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魅力九江 > 九江年鉴 > 九江年鉴(2017)

专文·专记

编辑 杨 磊

来源:中国九江网  发布日期: 2018-04-12 03:05:00 【字体: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 生成日期: 2018-04-12
  • 公开时限:
  • 公开范围:
  • 信息索取号:
  • 责任部门:

设立庐山市、濂溪区

  5月12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公布。通知指出,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调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6〕58号)精神,调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星子县,设立县级庐山市,将九江市庐山区牯岭镇划归庐山市管辖,以原星子县和九江市庐山区牯岭镇的行政区域为庐山市的行政区域,庐山市人民政府驻南康镇紫阳南路45号,庐山市由省直辖、九江市代管;将九江市庐山区更名为濂溪区;将驻九江市濂溪区赛阳镇的庐山云雾茶场(含剪刀峡景区入口)、庐山茶科所,驻莲花镇的莲花林场,驻海会镇庐山茶场管理范围划入庐山市牯岭镇管辖;从九江市濂溪区海会镇析出高垅、庐山水泥厂、五星、双垅、银门、谷山、青山等7个村(居)委会,设立九江市濂溪区高垅乡,乡政府驻高垅居委会;将调整后的九江市濂溪区海会镇(海会、庐星、彭山、长岭、五洲、光明等6个村、居委会)划归庐山市管辖;将调整后的庐山市蓼花镇更名为庐山市星子镇。5月30日,庐山市正式挂牌成立,将庐山区更名濂溪区。9月27日,濂溪区举行揭牌仪式。9月29日,正式启用“庐山市人民政府”印章,原“星子县人民政府”印章同时废止。12月1日,正式启用“九江市濂溪区人民政府”印章,原“九江市庐山区人民政府”印章同时废止。(编辑部)

九江市夺取防汛抗洪胜利纪实

  2016年,面对严峻汛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总的统一指挥下,九江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指紧急动员、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门和干部群众迅速集结起来,全力以赴投入到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中,历经1个月艰苦奋战,夺取防汛抗洪全面胜利。全市累计提前转移群众21.3万人,解救受洪水围困群众6.76万人,避免人员伤亡1400余人,减淹耕地59.66万亩,避免粮食减收14.8万吨,减少洪灾损失5.79亿元,实现无一圩堤溃决、无一水库垮坝、无一人员因洪涝灾害死亡。 

  领导重视,以上率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九江防汛抗洪工作,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到九江,视察鄱阳湖九合联圩、长江干堤永安段防汛工作。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长陈雷,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等领导多次致电江西问候,并就九江防汛工作提出重要指导意见。东部战区司令员刘粤军上将、武警水电指挥部政委唐晓少将实地察看九江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在抗洪抢险工作全面启动最为关键的时刻,省委书记鹿心社专门对九江抗洪抢险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刘奇先后2次到九江指导,省防总总指挥、副省长尹建业多次赴九江督导防汛工作。国家防总、长江防总、省防总先后派驻18个工作组到九江指导。4月1日,正常入汛第一天,市委书记杨伟东在市防指视频连线各地党政主官,要求各地立即进入临战状态,全力确保安全度汛;市长林彬杨强调要全力抓好各项防汛工作落实,强化责任保障、物资保障、力量保障、纪律保障。在防汛抗洪关键时期,市委书记杨伟东、市长林彬杨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8次到市防指组织汛情会商、召开防汛工作调度会,对防汛抗洪工作进行会商部署,7月2—6日连续5天,跑遍长江、鄱阳湖及修河流域的重点圩堤,多次到抗洪抢险一线指挥督导。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勇于担当,率先站在防汛抗洪的第一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冯静、市政协主席杨小华、市纪委书记黄赛荣到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住在县里一线检查指导。自7月3日起,市四套班子32名领导按照分片包县分工,连续29天驻守在挂点县,带头巡堤、带头查险、带头处险,既当指挥员,又当作战员。38个市防指成员单位及部分市直单位安排领导干部驻县,协助当地开展抗洪抢险工作。100多个市直和驻市单位(部门)班子成员带领干部职工24小时不间断在大堤上巡查值守。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守土有责、身先士卒、靠前指挥,组织干部群众奋战在抗洪抢险救灾的最前沿,四套班子领导下到防汛挂点乡镇,分片驻守指导抗洪抢险。全市有6299个基层党组织、1109支党员志愿服务队、1603支党员突击队、23.4万名党员、5.4名万名机关干部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

  超前谋划,预先准备。各地在思想上早进入、工作上早谋划、措施上早安排,按照防御类似1998年大水的标准,贯彻落实4月1日市委书记杨伟东在市防指视频调度会提出的“六个切实强化、六个坚决防止”(切实强化思想认识,坚决防止麻痹意识和侥幸心理;切实强化责任落实,坚决防止出现责任盲区和空白点;切实强化隐患排查,坚决防止情况不明、心中无数;切实强化监测预警,坚决防止预警预报不及时、信息不准确;切实强化抢险准备,坚决防止打无准备的仗;切实强化防汛值守,坚决防止贻误抢险救灾最佳时机)的要求,全力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汛前,市、县两级及时调整防汛指挥机构,落实防汛责任。市领导建立防汛工作分片包县责任制,强化防汛工作督导机制。市防指先后5次组织防汛大检查和水库、水电站防汛安全专项检查,及时排查并督促整改防汛存在问题和防洪风险隐患。各地全面修复837座1353处水毁水利工程,在全省率先完成工程投资计划。沿江县(市、区)开展长江干流河道崩岸险情排查,争取中央和省、市补助资金3700万元,对江新洲和棉船大堤等8处全长3.553公里重点崩岸进行应急治理,有效排减长江防汛隐患。及时修订完善各类水工程度汛方案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始终把防范强降雨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值班值守和会商预警,突出小型水库、山塘防洪保安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严格落实巡查制度,加强水库监控调度,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对重点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组织提前转移群众演练。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有用无备”的原则,清理补充各类防汛物资,全市共储备防汛物资总价值3272万元,市防指还在江新洲、棉船洲和德安县新增3个市级防汛物资现场储备点,增强防汛应急抢险保障能力。在防汛抗洪过程中,各地对消耗的物资及时进行补充,确保物资补充到点到位、抢险应急随调随用,市县两级累计投入1.4亿元用于紧急购置防汛物资,市防指先后向各地紧急调拨总价值220多万元的防汛物资。建立完善以民兵为主体的防汛抢险队伍,各地共组建15支8897人的防汛抢险队伍,并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实战演练。5月18日,市防指配合省防总会同武警水电二总队、九江军分区,在长江干堤益公堤和官洲河段举行“抗洪抢险——2016”军地联合演习,这是近十年来江西省规模最大、抢险设备最先进的一次演习,提升军地联防联动抢险救援的能力。

