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九江市科学技术局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19-06-21 08:17:00 来源:本网字体: [ ]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19-06-21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19-135828
  • 责任部门: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

  受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程向阳同志委托,首先,我代表市科技局对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关注、关心和支持科技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把“创新引领”、“创新领先”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以启动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大力加强科创平台建设和科技型企业培育,不断优化提升科技管理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全市科技创新情况,以及当前我局重点推进的几项工作。

  第一,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基本情况

  主要是六个方面:

  一是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和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2016年以来,市里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创新驱动“5511”工程的实施意见》、《全市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科技助力“新工业十年行动”深入推进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我市创新驱动发展“1+N”政策体系。

  二是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共建有国家、省、市各类创新平台和载体191家,其中:研发平台96家(省级28家、市级68家);创新载体95家(国家级13家、省级57家、市级25家)。2017年以来,成功获批国家级平台载体6家,还有2家通过科技部实地考察;成功获批省级平台载体15家。特别是共青国家级高新区成功获批,实现了我市零的突破;中船6354所“惯性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九七科技“流体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省“5511”工程重点培育平台,成为国家级重大研发平台备选项目;湖口等3县(市)获批省级高新区,使我市县一级省级高新区占全省的1/4。

  三是全社会研发投入不断加大。经过近两年的攻坚,全市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2017年,全市研发投入达到18.7亿元,同比增长54.3%,增幅全省第一;有创新活动企业322家,增幅27.8%;R&D占GDP比重0.77%,在全省各设区市中位次前移2位,九江市荣获了全省“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优秀设区市”称号。一些重点骨干企业,如九江萍钢、蓝星化工、巨石集团等研发投入增幅进入全省前列。

  四是科技型企业发展不断加快。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66家,国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45家。在今年全省第一批高企申报中,我市又有80家企业通过专家评审,已报科技部审核备案。同时,对1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了重点培育,力争纳入科技部中小企业库。

  五是争资争项工作不断突破。去年,全市共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42项,资金5230万元,同比增长23%,特别是彭泽“树脂基碳纤维研制”项目首次获批省创新驱动“5511”工程重大科技研发专项,实现了我市零的突破。今年以来,争资争项又有新提升,特别是九七科技“燃气轮机进气系统总成技术及应用”项目,在全省重大科技研发专项网评、会评、考察中名列前茅,有望获批2018年度全省10个重大科技研发专项之一,并获得1000万元的无偿资金支持; 德安金酷、柴桑区博莱、礼莱等3个项目被列为省级科技协同创新体备选项目。

  六是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加强。近年来,全市专利工作均列全省前三。今年上半年,全市专利申请量3716件,同比增长92.6%,授权量2582件,同比增长70.1%,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5件,首次突破1件。同时,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2017年以来,多次组织开展专利执法联合行动,共检查商品3000多种,完成专利执法案件112件,结案率100%,保持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高压态势。

  第二,今年重点工作和目标

  下一步,我局将深入贯彻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创新领先”的要求,着力强弱项、补短板、添动能,在平台建设、人才支撑、主体培育、科技金融等方面进一步深化认识、强化措施,力争2018年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1.着力抓好两个“国家级”试点城市的创建。积极组织和实施好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的创建工作,力争年内获批,不断提升我市科技创新水平和城市对外形象。

  2.着力抓好《九江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2018-2020年工作计划》的制订。认真落实省、市要求,紧密结合九江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研究制订《九江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计划(2018-2020年)》。

  3.着力抓好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提升。把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作为科技工作“头号工程”抓牢抓实,突出龙头骨干企业和重点研发企业,强化部门协同、培训指导和考核奖励,争取2018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幅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占比突破1%,力争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4.着力抓好科创平台和载体的升级。切实抓好国家级修水农业科技园、开发区电子电器基地、九江学院大学科技园等平台载体的培育和申报工作,力争尽快获批;继续抓好省级创新平台和载体的培育申报,力争2018年再新增1家省级高新区,获批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着力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进一步加大高企申报培育指导力度,继续实行奖励资助, 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增幅达到60%以上,总量在全省位次前移。进一步协调落实好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确保完成240家企业纳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库的目标。

  6.着力抓好科技金融工作的推进。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基金、“科贷通”、专利质押融资等工作,努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搞好融资服务。创新基金和“科贷通”工作,争取年底左右进入实质运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力争全年突破1亿元。

  7.着力抓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搭建。认真贯彻落实《九江市人才新政30条》,加紧出台科技相关配套文件;联合市人才办、市科协等部门,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推动科技人才项目有效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进一步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更多的引进国家大院大所和重点高校来浔开展产学研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

  8.着力抓好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应用。围绕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和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深入开展专利增量提质、运营转化、质押融资、执法维权四大工程,全力服务和推进九江省级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9.着力抓好新动能培育工作的服务。紧紧围绕全市新动能培育工作目标和任务,切实发挥科技部门协调服务作用,突出“3+1”重点区域,推进各县(市、区)至少1平方公里科技园建设,力争新引进一批新动能项目,培育一批新动能平台。

  10.着力抓好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的落实。进一步落实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省科技厅走访座谈事项;认真抓好脱贫攻坚、招商引资、深化改革、企业帮扶、“最美岸线”打造、文明卫生创建等各项工作任务,努力争先创优。

  各位记者朋友们,全市科技部门将以此次发布会为新的起点,按照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积极担当,主动作为,为九江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区域率先发展战略高地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1.问:2017年,市政府出台了《九江市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行动攻坚方案》,通过两年实施,取得成效如何?下步措施是什么?

