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8-07-26 09:55:00 来源:本网字体: [大 中 小]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18-07-26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19-136425
- 责任部门: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科技厅的精心指导下,我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新工业十年行动”和重大项目落实年部署,认真落实全市科技创新暨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推进会精神,按照“市里有地位、省里有进位、面上勇争先、点上求突破”的目标定位,扎实工作,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一、主要成效
2017年,针对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管理方面等方面较为落后的情况,狠抓了科技改革与创新,以及服务能力、机关作风的提升,各项工作有了较为明显变化,有的有突破,有的取得重要进展。2017年,研究出台了《创新驱动“5511”工程的实施意见》、《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科技助力“新工业十年行动”深入推进的若干措施》等科技创新政策文件,为大力推进我市科技工作打下了基础。全年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5家、省级10家、市级25家,市一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增长169%;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3家,增长了56%;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42项,资金5230万元,同比增长23%,特别是彭泽特种胶项目获批省重大科技研发专项,实现了我市零的突破;获省科学技术奖6项,列全省设区市第二,为近十年数量最多、质量最好;获批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全市专利申请量6200件,授权量3006件,总量继续保持全省前三;科技创新发展基金正式启动,成立了科技投资公司,与多家合作方开展了洽谈。在2017年度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中,市科技局满意度测评为100%,在五个参评的市直部门中与市民政局并列第一。
2017年,共获得国家、省、市20多项先进:
全省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先进单位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考评综合先进单位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考评招商引资先进单位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考评效能管理先进单位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考评“争项目、争资金”先进单位
全市新工业发展目标考核创新创业招商奖
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
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单位
全市企业帮扶工作先进单位
全市综治工作(平安建设)先进集体
法治九江建设优秀单位
法治政府建设优秀单位
市直单位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全市人才工作人才服务先进单位
全市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先进单位
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市直单位党报党刊发行征订工作先进单位
市保密安全自查自评优秀单位
全市“十二五”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浔阳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浔阳区十佳社区共建单位
八里湖新区文明单位
推荐湖口县科技局荣获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局机关万小平同志荣获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
知识产权局王春同志荣获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和公安机关执法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二、主要做法
1.加快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认真落实国家、省系列科技创新政策文件,起草印发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创新驱动“5511”工程的实施意见》、《全市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科技助力“新工业十年行动”深入推进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意见》、《九江市科技计划项目及经费管理操作办法》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文件,形成我市创新驱动发展“1+N”政策体系。
2.认真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围绕省、市创新驱动“5511”工程年度目标任务,全力抓好工作落实。在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方面: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星创天地2家;新增省级高新区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2家;培育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25家。6354所“惯性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省创新驱动“5511”工程重大专项平台项目,并被推荐为申报国家级研发平台的10个项目之一。同时,启动了九江学院大学科技园、修水县农业科技园、开发区电子电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申报国家级工作,以及彭泽县、永修县2个省级高新区的创建申报工作。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面: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储备库,“一对一”开展高企申报培育工作,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3家,兑现高新技术企业奖励资金330万元,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新增30家高企的任务。在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方面:组织实施市级科技人才和团队项目3项,获批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人,晨光新材料公司丁建峰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人选。在争资争项方面:彭泽“树脂基碳纤维研制”获批省重大科技研发专项,实现了我市零的突破;共青城市亚鸿电子获批省科技协同创新体重大项目,得到2000万元资金扶持; 德安金酷、柴桑区博莱、礼莱项目作为省科技协同创新体备选项目已进行了实地考察,全年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42项,资金5230万元,同比增长23%。同时,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68项,资金2070万元,并重点在精细化工、先进制造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实施了市级科技重大专项10项,资金500万元。
