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十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中共九江市委书记 杨伟东
(2016年1月20日)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及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审议“十三五”规划建议,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部署今年和“十三五”的任务。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的领导下,围绕做大九江的目标,市委常委会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奋发有为,推动各项工作进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成效。
一是把握政治方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中央精神变为加快做大九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市、保障改善民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行动。市委常委会班子以身作则、示范引领,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重大成果。深入落实省委“十六字”方针,扎实推进沿江开放开发、昌九一体化发展、共青先导区建设、精准脱贫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使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在九江落地生根。
二是扭住第一要务,着力加快做大九江步伐。主动适应新常态,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促转型、惠民生,全市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920亿元,增长9.8%;财政总收入385.6亿元,增长17.4%。强工力度持续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5%,规模以上企业净增138户,完成项目投资1146亿元,实现了上市企业零突破。兴城势头继续保持,抓好城市总体规划和都市区总体规划,坚持新区与老城并建、速度与质量并重、整治与提升并举,八里湖新区功能进一步完善,老城改造有序推进。旅游经济加速升级,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近千亿元,主要指标总量连续第五年居全省首位。“三农”基础地位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新农村建设取得进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县域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全市所有县(市、区)财政全部超过10亿元,7个过2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一批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工程加快推进,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卓有成效,节能减排任务顺利完成,森林覆盖率不断提升。
三是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承担的13项国家级、29项省级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多项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特别是庐山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九江口岸纳入长江经济带海关通关一体化,进口粮食指定口岸获批,进境木材监管区建成运营;全年引进市外5000万以上项目进资1100亿元,增长76%。区域合作成效明显,昌九一体化进程加快,省政府支持昌九一体化发展20项措施加快落实,昌九新区、综合保税区启动申报。
四是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发展各项事业。立足民主决策,完善了市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对重要决策、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充分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并注重发挥四套班子的整体功能和各自作用。扎实推进法治九江建设,制定出台《法治九江建设纲要》,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配套工作,支持政法部门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突出精神文明创建,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改善保障民生,失业、医疗、生育、工伤保险、就业培训及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单独两孩”政策稳妥实施;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3.3万套,完成移民搬迁2.4万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畅通信访渠道,大力度遏制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连续第9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市”。
五是推进从严治党,切实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深入推进省委“三大工程”和市委“百千万”活动。从严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实施意见》。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持之以恒贯彻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深入贯彻中央“一准则、两条例”和省委《关于加强作风建设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意见》,开展“把纪律挺在前面”试点工作;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开展了“红包”、“违插”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等专项整治工作。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仍是主要矛盾,推进发展、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很艰巨;一些党员干部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特别是适应新常态的能力不强;“四风”问题、腐败现象仍有发生,党风廉政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强化措施,努力解决。
近几年来,历任市委班子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聚力赶超,接续奋斗,通过“强工兴城”和“决战工业一万亿”,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未来奠定了良好基础。事实证明,我们的发展思路是正确有效的,全市各级干部是聪明能干的,广大九江人民是勤劳智慧的。
进入“十三五”,肩负新任务。我们要立足过去基础,适应形势变化,接力续航,真抓实干,奋力把九江的事业推向前进。在此,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识新常态,以非常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开拓奋进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抓好我市“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必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新常态下,发展方式急需转变,发展动力急需转换。从我市来看,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不仅发展不足,而且产业层次偏低、创新能力偏弱。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快做大九江,要争得双核地位,要实现全面小康,任务异常艰巨,压力非同寻常。这对我们全市上下是挑战,更是考验。最近我向强书记、鹿省长汇报工作时,强烈感受到上级对加快做大九江寄予厚望;在各县(市、区)调研时,也强烈感受到广大干部群众对实现全面小康热切期盼。因此,进入“十三五”,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不辱使命,不失时机,开拓奋进。
(一)面对区域竞争的白热化,不加快发展就没有地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加快发展日益紧迫。从省内看,东部的上饶,高铁经济效应开始显现;西部的宜春,县域经济势头迅猛,生产总值增幅已经赶上九江;南部的赣州,苏区振兴政策红利很大,2015年生产总值比九江多50亿元;中部的南昌,各项指标在全省遥遥领先,生产总值是我们的2倍多,财政总收入是我们的1.6倍。从沿江看,在江苏的扬州、安徽的芜湖、湖北的宜昌、湖南的岳阳和我们九江五个市中,2014年我们生产总值排在第5位,财政总收入排在第4位。目前岳阳响亮提出“超九江”的口号,采取县盯县的方式全面赶超,我们如果不快马加鞭,很有可能被超过。从“双核”看,国内的“双核”城市,都是旗鼓相当、齐头并进的,不少非省会城市超过了省会城市。比如,苏州和青岛的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常住人口分别超过了省会南京和济南;大连的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了沈阳。而我们九江的生产总值不足南昌一半,财政总收入约为南昌的64%。我们只有加快发展、升级发展,才能后程发力、后来追上、后期制胜,在全省乃至沿江真正争得地位,赢得未来。
(二)面对转型升级的新压力,不创新求进就没有出路。经济下行和结构转型的双重压力,倒逼发展升级。创新是转型升级的最大“扳手”,中央把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念的首位,国内很多城市也在创新中找到了发展捷径。安徽的芜湖,通过科技创新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家用电器、材料、电线电缆等四大产业集群,实现了做大做强;江苏的常州,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华丽转身。我市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占比大,整体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重化工产业占比达60%,百元产值的工业增加值比南昌低4.3。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不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不主动实施创新求进,发展效益将低位徘徊,发展动力将逐渐衰退,发展前路将关山重重。
(三)面对多重叠加的大战略,不积极融入就没有作为。九江处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重大国家战略的覆盖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比如,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长江干线航道的整治和装备建设,着手在沿江新建一大批过江通道。省里大力推进昌九一体和沿江开放开发,出台了系列支持措施。机遇是推进发展的最大变量,抢抓就会抢先,错过就是过错。如果我们不积极融入国家和全省战略,就会丧失优势、痛失良机、错失发展,难有作为。
(四)面对得天独厚的好资源,不用好用活就没有价值。九江资源禀赋极佳,山水是上天的恩赐,文化是人民的创造,名城是历史的积淀,属于九江的“不动产”。优质的资源,利用得当就会释放潜能,闲置浪费就会一文不值,甚至成为发展的包袱,成为安逸的温床。九江境内152公里的长江岸线,既不是哪个企业的“独家资产”,也不是我们九江的“独享资源”,应该是全省甚至更大区域共享。把这一宝贵资源用好,发挥其“服务全省、辐射周边”功能,对九江的贡献将十倍放大。
(五)面对全面小康的硬任务,不加力冲刺就没有希望。同步全面小康是中央和省委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更是全市人民的信任与重托,没有任何推脱的借口,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据统计部门分析,我市仍有24万余人处于贫困线以下。九江作为江西着重打造的“双核”之一,我们必须自我加压,抢占主动,率先小康。如果不加力冲刺,脱贫的承诺就不可能兑现,小康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二、贯彻新理念,开创切合九江实际的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体系,体现了党中央对治国理政规律的高超驾驭和全面把握,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明确的“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思路、战略路径和战略保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我们必须全面对表、找准定位,在把握市情中精准发力,在厚植优势中挖掘潜能,在补齐短板中增强后劲,在继承发展中拓展空间,走出一条切合九江实际的发展路子。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提出“十三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十六字”方针,以“推进‘T’型崛起,打造山水名城,率先全面小康,建设五大九江”为发展战略,聚焦“一心两翼三板块”,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协同推进“五化”,把九江打造成全省绿色崛起的双核之一、长江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的山水文化名城和旅游度假胜地。
(一)推进九江的发展,必须找准目标定位。一个地方的发展,目标定得科学,才能走得长远;目标定得准确,才能走对方向。我们必须以更宽广的视野、以更高远的眼界,立足省内定目标、面向全国定目标、放眼世界定目标。在全省,要把九江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崛起的双核之一”。九江的“双核”地位,是省委、省政府殷切期望的目标,是区位优越的九江所应有的目标,是需要九江人民通过努力去争得的目标。在全国,要把九江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从全国战略看,国家明确提出要在长江区域中发展一批中心城市,沿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纷纷“摩拳擦掌”,如果我们不敢于竞争、打造中心,就等于主动放弃、自甘落后。从上级要求看,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推动九江新一轮沿江开放开发,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作为江西唯一的沿江城市,我们必须勇挑重担,为江西在长江经济带中争得一席之地做贡献。从九江区位看,宁汉700公里之间还没有实质性的中心城市,九江作为“吴头楚尾”之地和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也是江西沿江开发的“独生子”,背后支持的是全省之力,依托的是全省腹地,完全有条件、有底气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在全球,要把九江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山水文化名城和旅游度假胜地”。在资源上,九江拥有“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湿地”“候鸟王国”等多张国际品牌。在历史上,明清时期九江就是着名的“三大茶市”“四大米市”和“五口通商”之一,改革开放后是第一批沿江对外开放口岸。在文化上,东林寺代表了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很多西方传教士、商人在九江居住传教;庐山建有1000余栋25个国家风格的别墅。我们应当放大优势,打响品牌,让世界了解九江,让九江走向世界。
(二)推进九江的发展,必须明确发展战略。我们确定“推进‘T’型崛起,打造山水名城,率先全面小康,建设五大九江”发展战略,是贯彻中央五大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省委“十六字”方针的具体实践,更是九江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推进“T”型崛起,就是以沿长江和沿昌九为主平台,以“新工业十年行动”为主抓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五化”协同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做大工业、做优产业、做强实力的目的。打造山水名城,九江因水而灵动,因山而俊秀,因城而闻名,在世界地理坐标中独一无二,必须围绕山江湖城、历史人文、自然生态做文章,彰显大山大水大九江的特质,不断提高九江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美誉度。率先全面小康,就是在全省率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率先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既是一份责任担当,更是500万九江人民的共同心愿。建设五大九江,就是建设开明开放九江、创新创业九江、宜居宜游九江、共建共享九江、实在实干九江,以此增强九江城市的吸引力和发展的爆发力。在整个战略中,推进“T”型崛起是核心所在,是打造山水名城的引擎,是率先全面小康的基础,是建设五大九江的前提。
九江要崛起,主抓手在新工业,主平台在沿长江和沿昌九这个“T”型上,最佳窗口期在未来10年,最佳效果在“五化”协同发展上。为什么是“T”型?其一,“T”型的一横是沿长江,一竖是沿昌九,这是九江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昌九一体化”两大战略的重要抓手;其二,“T”型是九江在全省最大的比较优势,也是我们最优质的工业平台,这一区域经济和工业总量占全市比重都在83%以上;其三,“T”型是过去发展思路的继承、深化、拓展,历届历任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什么是新工业?新工业之“新”,新在发展理念,新在“五化”协同,新在科技引领,新在“双创”驱动,新在产业升级,新在结构调整。新工业不是仅一两个产业的改造,而是全市工业结构的优化。发展新工业是推进我市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展保持中高速、抢占未来制高点的必由之路,是尽快实现工业一万亿的新动能。为什么是“五化”协同?“五化”协同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环境承载能力的要求;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发展综合效益的需要。与南昌比,我们的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相差不大,但城市规模、人口消费、生产水平、产业层次,决定了两市经济总量、综合实力的差距。为什么是“十年行动”?一是契合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我们提出新工业十年行动,就是跟进全国步伐。二是符合工业发展规律。我们提出“新工业十年行动”,就是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干,打好持久战。对“新工业十年行动”,市里准备在春节后,召开专门的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三)推进九江的发展,必须优化总体布局。谋划发展好比下棋布局。布什么局、落什么子,就有什么势。立足九江实际,从现有基础、优化布局、发展需要出发,我们提出构筑“一心两翼三板块”的总体布局。“一心”,是城市空间布局的概念。目前九江中心城市规划面积是650平方公里,如果减去庐山体制改革调整部分,只剩42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划面积只有120平方公里,这样的中心与省内“双核”、沿江“中心”是相差甚远的。只有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推进景城一体、港城联动、产城融合,合理规划好中心城区、卫星城镇、都市区,才能真正扩大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强九江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两翼”,是区域空间布局的概念。以都昌县为主体的东部湖区、以修水县和武宁县为主体的西部山区“两翼”,重点打造生态农业、绿色工业和生态旅游。主要考虑到“两翼”范围,一方面区位交通相对不便,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这三个县的贫困人口占全市的比重达66.5%,扶贫攻坚、脱贫摘帽任务繁重;另一方面又有好的农业基础和生态优势,是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绿色屏障。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扶贫中发展、在发展中扶贫,打造全市的综合生态经济带。“三板块”,是产业空间布局的概念。前段时间,我到各县(市、区)调研,了解到我市的产业布局主要以县一级园区为主导,产业同质化、分散化比较严重,很难形成上下游配套、产业聚集的规模效应,甚至会出现市内之间的恶性竞争。所以,我们依托“T”型这个主平台,将沿江整体规划为上游的中西部板块、下游的东部板块,再加上沿昌九的南部板块,共同构建“三板块”产业空间布局。中西部板块既有经开区这个国家级园区,也有工业基础较好的庐山区、九江县、瑞昌市,重点是推进现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现代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光电、港口贸易、绿色食品等中高端产业。东部板块以湖口县、彭泽县为主体,这里有最优质的沿江岸线,形成了一定的工业规模,发展空间也比较大,重点建设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升级集中区。南部板块以共青城市、德安县、永修县为主体,这里已经聚集了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项目,也有一定的校所企、产学研基础,同时有国家和省里相关政策支持,更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双创”基地。