  加强研判,提前预警。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指加强会商研判,分析把握阶段性汛情态势,及时预测,主动预报,提前预警,合理确定防范重点,科学指挥调度,掌握防汛抗洪工作的主动权。市防指累计召开38次会商会,利用防汛预警信息系统发送预警信息100多万条,保证防汛抗洪工作有序有效进行。在前汛期,针对局地强降雨轮番侵袭的特点,紧盯中小河流、山塘水库、山洪地质灾害、区域内涝等防御重点,实施有效防控; 5—6月份,重点抓好中小河流防洪安全,并针对长江九江站超18米持续较高水位,提前对沿江滨湖地区防汛工作进行重点部署,加强沿江大湖防洪调度,为应对7月份汛情赢得先机;从7月份起,全力加强5万亩以上重点圩堤、江新洲、棉船洲圩堤和未经除险加固的万亩圩堤防守,确保度汛安全。自7月2日起,市防指坚持每天会商,科学分析雨情水情,研判洪水发展态势,果断实施一系列重大部署。7月3日15时,市防指第一时间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在随后短短4天时间内,根据汛情发展,将防汛应急响应紧急提升至Ⅱ级,各县(市、区)先后启动相应级别的防汛应急响应。同时,高度重视做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加强洪水趋势分析,科学组织水库防洪调度。7月5日13时05分,修河永修站洪峰水位23.18米,超警戒3.18米,且预报洪峰水位将突破有记录以来最大值。在紧要关头,省、市防汛和水文部门及时分析研判,果断决定实施水库拦洪削峰,在柘林水库超过汛限水位的情况下,下调泄洪流量,同时市防指调度上游东津水库暂停泄洪,使修河永修站水位降低0.4米,最大限度减轻永修县防洪压力,确保堤防安全。这是首次实施修河流域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柘林水库削峰率达55%,东津水库削峰率达62%,发挥了巨大的防洪调度效益。

  全面巡查,严密防范。市防指把巡堤查险作为防汛抢险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来抓,连续下发4个文件,专门就堤防巡查防守工作进行强调,明确巡堤查险的责任和内容,特别是明确“七个到位、七个确保”(值守人员到位,确保有带班领导,有倒班轮值人员;值守哨棚到位,确保人员轮休有场所;照明保障到位,确保夜晚巡堤看得见;巡查标识到位,确保人员能识别;查险设施到位,确保巡查除险有工具;工作标准到位,确保巡查规范化;工作台账到位,确保交接有记录),规范巡查的标准和要求,并编印《巡堤查险工作方法》,做到巡堤人员人手一份。为确保巡堤查险顺利有效开展,各地落实省、市有关要求,全力组织圩堤砍杂清障,开辟巡查通道,累计发动党员干部群众2850余人,投入清杂设备3000余台(套),3天时间,在23条圩堤新开辟388.4公里的巡查通道,确保巡堤查险畅通无阻。在此基础上,各地严格落实巡查制度,迅速组织人员上堤24小时值守,全堤段开展巡查,做到洪水一天不退,队伍一天不撤,巡查一刻不松,确保各类险情得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全市组织1200余名经验丰富、熟悉情况的退休“老水利”“土专家”,重返抗洪一线帮助巡堤查险,现场传授经验,弥补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濂溪区组织75个区直机关、沿江沿湖4个乡镇近万名党员干部24小时进行巡堤查险。德安县组织突击队驻堤食宿,集中待命。都昌县通过微信、短信平台等,把巡堤查险“46553”(四必须、六注意、五部位、五到、三应当)和“四到五时三清三快”要诀发送到每一个防汛人员。彭泽县给各个巡堤突击队发放《江湖河道堤防抢险技术画册》,推广棉船镇群众总结出来的“管涌处置六步工作法”,指导科学处置渗水、管涌、滑坡等9类险情。永修县建立防汛微信群,以“互联网+”的形式,通过“掌上指挥部”,传送巡堤查险实况,交流防汛抢险实战经验,有效指导处置险情。各地还制定险情报告奖励政策,广泛发动群众巡堤查险,对发现、报告和处置险情的人员及时兑现奖励,让“报险”有“报酬”。市防指对成功处置长江永安堤管涌险情的九江开发区和参与抢险的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予以通报表扬,九江开发区对及时发现报告险情的值守人员给予嘉奖,形成“查险有责、查险有功”的导向。至8月5日,全市累计参加巡堤查险人员66.63万人、排查291.2万人次,日最高峰巡堤人员3.8万人。