3.深入推进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认真落实省、市科技创新大会及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推进会精神,采取分解目标、树立导向、加大资助、确定重点、加强调度、强化培训等措施,全年召开全市科技统计培训会2次,开展集中调度4次,在各县(市、区)举办各类培训班近50期,累计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特别是从2017年12月起,举全局之力开展了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月”活动,抓企业主体、抓培育辅导、抓集中填报、抓政策宣传、抓考核奖励,在全市梳理确定了400多家有研发投入的重点企业,赴各县(市、区)开展了17次集中培训,对全市研发投入200万元以上的150多家企业进行上门走访,编印发放了《涉企相关科技优惠政策汇编》、《研发统计填报说明》等资料6000多份。通过开展攻坚行动,全市创新氛围日趋浓厚,创新主体不断壮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提升。从企业预填报数据看,全市1748家规上企业中,填报了研发投入的企业440多家,研发投入近40多亿元。
4.全力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脱贫攻坚方面,派出办公室主任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落实扶贫资金、强化帮扶措施,实行局班子领导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帮助向上争取到34个扶贫项目、资金311万元。在招商引资方面,组建专门工作队伍,确定专门人员,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新工业新动能投洽会”、“首届世界赣商大会”等活动,全年对接了北京万国、上海富厚、广州中能建等10多批客商来浔考察项目,完成签约项目4个,开工项目2个,项目总投资36.1亿元。在服务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建设方面,成立了工作小组,建立了联系机制,起草了《关于支持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对接九江产业技术研究院方面,参与引进了厦门大学石墨烯、光电半导体两个研发项目落户。在在服务八里湖新区综合科技园方面,参与了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项目的引进和服务。在推进县(市、区)科技园建设方面,按照市里提出的“在每个县(市、区)都要建有1个至少1平方公里以上科技园”的要求,采取市县共建模式,与湖口县政府共建5.6平方公里的海山科技创新示范区,并开展了县(市、区)科技园建设专题调研。
5.稳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深化改革工作部署,结合科技工作实际,开展了一些创新工作。一是实行科技计划项目后补助。在2016年科技计划后补助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九江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后补助管理办法(试行)》,除政策兑现及奖励外,市级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基地和人才专项等4大类科技计划项目全部实行后资助方式,涉及项目55项,资金达1170万元。二是加大科技政策奖励力度。会同市财政局制定下发《科技助推新工业十年行动深入推进的若干措施》,提出市级科技发展专项资金80%以上用于支持新工业、新经济,并明确了研发投入、高企申报、创新平台建设等奖励政策,其中研发投入资助500万元、高企申报奖励330万元、科创平台和载体奖励120万元等。三是启动了两项国家级试点城市创建工作。着眼于更好地服务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新工业十年行动”和创新创业活动,提升我市创新驱动能力和城市对外形象,2017年,我局自我加压,抓住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启动新一轮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机遇,启动了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工作。
6.不断改进科技管理和服务。一是加快组建科技创新发展基金。注册成立了九江市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市政府出资1亿元作为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启动资金,积极寻求基金合作方,开展了科技投资项目的考察筛选。二是稳步推进知识产权和专利质押融资工作,增加了专利专项资金,对各县(市、区)专利申请实现打包资助,2017年全市专利申请量6200件,比上年增长23.1%;专利授权量3006件,其中发明专利114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456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0.94件,增长0.24件。稳步推进专利质押融资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意见》,联合市金融办、银监局召开了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银企对接会,2017年全市有8家企业运用专利质押融资,共获得了7115万元贷款,超额完成省局下达的任务。三是强化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将原来项目受理、监理、验收等多个办法归并为《九江市科技计划项目及经费管理操作办法》,化繁为简,有效提升了科技项目管理效率。同时,配合审计、财政等部门做好科技专项资金审计和绩效评价,邀请纪检组全程参与项目监督,确保了项目立项和实施公平、公开、公正。四是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实行了局机关科室合署办公、局系统干部轮岗交流、“每月一课”集中学习、每月工作通报、任务分解落实、重点工作督查等制度。制定落实《市科技局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分工》,在科级干部中开展了重大项目落实年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治理谈心谈话活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了科技系统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时,结合市人大工作评议、市政协民主评议和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认真办理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8件,深入开展了到园区、企业走访调研活动40多次,走访企业600多家/次。认真组织了特技特派团富民强县、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专家顾问团精准帮扶企业、政企“茶叙会”等活动。
7.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科技部门“市里有地位、省里有进位、面上勇争先、点上求突破”的奋斗目标,扎实开展了各项创先争优活动,2017年,全市科技系统在国家、省、市各项评比中获得好成绩,不少工作获得先进。在2017年市人大工作评议中,市科技局被列为接受工作评议的五个政府部门之一,科技孵化器建设和科技型企业培育为评议的具体工作,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3家,同比增长近6成;新增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27家,较2016年底增长169%。在2017年11月9日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大会上,市科技局专项工作测评取得好成绩,满意度达100%。在由人社部、科技部共同组织的2017年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中,全省6个先进,我市获得2个,其中湖口县科技局荣获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局机关万小平同志荣获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在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我局推荐的如洋精密公司在全省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全国大赛并荣获优秀企业奖。在第二届江西省公共安全创新创业大赛中,我局推荐的两个项目分别获一等奖和优胜奖,其中九江消防装备公司连续两年斩获大赛一等奖。