(四)推进九江的发展,必须突出工作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除了“新工业十年行动”这个主抓手,就是建设五大九江,这既是未来主攻方向,也是重点工作举措。通过此举,树立新形象,增强新动能,厚植新优势,构筑新格局,展现新作为,使我们的城市真正成为思想开明、发展开放的现代城市,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城市,成为本地人热爱认同、外地人流连忘返的大美城市,成为协调发展、和谐共享的幸福城市,成为倡导做实在人、干实在事的务实城市。
三、围绕新目标,抓住攸关发展大局的工作重点
实现确定的目标,必须瞄准主攻方向,抓住攸关发展大局的主要矛盾,拿出过硬措施,实施重点突破。
(一)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着力建设开明开放的现代九江
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市在内陆地区双向开放的位置更加凸显。必须抓住机遇,主动融入,把观念引向开明的前列,把城市推向开放的前沿,使九江成为思想开明、发展开放的现代城市。
1.进一步解放思想,让大气开放的形象充分展现。开明彰显境界,开放展示胸怀。在这个大开放的时代,任何狭隘和封闭,都是发展的枷锁和桎梏。要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理念的大创新、观念的大更新、事业的大革新。要通过解放思想,不断开阔眼界,开放胸怀,优化环境;不断激发干劲,增强动力,强化担当;不断创新体制,优化机制,焕发活力;不断创新方法,突破瓶颈,解决问题,争取在扩大有效投入上有新思路,在降低企业成本上有新举措,在推进转型升级上有新进展,在化解社会矛盾上有新办法,在现代资本运作上有新突破。
2.进一步夯实基础,让合作分享的平台全面提升。交通是开放的基础。九江享受过水运时代的大繁荣,经历过铁路时代的大起伏,正面临高铁时代的新困惑。目前江西11个设区市有7个已融入高铁网,九江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区位优势被弱化,开放空间被挤压。我们要立足增创开放新优势,推动高速铁路建设,统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构建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网。同时,要大力拓展口岸开放功能,全面提高通关效率,积极争取综合保税区尽早获批,主动参与昌九新区建设。
3.进一步强化招商,让双向开放的成果更加丰硕。推动九江发展,扩大有效投入是必由之路,现阶段扩大有效投入主要靠招商引资。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我们一要突出产业招商,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要强化招商队伍,充实招商力量,发挥好驻外办事处的招商职能;三要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四要创新招商方式,着重开展资本招商。南昌临空经济区吸引赛领基金(全国第二大主权投资基金)、云峰基金(全国第一大民营投资基金)等投资基金,设立投资基金项目,以股权投资方式,成功收购飞利浦旗下一家公司80.1%的股权,以2亿美元撬动了33亿美元,企业新增产能将全部落到南昌。这种以资本招资产的理念和方法,我们要学好用好。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推动外经、外贸、外资工作。
(二)促进发展动能转换,着力建设创新创业的活力九江
“双创”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既催生新供给,又释放新需求。新兴产业我们比不过沿海发达地区,与周边其他中心城市相比也有差距。但创新创业在周边区域和全省范围内,处在同一起跑线。因此,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要把“双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激发经济潜力、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1.狠抓创新这个动力之源。我在县区调研中看了一个企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经营薄膜新型材料,目前有数十项技术在国内实现了零的突破,因发展前景好,被一家上市公司收购。可见,科技创新不仅能激发企业活力,还能长远布局未来。因此,我们要坚持用科技创新来引领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成果与产业紧密对接。要加大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构建“经科教、产学研、校所企”协同创新体系,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贡献度。
2.狠抓创业这个活力之要。克强总理讲,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向中高端迈进,关键是要把“人”的积极性更加充分地调动起来,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我市有位大学生,在家乡创办了一家生物医药公司,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税收1000万元,还能带动当地200多人就业增收。事实上,无论是什么人,只要有意愿、有能力,都可以靠创业自立、凭创业出彩,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上升通道。推进大众创业,作为地方政府,关键就是要搭建好平台,制定好政策,营造好环境,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发展小微企业创业园、创业基地和各类孵化园,着力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培育一批“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和创业群体。
3.狠抓人才这个“双创”之本。市以才立,业以才兴。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要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实施“浔商回家、浔才回家”计划,加快引进和培养各层次人才,聚集更多人才助推九江发展。
(三)厚植大山大水大九江优势,着力建设宜居宜游的大美九江
九江大气的山水结构得天独厚,深厚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着重突出山水价值、文化价值、品牌价值,彰显大山大水大九江特质,走“山江湖城”联动道路,把九江建设成为本地人热爱认同、外地人流连忘返的大美城市。
1.做好“揽山入城、拥江抱湖”的文章。名城之美,在于名山之美、名江之美、名湖之美。九江拥有世界性名山名水,揽山入城、拥江抱湖,就会成为城市与山水结合一体、生活与旅游不分泾渭的生态之城。要揽山,把庐山作为九江的后花园,以庐山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整合优势旅游资源,提升庐山旅游廊道,强化区域旅游协作,构建“环庐山、大庐山、泛庐山”旅游经济圈,充分发挥庐山的龙头带动作用,引领全市旅游业蓬勃发展;要拥江,依托长江黄金岸线,推动产城融合、港城融合,在发展沿江优质产业的同时,支持沿江县区做足“水文章”,彰显沿江城市滨水风貌,构建沿长江旅游经济带;要抱湖,充分放大鄱阳湖的资源优势,发挥水产、湿地、花海、候鸟、岛屿等各方要素的吸引力和带动力,推动庐山西海等景区升级为国家5A级景区,鼓励支持湖区各县区发展生态旅游,构建庐山西海旅游经济圈和鄱阳湖旅游经济带,最终形成“两圈两带”大旅游格局。
2.做好“依规塑型、以文铸魂”的文章。名城之美,在于布局之美、协调之美、文化之美。我们必须以全局性思维谋划大九江发展,构建城市布局协调、主体功能完善、卫星县城活跃、都市文化彰显的现代名城。要形成众星拱月的空间布局。加快编制完善九江都市区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研究启动主城区快速通道建设,构筑新城与老城、进城与出城畅通工程,优化主城区各板块互联交通网络,推动撤县设区(市)、撤乡改镇(街道),加强引农进城、留人在浔,使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在“十三五”末达到100万,中长期建成区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加快沿江沿湖县城和城镇建设,培育中小城市,使之成为大九江格局中各具特色的卫星城;促进“四县(市)一山”与中心城区相向协调发展,适时启动连接周边卫星县城的轻轨建设,实现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中心城区—卫星城镇—九江都市区”的总体格局。要挖掘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九江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必须加大文化遗产的固态保护,深度挖掘浔阳古城的千年文化内涵,着力打造文化品牌,集成“旅游城市”与“城市旅游”理念,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城镇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和县城。要塑造经久延绵的当代风貌。明天就是今天的未来、今天就是明天的历史。在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基础上,要不断拓展九江文化的外延,融入到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来,将九江特有的文化传统、地域环境、建筑风格等“基因”,进行活态传承和转化,依托建筑、构筑、人文等多种物化形式进行展示,延续九江历史文脉,焕发城市现代风采。
3.做好“改旧拓新、精建细管”的文章。名城之美,在于怀旧之美、现代之美、精细之美。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延续、拓展的,必须改到哪好到哪、拓到哪旺到哪、建到哪管到哪、管到哪美到哪。要改造旧城。加快提升老城区,完善老城区交通、能源、供排水、停车场、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地下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步伐;因地制宜建设城市绿地、绿道、绿岛,增加城市绿量;全面提升高速沿线、进城通道等生态绿色门户形象,使老城区得到美化和优化。要拓展新区。着力完善新城区,加强城市设计,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加快建设八里湖新区中央商务区,推进赛城湖片区与八里湖新区对接融合,打造集行政、金融、商贸、社区、园林、湿地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区。要精建细管。从纸上规划到地上建筑,每一个流程都要突出“精细”二字,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规格管理。在规划设计上,要塑造经典、追求精品、彰显特色;在工程建设上,要有专业、专注、专心的工匠精神,用最苛刻的标准进行衡量,将每个细节做到极致;在城市管理上,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4.要做好“兴产旺城、产城融合”的文章。名城之美,在于活力之美、时尚之美、健康之美。现代服务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活力的主要展现。我们要坚持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不断促进产业、城市、人口良性互动。要推动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过去抓发展靠贷款扶持,后来靠经营土地,现在要靠资本运作。强书记在全省经济工作会上专门强调,要发挥好金融的杠杆作用。我们必须拥抱金融、学习金融、运用金融,加快引进金融人才,壮大金融主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发展新型金融市场,把九江打造成为长江中部赣鄂皖湘四省边际区域金融中心。春节后,市委将举办全市领导干部培训班,把现代金融和现代资本运作列为重要学习内容。今后还要探索金融专业人才到县(市、区)挂职。要加快商贸物流业,建立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发挥大进大出的港口优势,发展大宗物流,建设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港口物流集散中心,开展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要推动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强对新兴服务业的规划引导,重点在服务外包、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休闲、家庭服务、养生养老等新兴服务业上下功夫,建立联动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做大产业规模。
(四)注重统筹协调发展,着力建设共建共享的幸福九江
九江幸福,人人共建;幸福九江,人人共享。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统筹为根本方法,以共建为根本手段,以共享为根本目的,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把九江建设成为协调发展、和谐共享的幸福城市。
1.建设幸福九江,就是要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没有贫困人口的幸福,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幸福。我们要向贫困“宣战”,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作为幸福九江建设的重要工作,以山区、湖区贫困县为主战场,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18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确保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让贫困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2.建设幸福九江,就是要协调推进“三农”工作。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繁荣,农民的幸福,是建设幸福九江的重大任务。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建设,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3.建设幸福九江,就是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兴市必须强县,强县才能富民。近年来,随着全市县域经济的做强,财政蛋糕的做大,为老百姓就业、增收和发展带来了更多实惠。但客观地讲,我市县域经济总量不大、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还比较突出。2015年,全省100个县(市、区)财政收入,有17个过30亿元,5个过50亿元,南昌县突破100亿元,我市只有一个过30亿元。今后必须开足发展马力,在找准产业支柱、做强项目支点、夯实平台支撑、优化政策支持上再发力。各县(市、区)要立足县情,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加快发展。今后,我们县域经济巡回检查,既要看发展的变化,更要看民生改善,群众获得的变化。
4.建设幸福九江,就是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公共服务是人民幸福的基本保障,没有完善的公共服务,人民幸福生活就无从谈起。要坚持兜底线、补短板、建机制,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构建覆盖面更广、保障水平更高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全市人民普遍受惠。要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各项工作,确保全市社会大局安定有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五)坚持实干兴市,着力建设实在实干的务实九江
实是做人之本,成事之要。没有实在实干精神,就不会有九江今天的成绩,更不会有九江明天的发展。要树立“做实在人、干实在事”的导向,使实在实干成为九江的一种风尚。
1.对党要忠实。对党员干部而言,忠诚应当是第一基因、第一品格、第一操守。要对党的信仰绝对忠诚,对党的宗旨绝对忠诚,对党的事业绝对忠诚,没有“差不多”,没有“基本上”。上级精神不落实,本职工作不做好,不是对党忠诚的表现;阳奉阴违,投机取巧,更不是对党忠诚的表现。要处处讲规矩、时时守纪律、事事重操守,确保立场站得稳、品格过得硬、组织信得过。
2.为人要诚实。九江历来具有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历史上的九江以重承诺、讲信义着称,商人以“诚”走天下,船工以“信”闯江湖,才造就了九江过去商埠的繁荣。诚实守信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是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为一个公民,要讲老实话,做老实人;作为一个干部,要做实事,求实效;作为一级组织,要言必信,行必果。要通过开展诚信教育和诚信建设,健全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体系,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树立九江人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
3.做事要扎实。事业靠干,成功在实。实,就是要重实际。坚持脚踏实地,深入实际,了解情况;深入基层,解剖麻雀;深入一线,破解难题。实,就是要出实招。每项部署、每件事情、每个项目,都要做到责任到人、要求到人、措施到人,使各项工作一级比一级具体、一级比一级实在,以具体求深入,以深入求落实。实,就是要创实绩。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短中长”结合,既重眼前、更看长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努力创造出经得起人民、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四、把握新要求,强化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领导
推进九江的事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实干。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十三五”规划落到实处。
(一)领导班子要坚强有力。领导班子,是引领发展的旗帜、带领队伍的表率、统领各方的核心。领导班子是否坚强有力关系事业成败。要在强化核心中凝聚力量,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决策中心。全市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把稳政治方向,决策重大事项,凝聚各方力量。同时,要总揽不包揽,协调不替代,大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按照党委的决策和法律、章程开展工作。要在形成共识中放大力量,建立一套强有力的运转体系。一个手掌,摊开是松散的指头,握紧是有力的拳头。各套班子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握成一个拳头,做到“补台不拆台、分工不分家、合心又合力”,建立健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运转体系。要在高效操作中释放力量,打造一支强有力的落实团队。对作出的重大决策,要适应得上、跟进得快、操作得好、落实得了。作为领导干部,在布置任务时,要告诉干部主要抓什么、注意什么,帮助解决过河的“桥”和“船”的问题,避免走弯路或出差错。作为操作个人,在领到任务后,要有雷厉风行、紧抓快办的意识,化繁为简、另辟蹊径的办法,限时办结、高效落实,避免工作有耽搁和拖延。
(二)干部队伍要担当有为。什么是担当?往大处讲,就是责任感、使命感;往小里说,就是不怕难、敢担事。担当是考量责任的检测仪、是衡量能力的试金石、是度量业绩的主标尺。当前,我市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竞争更为激烈、难题更为集中、局面更为复杂的挑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更要有强烈的担当精神,在担当中迸发激情、展示能力、成就事业。市委旗帜鲜明地支持担当者,为他们撑腰、打伞,让敢担当者有舞台,让真担当者担大任,让没担当者无市场。要打破潜规则,刹住说情风,杜绝打招呼,凭口碑说话、用业绩衡量,抓好市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把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担当意识,常怀担当之志、常练担当之能、常践担当之行。占着位子不作为、戴着帽子不管事,就如“公堂木偶、佛堂木鱼”。大家要在基层一线锤炼担当的技能、在发展前线锻炼担当的水平,知难不畏难、抢滩不守摊、扛事不避事,不断打开新局面、谋求新发展、实现新作为。