  答:谢谢您对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的关心。全社会研发投入是衡量区域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我国将全社会研发投入纳入了GDP核算。同时,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新型九江、提升科技进步综合水平和壮大经济总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7年,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我市把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作为科技工作“头号”工程加以推进,重点抓企业主体、抓培训辅导、抓政策宣传、抓考核奖励,市本级每年安排500万元作为研发投入奖励资助,一些县(市、区)还有3‰-5‰的配套支持,全市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攻坚行动取得初成效,特别是企业研发投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2017年,全市有研发创新活动企业322家,同比增长25.8%,全社会研发投入18.7亿元,同比增长54.3%,增幅全省第一,九江市荣获“全省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先进设区市”称号。

  2018年,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27.76亿元,同比增长48.45%,增幅全省第二,占比达1.03%,同比增加0.25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和占比在全省排位各前移1位。

  对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和今年目标任务,我市研发投入工作任务还非常艰巨。为进一步抓好此项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市县联动和部门协同,抓好政策引领和考核奖励,树立鲜明导向,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力度,落实好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等政策,努力做大总量、提高质量,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力争2019年全市研发投入增幅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占比达到1.2%以上。

  2.问:为加速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近年来,我市在实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03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以及完善科技成果在线对接机制等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谢谢您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关心。近年来,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推我市高质发展,一是实施了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赶超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设立500万元市级协同创新计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鼓励科技协同创新平台、项目、团队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及高新产业技术攻关,同时,各县(市、区)也设立了协同创新计划专项资金。为解决制约我市“5+1”产业发展环节中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难题,市级科技计划中设立了以龙头企业牵头,上下游相关联企业和国内知名院校所参与实施的协同创新科技重大专项。截止目前,共实施市科技重大专项60项,资金3150万元,带动企业自筹资金378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这些项目实施,实现年产值4.7余亿元,年销售收入4.61余亿元,年利税0.92余亿元,新增就业人员1600余人,开发新产品170余项,实施科技成果转化110余项,获知识产权160余项。二是实施了“03专项”试点示范工程。围绕全省“网络、平台、应用、产业”四个领先总体目标,抓住我市被列为全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综合试点城市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03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工作;在政策引导方面,出台了《九江市03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在网络建设方面,加快网络基础建设,截止目前,我市实现泛物联网连接数95.62万户,NB-IT/eMTC连接数1.71万户;在平台建设方面,中国电信中部云计算大数据九江中心、中国移动5G应用示范城市建设及中部云服务基地等相继落地;在品牌应用方面,重点开展了智能工厂、智慧环保、智慧旅游、智慧停车、智慧消防等品牌5G应用示范场景。长江北斗瑞昌研究院、九江移动及市环保宣教中心等3家企业项目获批省级“03专项”示范项目。三是完善了科技成果在线对接机制。承办了2019年江西省科技活动周、江西(九江)科技成果对接会等活动,建立了政府搭建平台、院校所提供成果和企业负责转化的“三位一体”科技成果对接机制,通过引进高科技项目、高科技人才,加快了科技成果在我市的转移转化。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8年,组织我市520余家科技型企业参加新能源、节能环保、中药产业等领域20场省级科技成果在线对接会,共征集到省内外知名院校所各类科技成果900余项、我市企业技术需求630余项开展对接,实现线上技术对接540余次,产生意向420余次,达成意向160余项,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3.问:我市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及科技型企业培育情况如何?

