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魅力九江 > 文化九江 > 名人履痕

攀崖涉涧 阅尽佳景

——徐霞客游庐山记事

来源:中国九江网  发布日期: 2015-06-10 11:05:00 【字体: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 生成日期: 2015-06-10
  • 公开时限:
  • 公开范围:
  • 信息索取号:
  • 责任部门:
  

 

  徐宏祖(1568—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我国着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与游记作家。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他无意仕途,献身旅游,不仅为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而且作地质科学考察,因而在地理学上有不少重要的发现。他在旅途中所写的《游记》被后人誉为“奇人、奇事、奇文”之作。他从22岁开始旅游,34年来游历了江、浙、鲁、皖等14省,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两次被盗,三次绝粮,仍百折不回,勇往直前。他于万历46年8月18日至23日游览庐山,在有关庐山的文字记载中,他是唯一的通过石门涧后的百丈梯到达大天池的游客,表现了旅行家的不畏艰险的勇敢精神。徐霞客游庐山是从九江龙开河舍舟登陆,步行5里,从东林寺开始的。

  他发现东林寺背山面溪,寺很宏伟。他在东林寺住了一宿,次日沿溪东行。在雨中向乡人问路,得知由此东上是到大天池的大路,向南转登石门,是到大天池的小路,小路奇险,人莫能上,他听说石门奇胜,非去不可,乃请乡人当向导,开始了艰苦的行程。

  他跋涉了两道溪涧,经过报国寺,从绿色的丛林和冷翠扑面的云雾中走了五里山路,仰头看到浓雾中有双石高耸,这就是他盼望已久的石门。他与向导沿小路从石隙进去。山路弯曲,他俯视绝涧中众山峰,都从涧底向上高耸,近隔咫尺,簇立如笋,争高竞美,高高低低层层叠叠,绿树满崖,光照空中,色彩斑斓。谷底涧水,色似喷雪,响如奔雷,在空中震荡,这种壮观的景象,使他“耳目为之狂喜”。在石门内,面峰倚壁建造了一层层的佛舍,有个名叫容成的和尚在此修行。从佛舍后的小路过去,进了一重石门,就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石崖。他俩在石崖上攀蹑上下,石级没有了,就挽葛援往上爬,藤也没有了,将随行带来的木梯架起来往上爬。这样走走爬爬,大概有两里多路就到了怪石重叠的狮子岩。就在这样奇绝的地方,居然也有僧人在岩下结庐修行,可见这些佛教徒也是能吃苦的。从狮子岩翻过一道岭,路渐平,前走一里,就是从九江到大天池的大道。他们沿着石级一步步攀登,终于来到了明太祖失元璋敕建的天池护国寺。寺是毁后新建的,崇楼峻阁,朱栏画栋,气象非凡。由于朱元璋在鄱阳湖水战中打败了对手陈友谅,认为是庐山周巅仙人出了力,因而封庐山为“庐岳”,并敕追了这座寺院。徐霞客游览了大天池附近的聚仙亭、文殊台、白鹿升仙台、佛手岩和访仙台等旧址。台后石上写着“竹林寺”三个字,有石刻而无寺庙。徐霞客认为,竹林寺是庐山虚幻的境界,可望而不可接近,因这里在风雨中好象能听到寺院的钟声和诵经声,所以设想了这座竹林寺。此时云雾迷漫,“即坞中景亦如海上三山”,更不用说虚幻中的竹林寺了。

  次日晨,徐霞客从天池寺出发,去文殊台,俯视铁船峰。此时雾散天晴,一望无际。万丈深崖中的文殊台,它的位置和高度,可比巨人攀登万仞峭壁时的踏脚。庐山北面伏倒的众山,好象蚂蚁聚集在一起。匡湖大水洋洋,长江象一条玉带一样围绕在庐山的北麓,一直延伸到天边。这景色开阔极了。兴之所致,徐霞客再次作石门游。