(三)基层组织要服务有方。服务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所在。要深入落实省委“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着力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要选好用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善谋基层发展、善做群众工作、善带农民致富的党务工作者队伍。要深入推进“四进四联”活动,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不断提高村级组织经费和村干部报酬待遇。要牢固树立“党建+”理念,重点在党建+产业项目、+精准扶贫、+生态建设等方面大胆实践,使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高度融合、无缝对接。
(四)反腐倡廉要惩防有效。反腐倡廉是党心民心所向。就我市而言,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但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把责任扛在肩上,全面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各级党委要担好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各级纪委要履好监督责任,执好纪,问好责。要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要把纪律挺在前面,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反腐倡廉,惩治不是目的,预防才是关键。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只有把纪律管到位、严到份,注重抓早抓小,关口前移,才能真正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有效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要把权力关进“笼子”,用严密的制度限住权力,用立体的监督锁住权力。掌不好手中的权力,就会滑向腐败的悬崖;顶不住眼前的诱惑,就会失去未来的幸福。我市被查出的一些腐败案件,就是深刻的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权力置于制度之下、党纪之下、法规之下,为民用权不谋私、依法用权不逾矩、尽责用权不怠政。
同志们,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推进九江崛起、率先全面小康而奋斗!
聚力创新开放 加快绿色发展 为九江全面崛起百姓更加幸福而不懈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九江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共九江市委书记 杨伟东
(2016年9月24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九江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九江市第十一次代表会议,是在我市进入全面小康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决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动员全市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聚力创新开放,加快绿色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九江全面崛起、百姓更加幸福而不懈奋斗。
一、历经五年共同拼搏,未来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和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动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和“十三五”良好开局,为今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来,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到去年底,生产总值接近2000亿元,人均突破6000美元。财政总收入恢复到全省第二位,县县财政过10亿元,有7个县(市、区)过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翻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倍,年均投资突破1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均实现翻番,工业主导发展的格局更加凸显。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旅游业加快发展,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居全省首位。
五年来,城乡面貌变化明显。城镇化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达到了50.6%。中心城区从“两湖”时代迈进“八里湖”时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品位明显提升、管理有效加强。全市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14.5万户。县城建设力度加大,镇村联动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翻番、县县通达。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五年来,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庐山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成效。集体林权制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动产统一登记等改革在全国创造经验,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行政审批、市场管理、财税金融、医药卫生、文化教育及公车、户籍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昌九一体化进程加快,沿江开放开发纵深推进,九江口岸功能进一步拓展,九江港跨入亿吨大港行列。实际利用外资累计突破60亿美元,外贸出口近200亿美元。
五年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财政累计用于民生领域支出突破1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长近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翻番。扶贫攻坚深入推进,贫困人口减少21.67万人。科教文卫体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就业持续增加,社会保障全面覆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法治九江、平安九江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连续十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市”。
五年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百千万”活动,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显着提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得到加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反对“四风”,严肃查处了违纪违法案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先进模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群团工作全面加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市委十届九次全会以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提出的“新的希望、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总体要求为指引,凝心聚力,开拓奋进。我们科学谋划了“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确立“把九江打造成全省绿色崛起的双核之一、长江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的山水文化名城和旅游度假胜地”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推进‘T’型崛起,打造山水名城,率先全面小康,建设五大九江”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构想。“新工业十年行动”得到全市上下的广泛认同,成效初步显现。我们奋力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攻项目、扩固投,降成本、优环境,抓改革、惠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幅均居全省前列,上半年公众安全感指数列全省第一位。我们有效推动了一系列攸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工作。谋划了高铁、机场、环庐山建设、中央商务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进了一批投资过十亿、百亿的重大新工业项目,成功推进庐山设市,积极建设赣江新区,一批工业园区(开发区)迈出了转型升级的新步伐。我们成功战胜了1998年以来最为严峻的大洪久汛。顶住了长达一个多月的长江、鄱阳湖超高水位压力,打赢了防汛抗洪这场大仗、苦仗、硬仗,确保了江河湖库堤坝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得到了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我们着力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建立常委专题办公会、“五环链接”抓落实、政企“茶叙会”等机制,确保工作快速有效推进。圆满完成县乡党委换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部署,严格执行“一准则两条例”,开展党员干部赌博、“违插”、收送“红包”“微腐败”等专项治理,凝聚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九江的发展,是党中央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市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中共九江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全市共产党员、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浔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九江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实践,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折腾,不徘徊,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坚持立足市情,走符合九江实际的发展路子,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关键所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法宝;坚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调动汇聚各方力量,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坚强保证。这些,都是在砥砺前行的拼搏中得来的,都是在赶超进位的奋斗中得来的,都是在攻坚克难的担当中得来的,需要我们百倍珍惜,长期坚持。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特色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民生事业存在短板,少数群众生活仍然困难,率先全面小康的任务还很艰巨;创新驱动能力不足,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束缚仍然存在;一些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精神状态、能力本领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四风”问题、腐败现象仍有发生,党风廉政建设需要持续深入推进。
我们必须知不足而奋进,明短板而图强。需要改进的,哪怕再困难,也要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需要加强的,哪怕再艰辛,也要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
二、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坚定奋进
再过五年,我们将迎来建党100周年。站在向“第一个百年”目标冲刺的重要关口,必须把准历史方位,踩准时代步点,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实现九江全面崛起、百姓更加幸福的新征程。
这个阶段,艰巨的使命亟待我们奋力担当。谋求九江崛起,实现全面小康,是全市人民多少年来的不懈追求。现在距离“第一个百年”目标不到五年时间,率先全面小康进入攻坚决胜阶段,重任历史地落在我们肩上。我们没有任何推脱的借口,没有任何退缩的余地,唯有保持决战的状态、冲刺的劲头,全力跑好“接力赛”,赢得“决胜局”。
这个阶段,叠加的机遇呼唤我们奋发有为。随着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昌九一体化和沿江开放开发的纵深推进,赣江新区建设的聚焦聚力,极大提升九江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地位、在全省区域布局中的战略作用。如果不积极融入,不主动作为,我们就会贻误良机,延误发展,耽误事业。
这个阶段,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奋勇克难。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国内民间投资放缓,给我市经济平稳发展带来冲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新旧动能转换迫在眉睫,倒逼我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区位条件和区域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国高铁网尚未覆盖九江,竞争态势更加激烈。我们只有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才能克服艰和险,赢得时和势。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决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实施“推进T型崛起,打造山水名城,率先全面小康,建设五大九江”发展战略,突出以“新工业十年行动”带动“五化”协同,以聚力创新开放加快绿色发展,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优化政治生态,为九江全面崛起百姓更加幸福而不懈奋斗。
确定这一总体要求的基本考虑是,与中央和省委的精神精准对表,与历届市委的工作一脉相承,与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呼应契合。
九江全面崛起,是一个继承开拓的新征程,内容更加丰富,要求更加全面。在目标定位上,就是要立足省内、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把九江打造成全省绿色崛起的双核之一、长江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的山水文化名城和旅游度假胜地;在发展战略上,就是“推进T型崛起,打造山水名城,率先全面小康,建设五大九江”;在重点举措上,就是建设“开明开放、创新创业、宜居宜游、共建共享、实在实干”的九江;在现实路径上,就是要深入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以沿江沿路为主骨架,支撑带动“一心两翼三板块”,在推进T型崛起中实现九江的全面崛起。
百姓更加幸福,是率先全面小康的题中要义和更高要求。既要兜底线,补短板,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不让任何一个贫困地区、任何一户贫困家庭掉队;更要围绕“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事项,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拿出真招硬策,让老百姓收入一年更比一年高,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实现九江全面崛起、百姓更加幸福,发展是永恒主题,新工业是“牛鼻子”,创新开放是“主引擎”,从严治党是“压舱石”。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追求既重增量更重质量、既重速度更重效益的绿色发展,实现强市与富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与保护的有机统一。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争先进位,走在全省前列,高于沿江同类城市平均水平,经济总量迈上3000亿元台阶,“新工业十年行动”取得全面突破,“五大九江”建设取得显着成效,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打造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九江样板。具体地讲,就是创新动能充分激发,创业源泉充分涌流,科技进步贡献率明显提高,人才总量和密度明显提升;山水文化名城全面唱响,美丽宜居乡村全面覆盖,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大气包容的开明胸襟充分展现,合作分享的开放平台全面提升,双向开放高地的地位更加凸显;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居环境全国一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领跑者;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翻番,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新进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得到全面巩固。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我们保持强大的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和实干定力,始终把握好五个关键方面:
第一,必须坚定正确的方向。方向正确,才能致远;坚定执着,方能成事。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中央和省委提倡的我们坚决响应,中央和省委决定的我们坚决照办,中央和省委禁止的我们坚决杜绝,不分心、不走神、不偏向。
第二,必须突破观念的瓶颈。突破发展的瓶颈,首先就要突破思想观念的瓶颈。必须坚决破除自迷自恋、坐井观天的思想,坚决破除得过且过、亦步亦趋的思想,坚决破除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的思想,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胸襟、开明的气度,对没有历史先例的敢于想,对没有明文规定的敢于试,对没有现成经验的敢于闯,让解放思想的旗帜在九江全面崛起的征程中高高飘扬。
第三,必须挺起担当的脊梁。只有敢担当、能担当,才能打硬仗、打胜仗。面对全面崛起的艰巨任务、率先小康的庄严承诺,需要我们从九江事业出发,从群众利益考量,从具体事情做起,不推责,不避难,不拖事;需要我们勇担发展重任,勇破艰难险阻,勇立改革潮头,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善作善成;需要我们攀高比强,奋发图强,做九江事业的铮铮铁骨、坚挺脊梁。
第四,必须恪守为民的情怀。九江全面崛起,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率先全面小康,目的为了人民,成果惠及人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常怀为民之心,多办利民之事,让九江的发展更加惠民,让百姓的幸福更有质感,我们的事业才能在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中不断向前。
第五,必须凝聚干事的合力。凝心聚力,共识共为,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取得一切胜利的基础。现在全市干事氛围浓,发展势头好,需要倍加珍视、倍加维护。每一位同志都要在大局中找准定位,展现作为,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力,做到各展其才、各尽其能、各建其功。
新的征程催人奋进,新的目标靠人奋斗。肩负组织的重托,面对群众的厚望,必须不为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担当使命,排难奋进,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事业、无愧于人民的答卷!