  群策群力,快速抢险。各级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避险抢险工作。密切关注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区、水库泄洪影响区、城乡低洼地区等灾害易发区域,提前制定转移预案,加强监测预警,一旦发现危险征兆,迅速实施群众转移。7月9日11时,江新洲水位超警2.16米且继续上涨,同时据预测最强台风“尼伯特”即将登临,县乡两级迅速动员组织老人、妇女、儿童、孕妇及病人提前转移,当晚转移群众700余人,累计转移群众3052人。“6·19”强降雨过程中,都昌县紧急转移严重受灾地区群众3187人,彭泽县紧急转移受灾群众5145人。市、县两级防指加密对工程情况的调度,建立险情报告直通机制,做到查险人员第一时间报告,抢险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排除险情隐患。对于重点圩堤和险工险段,每隔一段距离安排一支部队、一支技术人员队伍和一支抢险突击队待命,确保一旦发现险情能够快速处置。全市各类水利工程累计出险5280余处,其中较大险情457处,全部得到及时稳妥地处置。针对堤后低洼坑塘水田渗漏、管涌多发且难以发现,严重威胁堤防的问题,沿江滨湖地区迅速对19条万亩以上圩堤实施填塘压浸应急除险,总计投资3422.71万元,填埋土石方104.18万方,消除堤后险情隐患。对发现的较大险情,坚持“一险一案、一点一案”,领导、专家、抢险物资、设备和人员第一时间到场到位,科学实施调度和处置。7月6日,长江永安堤江边电排站引水港发生管涌险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现场指导抢险,市水利局高级专家迅速赶到现场,及时提出处置方案,并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江西省水利厅专家紧急会诊,第一时间采取处险措施,100名武警官兵、70名公安特警、80名消防官兵、40名公安干警、开发区民兵应急分队120人和抢险队100人参加抢险,经过8个多小时连续奋战,动用大型钩机3台、铲车3台、农用车15台、后八轮6台,投入编织袋4万条、碎石2505立方米、土工布600平方米、木桩200根、块石200立方米,搭建成高2.2米、面积180平方米的围堰,使险情得到控制,避免重大灾害发生,得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东部战区司令员刘粤军、水利部部长陈雷、省委书记鹿心社、代省长刘奇等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针对赛湖西堤出现的险情,市防指紧急组织专家研判,决定采取对赛湖西堤险段加筑子堤等应急除险措施,各级各部门和参战军民通力合作,连续奋战3个昼夜,动用大小车辆1000余台,运输土石方6.3万立方米,加固险段1430米,提前10个小时完成应急除险任务。为缓解八里湖的防洪压力,市财政紧急下拨210余万元专款,市城区防指在1周内建成12台大功率泵组的临时泵站,使八里湖日排洪量提升到129万立方米。

  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把防汛抗洪作为头等大事,自觉服从服务于防汛抗洪,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凝聚强大合力。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启动后,市水利局迅速启动“大防办”工作模式,抽调精兵强将,加强防办力量,并派出6个工作组、安排14名技术人员参加市委、市政府督导组,驻县督导防汛抗洪。市建设规划局、九江军分区、九江武警支队、南铁九江桥工段等单位及时安排专人到市防指办公,做好协调联络工作。全市各级防指成员单位和有防汛任务的部门取消双休日,在各自责任段巡堤查险,日夜守护九江市城防大堤、八里湖大堤和鄱阳湖重点圩堤。市气象局成立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指挥部,建立指挥工作机制和部门应急联动机制,编制《气象情况反映》《气象呈阅件》,及时发布暴雨、雷电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做好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会商、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为防汛抗洪赢得主动。市水文局密切关注雨水情发展,及时传输雨水情信息,为防汛决策部署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水文预报和预测分析,发挥“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市纪委会同市委组织部组成4个督查组,不间断地开展防汛抗洪纪律督查,对违反防汛纪律的现象,动真碰硬,严肃查处,累计问责49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5人,诫勉和通报批评24人,其中包括3名县处级干部,起到了警示惩戒的作用,为确保防汛抗洪政令畅通提供了纪律保证。市委宣传部和市直各新闻媒体精心策划,推出防汛抗洪专栏专题97个,刊播防汛抗洪抢险稿件2800多篇(条),其中在省以上媒体刊播稿件1127篇(条),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重要作用,凝聚抗洪抢险的正能量。市国土资源局统筹做好防汛抗洪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成12个督查组对各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督查,派出应急调查组81批次404人次,处置灾情险情87起,安全转移群众2060人。国网九江供电公司累计出动2109人次,在堤防上架设低压电缆电线146.93公里,安装照明设备1.8万余盏,被誉为长江大堤上的“电力高速公路”,并紧急投入总价值300多万元的设备,出动近百名人员,连续9个小时施工作业,确保八里湖12台临时泵机电力供应。九江地方海事局连夜从湖口县紧急调拨10组浮桥,固定在水泵排水口下方,有效缓解水流对防洪堤坝的冲击力。市交通部门筹集资金5714.8万元,调动工程机械32792台次,及时抢通中断公路,最大限度确保交通畅通,同时紧急调用运输车辆,保证防汛物资及时运送到位。市卫计委设置部队驻地医疗点39个,安排医务人员120名,组织专家医疗队46支,为官兵开展义诊活动430余次,服务官兵1万余人次,免费赠送药品50余万元,并指导各地开展灾后防疫工作。市林业局按照市防指要求,紧急调运近500立方米防汛浪桩,保障防汛抢险急需。

  军地协同,联合作战。在抗洪抢险最危急的关键时刻,东部战区第1集团军、31集团军3665名官兵和武警江西省总队、武警水电二总队2031名官兵紧急驰援九江,与驻九江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一起,顶着风雨,冒着酷热,战洪水、排险情、保大堤,为夺取抗洪抢险最终胜利起到关键性作用。支援九江官兵部署在11个沿江滨湖县(市、区)重点圩堤险工险段,在瑞昌市赛湖西堤、彭泽县棉船洲大堤、九江县江新洲大堤、九江开发区永安堤、濂溪区东升堤、都昌县东风圩、永修县九合联圩、共青城市大塘圩等大堤上,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险情600多处。第1集团军支援九江的部队自7月16日晚进驻彭泽县,随即投入战斗,及时抛石抢护棉船洲大堤金星段崩岸险情,处置芙蓉墩大堤泡泉险情。在赛湖西堤险情危急关头,7月11日,驰援驻守部队与瑞昌市、九江县成立军地联合指挥部,武警水电二总队从彭泽县、永修县、共青城市等地接连集结300余名官兵,携带50台(套)大型机械设备会聚到大堤,采取“多段推进、多点卸料、单向循环、修路保通”的战法,3天3夜完成赛湖西堤除险加固任务。九江军分区立足全局,主动参战,周密布置,先后出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10235人次,清理水面污物15吨,巡堤总长500余公里。

