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春江花月夜》,相信许多人都知道这首着名的乐曲。它那富有江南丝竹音乐特点的旋律,委婉优美,节奏流畅多变,极具东方的诗情画意。几年前,当《春江花月夜》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回荡的时候,当时惊动了整个维也纳,也惊动了整个世界。《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浔阳琵琶》(又名《浔阳夜月》、《浔阳曲》、《夕阳箫鼓》、《夕阳箫歌》)。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受人们喜爱。
【艺术分析】
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浔阳琵琶》(又名《浔阳夜月》、《浔阳曲》,亦名《夕阳箫鼓》、《夕阳箫歌》)。约在1925年,被柳尧章和郑觐文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 ,起名《春江花月夜》。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这首古曲以优美柔婉的旋律,塑造出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春风和煦、皎月当空、山水相连、花月交辉、渔舟晚归、如诗似画的自然景色,以其浓郁的中国风格,纯朴典雅的民族音调,给人以一种难言的美妙之感和的艺术享受。
乐曲开头是“江楼钟鼓”,以琵琶模拟鼓声、箫和筝奏出波音,接着响起徐舒优美的旋律,描绘夕阳映江、晚风轻拂的初暮景色。
第二段“月上东山”,主题音调够高四度,旋律向上引发,表达了一种月亮缓缓上升的动感。
第三段“风回曲水”,曲调层层下旋后又回升。
第四段“花影层叠”,出现四个快疾繁节的乐句。
第五段“水深云际”,音乐先在低音区回旋,接着八度跳越,并运用颤音和泛音奏出飘逸的音响,表达了水天一色的意境。
第六段“渔歌唱晚”,展现的是一段渔歌的旋律,柔美的箫声如悠扬的渔歌自远处飞来,表现了渔民悠然自得的形象,接着是稍快而有力的乐队合奏,气氛热烈,表达了渔人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
第七段“洄澜拍岸”,进入了全曲的第一次高潮。在琵琶用“扫轮”技法奏出强烈的乐声之后,乐队全奏,描绘了群舟竞归,浪花飞溅的情景。
第八段“欸乃归舟”,音乐呈反复式递升,筝划奏的声如流水的历音,速度的由慢而快、力度的由弱至强,表现了波浪层涌、橹声由远渐近的意境。
第九段“尾声”,节奏舒缓,表现船渐渐远去、江天一片宁静的夜色。
此曲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丝竹乐的艺术美,其艺术手法有以下几个特征:由静而动,则动而静;由远而近,则近而远;以景抒情,情寓于景。
《春江花月夜》有许多版本,常见的有:
1、 江南丝竹《春江花月夜》
2、 民族乐队合奏《春江花月夜》
3、 管弦乐音画《春江花月夜》
4、 轻音乐《春江花月夜》
5、 二胡与民族乐队《春江花月夜》
6、 琵琶独奏《浔阳月夜》
7、 钢琴独奏《夕阳箫鼓》
8、 编钟与编磬《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