾馆、高档写字楼、美食街区等功能设施建设,优化配置城区商业网点及配套设施,提升商贸综合服务能力。加快九江现代综合大市场、21世纪家居中心、华东建材市场升级改造、湖口钢铁贸易中心、共青城纺织服装工贸城、都昌珍珠交易市场、彭泽鄱阳湖棉花交易市场、德安陆路物流港等市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培植特色物流市场。对接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依托长江港口码头,新建集商业仓储、商品配送、货物中转、物流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商贸物流综合园区,力争港口货物吞吐量达4500万吨,集装箱16万标箱。继续开展“家电下乡”,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流通体系。
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制定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支持文化演艺精品创作,努力策划和打造一到两个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文化活动品牌,创作一批文化演艺精品;加快推进瑞昌青铜文化主题公园、共青城动漫园等项目,建设一批文化产业主题公园;积极发展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报业等文化产业,培育一批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支持引导鄱湖珍珠、龙韵琴行等企业做大做强,积极申报一批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市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项目;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文化产业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六)以提升发展质量为重点,推动改革创新再求新突破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调结构、促转变的重要环节,把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农垦系统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入推进行政管理、文化体制、公共管理、医疗卫生、国资监管和投融资体制等改革;积极实施财政、户籍、收入分配等综合性改革。加大对非公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拓展非公企业发展空间,推动非公经济全面加快发展。鼓励全民创业,积极引导外出创业务工人员回乡发展,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返乡创业园区。进一步完善出口促进政策,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不断做大对外贸易规模,实现外贸出口26亿美元以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推进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推动科技创新。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盘活用足现有人才资源,加大引才引智力度,培育和造就一批发展急需的领军型、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队伍。继续实施科技兴市、质量兴市、品牌兴市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支持一批过百亿企业建成省级技术中心,一批规模企业建成市级研发机构,力争专利申请量800件以上。依托省级恒盛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级服务外包基地两个平台,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培育一批专、精、尖的科技型企业。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全市新兴产业所占比重提升5~10个百分点。
加强生态建养。加大鄱阳湖生态保护和修河源头治理力度,强化水质监测,保护一湖清水。实施减排工程,严格环境执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削减排放总量。完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继续推行“以创促治”、“以奖促治”等农村环保激励机制,确保城乡饮用水源安全和农村环境安全。
(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社会建设再出新成效
继续强化民生保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全面完成各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围绕“3-5年在中心城区新建500万平方米、10万套保障性住房,解决40万人住房需求”的目标,继续加大投入,加强调度,加快推进,努力实现“只要在九江就业创业,就能在九江安居乐业”。扎实开展扶贫开发,设立专项资金1000万元,形成开发扶贫和救助扶贫并进、专项扶贫和政策扶贫并重、政府扶贫和社会扶贫并举的“大扶贫”格局。进一步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水平。继续加大“三院”建设和管理力度,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的新途径。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进一步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着力增加中等收入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建立稳定的职工收入增长机制,将公务员津贴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按政策落实到位。
在完成省定民生工程任务的基础上,本着“群众有盼求、财力可保障、年内能完成”的原则,着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8万套,竣工8.8万套(含续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000户。二是投入帮扶资金2.8亿元以上,实施39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完成移民扶贫搬迁4200人、避灾移民搬迁1万人。三是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3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四是新扩城郊蔬菜基地6000亩,完成中心城区第三批3家农贸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新增农超对接点50家。五是新建城市管网35千米,安装路灯500杆(盏),整治改造人行道1万平方米、边街小巷30条。六是投入9300万元,改造城区配电网和10万户智能电表改造,提升城区18万户居民用电的可靠性。完成难点难户的供水一户一表安装改造9000户。新增管道天然气用户2万户。七是免费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1600例,免费检查血吸虫病60万人次。八是建设信息化乡镇50个、行政村500个。建设“阳光价格”网络信息平台,开展网上“晒价”惠民活动。建设市图书馆“自助图书管理系统”。九是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00件。十是完成1000千米农村公路改造。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信访责任制,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和维护机制,加大信访积案和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建立新闻舆论引导应对机制,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依法促进信息网络健康有序发展。注重发挥群团组织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城乡社区建设和平安边界建设。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完善流浪儿童的救助机制,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弱势群体救助工作。健全公共安全监管机制,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改,保障道路交通、危化物品、森林防火、城市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启动“六五”普法,推进依法治市。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完善防灾救灾减灾设施,不断提高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健全社会治安打防体系,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发挥社会齐抓共管作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逐步提高教育投入比例,加大幼教设施建设力度,优化中小学校网点布局,加强学校学生安全管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市场导向性办学,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和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降低群众就医费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举办第十一届全市运动会。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完善价格监测预警机制,抓好猪肉、粮食等大宗消费品储备工作,保持物价基本稳定。规范客运市场秩序,突出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城区和城郊公交线路整合,打造畅通九江,实现便捷出行。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健全利益导向机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完善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体系,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大力支持驻浔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统筹抓好统计、审计、海关、检验检疫、防震减灾、消防、盐业、邮政、通讯、气象、水文、地方志、档案、保密、编制、对台、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无线电管理、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和慈善等工作,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八)以提高行政效能为重点,推动政府自身建设再树新形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依法办事、为民做事、务实成事、团结共事、廉洁干事,全力打造“勤政为民、务实高效、团结奋进、清正廉洁”的政府。