回顾一年来的科技工作,主要有三点体会:一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2017年,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市科技创新暨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推进会,对科技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先后五次听取有关科技工作汇报;书记、市长、分管副市长多次对科技创新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二是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和关心。省厅领导和有关处室领导多次深入我市调研指导工作,对我市研发投入攻坚、高企申报、科创平台建设、专利工作、科技项目申报等各项工作给予了精心指导和帮助。三是多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作。加强了与县(市、区),发改、工信、统计、税务、财政、金融等部门紧密合作,建立市县、部门协同机制,形成科技创新合力,共同推动重大创新科技任务和重点科技工作落实。特别是与统计局部门通力合作,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取得扎实成效。四是县(市、区)科技部门的密切配合。面对十九大提出的科技创新工作新任务、新要求,市、县两级科技部门克服人员紧张、经费不足等困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树立“创先争优”的理念,狠抓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狠抓作风建设和本领提升,突出重点、强化落实、攻坚克难,较好完成了各项科技工作任务。
尽管2017年科技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科技创新任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没有实现零的突破,研发投入和创新主体培育还处于靠后位置,科技管理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今年打算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新工业发展和新动能培育的关键一年。今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动员大会精神,以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为契机,紧紧围绕我市“5+1”千亿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见效年”工作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倍增计划,在国家级科创平台和载体建设上取得突破,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上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上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在科技网络建设和科技金融发展上取得实质成效,在服务全市中心工作方面继续保持先进,在科技管理和服务方面不断改进创新,为谱写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的九江篇章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主要目标: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2个以上;新增国家级创新人才1-2人、省级创新人才和团队2-3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力争60-80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5%以上,力争40%以上;争取省级重大科技专项1项以上、省级协同创新体项目1-2项,围绕“5+1”千亿产业集群组织实施一批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培育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10家以上、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5家以上;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资金增长20%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0%以上;专利申请增长15%以上,发明专利申请增长30%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0.2件以上,专利质押融资额过亿元。
重点工作:
1.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对标中央、省科技体制改革要求,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落实市深改工作要点责任分工,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全力推进科技领域的“放管服”改革;认真落实科技创新升级“十三五”规划,研究制定《九江市贯彻省创新驱动发展纲要实施方案》;深化科技金融改革与创新,完善科技型企业“投、贷、债、保”联动机制,加快市级科技创新发展基金运营,着手启动我市“科贷通”业务;积极对接服务赣江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生态科技城等改革创新和发展升级,在继续抓好市县共建湖口海山科技创新试验区的基础上,推动各县(市、区)科技园区建设;主动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需求,加快推进市科技情报所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完善市科技交流服务中心服务职能,组建市科技项目服务中心。
2.深入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倍增计划。积极跟进共青城国家级高新区的创建工作,力争尽快获批;推动彭泽县工业园、永修县工业园申报认定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力争新增1家以上;重点支持6354所、九江学院大学科技园、经开区电子电器基地、修水农业科技园争创国家级平台;切实抓好德安金酷、柴桑区博莱、礼莱的协同创新体等申报省级平台项目的跟踪和扶持;围绕我市“5+1”产业发展需要,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一批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做好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和协同创新体的培育和申报工作;认真抓好科技部创新人才计划的推选工作,组织申报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和杰出青年科技人才计划。
3.持续推进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继续把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作为科技工作“头号工程”抓牢抓实。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培训辅导和政策宣传,抓好集中填报和跟踪上报,切实提升研发投入填报质量;制定《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考核办法》,以创新驱动“5511”工程推进小组名义对县(市、区)政府,相关部门和责任单位,规上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加大研发投入工作进行考核;改进企业研发投入奖励制度,研究制定奖励资助办法;对规上企业研发投入情况进行奖励资助;建立健全市县联动、部门协同机制和工作通报制度,对各县(市、区)、重点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进行动态监测,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调度。
4.全力服务全市中心工作部署。围绕我市“5+1”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加快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新动能”培育,配合市商管办抓好全市“新动能”项目的推进和招商工作,着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围绕重大项目见效年,认真落实“降成本优环境促发展”活动、“新工业创新升级帮扶企业”、“政企茶叙会”等活动,制定专家顾问团2018年帮扶计划,继续开展工业企业科技精准帮扶,帮助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围绕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九江产业技术研究院、八里湖新区综合科技园等全市重大创新平台,采取市区共建模式,坚持政策优惠、项目优先、服务优质,全力支持其科技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科技招商活动,创新招商机制,着力引进科研机构、平台载体和高新技术项目,继续保持全市先进;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突出产业扶贫和科技精准扶贫,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的脱贫攻坚任务。