三、以新工业十年行动为主抓手,推动九江全面崛起
九江作为江西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前沿阵地,作为江西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高地,作为全省推进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核心要地,区位独特,地位重要。必须抢占先机,主动作为,以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为引领性、驱动性、主导性抓手,全面带动“五化”协同发展,加快提升产业爆发力、双创驱动力、开放吸引力、城乡支撑力和环境承载力,推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当前,世界正迎来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我国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二十国集团于杭州峰会上签订《新工业革命行动计划》。九江作为江西的老工业基地,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是贯彻新理念、顺应新潮流、推动新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打造经济升级版、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不二选择,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阶段特征和九江市情的崛起之路。
1.着力构建新工业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着眼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传统优势产业支撑、现代服务业为纽带、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
加快工业经济量质齐升。以提质提效提速为方向,以高新高端高智为引领,以集聚集群集约为手段,全面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加快工业经济总量与质量“双量齐升”。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按照“培植增长点,打造引爆点,强化支撑点”的思路,瞄准技术前沿和产业前端,引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电子电器、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绿色食品产业,推进互联网+智能制造,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应用,培育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打印、北斗导航等产业,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实现龙头企业倍增、产业规模倍增、示范基地倍增、知名品牌倍增。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运用高新技术、先进实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推进石油化工扩能升级、钢铁有色精深加工、现代轻纺品牌提升、电力能源高效利用;加强与境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合作,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后端终端产品。大力推进优势产业裂变升级。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为纽带,建立产业协作联盟,推动产业链条上下游延伸、产业集群内外部对接,促进大企业裂变、小企业聚变,打造一批百亿龙头企业、千亿产业集群,尽快实现万亿产值规模。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扩容升级。推进九江经开区调区扩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申报国家级园区,试行一区多园、“飞地经济”模式,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
加快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以专业化高端化为方向,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研发设计、信息科技、会展经济等产业突破发展,推进货物集散、水陆联运与换装、中转、仓储等现代物流业扬优发展,高标准建设物流园区,培育现代物流骨干企业,加快物流配送市场、大型综合批发交易市场和特色专业市场建设,打造以港口为中心、连接长三角、辐射湘鄂皖、服务全省的物流枢纽。以精细化品质化为方向,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进传统商贸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八里湖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打造中心城区核心商圈,培育特色商贸街区,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教育培训、中介组织、家庭服务等产业。以特色化品牌化为方向,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动漫、现代传媒、新媒体等文化产业。
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全面加强“庐山天下悠”品牌打造和形象宣传,完善旅游发展规划,整合优势资源,强化区域协作,构建环庐山旅游经济圈、环西海旅游经济圈,沿长江旅游经济带、沿鄱阳湖旅游经济带的“两圈两带”全域旅游格局。以庐山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创新营销管理模式,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建成一批有品位、上档次的重大旅游项目,加快庐山西海、石钟山等景区创5A,支持武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大庐山、环庐山、泛庐山”旅游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设智慧旅游城市,发展休闲度假、观光体验、健康养生、户外运动等主题旅游,发展以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为主的乡村旅游,推动我市旅游向“全域、全季、全业”拓展。
加快现代农业稳步壮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现代农业兴起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在稳定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打响鄱阳湖水产“一蟹一虾”、环庐山和环西海“一花一果”、山区茶叶“一红一绿”等生态农产品品牌。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流转土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以农业物联网和农产品电商为主的智慧农业。加大培训力度,把职业农民培养成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加快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2.大力建设“双创型”城市,打造支撑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认真落实创新驱动“5511”工程,突出放大人才、技术、资本“新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加快要素集成,优化双创生态,建设“双创型”城市。
构筑双创人才高地。实施人才“尊优计划”,强化尊重人才、优待人才的措施,让各类优秀人才在九江享受最高的礼遇、最优的政策、最好的服务。企业家是最重要的人才之一,要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加大引才、育才、聚才、用才力度,深入推进“浔才回家”和“双百双千”人才工程,采取“领军人才+团队”“人才+项目+资本”“假日专家”等方式,重点引进前沿技术型人才,加快聚集科技创新型人才,柔性使用高端流动型人才,大力培育技能实用型人才。创新人才管理服务制度,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推进育才引才由“体制内”向“社会面”拓展,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均衡发展,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传统龙头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步伐,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加强创新合作。实施大孵化器战略,大力推进行业性科创平台、企业孵化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和创业投资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一批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一批科技园、产研园和孵化园。支持共青城创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全力对接和组织好国内外创新创业大会和大赛。探索建立高校、院所、企业专利联盟和技术标准联盟,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使创新成果在我市更多、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培育壮大金融主体,支持本土金融机构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继续发展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小贷公司等机构,推进现代金融产业向中央商务区集聚。借力资本市场,强化资源培育,强化政策激励,强化专业服务,加大力度推进我市本土企业多渠道上市融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大力发展债券融资,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吸引天使基金、风投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投资双创,推动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发展,促进资金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效融合。
全面推进大众创业。进一步放宽政策、放活市场、放开空间,促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加快发展分享经济。大力推进创业园、创业基地、特色小镇等建设,培育一批小微企业和创业群体。鼓励多渠道创业,支持本土人才大胆创业、大学生为主的青年自主创业。实施“浔商回家”计划,推进返乡创业。探索建立“智力报偿”和“容错”机制,鼓励人才“离岗创业”,为初创者和创客提供“起跳板”和“缓冲垫”,使九江成为创新人才争相向往、创业激情充分迸发、创优成果高效转化的创客乐园。
3.全面提升开放水平,构筑内陆双向开放的前沿阵地。一个地区开放程度越高,发展空间就越大,集聚要素的能力就越强。以敢开放、真开放、全开放的胸怀和气魄,建设开明开放九江。
深入拓展开放平台。大力推进新一轮沿江开放开发,主动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优化沿江空间布局,完善沿江开发体制,全力突破重大项目,择优发展临港产业,积极推动沿江经济协作区、沿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申报建设九江综合保税区,推进整车、肉类、水果、原木等特定商品指定口岸建设,建立新型口岸通关模式,扩大口岸开放范围,提升岸线利用水平,形成充满活力和张力的沿江开放开发新局面。大力推进昌九一体化和赣江新区建设,支持共青城、德安、永修相向发展,打造赣江新区核心组团,促进沿江沿路联动发展。大力推进高铁、高速、航道、航空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动联运、内外互动的双向开放大通道;推进彭泽港区红光作业区综合枢纽工程,加快公用码头、疏港通道和铁路专用线建设,打造服务全省、辐射周边、多式联运的航运中心。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扎实开展产业招商、精准招商、专业招商、平台招商,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发挥地缘、商缘、人缘优势,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海西地区等经济板块,推进产业互补、机制互融、政策互接。加强与央企、外企、民企合作对接,扩大在浔投资。完善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体系,鼓励优势企业加快“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支持优势产品拓展境外市场。
打造一流投资环境。牢固树立“环境是金”的理念,构建一流的营商环境。优环境永远在路上。持续推进“降成本、优环境”行动,强化企业投诉中心、“工业110”服务功能,健全常态化的政企“茶叙会”等帮扶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打破隐形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坚持“项目为王”,营造一流的项目建设环境。一切为项目让路,一切为项目服务,继续推行项目代办、即时调度等机制,使项目引得更多、落得更快、建得更好。创新政务服务,构建一流的便民服务环境。大力提升行政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效能,积极开展网上政务服务、微信便民服务,构建“一网式”便民服务平台,让群众少跑路,好办事。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资监管体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全面推进预算公开。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运用PPP模式引导更多民间资金参与投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4.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打造山水名城、激发县域活力、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构建核心带动、多点支撑、有机联动的城镇体系,形成各具特色、融合互动、竞相发展的区域协调新格局。
提升中心城区承载力带动力。按照“大山大水大九江”的定位,“揽山入城、拥江抱湖”,推动“新老联建、八赛联接、九沙联体、产城联动”,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加强规划编制,注重对城市立体空间、平面轮廓、整体形态、历史遗存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提升城市园林品位、湖泊水系和绿化、亮化、彩化、美化质量,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加快“撤县改区”步伐,促进九江县、湖口县、瑞昌市、庐山市与中心城区相向发展,推进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让更多人在九江就业、创业、置业。加快“建美丽九江城”,大力推进浔阳区、濂溪区、经开区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全面提升老城区形象;突出完善八里湖新区功能,推进中央商务区、高铁新区规划建设,打造城市地标;完善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等综合换乘系统,谋划建设城市轻轨,建成新城与老城、进城与出城、中心城与卫星城的快速通道;加快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立足惠民便民,新建改造一批绿地小游园、健身小广场,一批菜市场、便民超市,一批边街小巷、免费公厕,一批停车场、公交候车亭。加强以“做文明九江人”为主题的城市管理,倡导文明出行、文明生活,树立城市文明形象;坚持人文、人本、人性的理念,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构建权责分明、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体制,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赋予县(市、区)更多自主权,壮大县域经济。做强做实产业,支持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做美做优县城,用现代城市理念和标准来规划建设县城,突出特色品位,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公共服务,增强产业和人口集聚功能。做大做活中心镇,培育发展小镇经济,建设一批新兴工业重镇、商贸物流强镇、旅游度假名镇和生态农业大镇。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按照“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要求,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现新农村全覆盖,让美丽乡村多起来。加强村庄规划与管理,注重体现地域特色,强化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展现山水田园风光。加快推进以“七改三网”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营造干净的生活环境、整洁的村容村貌,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完善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让农民群众在美丽文明的家园中生产生活。
5.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加强生态保护。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加强源头水系、森林湿地、生态廊道保护,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控,构建沿长江、环鄱阳湖、沿修河、环庐山的生态安全保护网。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探索制定资源有偿使用、生态损害赔偿机制,全面落实“河长制”。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严守生态红线,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让破坏生态环境的“任性”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推进生态工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改造升级、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和工地扬尘防治。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推进水面保护和河湖整治区域联动,建立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安全屏障。加大江河湖库堤防升级、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土壤防治行动计划,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强化矿山恢复治理,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低碳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推广绿色建筑。鼓励创建绿色环保企业、生态产业链和生态工业园区,推进工业绿色化、生产循环化、产业智能化发展。依托山江湖城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发展绿色食品、中医养生、老年体育、养老服务等大健康产业,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重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决不搞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决不搞以牺牲环境去换取一时的发展,决不搞“要钱不要命”的发展。
推进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崛起,必须一鼓作气,一往无前。我们坚信,当历史的车轮驶过2020年,九江必将以崭新的形象崛起于赣鄱大地、长江之滨,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豪迈进发!