  灾后重建,生产自救。面对严重的洪涝灾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在全力抓好防汛抗洪的同时,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恢复工作。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及时组织核灾报灾,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市、县民政部门及时核灾救灾,发放救灾款物,安置转移群众和灾民,先后下拨救助资金1200万元,发放帐篷189顶、棉被2305床、毛巾被5055床、毛毯3225床、大米15.2万斤、食用油2.36万斤,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所。农业部门多方筹措救灾资金,保障救灾种子供应,并加强技术指导,按照宜改则改、宜补则补的原则,全力做好灾后改种补种工作,千方百计稳定主要农产品生产。卫计部门派出医疗服务工作队为受灾群众提供诊疗(咨询)服务,派出卫生防疫小分队指导各地开展拉网式普查,对过水道路、房屋室内外、畜禽圈舍及水井、厕所等处进行全面消毒,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与扑灭工作,实现灾后无大疫。水利、电力、建设规划、交通、通信等部门按照先急后缓、先通后畅的原则,全力抢修水利、电力、供水、公路、通信等各类基础设施。水利部门不等不靠,筹措资金,对重要水利工程进行应急修复,对投资少、工程量小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先期修复,累计投入资金6011.35万元,修复水毁工程963处。各地主动抗灾救灾,把灾害损失有效降低到最低程度,累计减淹耕地59.66万亩,避免粮食减收14.8万吨,减少洪灾损失5.79亿元。(傅建伟)

九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2012年底,九江市正式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把创建森林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把“创森”作为建设美丽九江、提高市民幸福指数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2016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更是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明确提出要把九江建设成为江西绿色崛起的双核之一,全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九江诗篇”。

  九江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活动方案,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市政府还对各地政府下达工作责任书,将“创森”年度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市直部门及县(市)政府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实地调研,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创森”工作。 

  九江8县3市同步启动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各县(市)均成立专门机构,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市政府对当年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县(市)各奖励50万元,全市8县3市全部达到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标准。 

  2016年,九江市森林覆盖率55.15%,活立木蓄积量5071.6万立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50.14%,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77平方米,初步形成“一心、二带、三核、四区、十廊、百园、千村”的森林城市建设格局。 

  九江将“创森”工作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进行有机衔接,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城乡绿化规划,先后制定九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九江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同时,根据国家森林城市标准,通过专家实地考察、召开专家座谈会、广泛征求部门与社会各界意见,编制通过《九江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规划”以“山水文化城、森林新九江”为主线,坚持“只加不减、适地适树”的原则,将植树和管护成本降到最低,充分体现景观的四季效果。实施中心城区绿化、县区绿化、乡村绿化和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努力实现“树有高度、林有厚度、绿有浓度、景有美度、城有韵度”的目标。 

  自启动“创森”工作以来,九江市围绕“创森”总体规划,对城乡森林进行巩固、完善、提升,实现点、线、面、片有机结合。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累计投入森林城市建设资金90余亿元,实行项目带动,以项目化形式高效推进“创森”工作。中心城区重点打造南山公园、八里湖生态公园、九龙山森林公园等一批公园、广场绿地。对城市主干道进行新造或补植提升,形成常绿、落叶合理搭配,乔、灌、花相结合的复层森林景观。中心城区重点建设庐山大道、濂溪大道、长虹大道等道路中央及两侧绿化,投资7500万元打造40公里的环八里湖绿道系统,共建设慢行游憩绿道55公里。在街道沿线和道路交叉口布局建设一批街头小游园,实现市民出家门500米就有休闲绿地的目标。通过对中心城区各类空地、边角地、公共地实施增绿补绿、见缝插绿,仅中心城区就实施街旁绿地绿化补植提升小项目90余个。中心城区新建、改建、扩建20处绿荫停车场5.72万平方米。

  “创森”期间,九江市坚持适地适树,全市新增银杏、无患子等绿化树种23种。2016年,城市规划区内树种607种,全市木本植物1140种。 

  通过实施一批示范性、针对性较强的项目,城市绿化水平迅速提升,达到做精品、补短板的效果,特别是大量栽植乔木,迅速提升城市的森林感觉。据统计,“创森”工作启动4年来,九江市完成造林99万亩。

  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九江犹如一幅千崖竞秀、胜迹如林的山水画卷。九江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森林及湿地资源,生态优势一直被九江历届市委、市政府视作最大的发展潜力。

  “创森”以来,九江以“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为指导思想,努力做好“心中播绿”和“大地植绿”两篇文章,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先进示范区建设蓝图的实现。

  近年来,九江结合创森工程,大力发展花卉苗木、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生态富民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渠道,走出了一条特色、环保、生态的兴林富民之路。九江县、濂溪区、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等县(区)先后成立一大批苗木生产经营合作社、苗木生产基地等,规模化培育香樟、桂花、紫薇等造林绿化苗木。2016年,全市苗木花卉产业基地总面积达14万亩,建立省级保障性苗圃7个,建立油茶良种嫁接苗省定点育苗单位3个,现已形成每年平均出圃苗木1.6亿株的重要苗木供应基地。坚持“山上山下联动,城里城外融合,全市一盘棋”的方针,统一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快各类旅游品牌建设,构建以风景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主和各类生态园区相结合的生态旅游发展体系,实现生态与发展共赢。2016年,九江400多个景点景观星罗棋布,有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13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8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级湿地公园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5处、省级森林公园14处、省级湿地公园8处。 “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建设林果与林下经济面积59.22万亩。同时结合精准扶贫新建和改造油茶林23.43万亩。至2016年,建设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3家,全市已建成3家省级油茶龙头企业。据统计,2016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340亿元。

  九江还大力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坚持一手抓植树造林,扩增绿量;一手抓森林资源管理,强化存量。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林木管护和古树保护、加强湿地资源保护。

  全市各县(市)同步跟进“创森”工作,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一批各具地域特色的精品绿化工程,每个县都新建一个以上的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全市所有新建街道都做到建设与绿化同步,对城市主干道实施乔木补植,提升绿荫密度,城区街道树冠覆盖率40.5%。通过拆墙透绿、借地建绿、拆违扩绿,新增单位、小区绿化面积,全市建成一大批森林单位、森林街道、森林小区。 

  绿色同样在乡村不断扩展。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九江市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开展森林乡镇和森林村庄创建工作,着力抓好村庄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旁绿化,全市村镇绿化美化面积逐年增加,村庄平均绿化率33%。至2016年,全市创建省级森林乡镇38个、省级森林村庄179个,美丽乡村正在变成现实。 

  不断增加的绿色让九江市民受益匪浅。“城市犹如一个大花园,树木枝繁叶茂,花儿五颜六色。九江越来越有品位,在城市里就能感受到森林之趣。”这是九江市民的共同感受。“增绿、增氧、增净,降温、降尘、降噪音”,这是“创森”带给九江市民的最直接感受。