  于是,他与向导经过昨天的种种险境,到达石门精舍,住持容成和尚被这位勇敢的旅行家所感动,手捧佛经,出门相迎。容成和尚引导徐霞客遍游了附近诸峰。他们先到龙宫,涧水奔流如雷鸣。阳光映照,松竹掩蔽,一片幽深静寂的境界。再游金竹坪,众山把金竹坪隐蔽围护在深处,到处都是松荫,这里比大天池更幽静,但不如天池空旷。

  徐霞客辞别容成,越岭东行数里来到仰天坪,想一览庐山最高峰汉阳峰的风采。在仰天坪,徐霞客观察了这里的山脉水道分合源流。在仰天坪的北面,水都向北流,归九江;仰天坪的南面,水向南流,归南康(今星子县)。仰天坪成了庐山的分水岭。徐霞客的判断,符合现代科学仪器的实测。

  徐霞客估计到了仰天坪离汉阳峰应当远了。此时已夕阳西斜,应当问问路。仰天坪也有佛寺,是庐山佛教建筑最高处。寺僧告诉他说:从仰天坪到汉阳峰,中间隔着桃花峰,尚有十里之遥。徐霞客沿着桃花峰向东转,经晒谷石翻岭南下,见汉阳峰耸立天幕。此时,晚霞满天,暮霭四合。徐霞客路遇一僧,说汉阳峰顶无客宿之处,可投宿于慧灯的寺舍。徐霞客越过重重山岭,在茂密的竹林中找到了慧灯的寺舍——竹影寺。

  21日,徐霞客告别慧灯,从石室后的小路直奔汉阳峰。一路上,他攀茅草,拉荆棘,涉溪流,穿林莽,登上了峰顶,向南俯看鄱阳湖,湖水浩荡,水天相连;向东望湖口,朝西见建昌州,群山历历在目。庐山诸山峰在汉阳峰前没有一座山不低头的,只有北边的桃花峰,舒舒然与汉阳峰比肩。

  徐霞客听说五老峰比汉阳峰更奇险。两峰相距30里,徐霞客绕过犁头尖登上了五老峰。见这里“风高水绝,寂无居者。”于是,他遍游五老,看到五老峰的北面,山冈过绵相属;南面的山恋截然剖开,分为五枝,下面是万丈深谷。五峰排列一起,彼此相望,但有所掩盖,不能一览五老全貌。登上一峰,两旁都是无底深渊,各峰都奇,互不相让。徐霞客在游记中赞叹说:“真雄旷之极观也。”

  五老峰旧有方广寺,寺僧向徐霞客介绍三叠泉雄瀑居庐山第一,但路很难走。徐霞客欲见三叠泉真面目,登危崖,历绝壁,辟荒榛,穿竹莽,一路观赏风光。愈进入山谷,景致愈美。随后,涧旁的小路没有了,只得从涧中乱石上走。不久来到一个绿水潭,激流从山崖上倾泻于潭上,流动的水像雪花喷射,积存的水呈碧绿色。又走了一里光景,是一个比前潭大一倍的绿水潭,水势到这里将要下坠,呈现各种怒态。潭前的峭壁纷乱地耸起,互相比逼矗立,下视渊深无底,只听到轰轰如雷鸣般的峡水倒泻声,使人心悸眼花,看不清泉水从何处坠落。

  此时,涧水中的路亦没有了,徐霞客乃登上附近的山峰。峰前有石台,像鹊雀的尾巴一样翘起,奇险万状,阴森森的层层岩壁将三叠泉遮住。徐霞客又沿着山冈,从北向东走了二里,立于三叠泉对面的岩壁向下俯瞰,三级瀑布一览无遗。徐霞客注意到,山坞一壁有两洞为门,僧人告诉他说,这也是竹影寺的门。

  顷刻间,山谷风起,不胜其寒。徐霞客返回归路,至绿水潭避风。僧人将他引入一石洞中避风,告诉他这也是竹影寺三扇门之一。洞中有十字路,南北通岭,洞穴幽深,似乎没有底。现在的三叠泉一带没有发现石洞,徐霞客留下的《游庐山日记》说明372年前三叠泉附近有石洞,洞延数里,洞洞相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收缩
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九江 > 文化九江 > 名人履痕