四、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九江全面崛起,根本目的是让百姓更加幸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率先全面小康,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工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问题解决好,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1.生活更加宽裕。改善老百姓的生活,首先是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实施收入倍增计划,拓宽增收渠道,推动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援助,提高就业能力。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以修水、都昌为主战场,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18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让24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父老乡亲如期脱贫、同步小康。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供养对象供养标准。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2.居住更加舒适。安居才可安心,乐居方能乐业。把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好,使住房困难家庭有房住,住得好。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调控商品房,用好保障房,限制实物房,停建集资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加快推进深山区、湖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异地移民搬迁。建立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及稳定就业的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缓解购房压力。规范小区物业管理,提高居住品质和水平。
3.出行更加便捷。城市少堵车、好停车,乡村不堵车、好会车,步行少弯路、走平路,乘车少等车、少换乘,是群众出行的普遍期盼。深入实施“畅通工程”,规划建设城市快速通道,改造提升城区主次干道、支路支线,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提高公交分担率。加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扩建慢行绿道、盲道。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加强交通秩序管理,特别是拥堵点的交通管理,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抓好公共停车场建设,切实缓解停车难。加快国省道、县乡公路、乡村道路改造和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发展镇村公交。
4.教育更加公平。现在“上学”不是问题,但离“上好学”“好上学”还有不少的差距。全面普及15年基础教育,加快和规范发展学前教育,满足“两孩政策”带来的入学需求。扎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增加城镇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网点布局和优质教育资源配置。逐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学杂费。推进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推动九江学院晋升九江大学,支持共青科教城建设。重视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教育,让困难群体上得起学,特殊群体有学可上。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5.身体更加健康。身体是最大的财富,健康是最大的幸福。加快健康九江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创办医疗机构。推进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全民医保市级统筹,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提升全民健康素质。
6.社会更加和谐。没有安全感,就没有幸福感。加快法治九江建设,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大力开展“七五”普法,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大力创建平安九江,加强综合治理“三项建设”,构筑立体化防控体系。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让群众事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评。加强信息安全设施建设,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7.精神更加富有。让老百姓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延伸,向公众开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办好一批具有一流品质、广泛影响的文化活动,推出一批具有九江风格、九江特色的文艺精品,塑造一批具有九江底蕴、九江气质的文化品牌。加大对九江文化保护发展力度,挖掘萃取精华,赋予时代内涵,讲好九江故事,传播九江好声音。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休止符,只有新起点。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站在群众的角度,体会群众的难处,把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盼望的具体事情,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一件一件地把它办好,让全市500万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五、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九江事业提供坚强保证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决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证九江各项事业顺利发展。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把理想信念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强化班子整体功能,建设合心合力、善治善为的坚强领导集体。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提高干部选用精准度,让“吃苦的人吃香、实干的人实惠、有为的人有位”,不让“实在实干者吃亏、碌碌无为者占位、投机钻营者得利”。健全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干部监督管理,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用好各类人才资源。加大干部交流力度,重视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带着深厚感情做好老干部工作。高度重视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干部专业素养和操作能力。
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党建+”思路,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深化党建工作项目化发展,把党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打造特色党建品牌。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基层党组织有效覆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解决少数党员“不在组织、不像党员、不起作用”的问题,让基层堡垒强起来。加大对事业编干部、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培养力度,打造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强化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关爱基层干部,关心困难党员。
4.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若干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紧盯作风问题的新形式、新动向,坚决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大力开展庸、懒、散问题治理,严肃处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把担当作为考量责任的检测仪、衡量能力的试金石、度量业绩的主标尺,让敢担当的干部“腰杆硬”,让善作为的干部“心不悬”,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5.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健全完善惩防腐败体系,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把纪律挺在前面,把“四种形态”贯穿监督执纪问责各个环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真正让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推进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切实加强党内监督,以党内监督带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支持纪委依纪开展工作,不断深化巡察和派驻监督,形成反腐败工作的强大合力。
6.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目标越伟大,我们的使命越艰巨,就越需要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子去干事创业。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积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支持政府依法行政、高效工作,支持政协依章履行职能,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大力推进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注重舆论引导,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筑牢全市上下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充分发挥工商联作用,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支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同志们,过去五年的艰辛奋斗,推动了九江赶超进位;未来五年的跨越崛起,更需要我们奋力担当。我们的岗位承载着组织的重托,我们的努力影响着九江的未来,我们的作为关系着人民的福祉。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九江全面崛起、百姓更加幸福而不懈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
——在九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九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林彬杨
(2016年1月31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及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九江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围绕“做大九江、打造双核”的目标定位,主动适应新常态,始终保持实干定力,努力争得九江应有地位,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发展质量得到新提高。生产总值由1032亿元增加到“十二五”末的1902.7亿元,年均增长11.1%;财政总收入由116.7亿元增加到385.6亿元,年均增长2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71.1亿元增加到247.2亿元,年均增长28.3%;固定资产投资由722.2亿元增加到2119.9亿元,年均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79.1亿元增加到578.6亿元,年均增长15.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持平稳。三次产业比例由9.5∶56.2∶34.3调整为7.4∶53.3∶39.3。县县财政过10亿元,7个县财政过20亿元。
——五年来,发展平台加速拓展,区域格局实现新优化。永武高速、都九高速(星子至九江段)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93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九江二桥和105、316国道(九江段)、共安大道等建成通车,改造干线公路705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7328公里。完成电网投资66.4亿元,500千伏石钟山至洪源线路,220千伏码头、沙城扩建等一批输变电设施投入使用。沿江“1+5”发展规划对外发布,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660亿元,一批区间通道、疏港通道建成通车;新建码头泊位28个,长江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三年翻番,提前五年建成亿吨大港。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735亿元,总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12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均超百亿元,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突破1000亿元,“沿江挑大梁、沿路做支撑、县区为依托”的发展格局基本成型。
——五年来,强工氛围更加浓厚,工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360.6亿元增加到1035.6亿元,年均增长13.7%;主营业务收入由1549亿元增加到5109.2亿元,年均增长27%;利税总额由163.9亿元增加到570.1亿元,年均增长2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407户,达1259户,总量全省第一。十大主导产业加速集聚,新兴产业加快发展,9个特色产业集群入选省重点调度名录。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船舶配套设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庐山区获批国家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共青纺织服装、永修有机硅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五年来,兴城步伐不断加快,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中心城区从“两湖”时代迈进“八里湖”时代,建成区面积由80平方公里扩大到103平方公里。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八里湖新区实施城建项目170个,一批基础设施、文化旅游、社会事业项目交付使用,一座功能日趋完善、人气不断提升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基本成型。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600多万平方米,整治改造边街小巷345条,改造提升主次道路43条,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6平方米。绕城高速、九码快速通道等建成通车,“四县一山”加快融入中心城区。县城建设投入不断加大,一批规划科学、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县城新区建成使用。集镇功能不断完善,镇村联动、新农村建设、“两违”整治和“两沿”提升等工作扎实推进,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全市城镇化率提高8个百分点。
——五年来,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基础地位得到新增强。粮食实现“十二连丰”,油菜、棉花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省第一。流转耕地144.8万亩、林地184.7万亩,创建省级农业产业集群1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9个,赛湖农场获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园,共青城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企业204家。创建“三品一标”324个、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128个,“双井绿”“彭泽鲫”被核准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小农水重点县实现全覆盖,建设高标准农田40万亩,完成913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43条中小河流治理。改造灌区741处,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70万亩。
——五年来,对外开放升温加热,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全市累计开工市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1859个,实际进资3207.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由6.7亿美元增加到16.3亿美元,年均增长19.6%;进出口总额由18.2亿美元增加到60亿美元,年均增长26.9%;境外直接投资由1237.4万美元增加到9988.9万美元,年均增长68.6%。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国企、农垦企业和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户籍制度、投融资、文化、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深入推进。创新了土地清理、河道采砂等管理体制。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3家,新建院士工作站19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6个,专利申请量8325件,授权量5233件。昌九两地达成六大类25个合作事项,公交、通信、基本医疗保险、户口迁移等合作顺利完成。共青城列入省直管县试点,体制机制创新成效明显。新增4A级景区14个,旅游经济主要指标总量连续五年居全省首位。
——五年来,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生态建设厚植新优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新增国家级生态乡镇27个,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湿地公园3个、森林公园8个。PM2.5实现24小时在线监测,空气环境优良天数年均保持在310天以上。完成造林绿化161.6万亩,森林覆盖率55.2%。8个县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8个,境内长江、修河监测断面水质达III类水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新增农村安全饮水人口155万人,治理水土流失180万亩。修水获评国家水土保持先进县。永修云山经济开发区通过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验收。
——五年来,民生投入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全市累计用于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突破1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764元提高到2763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588元提高到11143元。建成各类保障房33.2万套,新改建农村危旧房5.6万户。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0.9万人。中心城区新建改造农贸市场16个、停车场8个、公交综合场站7个,新增公交车313辆。创建“放心粮油”示范点145个,建成农家店317家、配送中心12家、乡镇商贸中心23个,新建城郊蔬菜基地2.5万亩,新增粮食库容26万吨。完成教育投入296.8亿元,新改扩建校舍总面积189万平方米,补充教师7737名;九江职业大学、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庐山区第一中学、庐山区中心幼儿园、科技中专、九江一中、九江小学、双峰小学等新校区建成使用;新增公办幼儿园512所,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84.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在全国率先实施新农合跨省跨市直补、先看病后付费等新模式,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全面实施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贫困家庭重大疾病免费救治惠及5.9万人,血吸虫病疫区均达到传播控制以上标准。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县乡村全覆盖,“四馆一站”免费开放。体育产业和竞技体育加快发展,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食品药品科学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减少贫困人口21.3万人,安置搬迁移民8.4万人,修水、武宁扶贫移民整体搬迁模式在全国推广。第九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全面完成,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事故总起数和总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社会治安形势更加平稳,信访秩序明显好转,公众安全感明显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2015年主要抓了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重大战略。沿江开放开发扎实推进,九江港总体规划修编完成,省煤炭储备中心、码头工业城等港口码头项目基本完工,九景衢铁路、武九客专、城东港区铁路专用线等项目进展顺利。省政府支持昌九一体化发展20项政策措施加快落实,实施“飞地”合作项目16个。昌九高速“四改八”(通远段)建成通车,都九高速(都昌至星子段)开工建设,昌九大道全线贯通。共青科教城、共星大道等项目快速推进,青年电商产业园、APP孵化产业园建成运营,私募基金创新园区加快发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步伐加快,庐山大道、长虹大道、九龙山森林公园等绿化改造提升基本完成,八里湖绿道系统等项目加快建设。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完成,白水湖截污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柘林湖湖泊生态环保PPP示范项目开工建设,15个百强中心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运营。鄱阳湖湿地列入生态补偿政策试点,武宁入选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德安获评国家园林县城,星子列为全省非金属矿山综合整治试点县。
(二)全力以赴决战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5%,利税总额增长13.2%。全年四批次集中开工项目420个,九江石化油品质量升级、瑞智机电等竣工投产,神华九江电厂、兄弟医药、九宏新材料等加快推进。全市工业园区建成公共服务信息平台8个,开展“两化融合”试点企业60户,九江石化智能工厂列入全国试点,永修云硅创建全国首家有机硅产品电商平台。瑞昌、星子、湖口等工业园完成扩区调区规划。出台决战工业一万亿“1+2”文件、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55条”、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8条”等政策措施。设立了总规模50亿元的市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财园信贷通、助保贷等模式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盛祥电子、禾益化工、美凯宝挂牌“新三板”。
(三)着力提升门户形象。中心城区实施城建项目187个,完成投资158亿元。城市总体规划获批,中心城区、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行政村规划实现全覆盖。三马路、考棚路和战备路等片区改造加快推进,通岭大道、兴城南大道、市中心幼儿园八里湖校区、九派诗廊等新区功能项目加快推进,国际金融广场、九江茶市、万达广场、京九商贸城、禧徕乐国际商贸中心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加快推进。扎实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百日大会战”和“攻坚年”活动,垃圾死角、建筑工地、占道经营、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健全。
(四)繁荣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47.3亿元,增长11.5%。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庐山设市工作全面启动。庐山西海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归宗旅游度假综合体等项目加快推进。庐山核心景区实现“一票制”。“庐山藏天下,九江通四海”城市形象营销向全国推广。庐山获评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景区,庐山西海获评全国十佳生态旅游示范景区,星子获评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名县。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1亿人次,增长40%;旅游总收入922亿元,增长48%。新增物流企业151家,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5万标箱,公路货运量1.2亿吨,货运周转量266亿吨公里。全市电子商务实现销售额255.3亿元,阿里巴巴九江产业带入驻商户555家,星子横塘镇获评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光大银行、北京银行、恒邦财险、中信证券等落户九江,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60.7亿元,增长18.7%。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家政服务和社会养老服务等业态蓬勃发展。
(五)大力夯实三农基础。新建千亩以上农产品基地73个,新增农民合作社797家、家庭农场648家。茶叶品牌建设成效显着,在国内外荣获多项大奖。831个新农村建设点、87个中心村建设有序推进,改水、改厕3.9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启动,解决2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发放粮食补贴3亿元,发放“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13.9亿元。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5630人、“雨露计划”培训5285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招生9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人。整村推进395个贫困村村庄整治,建成扶贫生态示范村100个。