  2016年9月19日,在陕西省延安市召开的2016森林城市建设会上,九江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标志着九江市新添一张国字号“绿色名片”。(徐红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收缩
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九江 > 九江年鉴 > 九江年鉴(2017)

专文·专记

来源:中国九江网 发布日期:2018-04-12 03:05:00

设立庐山市、濂溪区

  5月12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公布。通知指出,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调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6〕58号)精神,调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星子县,设立县级庐山市,将九江市庐山区牯岭镇划归庐山市管辖,以原星子县和九江市庐山区牯岭镇的行政区域为庐山市的行政区域,庐山市人民政府驻南康镇紫阳南路45号,庐山市由省直辖、九江市代管;将九江市庐山区更名为濂溪区;将驻九江市濂溪区赛阳镇的庐山云雾茶场(含剪刀峡景区入口)、庐山茶科所,驻莲花镇的莲花林场,驻海会镇庐山茶场管理范围划入庐山市牯岭镇管辖;从九江市濂溪区海会镇析出高垅、庐山水泥厂、五星、双垅、银门、谷山、青山等7个村(居)委会,设立九江市濂溪区高垅乡,乡政府驻高垅居委会;将调整后的九江市濂溪区海会镇(海会、庐星、彭山、长岭、五洲、光明等6个村、居委会)划归庐山市管辖;将调整后的庐山市蓼花镇更名为庐山市星子镇。5月30日,庐山市正式挂牌成立,将庐山区更名濂溪区。9月27日,濂溪区举行揭牌仪式。9月29日,正式启用“庐山市人民政府”印章,原“星子县人民政府”印章同时废止。12月1日,正式启用“九江市濂溪区人民政府”印章,原“九江市庐山区人民政府”印章同时废止。(编辑部)

九江市夺取防汛抗洪胜利纪实

  2016年,面对严峻汛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总的统一指挥下,九江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指紧急动员、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门和干部群众迅速集结起来,全力以赴投入到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中,历经1个月艰苦奋战,夺取防汛抗洪全面胜利。全市累计提前转移群众21.3万人,解救受洪水围困群众6.76万人,避免人员伤亡1400余人,减淹耕地59.66万亩,避免粮食减收14.8万吨,减少洪灾损失5.79亿元,实现无一圩堤溃决、无一水库垮坝、无一人员因洪涝灾害死亡。 

  领导重视,以上率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九江防汛抗洪工作,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到九江,视察鄱阳湖九合联圩、长江干堤永安段防汛工作。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长陈雷,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等领导多次致电江西问候,并就九江防汛工作提出重要指导意见。东部战区司令员刘粤军上将、武警水电指挥部政委唐晓少将实地察看九江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在抗洪抢险工作全面启动最为关键的时刻,省委书记鹿心社专门对九江抗洪抢险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刘奇先后2次到九江指导,省防总总指挥、副省长尹建业多次赴九江督导防汛工作。国家防总、长江防总、省防总先后派驻18个工作组到九江指导。4月1日,正常入汛第一天,市委书记杨伟东在市防指视频连线各地党政主官,要求各地立即进入临战状态,全力确保安全度汛;市长林彬杨强调要全力抓好各项防汛工作落实,强化责任保障、物资保障、力量保障、纪律保障。在防汛抗洪关键时期,市委书记杨伟东、市长林彬杨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8次到市防指组织汛情会商、召开防汛工作调度会,对防汛抗洪工作进行会商部署,7月2—6日连续5天,跑遍长江、鄱阳湖及修河流域的重点圩堤,多次到抗洪抢险一线指挥督导。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勇于担当,率先站在防汛抗洪的第一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冯静、市政协主席杨小华、市纪委书记黄赛荣到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住在县里一线检查指导。自7月3日起,市四套班子32名领导按照分片包县分工,连续29天驻守在挂点县,带头巡堤、带头查险、带头处险,既当指挥员,又当作战员。38个市防指成员单位及部分市直单位安排领导干部驻县,协助当地开展抗洪抢险工作。100多个市直和驻市单位(部门)班子成员带领干部职工24小时不间断在大堤上巡查值守。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守土有责、身先士卒、靠前指挥,组织干部群众奋战在抗洪抢险救灾的最前沿,四套班子领导下到防汛挂点乡镇,分片驻守指导抗洪抢险。全市有6299个基层党组织、1109支党员志愿服务队、1603支党员突击队、23.4万名党员、5.4名万名机关干部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

  超前谋划,预先准备。各地在思想上早进入、工作上早谋划、措施上早安排,按照防御类似1998年大水的标准,贯彻落实4月1日市委书记杨伟东在市防指视频调度会提出的“六个切实强化、六个坚决防止”(切实强化思想认识,坚决防止麻痹意识和侥幸心理;切实强化责任落实,坚决防止出现责任盲区和空白点;切实强化隐患排查,坚决防止情况不明、心中无数;切实强化监测预警,坚决防止预警预报不及时、信息不准确;切实强化抢险准备,坚决防止打无准备的仗;切实强化防汛值守,坚决防止贻误抢险救灾最佳时机)的要求,全力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汛前,市、县两级及时调整防汛指挥机构,落实防汛责任。市领导建立防汛工作分片包县责任制,强化防汛工作督导机制。市防指先后5次组织防汛大检查和水库、水电站防汛安全专项检查,及时排查并督促整改防汛存在问题和防洪风险隐患。各地全面修复837座1353处水毁水利工程,在全省率先完成工程投资计划。沿江县(市、区)开展长江干流河道崩岸险情排查,争取中央和省、市补助资金3700万元,对江新洲和棉船大堤等8处全长3.553公里重点崩岸进行应急治理,有效排减长江防汛隐患。及时修订完善各类水工程度汛方案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始终把防范强降雨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值班值守和会商预警,突出小型水库、山塘防洪保安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严格落实巡查制度,加强水库监控调度,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对重点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组织提前转移群众演练。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有用无备”的原则,清理补充各类防汛物资,全市共储备防汛物资总价值3272万元,市防指还在江新洲、棉船洲和德安县新增3个市级防汛物资现场储备点,增强防汛应急抢险保障能力。在防汛抗洪过程中,各地对消耗的物资及时进行补充,确保物资补充到点到位、抢险应急随调随用,市县两级累计投入1.4亿元用于紧急购置防汛物资,市防指先后向各地紧急调拨总价值220多万元的防汛物资。建立完善以民兵为主体的防汛抢险队伍,各地共组建15支8897人的防汛抢险队伍,并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实战演练。5月18日,市防指配合省防总会同武警水电二总队、九江军分区,在长江干堤益公堤和官洲河段举行“抗洪抢险——2016”军地联合演习,这是近十年来江西省规模最大、抢险设备最先进的一次演习,提升军地联防联动抢险救援的能力。