攀崖涉涧 阅尽佳景

来源:中国九江网 发布日期:2015-06-10 11:05:00
  

 

  徐宏祖(1568—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我国着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与游记作家。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他无意仕途,献身旅游,不仅为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而且作地质科学考察,因而在地理学上有不少重要的发现。他在旅途中所写的《游记》被后人誉为“奇人、奇事、奇文”之作。他从22岁开始旅游,34年来游历了江、浙、鲁、皖等14省,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两次被盗,三次绝粮,仍百折不回,勇往直前。他于万历46年8月18日至23日游览庐山,在有关庐山的文字记载中,他是唯一的通过石门涧后的百丈梯到达大天池的游客,表现了旅行家的不畏艰险的勇敢精神。徐霞客游庐山是从九江龙开河舍舟登陆,步行5里,从东林寺开始的。

  他发现东林寺背山面溪,寺很宏伟。他在东林寺住了一宿,次日沿溪东行。在雨中向乡人问路,得知由此东上是到大天池的大路,向南转登石门,是到大天池的小路,小路奇险,人莫能上,他听说石门奇胜,非去不可,乃请乡人当向导,开始了艰苦的行程。

  他跋涉了两道溪涧,经过报国寺,从绿色的丛林和冷翠扑面的云雾中走了五里山路,仰头看到浓雾中有双石高耸,这就是他盼望已久的石门。他与向导沿小路从石隙进去。山路弯曲,他俯视绝涧中众山峰,都从涧底向上高耸,近隔咫尺,簇立如笋,争高竞美,高高低低层层叠叠,绿树满崖,光照空中,色彩斑斓。谷底涧水,色似喷雪,响如奔雷,在空中震荡,这种壮观的景象,使他“耳目为之狂喜”。在石门内,面峰倚壁建造了一层层的佛舍,有个名叫容成的和尚在此修行。从佛舍后的小路过去,进了一重石门,就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石崖。他俩在石崖上攀蹑上下,石级没有了,就挽葛援往上爬,藤也没有了,将随行带来的木梯架起来往上爬。这样走走爬爬,大概有两里多路就到了怪石重叠的狮子岩。就在这样奇绝的地方,居然也有僧人在岩下结庐修行,可见这些佛教徒也是能吃苦的。从狮子岩翻过一道岭,路渐平,前走一里,就是从九江到大天池的大道。他们沿着石级一步步攀登,终于来到了明太祖失元璋敕建的天池护国寺。寺是毁后新建的,崇楼峻阁,朱栏画栋,气象非凡。由于朱元璋在鄱阳湖水战中打败了对手陈友谅,认为是庐山周巅仙人出了力,因而封庐山为“庐岳”,并敕追了这座寺院。徐霞客游览了大天池附近的聚仙亭、文殊台、白鹿升仙台、佛手岩和访仙台等旧址。台后石上写着“竹林寺”三个字,有石刻而无寺庙。徐霞客认为,竹林寺是庐山虚幻的境界,可望而不可接近,因这里在风雨中好象能听到寺院的钟声和诵经声,所以设想了这座竹林寺。此时云雾迷漫,“即坞中景亦如海上三山”,更不用说虚幻中的竹林寺了。

  次日晨,徐霞客从天池寺出发,去文殊台,俯视铁船峰。此时雾散天晴,一望无际。万丈深崖中的文殊台,它的位置和高度,可比巨人攀登万仞峭壁时的踏脚。庐山北面伏倒的众山,好象蚂蚁聚集在一起。匡湖大水洋洋,长江象一条玉带一样围绕在庐山的北麓,一直延伸到天边。这景色开阔极了。兴之所致,徐霞客再次作石门游。