  答:目前,全市共建有国家、省、市各类创新平台和载体316家,其中研发平台138家(省级30家、市级108家)、创新载体178家(国家级17家、省级81家、市级80家),。其中,共青国家级高新区和修水国家农业科技园的获批,填补了九江空白;中船6354所“惯性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九七科技“流体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入了国家级研发平台预备队。今年以来,我市又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九江中医医院获批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也实现我市在该领域“零”的突破。

  围绕全市培育新动能工作部署,采取市县共建、一县一园等模式,在全市14个各县(市、区)规划建设了至少1平方公里科技园,努力形成“一个工业园区+1平方公里科技园”“一个重点产业+一个创新服务平台”的模式。目前,全市14个县(市、区)科技园均已挂牌运行,总面积达61.66平方公里,平均面积4.4平方公里,已建成各类产业研究院14个,累计入驻创新平台载体30多家、院士工作站8家,科技型企业200多家,成为全市培育新动能的创新高地。

  同时,为加快我市开发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动争先进位,充分发挥九江国家高新区的品牌和政策效应,全面提升九江国家高新区经济体量、发展质量和创新活力,在前期调研座谈和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正在着手启动我市高新区调区扩区和“一区多园”建设,拟做大做强九江共青城国家高新区。

  在科技型企业培育方面,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独角兽和瞪羚企业,不断壮大九江创新主体集群。在高企申报培育方面,实行高企申报奖励政策,自2017年起,对全市新增高企每户奖励5万元,各县(市、区)再予以相应资助,多的达每户奖励30万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连续两年保持60%以上的增幅,2018年新增141家,同比增长85%,全市高企总数达到300家。今年又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04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有望达到500家。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方面,2018年全市242家企业先后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今年1-8月份又有192家中小企业申请入库。在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掘培育方面,山水光电、亚华电子、晨光新材料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首批瞪羚企业及潜在瞪羚企业,通过调研摸排,目前,全市建立了50家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培育库。

  4.问:九江市科技局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创新服务方面有什么做法?

  答:去年以来,我局认真落实市委《人才新政30条》精神,按照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要求,针对一方面企业缺科技人才和技术,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等突出问题,市科技局会同市委人才办、市科协、市人社局等部门,加快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一站式”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云平台,主要包括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子平台、科技人才库、院士工作站、科技要素资源子平台、科技业务综合管理子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子平台等六大板块,汇集全市科技要素资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研设备,科技专家、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和科技金融等),实现科技资源有效共享,促进人才、项目有效对接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目前,市政府已批准同意启动平台建设,我局正在开展平台建设招标工作,力争年底上线运行。同时,我局会同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与中科院国科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进行了合作洽谈,将共同建设“长江经济带(九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依托国科元相关平台资源为九江在产业优化升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引进培育以及政策制定等方面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服务,并共建九江科技创新大数据中心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计划在第二届长江经济带•九江新产业新动能投资洽谈会上签署。

  同时,大力开展科技金融服务,一是签订了“科贷通”合作协议。市科技局、永修县科技局、瑞昌市科技局、德安县科技局先后分别与“科贷通”合作方省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共同签订了《江西省“科贷通”业务三方合作协议》,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科贷通补偿金,可撬动银行资本4亿元对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二是征集了“科贷通”备选企业。根据《江西省科技厅关于征集2019年度省“科贷通”备选企业的通知》要求,面向各县(市、区)征集了首批“科贷通”备选企业64家,经省科技厅审定,61家科技型企业入选“科贷通”备选企业名单。三是开展了企业信贷尽职调查。合作方中国银行九江分行对我市60余家备选企业开展了尽职调查。目前,拟对武宁昂泰制药、金鼎泰,瑞昌森奥达,浔阳区鸿利达和经开区欧科斯瑞等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900万元,有效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5.问:请问贵局在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方面有哪些做法?

  答:新闻记者朋友,您好!近年来,我局在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方面,主要围绕“让群众少跑路、好办事”这一目标,抓基础抓特色抓亮点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业务受理规范化。在“互联网+”模式下,科技窗口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将原有进驻窗口的7项申请类行政权力事项增加到11项,进驻事项同比增长57%,审批事项100%进驻窗口,事项内容全部在平台公布,企业和群众可随时通过九江科技网、九江政务网等查阅,了解办事流程、申请材料、时限要求等。认真贯彻省市“五型”政府建设要求,落实好“一次不跑”“最多跑一次”等措施,2018年以来累计办件量519件,印制标准化服务事项手册13000份。

  二、权力事项精简化。我局将原有29项行政权力调整到现在的23项行政权力事项,取消整合15项,调整后行政权力清单同比下降了21%,其中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确认、市级科技项目审批时间均由120个工作日缩短至90个工作日,科技查新咨询由不确定时间承诺为5-7个工作日。同时,按照“一次办”事项通知要求,梳理出4项政务服务事项简化为“一次不跑”、3项政务服务事项简化为“只跑一次”。

  三、科技服务高效化。科技局紧紧围绕标准化、精细化、人性化和特色化服务,全面推行“七零”工作法(即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交流“零障碍”、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承诺“零失信”、服务态度“零投诉”)。同时,还建立健全以“亮牌、无缺位”为主的服务管理,积极推行“延时、预约、首席、邮寄快递”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进一步方便企业及群众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办事效率,争当“科技保姆”。2018年以来,累计走访了全市科技型企业1000多家,发放《涉企科技相关优惠政策汇编》6000多册,2017年以来,累计到科技窗口办件量4320余人次,在全市营造了创新驱动发展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