5.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认真落实省科技厅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年活动,全力抓好高企培育和申报工作,建立高企技术企业培育库,分片区开展申报培训,继续对高企申报进行奖励资助;积极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组织我市企业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并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着力抓好市级创新人才和团队培育,对接落实市“尊优计划”、“浔才回家”和“双百双千”工程,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平台,组织实施市级科技人才计划项目,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认真落实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若干规定,充分激活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
6.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在重点企业、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加快组建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围绕我市主导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科技协同创新体;落实省《关于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我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施细则,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平台建设,吸引更多大院名校的人才团队来我市建立研发机构;强化国家及省级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建设,抓好《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落实,促进更多专业化“双创”平台发展壮大;加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组织我市企业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7.统筹推进农社领域科技创新。主动服务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制定出台《九江市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大力实施科技扶贫行动方案》,充分发挥全市26个科技特派团146名科技特派员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扎实开展科技扶贫服务;围绕我市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强化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园、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型企业建设,大力支持修水县申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以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科技型企业为载体,深入推进“星创天地”建设;推进民生领域和生态文明科技创新,围绕“净空、净水、净土”,组织实施一批医疗卫生、节能减排、生态治理等社会发展领域科研项目,抓好省级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示范企业;认真落实“河长制”职责分工,对接做好山江湖综合治理和水污染防治技术推广。
8.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应用。围绕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扎实推进我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申报创建工作。实施专利增量提质工程,进一步完善专利资助政策,在确保专利数量稳定增长的同时,注重提升发明专利的申请量、授权量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实施专利运营化工程,对接服务江西省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专利成果运用转化;实施专利质押融资工程,建立专利质押融资需求项目库,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专利质押融资模式,推进专利质押融资再创佳绩;实施专利执法维权工程,继续开展市县联合执法活动,强化专利执法队伍建设,加强与兄弟地市及行业协会维权协作,努力形成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
9.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按照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要求,联合市人才办、市科协等部门搭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科技人才和企业技术需求库,实现科技人才项目无缝对接;将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平台建设列为市级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市县两级建立“政产学研用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制定出台相关奖励扶持办法,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向我市汇集并转化落地;积极对接全省网上常设技术交易市场,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打造网络化、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力争2018年度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0%以上;继续组织我市企业参加全省科技成果在线对接活动,推进“互联网+”成果转化常态化;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加强“一带一路”、“长三角”、“泛珠三角”科技合作对接,组织参加“深圳高交会”、“杨凌农博会”等各类科技成果展览对接活动,鼓励和支持我市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推进市校(院、所)科技合作,积极争取国内知名高校、大院大所在我市建立或与企业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帮助解决我市产业和企业技术难题。
10.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完善科技奖励激励制度,组织开展2015-2017年度市级科学技术奖评审,争取召开全市科技奖励大会,扎实做好省科技奖推荐申报工作;认真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4.26”知识产权日活动,大力宣传科技政策、科技成果、科技文化和科普知识,积极营造全市科技创新氛围。规范科技项目申报和立项程序,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部署,明确科技计划定位和支持重点,科学制定项目指南,搞好顶层设计,精简项目数量,提升项目质量,充分发挥县(市、区)科技部门的把关审核作用;加快建立统一的科技管理业务系统,实现科技项目的网上全过程流转;加强项目全实施过程管理,强化督查检查,抓好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提高项目结题率;规范科技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抓好专项审计问题整改落实,提高科技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加强科技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加强全体党员干部党性锻炼,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组织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继续推行科室合署办公、人员上派下挂工作模式,认真落实 “每月一课”集体学习、任务分解落实、重点工作督查和信息报送制度,统筹抓好政务公开、科技窗口、党建、法建、综治、文明、计生、节能、工会、老干部等综合性基础工作,不断完善管理手段,提升机关效能,为科技创新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