(六)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严格落实“三单一网”改革要求,市县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挂网公布,九江政务服务网上线运行。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率达64.6%,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78项,清理取消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53项。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通过验收。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行政机关公车改革稳步推进。工商、质监、食品、药品、卫生、计生等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实施,新增企业1.2万户,新增个体工商户3万户。九江港口岸扩大开放城西港区通过国家验收,城西港纳入全国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九江海关纳入全国通关一体化;获批进口粮食指定口岸,进境木材监管区建成运营。瑞昌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恒盛科技园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津晶城科技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七)持续保障改善民生。财政性民生支出351.8亿元,占总支出79.4%,省下达民生工程任务全面完成。创新开展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和保障房“以购代建”工作,率先在全省实施保障房“租售并举”、物业管理新模式。新增城镇就业5.4万人,为城乡困难群众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4400个。新增小额担保贷款14.9亿元,扶持创业1.4万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和失业保险标准每人每月分别增加20元、30元和255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人每月分别增加25元、285.2元,环卫工人工资标准和社区干部工资待遇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区新增新能源公交车90辆、公交线路5条。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加快整合,高考成绩创十年最佳。“八个一”文化亲民工程加快实施,新增国家一级文化馆3家、图书馆6家。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分级诊疗体系和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示范区启动建设,新农合参合率达98.6%。“单独两孩”政策稳妥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7.6‰以下。成功举办第七届老年人健身体育运动会。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得到解决。深入开展治安、禁毒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统计、审计、气象、水文、盐业、通信、无线电管理、档案、司法、国安、保密、机构编制、地方志、对台、外事侨务、民族宗教、驻外联络等工作得到新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创建、人民防空、防震减灾、应急管理、武警、消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志愿者、红十字和慈善等事业实现新发展。
(八)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市政府系统干部作风明显好转。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制定出台《法治九江建设纲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70件、市政协提案363件,办结率100%;市政府民声直通车受理和办理群众意见、建议、诉求8529件,办结率95.3%。积极巩固“红包”问题治理成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问题专项整治,坚决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腐败案件。“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9.4%。
需向代表说明的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十二五”中后期全省经济发展增速普遍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照“十二五”规划目标,我市也有少数指标低于预期,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幅分别低1.9和2.3个百分点。总体看,我市“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九江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各位代表,回顾“十二五”,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历程极不平凡,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浔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九江建设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保持政治定力不偏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不分心、不观望、不折腾,一心一意干事业,凝心聚力促发展。必须咬定发展目标不动摇,坚持目标引领,强化责任倒逼,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画到底。必须突出工作重点不放松,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保持经济增长中高速,加快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强化实干作风不懈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善于破难,不断提高工作成效。必须牢记为民宗旨不淡忘,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追求,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总量不大、发展不足,加快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经济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任务仍然艰巨;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在全省争先进位的任务仍然艰巨;城镇化水平不高,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任务仍然艰巨;群众收入偏低、部分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同步全面小康的任务仍然艰巨;影响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仍然艰巨;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依法行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履职担当的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积极应对,努力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安排
“十三五”时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是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省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表现为“五期交织”的阶段性特征,即:率先全面小康的决胜期、全力做大九江的决战期、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发展动力的转换期、区域竞争的洗牌期。未来五年,九江发展的机遇更加难得、动力更加充足、基础更加稳固、氛围更加浓厚,全市上下务必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实干定力,构筑发展新优势,开创发展新局面!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十六字方针”,以“推进‘T’型崛起,打造山水名城,率先全面小康,建设五大九江”为发展战略,聚焦“一心两翼三板块”,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协同推进“五化”,把九江打造成为全省绿色崛起的双核之一、长江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的山水文化名城和旅游度假胜地。
“十三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6%;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5%和12%;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为如期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我们将通盘统筹、科学谋划,加快构建“一心两翼三板块”的经济格局。做美“一心”,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卫星城市为支撑,以庐山为后花园,促进港城联动、产城融合、景城一体,着力构建“揽山入城、拥江抱湖”的九江都市区,力争“十三五”末中心城区人口达100万,中长期建成区面积达300平方公里,打造宜居宜游九江。做强“两翼”,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以东部湖区和西部山区为“两翼”,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扶贫中发展、在发展中扶贫,打造现代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为代表的生态经济带。做实“三板块”,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湖口县、彭泽县为主体的沿长江东部板块,重点建设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升级集中区,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快推动化工、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瑞昌市、庐山区、九江县为主体的沿长江中西部板块,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港口贸易等中高端产业;以共青城市、德安县、永修县为主体的沿昌九南部板块,重点建设全省的“双创”基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未来五年,将重点实施八大行动:
一是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对接“中国制造2025”,促进工业经济量质并举、结构升级、效益提升,加速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万亿目标。实施传统产业提升计划。以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纺织等产业为重点,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重组整合、股改上市,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器、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和装备制造等产业为重点,通过引进重大项目、加快科技创新、完善扶持政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端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努力实现产业规模倍增、龙头企业倍增、示范基地倍增。实施主导产业集聚计划。突出龙头带动,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着力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坚持数字化、产业化、智能化方向,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创建一批“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和企业。全力推动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做大做强,大力支持瑞昌申报国家级经开区、共青城申报国家级高新区。
二是实施“开放升级行动”,着力构筑内陆双向开放的前沿阵地。积极策应国家“一带一路”、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充分放大沿江临港优势,不断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开明开放九江。提升开放平台。推进九江综合保税区审批建设工作,积极申报整车、肉类、冰鲜水产品、水果等特定进口商品指定口岸;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实现“三互”大通关,推动九江港开放升级。积极参与沿江经济协作区建设,大力承接发达地区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技术转移。深入推进昌九一体化,以共青先导区为核心,推动昌九新区建设,加快打造江西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经济工程,实施精准化招商、精细化服务和精确化考核。抓住国家政策调整、产业重新布局的发展机遇,瞄准国内外大企业,招引一批产业带动性强、技术含量高的重大项目。坚持产业招商、专业招商、领导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和环境招商,优化产业承接和项目配套服务,实现招商由单向承接向双向互动转变。完善客商服务机制,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动“走出去”。健全走出去政策支撑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发展,支持优势产业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物流链。
三是实施“创新创业行动”,着力促进发展动力转换。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集聚发展新动力,打造创新创业九江。促进全方位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优化市场环境,激活市场主体,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认真落实、完成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的改革任务,深入推进行政管理、审批制度、农业农村、财税金融等各项改革。主动先行先试,扎实开展一批具有九江特色的改革试点。支持多层次创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产学研对接,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快智慧九江建设,统筹实施“互联网+”行动,促进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品牌创新,实现“九江制造”向“九江创造”转变。鼓励多渠道创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平台。鼓励支持本土人才大胆创业、成功人士回归创业、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打造一批创业示范基地。
四是实施“名城创建行动”,着力打响大山大水大九江的独特品牌。突出山水特色,完善城市功能,挖掘文化内涵,留住城市记忆,提升城市品位,把九江建设成为生活宜居、生态优美、生产繁荣的山水文化名城。彰显城市宜居特质。加快构建九江都市区,启动主城区快速通道和九江都市区轻轨建设,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做优做美中心城区,高标准打造八里湖新区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高铁新区、产城融合试验区,推进赛城湖片区与八里湖新区对接融合。加快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步伐。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彰显城市宜游特质。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优化精品线路,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产业,加快旅游转型升级。以庐山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整合优势资源,强化区域协作,着力构建“环庐山、大庐山、泛庐山”和庐山西海旅游经济圈,沿长江和鄱阳湖旅游经济带,打造“两圈两带”大旅游格局,推进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产业全链化。彰显城市宜商特质。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积极引导各类金融组织和服务机构入驻。加强政府性融资平台建设,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发展金融要素市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积极打造赣鄂湘皖四省边际区域金融中心。加快发展商贸物流,规划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培育引进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健全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加速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物流网络,打造连接长三角、辐射湘鄂皖、服务全省的物流枢纽。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发展健康养老、文化创意、工业设计、家庭服务等新型业态。
五是实施“生态优先行动”,着力打造生态文明“九江样板”。坚持绿色富市、绿色惠民,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保护生态环境。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综合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健全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完善环境监督保护机制,形成政府、市场、公众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生态优势。合理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沿长江、环鄱湖、覆盖庐山的生态安全格局。实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加强公益林保护,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的保护与生态修复。发展生态经济。探索“绿色+”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环境友好的绿色工业、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业和集约高效的绿色服务业体系。优化配置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岸线资源,科学开发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六是实施“基础提升行动”,着力增强发展支撑功能。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加快构建综合立体、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强化交通支撑。积极对接沿长江综合运输通道建设,以高等级航道、疏港通道、港区建设为重点,以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运输为支撑,构建便捷高效、联江通海的现代化立体交通格局,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强化能源支撑。实施清洁煤电工程,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尽早启动彭泽核电站建设。以500千伏、220千伏网架为支撑,支持1000千伏特高压建设,构建覆盖全市的环状电力骨干网架。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配电网改造升级,不断完善能源保障体系。强化水利支撑。争取长江干堤升级整治和江新、棉船等洲滩治理立项实施,提高重点地区、园区防洪标准。继续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强化管网支撑。支持“三横一纵”国家天然气输气管网和“环鄱阳湖”省级管网建设。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管理,加快污水管网和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
七是实施“协同共进行动”,着力形成统筹发展新格局。坚持区域协同、城乡统筹,在协调发展中拓展新空间。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城郊蔬菜、鄱湖水产、西海林果、山区油茶和茶叶等产业,推进农业集群化发展。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环庐山、永武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带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推动县域发展升级。坚持分类指导,实施权力下放,强化有效激励,促进县域经济整体提升、发展升级。力争“十三五”末,县县财政收入达20亿元,2个县(市、区)进入全省10强。促进城乡一体化。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严格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城镇村联动发展,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谐秀美乡村,努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八是实施“共建共享行动”,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打造共建共享九江。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十六项脱贫攻坚举措,打赢五场脱贫硬仗,确保到2018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提前“摘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健康九江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推进法治九江建设,完善信访调处机制,依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推进平安九江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三、2016年工作任务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决胜阶段的首战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统一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着力稳定经济增长,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快创新驱动,着力促进转型升级,着力保护生态环境,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快“五大九江”建设,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11%,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2.5%;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主攻工业。打好“新工业十年行动”第一仗,全年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71个,总投资1448亿元,完成投资690亿元,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总额均增长10%。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00个以上。加快延伸产业链条,重点支持九江石化等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效益,鼓励引导赛得利化纤、德鑫纺织等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加快行业兼并重组,促进市场出清。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重点推进光伏发电应用、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项目;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有机硅新材料、玻纤复合材料、多晶硅和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推进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研发转型,加快形成平板显示、智能终端和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节能电器产业,重点做大节能灯、空调和小家电等产业规模;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加强医药中间体技术研发,开发新型医药产品;绿色食品产业,重点做大粮油和水产品深加工产业,做优绿色饮品和休闲保健食品产业;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加快发展船用配套和海洋工程装备。支持卡博特气象白碳黑、中科鑫星新材料、盛祥电子等企业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力争全年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00个以上。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重组改造上下游配套企业,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分工协作体系,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配套企业铺天盖地”的格局。高标准建设石化产业园,延长石油加工产业链;依托星火有机硅产能扩张,做大有机硅“产业树”;依托九江发电厂、神华煤电,做大火电规模。帮扶企业做大做强。完善市领导挂点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和百部门帮百企等帮扶机制,实行重大工业项目全程代办服务。加强政银企对接,用好产业发展基金,帮助小企业做大、大企业做强。优化园区平台建设。完善园区企业信息、金融、中介、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健全技术研发、质量检测等各类创新平台,支持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试点建设。提高园区投资强度,积极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园区。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建设,力争示范企业达到100户以上。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升级。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稳定粮食生产。加快“百县百园”建设,重点打造3—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以茶叶、水产、油茶、珍珠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做大规模,打响品牌。发放“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10亿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0家,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企业20家,创建“三品一标”和省级以上品牌50个。提升农村面貌。继续推进镇村联动建设,加强农民建房管理和风貌管控,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完成87个中心村、830个新农村建设点村庄整治,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200公里,改造危桥50座。改善农民生活。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富民工程,扶持一批种养、加工、餐饮、休闲养老、特色旅游等专业村庄建设,拓展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3000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招生8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5万人。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旺文化旅游。加快庐山设市步伐,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统一管理。建成庐山索道等项目,加快推进华夏国际旅游度假区、义门陈文化产业园等项目。组建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启动浔阳古城保护和开发工作,实施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加快旅游标准化和智慧旅游建设,创新营销模式,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支持庐山西海创建5A景区。力争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增长15%以上。做大现代金融。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完成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新增村镇银行4家。拓展融资新品种,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加大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信贷支持力度。加快完善证券、基金、保险、信托、投资等金融要素市场发展,引导非融资平台类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鼓励企业参加信用评级,培育3—5家优质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募集资金,扶持5家企业挂牌“新三板”。力争年末全市新增贷款260亿元。做活商贸物流。加快第三方物流和中小微物流企业发展,推进万达广场、京九商贸城、联盛快乐城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商业街。加大农超对接力度,实施“快递下乡”工程,支持末端配送网络建设,引导农村邮政物流发展。支持共青城、恒盛科技园、横塘镇等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新增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电商企业10家。