  加强研判,提前预警。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指加强会商研判,分析把握阶段性汛情态势,及时预测,主动预报,提前预警,合理确定防范重点,科学指挥调度,掌握防汛抗洪工作的主动权。市防指累计召开38次会商会,利用防汛预警信息系统发送预警信息100多万条,保证防汛抗洪工作有序有效进行。在前汛期,针对局地强降雨轮番侵袭的特点,紧盯中小河流、山塘水库、山洪地质灾害、区域内涝等防御重点,实施有效防控; 5—6月份,重点抓好中小河流防洪安全,并针对长江九江站超18米持续较高水位,提前对沿江滨湖地区防汛工作进行重点部署,加强沿江大湖防洪调度,为应对7月份汛情赢得先机;从7月份起,全力加强5万亩以上重点圩堤、江新洲、棉船洲圩堤和未经除险加固的万亩圩堤防守,确保度汛安全。自7月2日起,市防指坚持每天会商,科学分析雨情水情,研判洪水发展态势,果断实施一系列重大部署。7月3日15时,市防指第一时间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在随后短短4天时间内,根据汛情发展,将防汛应急响应紧急提升至Ⅱ级,各县(市、区)先后启动相应级别的防汛应急响应。同时,高度重视做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加强洪水趋势分析,科学组织水库防洪调度。7月5日13时05分,修河永修站洪峰水位23.18米,超警戒3.18米,且预报洪峰水位将突破有记录以来最大值。在紧要关头,省、市防汛和水文部门及时分析研判,果断决定实施水库拦洪削峰,在柘林水库超过汛限水位的情况下,下调泄洪流量,同时市防指调度上游东津水库暂停泄洪,使修河永修站水位降低0.4米,最大限度减轻永修县防洪压力,确保堤防安全。这是首次实施修河流域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柘林水库削峰率达55%,东津水库削峰率达62%,发挥了巨大的防洪调度效益。

  全面巡查,严密防范。市防指把巡堤查险作为防汛抢险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来抓,连续下发4个文件,专门就堤防巡查防守工作进行强调,明确巡堤查险的责任和内容,特别是明确“七个到位、七个确保”(值守人员到位,确保有带班领导,有倒班轮值人员;值守哨棚到位,确保人员轮休有场所;照明保障到位,确保夜晚巡堤看得见;巡查标识到位,确保人员能识别;查险设施到位,确保巡查除险有工具;工作标准到位,确保巡查规范化;工作台账到位,确保交接有记录),规范巡查的标准和要求,并编印《巡堤查险工作方法》,做到巡堤人员人手一份。为确保巡堤查险顺利有效开展,各地落实省、市有关要求,全力组织圩堤砍杂清障,开辟巡查通道,累计发动党员干部群众2850余人,投入清杂设备3000余台(套),3天时间,在23条圩堤新开辟388.4公里的巡查通道,确保巡堤查险畅通无阻。在此基础上,各地严格落实巡查制度,迅速组织人员上堤24小时值守,全堤段开展巡查,做到洪水一天不退,队伍一天不撤,巡查一刻不松,确保各类险情得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全市组织1200余名经验丰富、熟悉情况的退休“老水利”“土专家”,重返抗洪一线帮助巡堤查险,现场传授经验,弥补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濂溪区组织75个区直机关、沿江沿湖4个乡镇近万名党员干部24小时进行巡堤查险。德安县组织突击队驻堤食宿,集中待命。都昌县通过微信、短信平台等,把巡堤查险“46553”(四必须、六注意、五部位、五到、三应当)和“四到五时三清三快”要诀发送到每一个防汛人员。彭泽县给各个巡堤突击队发放《江湖河道堤防抢险技术画册》,推广棉船镇群众总结出来的“管涌处置六步工作法”,指导科学处置渗水、管涌、滑坡等9类险情。永修县建立防汛微信群,以“互联网+”的形式,通过“掌上指挥部”,传送巡堤查险实况,交流防汛抢险实战经验,有效指导处置险情。各地还制定险情报告奖励政策,广泛发动群众巡堤查险,对发现、报告和处置险情的人员及时兑现奖励,让“报险”有“报酬”。市防指对成功处置长江永安堤管涌险情的九江开发区和参与抢险的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予以通报表扬,九江开发区对及时发现报告险情的值守人员给予嘉奖,形成“查险有责、查险有功”的导向。至8月5日,全市累计参加巡堤查险人员66.63万人、排查291.2万人次,日最高峰巡堤人员3.8万人。