依法行政履职能。坚持在市委的核心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虚心听取和采纳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主动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集中整治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和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全面规范行政行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重心下移抓落实。蓝图变现实,关键在落实。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眼睛朝下看,身子向下沉,重心往下移。坚持深入群众抓落实,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经常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到边远的地方察民情,到困难的地方解民忧,到贫困的地方帮民富,扎扎实实把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紧迫的事情办好。坚持破解难题抓落实,对用地、用工、资金、能源等制约发展的各类难题,找准根源,敢于上手,寻求突破,做到不畏难、不避难,扎扎实实把难题破解好。坚持推动项目抓落实,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落实”的理念,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项目,把力量摆布到具体项目,把措施强化到具体项目,以项目建设的成效考量工作落实的成效。
创优服务提效能。按照打造高效政府的要求,全面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营造人人讲效能、处处抓效能、事事高效能的浓厚氛围。认真开展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重点解决干部队伍中“庸”、“懒”、“浮”、“赌”、“贪”等问题。开展企业评机关活动,集中整治“两头热、中梗阻”现象,严格实行行政效能问责,确保政令畅通。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推进网上审批,完善服务承诺、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和限时办结等制度,让群众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清楚,一次就办完,切实提高服务效率。
惩防并举保清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加强廉政教育,从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防线,做到对组织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家人负责、对自己负责。推进网上监察系统平台建设,强化对重大工程、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监管,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倡导勤俭节约,降低行政成本,最大限度把资金用于促发展、保民生。
各位代表,势头良好,自当乘势而上;任务艰巨,更须全力赶超。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坚定信心,硬化措施,扎实工作,排难奋进,为九江争得应有地位、人民过上小康生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附:
1.“两纵两横”:九江县的庐山北路延伸线、渊明北路延伸线“两纵”和规划路、规划二路“两横”四条道路。
2.“两声三乱”:麻将声、鞭炮声,乱停、乱放、乱摆。
3.“六城同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和省级生态园林城市。
4.“家电下乡”:由中央和地方财政以直补方式对农民购买试点家电产品给予销售补贴,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加快农村消费升级、扩大内需的一项政策举措。
5.“十百千万”工程:“十”即开展治理影响发展环境的“十种行为”;“百”即深入开展“百博帮百企”活动; “千”即组织实施千名效能监督员驻项目活动; “万”即组织万名群众评服务活动。
6.民生领域“新三项”: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城乡医保资金管理使用和殡葬管理服务及收费情况。
7.公路 “三乱”:在公路上乱设站卡、乱罚款、乱收费的行为。
8.“十大基础设施工程”:九江绕城高速、都昌至星子高速、彭泽核电、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九江电厂两台60万千瓦“上大压小”机组项目、神华集团6台100万千瓦和1000万吨煤电一体化项目、城西港区铁路专用线工程、金砂湾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工程、彭湖港区公用码头工程、赤码港区公用码头工程。
9.“十大产业工程”:九江石化1000万吨油品质量升级改造、湖口1000万吨优质钢铁、1000万吨旋窑水泥(瑞昌亚东水泥600万吨、彭泽南方水泥400万吨)、旭阳雷迪5.3GW多晶硅铸锭切片、江铜40万吨铅锌冶炼、攀森25万吨多元金属镍粒、华光30万吨镍铬合金、龙达33万吨粘胶纤维、恒生大化纤40万吨粘胶纤维、理文300万吨造纸工程。
10.“飞地经济”: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的工业基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持续或跨越发展的经济模式。
11.“三高三低”:高技术、高投资、高产出,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
12.“四个相向发展”:彭泽—湖口、赤湖—码头、永修—南昌桑海、共青城—德安相向发展。
13.昌河“3231”工程:用3年时间,达到年产销整车20万辆、发动机30万台,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14.“四县一山”:九江县、星子县、湖口县、瑞昌市和庐山。
15.“润田工程”:江西省组织实施的以农田灌溉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县级农田灌溉工程规划为依托,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和大中型灌区整体推进改造为重点的农田灌排体系建设工程。
16.“沃土工程”:国家组织实施的以提升耕地土壤基础地力、增强耕地持续高产稳产能力为目标的工程。
17.“三清七改五普及”:“三清”,即清污泥、清垃圾、清路障。“七改”,即改水、改厕、改路、改栏、改房、改环境、改沟渠。“五普及”,即普及太阳能、有线电视、沼气、程控电话和庭院经济。
18. “三绿一处理”:农户庭院绿化、村庄道路绿化、村庄四旁绿化和垃圾无害化处理。
19.农村清洁工程“445”操作模式:落实4个主体:一是提高农民垃圾处理的主体意识;二是加强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主体;三是强化理事会对村庄保洁员的监管主体;四是完善镇环卫所建设主体。落实4项机制:一是宣传培训机制;二是资金投入机制;三是完善责任机制;四是督促检查机制。垃圾分5类进行处理:按照沤肥、回收利用、铺路填坑、封存和焚烧五个方向处理。
20.“阳光工程”:由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共同启动实施,由财政支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其具体内容是对有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意愿的农民,由政府财政补贴,在输出地开展转移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短期培训。
21.“雨露计划”:国务院扶贫办在新阶段开展的三大重点扶贫工作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终达到促进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的目的。
22.“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从2005年起在全国实施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程。通过连锁经营的形式,建立和改造现有农村商业网点,逐步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23. 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主攻 10 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培育 100 个创新型企业、实施 100 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 10 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办好 10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组建 100 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
24.城镇“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特殊困难群体。
25.“三院”:光荣院、福利院、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