(四)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全年实施城建项目207个,总投资1037亿元,完成投资316亿元。高标准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编制完成都市区总体规划和旧城功能区、濂溪片区、芳兰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启动编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和电力设施建设等规划。加强规划监管,做好城市设计。高品位建设。以八里湖中央商务区建设为重点,推动资源集中、要素集聚、业态集合,构建城市高端商圈,打造城市新地标。建设完成兴城南大道、中心城区高速进出口收费站“拆四建二”等项目,加快推进琴湖大道(南段)、第四自来水厂等续建项目,启动九江火车站外广场改造等项目,做好动物园迁建、八里湖综合管廊等前期工作。继续实施老城区边街小巷整治,推进小游园、公共绿地等建设。加快锁江楼、老京九市场等棚户区改造步伐,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促进房地产去库存。高水平管理。巩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攻坚年”成果,扎实开展“提升年”活动。加快推进市县两级城市管理改革,实施数字化城管二期工程。推行城市管理服务外包模式,提高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和设施管护等市场化管理水平。
(五)推进对内对外开放。突出招大引强。围绕重点产业,紧盯重点区域,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招商队伍,办好招商活动,提高招商实效。加强与国内、国外500强企业的对接,引进一批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重大产业项目。力争市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进资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以上。加强区域合作。加快推进“昌九新区”建设,探索建立昌九扩大开放试验区,抱团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推进沿江地区与宿松、望江、黄梅、武穴等地联动发展,推动建立“赣鄂皖沿江协作区”。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落实沪浔两地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支持彭泽“飞地”产业园建设。做优外经外贸。建立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实现进出口总额稳中有升,力争全年境外直接投资增长15%。完善口岸建设。完成九江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协调推进九江港与南昌港一体化发展,加强九江港与上海外高桥码头、洋山港通关协作,提高九江港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能力。
(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建成武九客专、修平高速、城东港区铁路专用线等交通项目,建成赤湖工业园、矶山化工园公用码头和神华、华中木业专业码头等港区项目,建成中电投江洲风电、赛城湖光伏等能源项目。完成10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德安樟树水库新建项目。推进一批。加快推进九景衢铁路、合安九客专、昌九高速全线“四改八”、都九高速(都昌至星子段)等交通项目,加快推进红光作业区综合枢纽、疏港通道等港区项目,加快推进江西LNG天然气储配中心和3个220千伏、4个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协调推进特高压入赣项目建设。谋划一批。启动昌九高铁、常岳九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宿九、瑞武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启动湖口鄱阳湖、武穴至瑞昌码头等过江通道项目前期工作。
(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环境治理。全面落实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治霾、减煤、除尘等专项行动。加强河道采砂管理,综合治理水土流失37万亩。开工建设白水湖和蛟滩污水处理厂,启动八赛连通控制闸工程。开展环保联动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注重生态建养。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浔南城市森林公园、庐山大道北段两侧退让绿化等项目建设,完成造林21.4万亩。加快实施柘林湖湖泊生态环保等项目,加强长江、修河、庐山西海等水生态保护。加快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和繁殖基地建设,支持星子湖湾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武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河湖管理与保护制度,全面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的“河长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探索建立森林、湿地、矿产资源开发等生态补偿机制。倡导低碳生活,提高全民绿色环保意识。
(八)激发发展动力活力。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三单一网”建设,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试点目录和范围。完成行政机关公车改革,推动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贯彻实施新预算法,实行预算公开、审计公开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加快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完善科技投入保障机制,支持国内外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在浔设立研发机构。实施“双百·双千”人才工程,推进院士工作站和人才安居工程建设,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积极培育本土人才。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家。支持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城市、庐山区等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全民创业。落实小微企业支持政策,新增创业担保贷款11亿元。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加快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运营。支持共青城申报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支持都昌、修水等地返乡创业园建设。
(九)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加大民生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性民生支出比重,精心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努力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好扶贫开发。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就地创业,减少贫困人口9.1万人,完成扶贫移民搬迁1万人,非重点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退出。实施精准特惠救助扶贫,统筹贫困地区一体化发展,完成333个贫困自然村整治。做实民生工程。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创新保障房建设管理运营模式,继续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促进创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4万人,为城乡困难群众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4400个。建立健全“放心粮油”与应急供应网络,新建、改造“农超对接”网点10家。加快中心城区公交场站改造,新建公共停车场6个,续建、改造农贸市场12家,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家。继续推进重大疾病免费救治、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责任险、疾病应急救助等工作。完善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保险救治等救助体系,不断提高低保、五保救助水平。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00件。发展社会事业。加快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做好农民工子女随迁入学工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加快共青科教城和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办好特殊教育。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促进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依法实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办好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创建活动,支持部队改革,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充分发挥统计、审计、物价、工商、质监、供销、国安、消防、防震减灾、应急管理、人民防空、盐业、邮政、海事、气象、水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涉台事务、驻外联络、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地方志、保密、机构编制、无线电管理、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工作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促进作用。维护和谐稳定。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启动“七五”普法。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强社会矛盾排查,畅通信访渠道,依法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做好生产安全、城市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森林防火等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按照“法治、为民、诚信、高效、廉洁”的要求,打造实在实干政府,切实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打造法治政府。依法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制度,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好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立法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打造为民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办群众满意的事情。坚决纠正、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积极开展企业、客商评议部门活动,完善群众诉求表达长效机制,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打造诚信政府。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做到言而有信、信守承诺。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信用信息网络平台,加强政府工作人员诚信管理和教育,以诚信办事、诚信服务取信于民,通过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打造高效政府。加强政府系统公务员队伍建设,倡导立说立行、即说即办的作风,强化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意识,切实提高政府办事效能。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政令畅通。坚持守土有责、合力推进,强化政府各级、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强化跟踪督办和效能问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打造廉洁政府。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模范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要求,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一案双查”。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坚决落实“八项规定”,驰而不息反对“四风”,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开支。健全行政监察、审计监督、财政监督机制,强化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资金使用、公共资源和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的监管,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新常态赋予新使命,新征程承载新梦想。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真抓实干,为加快建设“五大九江”、推动“双核”发展、全面建成小康而努力奋斗!
附:九江市2016年重大民生工程
1.新增城镇就业5.42万人。
2.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2万人。
3.新增创业担保贷款11亿元。
4.加强众创空间等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达15家,在孵中小微企业达500家。
5.加大专利资助力度,新增资助企业和个人专利申请1000项以上。
6.新增保障性安居住房23304套,其中:新增公共租赁住房3115套;改造城市棚户区16412户、国有工矿棚户区124户、国有垦区危旧房3653户。
7.推进贫困群众扶贫移民搬迁,完成搬迁1万人。
8.实施“雨露计划”,为贫困户“两后生”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和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6000人。
9.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建设,中心城区新建停车场6个,其中立体停车场3个。
10.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200公里。
11.建立社区残疾人康复档案,为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为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
12.对60周岁以上的低收入家庭中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老年人,由户籍所在地政府给予每人每月50元的护理补贴。
13.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00件。
14.中心城区新建成13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15.实现社会保险“多险合一”信息系统上线运行。
16.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改造校舍面积10万平方米。
17.资助贫困家庭高考入学学生3206人,发放普通高中助学金20412人。
18.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将财政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410元;参合率稳定在95%,新农合患者就医一次性报账率由90%提高到95%;适龄儿童规划免疫预防接种率达到90%以上。
19.新建九江非遗展示馆。
20.新建市森林博物馆。
21.实施“百姓剧场”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
22.全市观光游览型景区(点)在儿童节(6月1日)、端午节(6月9日)、中秋节(9月15日)、重阳节(10月9日)四个特定节假日当天面向市民免费开放。
23.建立健全“放心粮油”与应急供应网络,每个乡镇、街道、人口集中社区至少建成1个应急供应点。
24.新建和完善提升10家“农超对接”网点。
25.续建、新增改造12家中心城区农贸市场。
26.加强农产品常态监测,重点监控300亩以上的蔬菜基地,年完成抽检500批次以上。
名词解释
1.“两沿”:主要交通干道沿线和旅游景区周边公路沿线。
2.“四馆一站”: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
3.“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4.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等领域建立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伙伴式关系。
5.“三单一网”:“三单”指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一网”指政务服务网。
6.“三证合一”:将企业申请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合为一证,提高市场准入效率。
7.“一照一码”:通过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实现由一个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8.保障房“以购代建”:根据房地产市场情况、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收储一定数量商品房作为城镇保障性住房,以满足棚户区居民多元化的安置需求。
9.“八个一”文化亲民工程:一个讲坛、一个舞台、一个沙龙、一个展览、一套丛书、一张报纸、一份刊物、一个网站。
1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生产端入手,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1.“三互”大通关:口岸监管部门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12.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指在企业设立、取得、扩大等阶段,给予外国投资者及其投资,不低于本国投资者及其投资的待遇;“负面清单”指政府以清单的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领域、行业、业务,清单之外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13.“三横一纵”国家天然气输气管网:“三横”指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西气东输三线;“一纵”指新粤浙线。
14.“百县百园”:2014年省政府提出用3至5年时间,在全省建成100个左右覆盖不同产业类型、地域特色、发展层次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15.“快递下乡”工程:国家邮政局从2014年开始启动实施的快递投送向下延伸工程,解决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满足农村地区的快递服务需求。
16.海绵城市: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7.“河长制”: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保护河流良好的生态环境。
18.“双百·双千”人才工程:我市计划从2011 年开始,10年内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100名、培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0名,聚集新兴支柱产业高端人才1000名、发展实用型带头人才1000名。
19.“单一窗口”:参与国际贸易和运输的各方,通过单一的平台提交标准化信息和单证,以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的要求。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在九江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九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林彬杨
(2016年10月25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年来,经济总量持续扩张。预计今年末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0.3%。财政总收入435.7亿元,年均增长21.9%;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突破50亿元,8个县(市、区)过20亿元,县县过1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万亿元,是上个五年总和的2.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0亿元,年均增长14.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持平稳。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200亿元,新增私营企业2.8万户。新增各类金融机构2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
五年来,三次产业加快发展。三次产业比由8.6∶58.6∶32.8调整为7.2∶52.3∶40.5。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1.9%、17.3%、26.3%。建成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77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630户。全市园区总开发面积146.7平方公里,扩大1.7倍;所有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均过百亿元,九江经开区过千亿元。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大宗农产品保持稳产增产,粮食实现连年丰收,新建改造粮食库容90万吨。流转耕地、林地330万亩,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企业231家,新建千亩以上农产品基地261个,创建国家级示范园区2个。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7.7个百分点。
五年来,基础支撑更加有力。完成基础设施投入780亿元,道路交通、港口码头、电力能源、水利设施等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绕城高速建成通车,修平高速基本建成,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4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九江二桥、昌九大道和105、316国道改造建成使用,改造干线公路730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7328公里。新建码头泊位28个,沿江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三年翻番,提前跨入沿江亿吨大港行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沿江沿湖五万亩以上重点圩堤得到整治加固。
