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分宁(今修水)人。他一生从未居要职,掌握大权。他的政治生涯随着旧派势力的消长而升沉变化。他在文学上成就很大,在北宋时即与苏轼并称,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词人、散文作家、书法家。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赞他为“瑰玮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以他为首的“江西诗派”,影响了整个宋代,流风所及, 泽被晚清。
黄庭坚少时丧父,十五、六岁时跟随舅父李常(字公择)游学淮南。李常是个着名的藏书家。黄庭坚得以博览群书,学业大进。黄庭坚的舅父李常早年在庐山五老峰下的白石寺读书时,曾游览过落星湖上的落星寺。黄庭坚在探望舅父读书遗址后,顺道至南康军落星湖上的落星寺一游。
落星湖在南康军(今星子县)城外,是鄱阳湖的一大湖汊,又名德星湖。民间传说有巨星坠落湖中,因名,此湖有十三平方公里,湖波涵碧,帆樯争流,四岸青山,并列为屏。湖中有石岛名落星石,耸立湖中。春秋水涨,登临此石,烟波凝黛,鸥翔蓝天,五老诸峰,历历在目。
落星石上周围百余丈,竹木丛生,葱郁成林,元佑年间(1086—1093)敕建禅寺于石上,寺名“福星龙安院”,又名“龙安院”、“落星寺”。寺内有清晖阁、玉京轩、岚漪轩等名胜。黄庭坚登临落星寺,寺僧挥隆在岚漪轩设宴为黄庭坚洗尘,黄庭坚游览落星寺,应寺僧请求,赋《题落星寺岚漪轩》诗二首。诗曰: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此诗字字烹炼,句句挺健,是黄庭坚的名作。末两句尤为江西诗派所称道。
元丰元年(1078)黄庭坚在北京(今河北大名县)写了一封信并附了两首诗,给当时的徐州知州苏轼,以示倾慕之情。苏轼也和了韵,在复信中赞扬他“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从此,这两位大文学家相互推许,终身相重,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佳话。这年春天,家乡来人给黄庭坚捎来些修水的名茶——双井茶。他马上想到分赠点给好友苏轼。此茶形如凤爪,香高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鲜醇。宋代即誉满京师。《宋史·食货志》称之为茶中“绝品”。黄庭坚赠茶给苏轼时还附了一首诗,诗曰: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磑霏霏雪不如。
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几乎丧命。黄庭坚在这首诗中含蓄地对东坡规劝:要吸取教训,得意之时,别忘了不愉快的往事。
绍兴元年(1094)秋天,苏轼在南迁途中第二次到湖口石钟山,听说当地人李正臣家里有“九华山石”,细看之后,爱不释手。此石九峰排列如雁行,山腰有白脉,为束丝带,有云隔半山之趣。苏轼爱石成癖,欲以百金相购,由于行色匆匆,未能如愿,写了一首“壶中九华”诗以纪其事。三年后,苏轼遇赦北归,途经石钟山,听说此石被好事者取去,后悔莫及,又赋诗表达惋惜之情。这年秋,苏轼病卒于常州。崇宁元年(1102)黄庭坚来到湖口。李正臣将苏轼两次咏“壶中九华”诗来见。此时,人物两空。黄庭坚用苏轼诗原韵感赋一首:
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
试问安排华屋处,何如零落乱云中。
能回赵壁人安在,已入南柯梦不通。
赖有霜钟难席卷,袖椎来听响玲珑。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此诗以一块奇石的得失遭遇,伤悼苏轼生死命运。诗的大意是说,不知是谁半夜把李正臣的奇石偷走,爱石的好友苏轼也逝世了,顿觉山川都为之失色。即使东坡不死,重新入朝恢复名誉,政局变幻无常也不见得是件好事。石失难返,好友去世,无法复生,犹如南柯一梦。既然奇石不可得见,不如到苏轼生前所爱的石钟山去,带个槌子敲敲石钟,听那清越的响声,以慰我对这位良师益友的思念。字里行间洋溢着黄庭坚对苏轼深深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