  群策群力,快速抢险。各级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避险抢险工作。密切关注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区、水库泄洪影响区、城乡低洼地区等灾害易发区域,提前制定转移预案,加强监测预警,一旦发现危险征兆,迅速实施群众转移。7月9日11时,江新洲水位超警2.16米且继续上涨,同时据预测最强台风“尼伯特”即将登临,县乡两级迅速动员组织老人、妇女、儿童、孕妇及病人提前转移,当晚转移群众700余人,累计转移群众3052人。“6·19”强降雨过程中,都昌县紧急转移严重受灾地区群众3187人,彭泽县紧急转移受灾群众5145人。市、县两级防指加密对工程情况的调度,建立险情报告直通机制,做到查险人员第一时间报告,抢险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排除险情隐患。对于重点圩堤和险工险段,每隔一段距离安排一支部队、一支技术人员队伍和一支抢险突击队待命,确保一旦发现险情能够快速处置。全市各类水利工程累计出险5280余处,其中较大险情457处,全部得到及时稳妥地处置。针对堤后低洼坑塘水田渗漏、管涌多发且难以发现,严重威胁堤防的问题,沿江滨湖地区迅速对19条万亩以上圩堤实施填塘压浸应急除险,总计投资3422.71万元,填埋土石方104.18万方,消除堤后险情隐患。对发现的较大险情,坚持“一险一案、一点一案”,领导、专家、抢险物资、设备和人员第一时间到场到位,科学实施调度和处置。7月6日,长江永安堤江边电排站引水港发生管涌险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现场指导抢险,市水利局高级专家迅速赶到现场,及时提出处置方案,并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江西省水利厅专家紧急会诊,第一时间采取处险措施,100名武警官兵、70名公安特警、80名消防官兵、40名公安干警、开发区民兵应急分队120人和抢险队100人参加抢险,经过8个多小时连续奋战,动用大型钩机3台、铲车3台、农用车15台、后八轮6台,投入编织袋4万条、碎石2505立方米、土工布600平方米、木桩200根、块石200立方米,搭建成高2.2米、面积180平方米的围堰,使险情得到控制,避免重大灾害发生,得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东部战区司令员刘粤军、水利部部长陈雷、省委书记鹿心社、代省长刘奇等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针对赛湖西堤出现的险情,市防指紧急组织专家研判,决定采取对赛湖西堤险段加筑子堤等应急除险措施,各级各部门和参战军民通力合作,连续奋战3个昼夜,动用大小车辆1000余台,运输土石方6.3万立方米,加固险段1430米,提前10个小时完成应急除险任务。为缓解八里湖的防洪压力,市财政紧急下拨210余万元专款,市城区防指在1周内建成12台大功率泵组的临时泵站,使八里湖日排洪量提升到129万立方米。

  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把防汛抗洪作为头等大事,自觉服从服务于防汛抗洪,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凝聚强大合力。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启动后,市水利局迅速启动“大防办”工作模式,抽调精兵强将,加强防办力量,并派出6个工作组、安排14名技术人员参加市委、市政府督导组,驻县督导防汛抗洪。市建设规划局、九江军分区、九江武警支队、南铁九江桥工段等单位及时安排专人到市防指办公,做好协调联络工作。全市各级防指成员单位和有防汛任务的部门取消双休日,在各自责任段巡堤查险,日夜守护九江市城防大堤、八里湖大堤和鄱阳湖重点圩堤。市气象局成立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指挥部,建立指挥工作机制和部门应急联动机制,编制《气象情况反映》《气象呈阅件》,及时发布暴雨、雷电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做好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会商、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为防汛抗洪赢得主动。市水文局密切关注雨水情发展,及时传输雨水情信息,为防汛决策部署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水文预报和预测分析,发挥“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市纪委会同市委组织部组成4个督查组,不间断地开展防汛抗洪纪律督查,对违反防汛纪律的现象,动真碰硬,严肃查处,累计问责49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5人,诫勉和通报批评24人,其中包括3名县处级干部,起到了警示惩戒的作用,为确保防汛抗洪政令畅通提供了纪律保证。市委宣传部和市直各新闻媒体精心策划,推出防汛抗洪专栏专题97个,刊播防汛抗洪抢险稿件2800多篇(条),其中在省以上媒体刊播稿件1127篇(条),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重要作用,凝聚抗洪抢险的正能量。市国土资源局统筹做好防汛抗洪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成12个督查组对各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督查,派出应急调查组81批次404人次,处置灾情险情87起,安全转移群众2060人。国网九江供电公司累计出动2109人次,在堤防上架设低压电缆电线146.93公里,安装照明设备1.8万余盏,被誉为长江大堤上的“电力高速公路”,并紧急投入总价值300多万元的设备,出动近百名人员,连续9个小时施工作业,确保八里湖12台临时泵机电力供应。九江地方海事局连夜从湖口县紧急调拨10组浮桥,固定在水泵排水口下方,有效缓解水流对防洪堤坝的冲击力。市交通部门筹集资金5714.8万元,调动工程机械32792台次,及时抢通中断公路,最大限度确保交通畅通,同时紧急调用运输车辆,保证防汛物资及时运送到位。市卫计委设置部队驻地医疗点39个,安排医务人员120名,组织专家医疗队46支,为官兵开展义诊活动430余次,服务官兵1万余人次,免费赠送药品50余万元,并指导各地开展灾后防疫工作。市林业局按照市防指要求,紧急调运近500立方米防汛浪桩,保障防汛抢险急需。

  军地协同,联合作战。在抗洪抢险最危急的关键时刻,东部战区第1集团军、31集团军3665名官兵和武警江西省总队、武警水电二总队2031名官兵紧急驰援九江,与驻九江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一起,顶着风雨,冒着酷热,战洪水、排险情、保大堤,为夺取抗洪抢险最终胜利起到关键性作用。支援九江官兵部署在11个沿江滨湖县(市、区)重点圩堤险工险段,在瑞昌市赛湖西堤、彭泽县棉船洲大堤、九江县江新洲大堤、九江开发区永安堤、濂溪区东升堤、都昌县东风圩、永修县九合联圩、共青城市大塘圩等大堤上,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险情600多处。第1集团军支援九江的部队自7月16日晚进驻彭泽县,随即投入战斗,及时抛石抢护棉船洲大堤金星段崩岸险情,处置芙蓉墩大堤泡泉险情。在赛湖西堤险情危急关头,7月11日,驰援驻守部队与瑞昌市、九江县成立军地联合指挥部,武警水电二总队从彭泽县、永修县、共青城市等地接连集结300余名官兵,携带50台(套)大型机械设备会聚到大堤,采取“多段推进、多点卸料、单向循环、修路保通”的战法,3天3夜完成赛湖西堤除险加固任务。九江军分区立足全局,主动参战,周密布置,先后出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10235人次,清理水面污物15吨,巡堤总长500余公里。

  灾后重建,生产自救。面对严重的洪涝灾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在全力抓好防汛抗洪的同时,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恢复工作。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及时组织核灾报灾,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市、县民政部门及时核灾救灾,发放救灾款物,安置转移群众和灾民,先后下拨救助资金1200万元,发放帐篷189顶、棉被2305床、毛巾被5055床、毛毯3225床、大米15.2万斤、食用油2.36万斤,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所。农业部门多方筹措救灾资金,保障救灾种子供应,并加强技术指导,按照宜改则改、宜补则补的原则,全力做好灾后改种补种工作,千方百计稳定主要农产品生产。卫计部门派出医疗服务工作队为受灾群众提供诊疗(咨询)服务,派出卫生防疫小分队指导各地开展拉网式普查,对过水道路、房屋室内外、畜禽圈舍及水井、厕所等处进行全面消毒,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与扑灭工作,实现灾后无大疫。水利、电力、建设规划、交通、通信等部门按照先急后缓、先通后畅的原则,全力抢修水利、电力、供水、公路、通信等各类基础设施。水利部门不等不靠,筹措资金,对重要水利工程进行应急修复,对投资少、工程量小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先期修复,累计投入资金6011.35万元,修复水毁工程963处。各地主动抗灾救灾,把灾害损失有效降低到最低程度,累计减淹耕地59.66万亩,避免粮食减收14.8万吨,减少洪灾损失5.79亿元。(傅建伟)