五年来,城乡面貌明显改善。这五年是城市建设投入多、变化大、发展快的重要时期,城镇化率提高8个百分点。中心城区由“两湖”时代进入“八里湖”时代,实施城建项目912个,完成投资突破1000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05平方公里。新区路网基本建成,新区人气不断提升。老城改造加快实施,整治边街小巷345条,改造提升主次道路43条,主要街道立面改造基本完成。建立数字化城管平台,县县建有新城区。绿色成为城乡主色调,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14个,完成造林绿化1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2%。
五年来,改革开放步伐加快。行政审批、市场管理、医药卫生、文化教育、户籍制度、农地确权、采砂管理等领域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国企、农垦企业和国有林场改革基本完成。行政服务标准化通过国家验收,“五证合一”全面实施。开放型经济综合考评实现全省三连冠,累计引进市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1998个,实际进资325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1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248亿美元。城西港区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九江海关纳入全国通关一体化,九江港获批进口粮食指定口岸。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高新技术企业81家。
五年来,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全市财政民生支出达13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911元提高到3017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778元提高到12280元。扶贫开发成效明显,移民搬迁7.9万人,21.7万人摘掉了贫困帽,贫困发生率下降6个百分点。新增农村安全饮水人口155万。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扶持带动创业32万人。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14.5万户,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8.7万套。建成“放心粮油”供应网点195个,新增蔬菜基地3万亩,新建改造农贸市场49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启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五保供养补助和社区干部工资标准逐年提高。
五年来,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市政府民声直通车受理和办理群众意见、建议、诉求4.6万件,办结率99%。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三单一网”建设逐步完善。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率66%,中介服务事项精简率68%,审批流程进一步简化。
市委十届九次全会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实现“三大目标”,全面实施“推进‘T’型崛起,打造山水名城,率先全面小康,建设五大九江”战略,以“新工业十年行动”为主抓手,接力续航,开拓奋进,科学谋划了“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有效推动了一系列攸关长远的重大工作,为我市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保持了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有效应对下行压力,着力抓项目、扩固投、稳增长、调结构,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幅位居全省前列。1~9月份,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2%,财政总收入增长16.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长2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
实现了新工业十年行动的良好开局。制定新工业十年行动“1+6”政策措施,大力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出台优惠政策29条,为企业降本增效103.7亿元。创新“五环链接”抓落实工作机制,集中开工工业项目200个,总投资617.9亿元。心连心清洁生产综合利用、泰盛纸业、五星纸业、日昌升、吉恩重工、环保石材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1~9月份,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3亿元,增长9.3%;主营业务收入3528亿元,增长9.4%;利税总额440.3亿元,增长25.7%;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23亿元,增长19%。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2.5个百分点。“两化”融合试点实现园区全覆盖,企业超过100户。
迈出了打造山水名城的坚实步伐。都市区总体规划纲要通过评审。中心城区实施城建项目208个,完成投资60亿元,通岭大道、第四自来水厂(一期)等项目建成使用;庐山索道、琴湖大道等项目加快建设。八里湖中央商务区启动建设。老城区边街小巷、环境卫生、污水管网、农贸市场、停车场站等一批公共设施改造完成,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成效明显。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加速了重点领域改革的纵深推进。成功设立庐山市,庐山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办成了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九江县撤县设区加快推进,共青城市和永修县部分区域纳入赣江新区。瑞昌、共青城、湖口等工业园调区扩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行政单位公车改革全面完成,市本级投资审批中介服务超市基本建成。建立四级“河长制”管理体系。
取得了保障改善民生的明显成效。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全力以赴抗洪救灾,成功战胜了1998年以来最为严峻的大洪久汛,确保了江河湖库堤坝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扶贫移民搬迁6831人,完成395个贫困自然村村庄整治。全面落实未来三年棚改任务,货币化安置率55.6%。年初确定的事关百姓就业创业、就医就学、法律援助、困难残疾人补助等民生实事基本完成。
五年来的发展成就,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四套班子的共识共为,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团结奋进。
五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先,必须始终坚持实干为本,必须始终坚持创新为要,必须始终坚持民生为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目标,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建共享,让百姓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二、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安排
未来五年,是我市率先全面小康的决胜期、经济发展的转型期、竞争比拼的加剧期。实现“十三五”和未来五年的各项目标,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奋斗成果,倍加珍惜神圣艰巨的历史使命,倍加珍惜千载难逢的叠加机遇,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正确思路不动摇,保持政治定力不偏向,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实施“推进‘T’型崛起,打造山水名城,率先全面小康,建设五大九江”发展战略,突出以“新工业十年行动”带动“五化”协同,以聚力创新开放加快绿色发展,为九江全面崛起、百姓更加幸福而不懈奋斗。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争先进位,走在全省前列,高于沿江同类城市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迈上3000亿元台阶;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和12%,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爆发力
产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加速扩张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快构建以新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纽带、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打造九江全面崛起的强劲引擎。
推动工业经济量质齐升。未来五年,是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的决定性五年。着力打造一批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实现万亿产值,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加快传统产业向千亿级跨越。推进石油化工扩能升级,推进现代轻纺品牌提升,推进钢铁有色精深加工,推进电力能源改造提升,推进装备制造智能改造。加快新兴产业向规模化扩张。以高端化、集约化、特色化为导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现龙头企业倍增、产业规模倍增、示范基地倍增,打造新的增长极。加快优势产业向特色园区集聚。依托九江石化,高标准打造石化产业园。依托棉纺、化纤等企业产能优势,高标准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园。以九江钢厂为龙头,高标准打造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依托巨石玻纤、星火有机硅、天赐、晨光等企业技术优势,高标准打造新材料产业园。大力发展汽车制造、船舶制造、船用配套和海洋工程装备,高标准打造装备制造产业园。加快龙头企业向百亿级裂变。依托现有骨干企业,通过扩能升级,延链配套,产生裂变效应,培育新龙头。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0户以上,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100户以上、过100亿元的10户以上,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加快承载平台向国家级跃升。强化沿江沿路产业联动,拓展产业承载腹地,夯实“T”型崛起平台。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申报工作。清理处置闲置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投资强度。扶持九江经开区做大做强,鼓励有条件的园区申报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
推动现代服务业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放大九江独特优势的重要抓手,是拓展九江发展空间的重要渠道。全面提升旅游业。坚持旅游发展与资源保护并举,项目建设与文化传承并重,规划引领与科学开发并进。高标准编制旅游规划,加快旅游资源整合,突出庐山龙头带动,山上做“精”,山下做“大”,打造精品线路,促进“山、江、湖、城”联动发展,着力构建“两圈两带”旅游发展新格局。创新旅游经营机制,推动景区提档升级,推进“大庐山、环庐山、泛庐山”旅游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旅游向“全域、全季、全业”拓展。创新发展金融业。加快以资本市场为纽带的金融创新体系建设,促进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股权。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和培育力度,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大力发展债券融资,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大力发展金融要素市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加速拓展物流业。加强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物流通道衔接,加快构建以港口物流为核心、水公铁联运为基础的物流网络。引进培育大型物流集团,完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国家物流标准化城市试点。
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抓好示范园区。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各县(市)建成1~2个省级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响绿色品牌。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环鄱阳湖重点发展水产,环西海重点发展林果,山区重点发展油茶、茶叶,沿昌九、环庐山重点发展花卉苗木,城郊重点发展蔬菜瓜果、休闲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释放改革红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理顺农村产权关系,完善产权交易平台,促进农业企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二)促进动能转换,提升双创驱动力
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所有创造活力竞相迸发,集聚发展新动能,建设创新创业九江。
鼓励多领域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成果与产业紧密对接,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贡献度。大力建设科技平台,健全政、校、企“三位一体”的科技对接转化机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实施人才“尊优计划”和“双百双千”人才工程,突出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支持多渠道创业。放宽政策、放活市场、放开渠道,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支持科研人员创新创业,鼓励高端技术人才“离岗创业”。完善创新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配套措施,鼓励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国有企业职工领办创办企业。支持“浔才回家”返乡创业,强化创业辅导。
促进深层次改革。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深化行政审批、财政金融、农业农村等各领域改革,积极探索一批具有九江特色的改革模式,全面完成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的改革任务。以“放管服”改革为重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三)放大沿江优势,提升开放竞争力
充分放大沿江临港优势,不断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构筑内陆双向开放的前沿阵地,建设开明开放九江。
深化全方位开放。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主动力。构建开放的功能平台,协调推进赣江新区建设,按照“六统一”要求,加快谋划和实施一批具有先导性、标志性、功能性和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在财税金融、人才培育、土地管理和政务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把赣江新区打造成为开放开发、创新创业、产城产融、集约集聚、绿色生态的综合功能平台。申报建设九江综合保税区,加快中俄国际贸易城保税仓库建设。
构建立体式交通。加快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形成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集疏运体系。建成武九客专、合九客专、九景衢铁路、九江高铁站,开工建设池九客专、昌九客专、常岳九铁路和皖赣铁路(铜九段)扩能改造,推进南昌至修水城际铁路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高铁枢纽。建成昌九高速全线“四改八”、都九高速、中心城区高速收费站“撤四建二”等项目,规划建设宿九高速、都南高速、瑞武高速、环鄱阳湖旅游公路和鄱阳湖过湖隧道。基本建成彭湖板块红光综合枢纽港,恢复庐山机场通航,规划建设通勤机场。
实施高效率招商。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头号工程”,力争每年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00个以上。重点围绕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和特色园区,实现精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加强与国企、央企、民企、外企对接合作,力争在三产吸引外资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五环链接”抓落实工作机制,强化企业投诉中心、“工业110”服务功能,积极开展“企业评部门”活动,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四)打造山水名城,提升城乡吸引力
依托山水生态,挖掘文化内涵,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宜居宜游九江。
优化城镇布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多规合一,认真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加快构建核心带动、多点支撑、有机联系的城镇空间格局。建成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1个、20~50万人口的城市2个,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加强城市设计,加快推进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沿江、沿路、沿湖集镇建设。
提升中心城区。加快“新老联建”,大力推进老城改造,完善提升市政配套、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等各类设施。推进“寻阳古城”建设,重现“古寻阳”风貌;实施庾亮南路、租界博物馆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展现“老九江”韵味。推进滨江生态风光带建设,打造九江“外滩”。加快八里湖中央商务区建设,完善新区服务配套功能。加快“八赛联接”,加快“九沙联体”,加快“市县联动”,启动城市轻轨、快速通道建设。
做强县域经济。加大分类指导力度,根据各地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扬优成势,做大总量,做强实力。支持沿江区域放大独特优势,支持沿路各地放大区位优势,支持其他地区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产业,壮大支柱产业,打造新的增长点。沿江、沿路每个县(市、区)打造2个以上百亿产业集群和2个以上税收过亿元龙头企业,其他县(市、区)各打造1个百亿产业集群和1个税收过亿元企业。力争县县财政总收入过20亿元,2个县(市、区)进入全省十强。
建设美丽乡村。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自然村重点实施改路、改水、改厕等项目,努力实现村庄绿化、美化、净化;中心村加快完善就医、购物等便民服务设施。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规范农民建房管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
(五)厚植生态优势,提升环境承载力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谱写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九江诗篇”。
保护生态环境。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综合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合理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沿长江、环鄱阳湖、覆盖庐山的生态安全屏障。实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加强公益林保护,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强化饮用水源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的保护与生态修复。深入推进“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健全生态制度。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完善环境监督保护机制,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健全河湖管理与保护制度,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建立差异化评价考核制度。
发展生态经济。坚持保护、开发和利用有机结合,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大力发展环境友好的绿色工业、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业和集约高效的绿色服务业。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和环保产业园建设。加强长江、鄱阳湖岸线整治,统筹沿江、沿湖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探索推进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等交易试点。
(六)维护和谐稳定,提升社会治理力
始终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全力保障社会治安稳定和公共安全,以稳定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
着力化解信访矛盾。把信访工作作为察民意、解民忧的重要窗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各类信访问题。
大力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强化企业安全制度建设,有效化解各类安全生产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法治九江、平安九江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推进“天网”工程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七)率先全面小康,提升民生保障力
切实保障群众利益,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建设共建共享九江。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以修水、都昌为主战场,按照“四个一批”脱贫模式,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18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
实施安居乐业工程。加快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全面改造完成各类棚户区8.4万户。创新保障房建设管理运营模式,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加快推进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移民搬迁。坚持就业优先,新增城镇就业30万人,扶持创业7万人。
实施收入提升工程。千方百计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实施畅通出行工程。加强交通设计和组织,改造提升城区主次干道、支路支线、人行过街设施,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公共交通,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
实施社保完善工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群众生活后顾之忧。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快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和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水平。
实施文教惠民工程。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普及15年基本教育,加快发展特殊教育,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努力推动九江学院晋升九江大学,支持共青科教城建设,建成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
实施健康九江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加强重大疫病防控,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大卫生监管力度,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让群众放心消费。
在全市实施“十个一百”惠民利民项目提升计划——新建改造100个绿地小游园,100个健身小广场,100个公共停车场,100个标准菜市场,100座免费公厕,100所标准化幼儿园,100条边街小巷,100个公交候车亭,100个便民放心超市,100个社区综合服务站,不断提高居民生活的便捷度和舒适度。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站在新起点,跨步新征程。我们将按照“法治、为民、诚信、高效、廉洁”的要求,认真履职尽责,切实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全力打造实在实干政府。
打造法治政府。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决不允许超法而治。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凡是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经过合法性审查。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做好“七五”普法工作。
打造为民政府。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最终目标和根本追求,按照民生投入增幅高于财政收入增幅的要求,做到财力优先向民生集中,政策优先向民生倾斜,服务优先向民生覆盖。
打造诚信政府。始终坚持诚而有信、承诺有度,办不到的事不说,说了的事坚决做。坚持一诺千金、有诺必践,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群众、客商的承诺,坚决兑现,不打折扣,“新官理好旧事”。
打造高效政府。始终保持实干定力,强化担当精神,提高行政效率。该管的坚决管到位,不该管的坚决不插手,做到机制在市场中创新、办法在市场中寻找、难题在市场中破解,切实提高运用市场手段推动工作的能力。优化再造服务流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
打造廉洁政府。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
各位代表,使命在肩,唯有奋力担当;蓝图绘就,定当百倍努力。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实现九江全面崛起、百姓更加幸福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