  于是,他与向导经过昨天的种种险境,到达石门精舍,住持容成和尚被这位勇敢的旅行家所感动,手捧佛经,出门相迎。容成和尚引导徐霞客遍游了附近诸峰。他们先到龙宫,涧水奔流如雷鸣。阳光映照,松竹掩蔽,一片幽深静寂的境界。再游金竹坪,众山把金竹坪隐蔽围护在深处,到处都是松荫,这里比大天池更幽静,但不如天池空旷。

  徐霞客辞别容成,越岭东行数里来到仰天坪,想一览庐山最高峰汉阳峰的风采。在仰天坪,徐霞客观察了这里的山脉水道分合源流。在仰天坪的北面,水都向北流,归九江;仰天坪的南面,水向南流,归南康(今星子县)。仰天坪成了庐山的分水岭。徐霞客的判断,符合现代科学仪器的实测。

  徐霞客估计到了仰天坪离汉阳峰应当远了。此时已夕阳西斜,应当问问路。仰天坪也有佛寺,是庐山佛教建筑最高处。寺僧告诉他说:从仰天坪到汉阳峰,中间隔着桃花峰,尚有十里之遥。徐霞客沿着桃花峰向东转,经晒谷石翻岭南下,见汉阳峰耸立天幕。此时,晚霞满天,暮霭四合。徐霞客路遇一僧,说汉阳峰顶无客宿之处,可投宿于慧灯的寺舍。徐霞客越过重重山岭,在茂密的竹林中找到了慧灯的寺舍——竹影寺。

  21日,徐霞客告别慧灯,从石室后的小路直奔汉阳峰。一路上,他攀茅草,拉荆棘,涉溪流,穿林莽,登上了峰顶,向南俯看鄱阳湖,湖水浩荡,水天相连;向东望湖口,朝西见建昌州,群山历历在目。庐山诸山峰在汉阳峰前没有一座山不低头的,只有北边的桃花峰,舒舒然与汉阳峰比肩。

  徐霞客听说五老峰比汉阳峰更奇险。两峰相距30里,徐霞客绕过犁头尖登上了五老峰。见这里“风高水绝,寂无居者。”于是,他遍游五老,看到五老峰的北面,山冈过绵相属;南面的山恋截然剖开,分为五枝,下面是万丈深谷。五峰排列一起,彼此相望,但有所掩盖,不能一览五老全貌。登上一峰,两旁都是无底深渊,各峰都奇,互不相让。徐霞客在游记中赞叹说:“真雄旷之极观也。”

  五老峰旧有方广寺,寺僧向徐霞客介绍三叠泉雄瀑居庐山第一,但路很难走。徐霞客欲见三叠泉真面目,登危崖,历绝壁,辟荒榛,穿竹莽,一路观赏风光。愈进入山谷,景致愈美。随后,涧旁的小路没有了,只得从涧中乱石上走。不久来到一个绿水潭,激流从山崖上倾泻于潭上,流动的水像雪花喷射,积存的水呈碧绿色。又走了一里光景,是一个比前潭大一倍的绿水潭,水势到这里将要下坠,呈现各种怒态。潭前的峭壁纷乱地耸起,互相比逼矗立,下视渊深无底,只听到轰轰如雷鸣般的峡水倒泻声,使人心悸眼花,看不清泉水从何处坠落。

  此时,涧水中的路亦没有了,徐霞客乃登上附近的山峰。峰前有石台,像鹊雀的尾巴一样翘起,奇险万状,阴森森的层层岩壁将三叠泉遮住。徐霞客又沿着山冈,从北向东走了二里,立于三叠泉对面的岩壁向下俯瞰,三级瀑布一览无遗。徐霞客注意到,山坞一壁有两洞为门,僧人告诉他说,这也是竹影寺的门。

  顷刻间,山谷风起,不胜其寒。徐霞客返回归路,至绿水潭避风。僧人将他引入一石洞中避风,告诉他这也是竹影寺三扇门之一。洞中有十字路,南北通岭,洞穴幽深,似乎没有底。现在的三叠泉一带没有发现石洞,徐霞客留下的《游庐山日记》说明372年前三叠泉附近有石洞,洞延数里,洞洞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