九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2012年底,九江市正式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把创建森林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把“创森”作为建设美丽九江、提高市民幸福指数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2016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更是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明确提出要把九江建设成为江西绿色崛起的双核之一,全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九江诗篇”。

  九江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活动方案,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市政府还对各地政府下达工作责任书,将“创森”年度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市直部门及县(市)政府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实地调研,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创森”工作。 

  九江8县3市同步启动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各县(市)均成立专门机构,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市政府对当年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县(市)各奖励50万元,全市8县3市全部达到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标准。 

  2016年,九江市森林覆盖率55.15%,活立木蓄积量5071.6万立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50.14%,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77平方米,初步形成“一心、二带、三核、四区、十廊、百园、千村”的森林城市建设格局。 

  九江将“创森”工作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进行有机衔接,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城乡绿化规划,先后制定九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九江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同时,根据国家森林城市标准,通过专家实地考察、召开专家座谈会、广泛征求部门与社会各界意见,编制通过《九江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规划”以“山水文化城、森林新九江”为主线,坚持“只加不减、适地适树”的原则,将植树和管护成本降到最低,充分体现景观的四季效果。实施中心城区绿化、县区绿化、乡村绿化和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努力实现“树有高度、林有厚度、绿有浓度、景有美度、城有韵度”的目标。 

  自启动“创森”工作以来,九江市围绕“创森”总体规划,对城乡森林进行巩固、完善、提升,实现点、线、面、片有机结合。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累计投入森林城市建设资金90余亿元,实行项目带动,以项目化形式高效推进“创森”工作。中心城区重点打造南山公园、八里湖生态公园、九龙山森林公园等一批公园、广场绿地。对城市主干道进行新造或补植提升,形成常绿、落叶合理搭配,乔、灌、花相结合的复层森林景观。中心城区重点建设庐山大道、濂溪大道、长虹大道等道路中央及两侧绿化,投资7500万元打造40公里的环八里湖绿道系统,共建设慢行游憩绿道55公里。在街道沿线和道路交叉口布局建设一批街头小游园,实现市民出家门500米就有休闲绿地的目标。通过对中心城区各类空地、边角地、公共地实施增绿补绿、见缝插绿,仅中心城区就实施街旁绿地绿化补植提升小项目90余个。中心城区新建、改建、扩建20处绿荫停车场5.72万平方米。

  “创森”期间,九江市坚持适地适树,全市新增银杏、无患子等绿化树种23种。2016年,城市规划区内树种607种,全市木本植物1140种。 

  通过实施一批示范性、针对性较强的项目,城市绿化水平迅速提升,达到做精品、补短板的效果,特别是大量栽植乔木,迅速提升城市的森林感觉。据统计,“创森”工作启动4年来,九江市完成造林99万亩。

  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九江犹如一幅千崖竞秀、胜迹如林的山水画卷。九江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森林及湿地资源,生态优势一直被九江历届市委、市政府视作最大的发展潜力。

  “创森”以来,九江以“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为指导思想,努力做好“心中播绿”和“大地植绿”两篇文章,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先进示范区建设蓝图的实现。

  近年来,九江结合创森工程,大力发展花卉苗木、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生态富民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渠道,走出了一条特色、环保、生态的兴林富民之路。九江县、濂溪区、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等县(区)先后成立一大批苗木生产经营合作社、苗木生产基地等,规模化培育香樟、桂花、紫薇等造林绿化苗木。2016年,全市苗木花卉产业基地总面积达14万亩,建立省级保障性苗圃7个,建立油茶良种嫁接苗省定点育苗单位3个,现已形成每年平均出圃苗木1.6亿株的重要苗木供应基地。坚持“山上山下联动,城里城外融合,全市一盘棋”的方针,统一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快各类旅游品牌建设,构建以风景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主和各类生态园区相结合的生态旅游发展体系,实现生态与发展共赢。2016年,九江400多个景点景观星罗棋布,有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13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8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级湿地公园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5处、省级森林公园14处、省级湿地公园8处。 “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建设林果与林下经济面积59.22万亩。同时结合精准扶贫新建和改造油茶林23.43万亩。至2016年,建设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3家,全市已建成3家省级油茶龙头企业。据统计,2016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340亿元。

  九江还大力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坚持一手抓植树造林,扩增绿量;一手抓森林资源管理,强化存量。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林木管护和古树保护、加强湿地资源保护。

  全市各县(市)同步跟进“创森”工作,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一批各具地域特色的精品绿化工程,每个县都新建一个以上的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全市所有新建街道都做到建设与绿化同步,对城市主干道实施乔木补植,提升绿荫密度,城区街道树冠覆盖率40.5%。通过拆墙透绿、借地建绿、拆违扩绿,新增单位、小区绿化面积,全市建成一大批森林单位、森林街道、森林小区。 

  绿色同样在乡村不断扩展。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九江市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开展森林乡镇和森林村庄创建工作,着力抓好村庄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旁绿化,全市村镇绿化美化面积逐年增加,村庄平均绿化率33%。至2016年,全市创建省级森林乡镇38个、省级森林村庄179个,美丽乡村正在变成现实。 

  不断增加的绿色让九江市民受益匪浅。“城市犹如一个大花园,树木枝繁叶茂,花儿五颜六色。九江越来越有品位,在城市里就能感受到森林之趣。”这是九江市民的共同感受。“增绿、增氧、增净,降温、降尘、降噪音”,这是“创森”带给九江市民的最直接感受。

  2016年9月19日,在陕西省延安市召开的2016森林城市建设会上,九江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标志着九江市新添一张国字号“绿色名片”。(徐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